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中国新媒体发展十大未来展望
来源: 社科数托邦  作者: 数字小皮 社科数托邦   发布时间:2024-08-2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4)》近日出版。蓝皮书指出,数智化转型与深度媒介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新方向,并就中国新媒体发展作出十大未来展望。

  1.媒体平台化成为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平台化转型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经之路。目前,媒体融合相关政策都在强调“建设自主可控平台”,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积极打造自主传播平台,形成创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体系,提升主流价值观点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需注意的是,平台化转型并非是将线下的内容直接转至线上,或只简单搭建一个线上端口实现移动化传播。主流媒体肩负着权威消息发布、主流舆论宣传、社会服务与治理等重要职责,因此未来主流媒体平台化转型,应以矩阵化建设为目标,重塑内容传播格局,改变“各立门户”的现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2.文旅行业和情感消费成数字经济增长主要方面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文旅行业作为2023年的发展蓝海,联动情感消费,将进一步赋予经济结构转型新活力。网络技术和社交平台不断赋能文旅行业消费,打造知名IP品牌,将地区文化、情感认同等嵌入消费产品,促成具有共建共享、统筹协调与跨界融合特征的传播新业态。未来,社交媒体将继续影响文旅行业的品牌定位和表达方式,相关机构也应通过多样化的媒介渠道破圈发声,获得消费者认同,制造具有长尾效应的消费增长触点。

  3.短视频内容更加垂直细分

  移动传播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技术基地,短视频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门槛低等特征,成为新媒体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同时,短视频内容更加垂直细分,泛知识化、泛剧情化短视频数量持续增长,不断吸引专业团队加入短视频创作领域,优质精品作品频出。不过,也有不良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涌现,价值导向失范、内容庸俗化、算法偏见等问题频发,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消解新闻理性。因此,维护短视频创作热情的同时,也亟须补齐内容生产短板,加强平台审核规范,校正价值观导向,为网络清朗行动助力。

  4.媒介化进程不断加深

  深度媒介化改变了既有传播制度、传播环境和传播生态,意味着媒介已从信息传播的工具进阶为社会结构的基本构成,其制造新的传播法则的同时,也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基层社会传播提供新的视角。网红城市、新型政务新媒体等的出现,正是利用了媒介化时代的特征,找准了关键传播节点,挖掘内容优势,建构可发挥引领作用的传播秩序。而深度媒介化进程也为基层治理不断助力,使数字平台不断下沉,基层民众的数字媒介应用能力逐渐增强,新的基层传播环境和治理关系图景呼唤新的治理理念,应将媒介化思维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媒介生态。

  5.社交平台持续赋权内容出海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中国内容走出去,始终是我国国际传播的一大主题。近年来,以TikTok、YouTube等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我国内容出海的主要渠道,社交游戏平台原神等新型网络空间也为文化传播提供崭新机会,打破了时空限制,掀起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浪潮。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模式化出海路径,社交平台赋权下的内容产品兼具技术能力和商业生态,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全球传播能力,搭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传播秩序。同时,近年来,许多热门国际传播案例都源自民间,这也充分说明国际世界对基层文化的接受和喜爱。因此,主流媒体应主动收编优质民间文化产品,形成优势互补的国际传播新业态。

  6.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更完善

  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新媒体发展和变革的重要面向,不同层级的融媒体中心建设直接影响传媒行业生态格局。目前,我国基本建成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融媒体中心构成的纵向结构,在内容生产、传播形态、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贯通。未来,我国应继续关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的不均衡性问题,扩大区域间联系,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内容资源共享,加强技术方案的互助学习,形成满足各地群众多元需求的媒体生态圈,实现主流舆论新格局,发挥媒体的功能与作用,从合作共赢的角度,全面提升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7.媒体融合激发产业活力拓展合作方向

  数字经济和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化,我国媒体的跨界合作方式和领域边界被打通,媒体资源与社会资源深度整合融合,为产业合作提质增效,主流媒体面对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和传播生态的变化,加快内容产业的垂直细分,广泛嵌入社会服务工作,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为一项社会工程。未来,新闻行业将不仅与政府服务商务等领域链接,而且将形成多行业常态化合作格局,以系统化、一体化思维指导融合实践,推动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主体性、协调性和能动性

  8.网络空间治理工作继续加强

  网络空间作为媒体发展和融合转型的基础设施,其健康生态不仅影响媒体转型的成效,也关系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质量与成败。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用以规范网络空间话语秩序,营造健康绿色的舆论生态,为构建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有力保障。主流媒体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应及时调整自身语态和建设路径,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借力网络空间的话语工具,拓展业务范围提升造血能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9.人工智能持续发挥深度协作优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现阶段媒体内容生产的多个环节,生成式人工智能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训练,为未来媒体转型扩展了新的想象空间。大语言模型能够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当中发挥更大的功能效用,在提升从业者生产力、加快内容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应警惕随之而来的深度伪造、内容版权等问题,把握好技术双刃剑,才能真正使人工智能技术对主流媒体持续赋能,实现效率优化。

  10.媒体过度娱乐化问题亟待解决

  为顺应数字化传播时代特征,应对市场经济冲击,了解网络用户的阅读偏好,主流媒体在运营方式、话语样态、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商业化和娱乐化的特征。在此过程中,部分媒体出现泛娱乐化的问题,过度迎合市场、追逐流量,语态转换边界不明,媒体专业素养底线把握不清,不利于政府权威和媒体公信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对于严肃议题,主流媒体仍应审慎对待,不应随意放大戏剧悬念,将所有议题都进行娱乐化处理。要把握官方属性与娱乐表达的平衡,坚守新闻职业底线,同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进一步培养和发挥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的新媒体专业素养,发挥媒体为群众服务的社会职能,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本文节选自胡正荣,黄楚新,陈玥彤:《数智化转型与深度媒介化:中国新媒体发展新方向》,载胡正荣,黄楚新主编《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4)》。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