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产业工人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人力资源。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的健康发展,2023年11~12月,广州市总工会经济工作与劳动保护部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项针对产业工人的专题调研。调查对象为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物流仓储、采矿、农场等行业的一线产业工人。
数据说明:2023年11~12月,广州市总工会经济工作与劳动保护部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项针对产业工人的专题调研。调查对象为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物流仓储、采矿、农场等行业的一线产业工人。本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方法,全市设计样本总数为3000人,其中天河、白云、番禺、花都、南沙、黄埔等区产业工人样本数不低于300人,其余各区样本数不低于200人。广州市总工会将问卷填答任务分派至区县级工会,区县级工会通过企业工会推送给符合样本要求的职工。为了确保样本来源的多样性,每家企业填写职工人数不得超过30人,并由职工本人匿名在线填写。本次调查收集有效问卷3200份。本报告主要基于本次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2022年广州市产业工人状况调查进一步进行比较和趋势分析。
广州市产业工人工作状况
工资收入
广州产业工人工资收入相对稳定,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产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5578.77元,其中4000元及以下的占32.74%,4001~6000元的占42.71%,6001~8000元的占15.69%,每月工资8000元以上的仅有8.86%,和2022年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根据广东省人社厅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8807元,其中,第一类片区(广州市、深圳市、省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10449元。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广州市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仍低于全省和全市的平均水平,且存在一定差距。
在收入变化方面,超过半数的产业工人认为最近半年收入基本没有变化,但无论是与2023年上半年、2022年还是疫情前相比,认为收入下降的产业工人占比均多于认为收入增加的,分别高出12.48个、14.48个和15.62个百分点。
工作时间
产业工人普遍存在加班情况,但较2022年有所缓解。数据显示,2023年受访产业工人每日工时为8.79小时,其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及以上的占24.21%,较2022年(44.27%)有所下降。2023年受访产业工人平均每周工作5.52天,其中每周工作6天的占41.4%,每周工作7天的占8.56%。
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广大产业工人也享有了更多的社会保障权益。从参保情况来看,本次调研对象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均在96%以上,且享有住房公积金的工人占90.69%,但参加企业年金的比例较低,仅有59.08%。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广州产业工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有所上升,其中参加住房公积金与企业年金的工人比例增长最为显著,分别增加了20.26个和8.79个百分点。
工作满意度
问卷调查了产业工人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情况,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产业工人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平均分为3.53分,较2022年略有下降。其中对于“同事关系”、“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3.79分、3.72分和3.60分,但对于“晋升机会”和“工资收入”满意度较差,且较2022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0.14分和0.32分。
劳动权益
1. 劳动合同
从劳动合同签署情况来看,高达99.36%的产业工人签订了劳动合同、派遣合同等用工合同,仅有0.64%的产业工人没有签订任何合同,较2022年的3.75%有所下降,总体合同签订比例上升,劳动关系逐渐规范化。
在已签订合同的工人中,半数以上(52.25%)签订的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其次,有21.89%的工人签订的为三年期合同,其他年限合同占比较低,均在10%以下,总体来看以长期合同为主,工人工作稳定性较好。
2. 劳资冲突
2023年,工人权益遭到损害的情况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发生率最高的情况是“被企业减薪”,有12.61%的工人反映遭遇过1次,有5.92%的工人有过2次及以上。其次,有7.61%的工人表示2023年有过停工经历。主要原因是近一年来整体经济形势下行,企业订单有所减少,导致效益普遍不佳。除此之外,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5%,工人在2023年遭遇其他形式的权益损害相对较少。
工作稳定性
从工作年限来看,大多数(67.74%)的工人在目前工作的企业已经工作5年以上,其中工作6~10年的占21.31%,11~15年的占15.52%,15年以上的占比最高,达30.91%。总体来看,产业工人的就业稳定性较好。
此外,大部分工人表示对于未来一年内工作变动情况难以确定,认为“不好说”的占比最高。但总体上,认为工作不会发生变动(选择“不可能”和“完全不可能”)的比例均高于认为工作可能发生变动(选择“非常可能”和“比较可能”)的比例。在预计工作可能有所变动的各类情况中,认为“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和“被企业解雇或裁员”的情况选择比例较高,分别为8.69%和5.31%,这反映了工人对于当前经济环境和职业前景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
同时,有较多(76.56%)的受访产业工人认为重新找一份工作存在困难,这也反映出目前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工人们对于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持谨慎态度。
广州市产业工人生活状况
家庭支出
家庭支出是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状态的重要体现。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受访产业工人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其中支出占比最高的为伙食支出,平均每月支出4753元,其次是子女教育或抚养支出,平均每月4089元,再次是房贷和房租支出,分别为3358元/月和2404元/月。
居住状况
居住环境是产业工人社会融入的重要影响因素。王子成等利用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自有住房、个人租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发现保障性住房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显著正相关,其估计系数要高于社会租房,但略低于自购住房。吴开泽和黄嘉文利用广州住房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相较于居住在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流动人口,租住在商品房等正规社区的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更强烈。可见不同的住房类型、社区类型对产业工人的社会适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1. 房屋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自购商品房、出租房、单位宿舍是受访产业工人的主要住所。2023年,31.38%的产业工人在自购商品房中居住,且占比较2022年有所提升,可能是由于本次调查样本中本地户籍的工人较多。其次,有26.21%的产业工人选择租住私人房屋,16.06%的产业工人住在单位宿舍。
2. 社区类型
受访产业工人所处社区类型多样,主要居住在商品住宅小区、城中村和农村。2023年,38.42%的产业工人住在商品住宅小区,26.51%的产业工人住在城中村,11.80%的产业工人住在农村。居住的社区类型分布情况与上文提到的大多住在商品房和出租房的情况相吻合。
随迁子女
在本次调查中,外地户籍的产业工人大多数(65%)都已生育子女,但是子女随迁的比例较低。在所有工人中,29.14%的工人的孩子没有带在身边,只有20.34%的工人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
调查样本中,2023年,有随迁子女的外地户籍工人共236人,其中61.68%的随迁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幼儿园,24.45%就读于民办学校/幼儿园,其余10.58%的随迁子女尚不到入园年龄,3.28%的随迁子女已经毕业。与2022年相比,就读于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比例有所上升,上升了8.72个百分点。
居住与落户意愿
1. 居住意愿
对于异地务工的产业工人而言,大多数人留穗的居住预期尚不稳定。调查显示,2023年,46.38%的外地产业工人表示没想好在广州继续居住的时间,14.31%的工人表示预计在广州继续生活1~4年,12.59%的工人打算在广州生活5~10年,12.84%的工人预计在广州生活10年以上。
2. 落户意愿
外地户籍产业工人落户意愿总体较低。数据显示,2023年,有28.02%的外地产业工人表示不愿意在广州落户,25.43%的工人认为没有必要落户,而愿意落户的工人仅有26.81%,只有1.12%的工人已经落户广州。与2022年相比,愿意落户的工人占比有小幅提升,提升了7.8个百分点,但仍相对较少。
外地户籍产业工人不愿意在广州落户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生活成本、农村分红、情感、家庭以及稳定性方面,其中房价高和生活成本高是受访外地产业工人不愿落户的首要原因,占比27%。其次,“家中有宅基地和土地,不想放弃”和“情感上,还是喜欢老家”,分别占21.12%和17.80%。
而对于愿意落户本地的外地产业工人来说,“孩子读书”为其落户的最主要目标,占30.17%,其次是“在本地永久定居”、“办事方便”和“为了就业”,分别占17.32%、13.55%和13.55%。
健康与压力
产业工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工人的身体状况较好,半数以上(56.04%)的工人认为身体健康或非常健康,但也有35.78%的工人认为自己身体一般,8.18%的工人认为身体比较不健康或非常不健康。
在心理健康方面,多数产业工人反映近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负面情绪。调查数据中分值越高表示该情况出现的频率越高。其中,约有三成的产业工人经常觉得“要操心和担忧的事情很多”和“生活压力很大”,且两者的频率要显著高于其他情况,相较而言“担心失业、停工或收入下降”的工人最少。
生活幸福感
受访产业工人对于目前生活状况的评价为中等偏上,有8.29%的工人认为目前的生活非常幸福,31.89%的工人认为生活幸福,51.23%的工人认为“一般”,但认为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的工人占比较低,分别仅有6.02%和2.57%,总体来看,生活幸福指数仍有待提高。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广州市产业工人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表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 工资收入相对稳定,但整体水平仍相对较低
2023年,广州市产业工人的薪资水平与广东省和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高收入工人相对较少。虽然与2022年相比收入水平变化并不显著,但仍有近三成工人表示收入有所下降。
2. 加班情况普遍,但较2022年有所缓解
2023年,产业工人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但与2022年相比,每日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天数均有所减少,且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工人比例下降,工作强度相对减轻。
3. 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逐渐得到加强
产业工人的劳动合同签署比例不断上升,劳动关系逐步规范化,而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整体劳动关系相对较好。与此同时,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产业工人的参保率呈上升趋势。但参与企业年金的工人比例相对较低,仍有提升空间。
4. 工作稳定性较强,但工作满意度有待提高
大多数产业工人在目前工作的企业已经工作5年以上,工作较为稳定。然而,工人普遍反映对于未来一年工作变动情况的不确定性较高,且认为重新找工作存在一定困难。总体来看,产业工人对当前从事的工作整体满意度有小幅下降,尤其是在晋升机会和工资收入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5. 家庭支出有所上涨,生活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
2023年,产业工人家庭月平均支出较2022年有所增加,尤其是在伙食、子女教育和抚养、房贷方面有较大开支。同时,外地户籍产业工人子女随迁的比例相对较低,与子女异地分居情况较为普遍。此外,产业工人身心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仍有三成工人表示生活压力较大,整体上产业工人对于生活幸福感评价中等偏上。
6. 长期居住和落户的不确定性较高,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产业工人多以自购商品房、出租房、单位宿舍为主要住所,且居住社区类型多样。接近半数的工人未确定在广州居住的时间,且外地户籍工人整体对于在广州落户的意愿较低,只有26.81%表示愿意落户广州,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活成本、房价和子女教育等。
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工作与生活质量,本报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 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产业工人薪资水平
一是强化政府初次分配的兜底职能,适时、合理提高广州最低工资标准。二是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企业根据产业工人技能等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等落实薪酬激励及相关配套制度。三是引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常态增长机制。四是加强对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提升产业工人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提高产业工人单位时间的劳动价值和议价能力。
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缓解产业工人超时劳动
一是加强对产业工人合法劳动权益的保护,建立有效监管机制,确保用人单位合理加班并提供相应的加班补偿,保障产业工人享有法定的休息和休假权。二是建立健全防止员工过劳的相关机制,如鼓励并推行灵活的工作制度,保证员工的休息时间。三是应当合理调整工资结构,适度提高基础工资比例,避免因依赖加班费而导致的过度劳动。
3. 完善社会保障,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强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的普及,鼓励企业为员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确保工人的长期福祉。二是完善产业工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及跨区域衔接机制,减轻产业工人的购房压力。三是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基本权益,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园区和厂区,为工人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法律支持和维权途径,使工人在面临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有效治理劳资纠纷。
4. 促进职业健康发展,提升工作满意度
一是建立和完善对产业工人的人文关怀机制,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增强工人归属感。二是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树立正确的用工观念,从生产、管理、经营一线培养干部人才,畅通一线产业工人成长晋升通道,提升工人的职业发展信心。三是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建设,引导产业工人大胆提出改进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的方案,将员工智慧融入企业管理,从而增强工人的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
5. 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随迁子女关爱帮扶
一是政府应加强正规照料服务,尤其是加大针对3岁以下儿童照料服务的制度支持及供给力度,并提供一定的儿童照料服务补贴。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办公楼等开办爱心托管班,加强产业工人随迁子女的托育服务和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三是鼓励产业工人实行隔代照料的照护模式,减轻个人照料负担,从而促进子女随迁。四是进一步优化学位动态监测机制,统筹考虑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现有教育资源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和获得学位补贴条件,健全随迁子女平等入学保障机制。
6. 提升社会融入水平,增强城市归属感
一是加快构建产业工人租房、购房及建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对于保障性住房项目以及小户型商品房项目,政府可面向产业工人提供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同时,鼓励用人单位建立、改造工人公寓,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为其融入、扎根城市创造条件,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二是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户籍业务网上预约办理制度,提高城市吸引力,助推更多产业工人定居广州、落户城镇。三是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关爱帮扶,重视对困难产业工人的帮扶,构建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的帮扶救助体系,同时,推动社区职工之家建设,为工人提供温馨且功能完备的休憩场所。此外,广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工人业余生活,促进产业工人的社会融入,提高其生活幸福感。
本文摘自《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4)》——《2023年广州产业工人工作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作者:许云泽 孙中伟 吴蕾 吴忠。有删选。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店购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