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工业遗产作为伴随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废弃化生产空间,其蕴含着城市历史文化血脉和风格灵魂,盘活旧有的工业遗产,有助于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同时,对于帮助公民了解城市工业历史,树立文化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首钢的兴衰见证了北京市钢铁工业发展的辉煌与成就,更是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的缩影。2003年,为改善北京生态环境、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首钢率先实施搬迁调整。同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结合首钢的搬迁改造,建设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信息、咨询、休闲娱乐、高端商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首钢园抓住服务保障冬奥会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重大机遇,北区以奥运工程破局城市更新,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首钢园已形成了集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据统计,自2020年5月园区向社会开放以来,累计入园客流量达1100万人次,特别是北京冬奥会后,冬奥遗产正在成为首钢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首钢工业遗产历史沿革
(一)辉煌时代
首钢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稳速增长期”诞生的重工业的重要代表之一。首钢前身是建立于1919年的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钢厂,其发展历史浓缩了中国近代华北地区的政局动荡历史,见证了北京钢铁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凝聚了数代首钢人的集体记忆。
1919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钢厂在京西地区建厂,标志着北京近代黑色冶金工业正式起步。自1919年建厂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厂区的所有权先后由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等所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钢铁被列为重要物资,钢铁工业被纳入国家统一计划范畴,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钢厂的发展也步入正轨。
1953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明确了发展工业的方针,提出首都应该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的中心。1958年《北京市1958—1962年城市建设纲要》提出首都工业发展的方针,明确指出在石景山工业区发展冶金工业和重型机械、电机制造工业等。同年,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钢厂开始扩建,并改组为石景山钢铁公司。1967年,正式更名为“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
改革开放后,首钢率先实施承包制,开创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1994年,首钢钢铁产量达到了824万吨,雄居全国首位,并完成北京市工业销售收入1/10以上,贡献了北京市1/4的利税收入。
(二)转型时代
2001年,为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设,首钢进入关停、转产阶段,自筹资金启动搬迁。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2005年,首钢开始启动研究园区功能转型。同年7月7日,首钢为燃烧了47年之久的5号高炉举行停产仪式。2007年减产至400万吨,2010年首钢主厂区全面停产,完整保留了大量工业建(构)筑物及设施设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结合首钢的搬迁改造,建设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信息、咨询、休闲娱乐、高端商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2014年,首钢成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1号试点项目,同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4〕28号)。首钢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金支持下以西十筒仓项目为试点,推进遗存更新一、二级联动发展之路。
(三)冬奥时代
2015年,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会选择首钢园区作为办公地点,首钢以此为契机,开始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其在保护和利用工业遗存的基础上,探索“城市复兴”的新路径。2016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会正式入驻首钢园区,首钢随之与体育产业结缘,开始了冰与火的碰撞。2017年,在精煤车间内,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工程开始推进,涵盖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和冰球冬奥训练场馆建设工程。2019年,以冷却塔为背景的首钢滑雪大跳台率先完工。在2022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上,“雪飞天”见证了中外运动员“冲天一跳”的精彩表现和北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双奥之城”的无上荣光。
首钢园抓住服务保障冬奥会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重大机遇,北区以奥运工程破局城市更新,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目前已成为集科技、体育、商业、文旅等多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跨界融合的都市型产业社区。工业遗存,华丽转身。曾经的筒仓被改造成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楼;曾经的精煤车间被改建为国家冰壶队、短道速滑队、花样滑冰队的训练基地;原为空压机站、返矿仓、电磁站、N3-18转运站的4个工业建筑被改建成洲际智选酒店;记录辉煌历史的100多米高的3号高炉,现已成为首钢工业文化体验中心……首钢老厂区的改造,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为“奇迹”,“北京将曾经的钢铁厂改建成办公室、休闲区、训练场、大跳台,我希望大家都去北京看看”。
首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首钢园区由北区、南区、东南区三个片区组成。首钢园区规划总用地7.8平方千米,规划建设用地(不含绿地、水域和战略留白用地,含道路用地)面积5.05平方千米,规划绿色空间面积2.56平方千米。
规划总建筑规模6.82平方千米(不含战略留白区),平均容积率约0.90,处于适宜水平。战略留白区预留建筑规模0.4平方千米;待远期战略留白区开发建设后,规划区总建筑规模7.22平方千米,平均容积率0.93,仍处于较适宜水平。目前首钢园北区18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仅完成15%左右的改造,而首钢园南区还有约350万平方米的空间等待开发,东南区尚未开发。首钢老厂区的蜕变才刚刚开始,每一个改造过的建筑都将是不同风格的艺术品。
首钢园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北区,其中改造利用较为成熟的首先是西十冬奥广场片区的冬奥组委会办公区。冬奥组委会办公区主要由首钢存放铁矿石的16个圆柱形筒仓和2个料仓,以及若干空中输送通廊、转运站等改造而成,运用光伏发电、无负压供水系统等生态节能、低碳减排技术,实现了工业建筑向冬奥盛会策源地的华丽转身。该片区内的干法除尘控制室改建为星巴克咖啡厅。
在秀池片区,秀池依托自身优势形成水下展厅和停车场,介绍百年首钢发展历程。3号高炉作为首钢园区的重要的工业遗产,被改造为首钢文创商店和全民畅读艺术书店,其上还设置了观景台,在观景台上游客可俯瞰老首钢工业生产设施以及园区美景,感受工业建筑的恢宏气魄。
首钢园内的滑雪大跳台旁的4座双曲线造型的冷却塔改建为酒店,同时作为滑雪大跳台的背景,一起形成了亮丽的风景线。汽轮发电机房改建为香格里拉酒店。
冬奥过后,随着冬奥组委会的撤出,原冬奥组委会办公区也开启新的利用模式。北七筒吸引RE睿·国际创忆馆入驻,形成了以“文化遗产+数字创意”为内核的沉浸式交互体验馆,已成为年轻观众看展的胜地。走进展厅,工业筒仓变身“时空舱”,国内首个数字兵马俑沉浸展让观众置身跨越时空“数字画卷”,恍如置身在兵马俑世界。1号高炉变身“超体空间SoReal VR场馆”,提供元宇宙沉浸式科幻互动体验,呈现石景山区围绕首钢园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的最新成果。原有的铁粉储料仓改建成瞭仓沉浸式数字艺术馆。
北京市、石景山区和首钢对于首钢园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规划。从最初的把握冬奥契机,转化利用工业遗产,到打造首钢工业文化,创新及冬奥文化名片,建设以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特色的国际文化体育创意旅游区,培育品牌化的冰雪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活动,促进后工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文旅消费,丰富夜间消费圈,再到如今明确重点任务,打造首钢工业文化名片及冬奥文化名片,构建“体育+”“科技+”产业结构,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优化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规划日益翔实,有利于首钢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首钢园区相关活动日益丰富
根据2021年首钢园活动数据,2021年首钢园举办活动190次,首钢园自主举办活动19次,其余活动主办方以区级政府单位、市级政府单位、知名企业以及专业协会为主,活动日总数140天。承办大型活动如冬奥系列发布会、中国冰雪大会、中国科幻大会、2021电竞创新发展大会等。全年活动主要集中在5~10月,活动地点以3高炉及南广场、A馆报告厅为主,秀池及水下展厅为辅,活动平均运作周期为4~5天,其中前期布展和后期拆除为1~2日,公开活动日期为2~3日,转场时间快,具备精准高效衔接的运转能力。冬奥过后,首钢滑雪大跳台还利用造雪季与专业机构联手策划举办相关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体验,充分考虑极限运动所拥有的时尚潮流特质,瞄准青年客群,打造极限运动赛事IP,并举办户外音乐会、光影秀等综合演艺活动。作为冬奥文旅的重要内容,首钢滑雪大跳台还将开发有关场景与活动,建成首钢滑雪大跳台展室,大力传播冬奥文化和北京冬奥精神,让场馆融入大众生活。
本文摘自《建筑文化蓝皮书:北京建筑文化发展报告(2023)》——《首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报告》,作者:傅凡 郑德昊。有删选。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店购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