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就业蓝皮书 | 2023届电子信息类专业领跑本科收入榜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4-06-14

  2024年高考落下帷幕。在每年志愿填报的关键时刻,薪资水平也常作为考生及家长们选择报考专业的关键因素。哪些专业在月收入排行榜上具有优势?

  2024版就业蓝皮书(包括《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4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本科电子信息类(6802元)、高职自动化类专业(5421元)月收入整体较高。

  除了专业薪资,2024年就业蓝皮书还对不同就业地,任职于不同行业、职业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2023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稳中有升

本科:6050元,高职:4683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城镇居民的月均可支配收入为4318元,同比增长5.1%(2022年城镇居民的月均可支配收入:4107元)。2024年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3届本科、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050元、4683元,较上一届(本科:5990元,高职4595元)稳中有升。

  从应届大学生起薪分布来看,2023届本科、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比例分别为57.8%、81.7%,在6000~8000元的比例分别为23.9%、12.1%,在8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8.3%、6.2%。其中,202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比例仅为7.0%。

本科电子信息类、高职自动化类专业

月收入较高

  从各专业应届生就业薪资看,本科电子信息类、高职自动化类专业月收入较高。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2023届月收入为6802元,首超计算机类(6771元)专业位列第一;高职自动化类专业,自2022届反超铁道运输类专业位列第一后保持领先,2023届月收入达到5421元。

  具体看专业,2023届本科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信息安全(7756元)。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专业,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7014元)、智能科学与技术(6966元)虽是近年新增专业但表现亮眼,已跻身202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专业前10位。

  2023届高职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铁道机车(5833元)。服务人工智能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工业机器人技术(5465元)、机电一体化技术(5446元)、智能控制技术(5427元)等专业就业薪资表现不俗。多个与计算机相关的曾经的高薪专业退出前10位之列。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高薪并不是选择专业的唯一标准。在选择专业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未来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业蓝皮书1

就业蓝皮书2

电子电气制造、运输业

领跑本科、高职行业薪酬榜

  除了专业薪资,2024年就业蓝皮书还对不同就业地,任职于不同行业、职业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从不同就业地看,长三角地区毕业生薪资持续领先。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较高(2023届本科:6642元,高职:5070元),且毕业三年后月收入(2020届本科:10168元,高职:7592元)及涨幅(2020届本科:69%,高职:64%)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2023届本科:6691元,高职:5273元)、三年后月收入(2020届本科:10387元,高职:7722元)均保持领先。

  从各行业、职业就业薪资来看,电子电气制造、运输业分别领跑本科、高职行业薪酬榜。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首次反超多年稳坐本科薪酬榜首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较上届增长5%,达7153元;应届高职生在运输业就业的月收入持续最高,2023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上届增长3%,达5688元。从起薪增长来看,化工、采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工业领域月收入增幅较大,且已跻身大学生就业薪资较高行业类前10位。

  本科月收入排名靠前的职业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相关岗位,其中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的月收入最高,2023届为8305元;高职从事铁路运输、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相关岗位月收入较高,其中列车司机的月收入最高,2023届为5950元。

  行职业发展前景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较大。行业越有前景,从业门槛越高,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支付能力越强。因此,在志愿填报时可重点关注匹配国家战略、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基于对行职业的认知,以及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认知,综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选择。

  数据说明:

  202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4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4.3万。覆盖了455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73个职业,321个行业。

  2023届高职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4年3月初完成,全国高职生样本为14.4万。覆盖了587个高职专业;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31个职业,322个行业。

  如需转载,请注明麦可思。

  数据分析:麦可思研究院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就业蓝皮书

就业蓝皮书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