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推荐 | 2024年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与对策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4-04-09

  编者按:2024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部署全年政府工作任务。今天,小皮为您推荐“社会蓝皮书”《202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中的精彩观点,分享皮书作者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出谋献策。

  2024年及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将继续保持着稳步发展的势头,同时也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头等大事。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机会、确保就业稳定

  2023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并取得一定成效。要继续坚持就业是最基本、最重要和最首要的民生,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

  一是鼓励企业扩大用工需求,降低市场实际用人成本。国家应继续针对拓展市场与致力于创新的企业提供部分税收减免、定向金融贷款等实质性支持以鼓励产业发展与用人招录。有条件的省市可以延续为吸纳重点就业人群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社保补贴的就业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招聘录用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

  二是推动学校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向培育企业急需高素质人才。政府应推动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课程大纲,根据所需岗位技能设置所教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和企业实习,培育企业或工厂所需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此外,大中专院校、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领域应及时关注产业革命与技术变迁趋势,开设前沿技术通识课程与技术应用实操课程,帮助其提升工作能力与拓展就业出路。

  三是倡导青年树立积极就业观念,帮助青年群体实现多业态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当继续提供相关就业机会帮助其就业,同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其从事新媒体、电商销售或自主创业等工作;应充分说明当前就业形势,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积极就业观念。

  (二)下大力气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国家还需采取更多举措以提升居民总体收入水平。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带动共同富裕的作用。引导国有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加大投资力度,带动闲置劳动力就业,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发挥集体经济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抓手作用,不断发展农村合作社等集体经济产业,逐步提高当地村民收入水平。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提升政府服务质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扩大企业用工规模,增加城乡居民总体收入。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应充分发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收入调节作用,逐步缩小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首先,不断优化调整税收制度,发挥初次分配的更大作用。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适度提高税收的起征点,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税收负担,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快推动财产税制改革,削弱贫富差距的代际传递机制。其次,建立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再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应致力于缩小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异,解决城乡居民养老金过低问题;提升社保基金统筹层次,缩小地域之间社保待遇差距;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探索从就业、收入、医疗等多维度标准划定救助对象。最后,引导和支持社会慈善事业蓬勃发展,鼓励倡导企业和个人,自愿捐助生活困难、患有严重疾病以及遭遇困难的家庭或个体,提高三次分配占国民收入比重,有效发挥慈善作为“黏合剂”的社会团结功能。

  (三)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建设,完善兜底社会安全网

  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要进一步平衡医疗成本费用管控与实际诊疗药品需求,深化和落实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举措,全面提升医院诊疗服务水平,逐步减轻城乡居民医疗卫生费用支出负担。

  关注困难脆弱群体,防止因病返贫致困。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工具箱,通过推动企业扩大用人规模和开放公益性岗位,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兜底保障功能,筑牢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保障网,降低失业、就业不稳定和疾病等因素导致特殊困难人群陷入生活困难或脱贫人群返贫的风险。

  (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优化生育和养老社会政策

  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和“老龄化”双重趋势,如何解决“一老一小”困局成为当下亟须回应的社会问题。

  一是加快公租房建设与供给,减轻青年人住房压力。应选取与城市核心地区距离合适地块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总量,切实满足青年住房的刚性需求。

  二是落实生育津贴和育儿假期,降低家庭生育成本。各省区市相继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了婚假、生育假、配偶陪产假的具体时长,增设了家庭夫妻双方用于陪护幼儿的育儿假期。要加大力度推动上述政策落实到位、取得预期成效。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统筹资金机制,均衡地区生育津贴负担,扩大生育政策的社会覆盖面和惠及面,加大家庭生产和育儿保障力度。

  三是加强普惠型养老制度建设,积极推动老龄产业发展。要适当弱化床位数考核,鼓励将更多财政经费下沉至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让老年人更多且更加切实地享受到养老服务。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鼓励养老服务相关企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五)以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要大力解决基层自治行政负担过重、“五社联动”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发展受限、基层治理专业人才匮乏与流失等现实问题。加强党建引领“五社联动”,调动基层社会治理主动性。要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党的领导体制,明晰政府权力责任清单,推动基层政府非必要服务职能有效地向社会治理各主体转移,切实减轻基层政府过载压力,鼓励和培育民办非企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激活社会协同治理力量,完善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自治力量与积极意愿。

  要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完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发展路径和机制,解决好社会治理专业性不足与优秀人才流失的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实用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社工职业发展路径和机制。

  (六)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前提。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大意义。要加大力度推进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的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作用,增强县城对于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要逐步推进县城供水、供气、供电等各类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延伸,拓展已有产业链、物流链、电商平台至边远地区,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与销售,鼓励体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村“第六产业”发展,加大乡村吸引人才力度,助力乡村地区的产业振兴和结构升级。要推动县级医院与乡村卫生院共建医疗合作共同体,鼓励县域内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健全县、镇、乡三级养老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2023~202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载李培林、陈光金、王春光主编,《202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社会

如需电子版请扫码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皮书数据库

欢迎阅读社科文献出版社2024年党政书目

(点击内文图书封面,可一键购买)

QQ截图2024040810242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