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皮书成果集中发布会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校区成功举办。会上集中发布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23)》《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2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23)》《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报告(2023)》《中国应急管理发展报告(2023)》《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大治理研究报告(2023)》《中国共同富裕研究报告(2023)》等八本蓝皮书。该系列皮书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以智库委托课题形式资助出版,旨在通过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年度监测、持续分析和跟踪研究,打造智库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学术产品。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23)》是《行政改革蓝皮书》的第9部年度报告,由公共管理教研部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组织研创。报告由总报告以及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标准化、基层行政改革与管理创新和2022年行政体制改革大事记等部分组成。报告认为,2022年,我国行政体制各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经验,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行政权力运行逐渐规范,政府效能得以提升。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出台数字政府建设指导性文件,建成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和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积极推动行政执法数字化改革和审批与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我国在全球电子政务中的排名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废止、修订、制定一批行政法律法规,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和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廉洁政府建设方面,加强反腐倡廉和廉洁文化建设,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风持续好转。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推动政务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既有全国层面上的总体分析,也选取了地方改革实践案例,提出了今后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继续优化政府职责体系;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健全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高创造性执行效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23)》是《社会体制蓝皮书》的第11部年度报告,由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共同完成。报告由总报告和社会治理篇、基本公共服务篇、现代社会组织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篇5部分组成。总报告提出,新时代十年,是提出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的十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也是社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领域各方面工作得到重大进展的十年。总体看,新时代十年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形成了“九个坚持”的重要经验。总报告在客观分析2022年我国社会体制改革新进展和面临的新情况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统筹谋划社会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面对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难题,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更大的力度深化社会体制改革,高质量推进社会建设。在新一轮改革进程中,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加快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体系,结合财政承受能力继续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以共同富裕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社会结构,维护、培育和挖掘人民群众中隐藏着的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以秩序和活力相统一为目标持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治理篇重点对我国城市社会治理、乡村社会治理、数字社会治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全社会关心的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公共社会现象关注点和社会心态进行了探讨研判。基本公共服务篇分别从教育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养老服务、低收入人口服务、儿童照护等民生维度对各领域的改革进展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对策建议。现代社会组织篇关注的重点是志愿服务组织和数字公益的发展状况和现实困难,3篇文章分别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篇由5篇文章组成,分别探讨了风险治理回顾与展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信访工作进展与趋势、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等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蓝皮书》的第5部年度报告,由经济学教研部组织研创。报告紧紧围绕“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为主题,包括总报告以及技术创新篇、体制机制篇、调查研究篇、区域发展篇和国际借鉴篇。总报告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构建体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并对新时代全国和各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表明,2022年中国经济创新发展指数为34.33,较2013年增长了47.60%,年均增长率达到4.4%。二级指标中,制度与环境指标得分从6.42提高到8.96,资源与投入指标得分从3.80提高到6.38,产出与效益指标得分从13.03提高到18.99。从各地区的情况来看,在制度与环境、资源与投入、产出与效益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并未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未来推进创新发展,应进一步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为创新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构建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缩小区域之间的创新发展差距。技术创新篇对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7大科技前沿领域技术创新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展望。体制机制篇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体系、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进展进行分析和展望。调查研究篇对国家科研机构(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为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北京大学为例)、科技领军企业(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区域发展篇对北京、上海、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进展进行分析和展望。国际借鉴篇对美国、德国、日本科技创新最新动态进行追踪和分析。最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新发展重要事件进行了梳理回顾。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23)》是《电子政务蓝皮书》的第16部年度报告,由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组织研创。报告以“如何以电子政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研究主题,从国际视角出发分析总结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进展、经验和面临的挑战,探索电子政务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以电子政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对策。报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导论为牵引,按照“总报告”“数字治理篇”“服务创新篇”“行业应用篇”“技术支撑篇”进行布局。报告把中国电子政务放到国际背景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观察其发展趋势,通过案例研究法聚焦我国各地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在总结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作用、进展、经验、挑战、国际水平和发展策略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各领域、各地区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实践探索案例和一些反思启示。总报告从国际视角分析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态势,针对面临的人力资本制约、发展不均衡、创新型供给不充分等挑战,提出推动中国电子政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数字治理篇聚焦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治理与协同问题,探索省―市―县不同层级的数字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建设,分析了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数据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服务创新篇围绕数字化条件下我国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政务服务创新问题,分析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中“跨省通办”业务模式,研究其在标准化、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并提出未来重点任务,形成了“我国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模式创新研究报告”。行业应用篇着眼于不同行业的业务信息化发展情况,分析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下,行业智慧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数字化履职能力有待加强、纵强横弱现象有待改善、新技术应用隐患等挑战,研判了行业智慧化应用的发展趋势。技术支撑篇关注新兴技术支撑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情况,通过特定应用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揭示数字技术在促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和提升决策及服务效能中的作用,提出数字技术支撑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报告(2023)》是《数字政府蓝皮书》的第2部年度报告,由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组织研创。报告由总报告和6个专题篇组成,聚焦数字政府建设,擘画数字治理新图景,反映我国数字政府发展进程和最新进展,研究和分析数字政府建设领域重要理论及实践问题,探索政府数字化转型路径,总结政府治理典型经验,为新阶段提升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总报告梳理了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效能提升、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政府建设的未来路径和发展建议。专项报告篇聚焦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发展情况、数字政府平台运营情况、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运维情况,总结了各地的实践经验与做法,提出了针对性的未来发展建议。政策篇围绕关键任务,聚焦政务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实施“双十百千”工程,以及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等专项工作,全面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区域行业报告篇重点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深入发展。理论篇重点探讨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战略路径、数字政府建设的多元化维度、公共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策略、数字政府标准规范体系的构建要点以及数字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核心议题。地方实践篇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一些地区数字政府领域的创新实践,详细解析了这些地区在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协同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技术篇焦点集中于数字技术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的应用创新,全面阐述了当前数字政府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报告(2023)》是《应急管理蓝皮书》的第3部年度报告,由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组织研创。报告在坚持“权威、前沿、原创”的定位基础上,稳中求进、持续创新。总报告提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最新进展、公众对中国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风险感知的最新数据。分报告扩展新领域,除对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两大领域的工作进展作出回顾、总结和分析之外,新增了国家海外利益保护与安全发展报告、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分析与展望,以及央企尤其是电力系统安全治理与安全发展研究报告。体制机制法治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涉及生产安全犯罪条款的应用、森林草原灭火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国家与地方层面在“十四五”规划指导下对于应急物资保障任务的落实与制度建设、山东广西两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等方面,重点梳理了2022年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新进展。能力篇从应急预案数字化建设、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应急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控制、区域应急救援、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这6个关键环节入手,结合2022年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全面评估属地政府或主责部门的应急处突能力与水平,分析其制约因素,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改进方向。案例篇解析新事件,精选了2022年在全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安排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的青年教师,迅速跟进分析、收集素材、补充调研,并按照事件概况介绍、应对过程梳理、原因分析、经验教训与启示的结构化布局,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的学理分析。增添了大事记和学人访谈两个新板块,大事记板块包括中央有关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全国自然灾害主要事件、全国生产安全主要事件、全国公共卫生主要事件、全国社会安全主要事件等5方面内容。学人访谈板块借助于问答形式,邀请权威专家就应急管理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大治理研究报告(202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黄河流域发展蓝皮书》的第3部年度报告,由科研部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和黄河流域9个省(区)党校(行政学院)共同研创出版。报告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报告3个部分组成。总报告重点阐述了黄河流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专题报告基于产业实体性、创新性、融合性、绿色性、开放性、安全性、支撑性7个维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2―2022年数据测度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水平,并利用达根基尼系数法分析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区域报告是黄河流域流经的9个省(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情况,各省(区)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本区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目标和重点。报告从全局层面勾画黄河流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图景,提出黄河流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遵循的五项原则,要求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经验、加强流域内部合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开放;从量化层面测度黄河流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水平和特征,指出2012―2022年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形成了山东和陕西引领、其他省(区)交错发展的态势,总体差异震荡下降,黄河流域产业实体性、创新性、融合性、绿色性、支撑性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产业开放性、安全性指数基本没有增长,各地变化趋势不一;黄河流域各省(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重点有所不同,青海要打造生态型产业发展新优势,四川要着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甘肃要扎实推进强工业行动,宁夏要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内蒙古要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山西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区域融合发展,陕西要兼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河南要统筹三产与数字经济发展,山东要建设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共同富裕研究报告(2023)——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共同富裕蓝皮书》的第2部年度报告,由经济学教研部组织研创。报告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为主题,构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数。在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数,包括7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指数、社会结构指数、居民收入与财产指数、公共产品可及性指数、人民生活质量指数、收入分配公平度指数和生命健康水平指数。从测算结果来看,2013―2021年,我国共同富裕指数从19.41增长至46.35。特别要说明的是,共同富裕指数是按熵值法计算出来的相对值,不是绝对值,因此没有合格线。浙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所以本报告还编制了浙江省共同富裕指数。从测算结果来看,2013―2021年,浙江共同富裕指数从46.35增长至76.61。报告设置了专题篇、区域篇和案例篇。专题篇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有效的方式”“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等,从不同角度阐释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区域篇包括吉林、河南、甘肃三省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研究报告。案例篇包括鄂尔多斯、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赣南苏区等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报告建议,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实现,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始终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不断“做大蛋糕”,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质量和速度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不可偏废。
欢迎阅读社科文献出版社2024年党政书目
(点击内文图书封面,可一键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