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调查 |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有多大?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3-08-11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教育启蒙和毕生发展的基石,是推进以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首要阵地。随着未成年人保护需求的增加和家庭教育问题的凸显,家庭教育已不只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的“家事”,更是关乎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时代命运的“国事”。

  ——《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

  心理健康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育人环节的重中之重。

  ——《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

 

  蓝皮书调查发现,消极的家庭因素(如父母冲突、亲子冲突、父母不良教养行为、父母期望过高、父母施压过多)会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弹性水平下降、情绪问题的发生比例上升。相比之下,积极的家庭因素(如亲子亲密水平高、父母支持水平高)会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弹水平和减少情绪问题……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一 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累积效应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家庭中的风险因素也会严重威胁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本次调查将父母冲突、亲子冲突、亲子亲密度、不良教养行为、父母支持、父母施压、父母期望七种家庭因素进行二分编码,有风险记为1,无风险记为0,然后把所有风险因素得分相加得到累积风险指数,作为学生家庭累积风险的最终判定指标。

  结果显示,近三成四年级学生和近四成八年级学生经历2种及以上家庭风险。

  其中,23.8%的四年级学生经历1种家庭风险,23.0%的八年级学生经历1种家庭风险;

  17. 5%的四年级学生经历2种家庭风险,22.2%的八年级学生经历2种家庭风险;

  7. 7%的四年级学生经历3种家庭风险,9.4%的八年级学生经历3种家庭风险;

  3. 2%的四年级学生经历4种家庭风险,5.2%的八年级学生经历4种家庭风险;

  1. 2%的四年级学生经历5种家庭风险,2.9%的八年级学生经历5种家庭风险。

111111

图1 四、八年级学生家庭累积风险分布情况

  将家庭累积风险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

  家庭累积风险越多,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具有良好心理弹性的比例就越低,有情绪问题的比例就越高。

  家庭累积风险因素数量为3~5种时,四年级学生具有良好心理弹性的比例分别为96.4%、94.7%、89.2%;八年级学生具有良好心理弹性的比例分别为97.2%、95.1%、92.3%。

222222

图2家庭累积风险因素数量与心理弹性的关联分析

  家庭累积风险因素数量为3~5种时,四年级学生有情绪问题的比例分别为42.6%、59.1%、68.4%;八年级学生具有情绪问题的比例分别为43.9%、59.4%、71.6%。

333333

图3 家庭累积风险因素数量与情绪问题的关联分析

  二 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的和谐程度、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期望等家庭教育因素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家庭风险因素的累积也会加重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提质增效,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石的作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更是关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课题。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回答好家庭教育的时代新命题。调查结果发现,不良的家庭氛围和父母不良教养行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负面影响,表现为较高比例的情绪问题和较差的积极心理品质。相比之下,父母支持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品德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动态和行为变化,当发现孩子遇到困惑时,第一时间进行疏导,给予尊重和理解,给予关心、支持和引导,让孩子能够有效宣泄不良情绪,在言传身教中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健康人格。此外,调查结果发现,父母冲突高、亲子冲突高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因此,父母不仅要意识到夫妻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积极建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同时还要多陪伴子女,注重积极的亲子互动,加强家庭的情感纽带,发挥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

  2. 塑造积极的家庭教育观,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和压力

  父母是孩子心理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起点。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加之学业成绩在中国的重要性导致其对子女过髙的期望和压力。调查结果发现,过高的父母期望和过多的父母施压增加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风险。因此,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亲子沟通,保持合理的期望和压力水平。

  一方面,要引导父母改变自己“唯成绩论”的观念与思想,树立全面发展的成才观,充分考虑孩子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家庭可以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和压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要引导父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主动询问孩子自我教育期望,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3.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发展的关键环境,不同家庭风险因素的累积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要远大于单一风险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随着家庭风险因素数量的增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随之表现出“梯度效应”,即每减少一个家庭风险因素都能够增加具有良好心理弹性的学生比例和减少有情绪问题的学生比例。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减少家庭矛盾和亲子冲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进行联动,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共同守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服务全面育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全国性科学权威的公益性宣教平台,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向家长普及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以及传达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另一方面,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式。学校应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制度建设和运作机制,如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接待日等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学校应创新和丰富服务形式,如定期家访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校报设立专栏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或提出家庭教育问题等。

  4. 持续开展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

  《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等监测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测评估”。持续开展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有助于科学、准确、及时“把脉”全国家庭教育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家庭教育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因此,要形成动态监测网络机制:

  (1)国家和省依托教育质量监测,监测全国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

  (2)区县和学校要以心理健康的提升和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为衡量标准,对家庭教育支持和指导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全国家庭教育状况,发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升我国家庭教育水平,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注:

  1. 本次调查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状况调查。

  2. 本次调查对2021年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育状况进行测查,以了解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和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建议和指导。

  本文节选自《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中《中国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状况调查报告》一文,有删选。作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组。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44444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