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3年6月9日,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包括《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
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已持续攀升至17.9%。
扩招背景下滞后的就业压力需重点关注,研究生就业问题初显
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持续上升
从近五年数据来看,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8届的14.7%增至2022届的17.9%,增幅为22%。其中,近五年“双一流”院校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8届的29.4%增至2022届的37.0%,增幅为26%。“双非”院校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8届的11.7%增至2022届的14.1%,增幅为21%。
理工农医类专业应届本科生读研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工学上升幅度最为明显。
近五年医学、农学、理学应届本科生读研比例持续保持前三,连续五届均超过20%(2022届分别为28.5%、28.1%、26.9%),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此外,工学的读研比例(2018届16.1%,2022届21.1%)增长幅度高于其他学科门类,五年内增长了31%。从工学下属主要专业类来看,材料类专业读研比例持续较高(2022届为32.4%),电子信息类专业上升幅度较大,五年内增幅达34%,这也和国家面向集成电路等急需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双非”院校读研比例较高,珠三角地区读研比例较低。
从各经济区域“双非”院校应届本科生读研比例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双非”院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读研比例(分别为18.8%、17.0%)较高,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院校数量(分别为40所、37所)是其他地区的3倍,本地区研究生教育资源聚集使当地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对本科生的就业挤压更多,且升学氛围更浓厚,或促使本地区“双非”院校的应届本科生升学比例更高。珠三角地区“双非”院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读研比例(8.1%)较低,结合毕业去向落实率(90.4%)来看,或与本地区民营经济较发达,本科毕业即可拥有更多就业机会有关。
考研难度升级
根据教育部公开发布的数据计算,随着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不断增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录比逐年提升,从2018年的3.1:1上升至2022年的4.2:1,即4.2个考研的人,仅1人可以“上岸”,显示考研竞争加剧。
未就业人群中再战考研群体不断扩大。
应届本科生暂不工作计划境内考研的比例从2018届的2.8%上升到2022届的6.7%,翻了一倍多,其中超八成已参加过研究生考试,这也反映出随着考研难度加剧,毕业生首次考研失利的情况更加普遍,暂不就业毕业生中计划再战考研人数不断增加。
“逆向读研”比例持续上升。
近五年“双一流”院校应届本科毕业后读研的群体中,到“双非”院校读研的比例逐年升高,从2018届的3.8%上升至2022届的5.8%。这反映出在考研难度和求职难度逐年攀升的情况下,部分本科毕业生为延缓就业而被迫做出向下兼容的升学选择。近三年“双一流”院校法学、医学应届本科毕业后读研的群体中,到“双非”院校读研的比例较高,均为12.8%。
本科从事公检法、高职从事交通运输类职业,就业满意度较高
2022届本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7%、75%。
京津冀地区就业满意度较高。
2022届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本科:79%,高职:76%),其次是东北地区(本科:77%,高职:75%)。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2022届大学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满意度较高(本科:81%,高职:77%)。
本科从事公检法、高职从事交通运输类职业,就业满意度较高。
行业、职业方面,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类为“政府及公共管理”(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及供应业”(82%)等,较高的职业类为“公安/检察/法院/经济执法”(83%)、“计算机与数据处理”(81%)。2022届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类为“运输业”(80%),较高的职业类为“交通运输/邮电”(80%)。
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满意度较高。
(2022届本科:82%,高职:78%),在民营企业/个体(2022届本科:74%,高职:73%)就业的满意度较低。
本科电子信息类、高职铁道运输类专业就业满意度较高。
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是医学影像学(84%),高职是铁道机车(87%)。202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的前10个专业见下图。
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2023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的是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结果。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十四年对之前跟踪过的全国2006~201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踪,从2019年开始,对此前进行过毕业半年后、三年后跟踪评价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五年后的第三次跟踪评价,建立了2006~2022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
就业蓝皮书自2009年首度发布以来,至2023年已是第15次年度报告。本报告已多年被中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高校、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术研究机构,以及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参考使用。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