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持续稳步改善 | 可持续发展蓝皮书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23-02-27

  2023年2月2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阿里研究院、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无锡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2)》。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020年,国家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数据验证结果分析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继续稳步得到改善,2015~202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逐年稳定提升的状态,经济实力明显跃升,社会民生切实改善,资源环境状况总体提升,消耗排放控制成效显著,治理保护效果逐渐凸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积极践行者,在消除贫困、保护海洋、能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等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显著进展。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治理保护五大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蓝皮书全面系统地对2020年中国国家、省级地区及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排名。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2015~2020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总体发展水平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明显跃升,社会民生切实改善,资源环境状况总体提升明显,治理保护效果逐渐凸显。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可持续发展依然显示出较强韧性,但整体来看我国在资源环境和治理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提高治理水平。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5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2020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治理保护五大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从数据来看,2020年总指标值为83.5,较2015年的58.8增长了42.0%。从增速来看,除2017年受“资源环境”一级指标下滑影响而增速放缓外,其余几年总指标增速均保持在7%以上,2019年增速最快,达8.7%,2020年较2019年增长7.7%。

  经济实力明显跃升。“经济发展”指标值从2015年的60.4提升至2020年的83.0。2020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GDP增速有所放缓,但受益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发展三方面较明显的提升,2020年经济发展指标值仍达到新峰值。

  社会民生切实改善。2015~2020年,“社会民生”指标从53.3增长至88.5,年均增速为13%以上,民生福祉明显增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值得关注的是,“社会民生”的二级指标“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增长优势突出,指标值在6年内实现了翻倍,各年增长率均值在16%以上。

  资源环境状况总体提升。“资源环境”2017年出现负增长,其余年份均较上一年表现为正增长,指标值由2015年的60.3增长至2020年的81.3,年增幅均值达6.9%。从“资源环境”包含的二级指标来看,“水环境”与“大气环境”2017年后逐年上升,但“国土资源”指标总体波动下降。

  消耗排放控制成效显著。“消耗排放”指标值从2015年的53.3增长至2020年的88.3,年均增幅在13%以上,但近几年的增速较2016年有所放缓。总体上,消耗排放逐年得到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但消耗排放的控制力度仍亟待加强。

  治理保护效果逐渐凸显。“治理保护”一级指标呈现波动上升,2020年指标值为77.1,较2015年的65.3增长了11.8,年均增速不到4%。治理保护情况总体有比较明显的提升,随着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治理保护效果将进一步凸显。在“治理保护”的二级指标中,“固体废物处理”指标在2015~2019年持续下降,但在2020年有所上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值则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在控制“碳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方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进一步下降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了18.8%,比2005年降低了48.4%,超过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应统筹好经济增长与能源安全高效发展

  减碳已成为全球达成的共识,但经济活动的碳足迹会始终存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民生发展,仍将保持对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短期内我国尚不能做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完全“脱钩”,也不能对高耗能或高碳行业实行“一刀切”等限制。当前,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油气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的现实,亟须处理好能源转型发展的效率与安全问题。

  一是在确保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施有序的强制减碳工作。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稳增长和能源安全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优先满足人民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碳排放的需要。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意味着既要统筹有序实现“双碳”目标,也要保持经济合理平稳增长,满足人民安全用能排放的需要。

  二是加强能源等初级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经济就是民生。民生所需日常商品需要务必保证供应的稳定和价格的合理。近来乌克兰危机等外部挑战导致主要初级商品价格维持在高位,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由于我国油气等资源大比例依赖进口,事关国计民生所需,需要做好油气等民生用能的保供稳价工作。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升能源转换效率,逐步转向引导社会用能向净零排放改进,使得经济运行在低碳或零碳系统之上,同时提升能源供给的安全度和自主性。

  三是构建更加完备统一的新能源供给基地和市场消纳体系。贯彻落实“双碳”行动,加快可再生能源投资及消纳市场发展,大规模建设大型水风光发电基地,促进水风光互补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构建远距离的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可再生能源及电力消纳市场。

 

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