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城市轨道交通蓝皮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21~2022)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2-12-05

  近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共同在京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蓝皮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21~2022)》。

  近年来,强台风、强降雨、洪涝、山体滑坡等恶劣天气易发多发,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增大,运营突发事件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2021年,北京、广州、济南、郑州、太原等城市遭受暴雨和淹水倒灌灾害,不但影响了线路的正常运营,还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给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应急管理敲响了警钟。如何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准备,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绝大部分城市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客流水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既要做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等任务,又要千方百计吸引客流、节约能耗和降本增效,给行业管理和运营生产带来极大挑战。

  安全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必须保障的最基本服务。本书重点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应急能力开展系统调研,总结在落实行业相关要求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致力于反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现实情况,探讨在保障运营安全、提升应急能力和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现代化方面需要完善的相关工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耗能大户,是引导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绿色低碳发展是行业面临的历史性任务,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事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局。要采取管理优化和技术改造并举措施,协同推进客运服务管理和运营线路节能降耗。构建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的能源管理平台,作为信息共享、系统互联、“供-用-管”协同一体化的智能化管理手段。探索应用双向变流牵引供电系统、专用轨回流系统、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绿色新能源,推进车辆永磁同步牵引系统、车站高效节能通风空调系统、直流集中供电智能照明系统,建立具有更高节能减排水平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深入研究乘客出行规律,尤其是高峰期和平峰期客流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以安全运行、高效运营、优质服务为前提,构建网络化运营管理平台,研发高效运营组织模式,实施网络化运能运量的精准匹配,降低列车空驶率,提高列车满载率和乘客便捷舒适体验,实现客运服务质量和节能降耗指标的双达标。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造成影响,乘客对出行方式选择也在发生变化,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频次降低,轨道交通客运量减少,车站商业和传媒广告经营收入也大幅下降,利用多种方式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吸引力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应加强运营线路客流状况专题评估,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城市人口密度、线路沿线人口和岗位综合密度以及客流出行方向、出行强度、出行分布及结构等进行评估,明确潜在客流及需求。以政策为引领,改善与公交和慢行系统的交通衔接,优化发车间隔和综合服务水平,吸引轨道交通客流。

  轨道交通多网融合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热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提高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从目前情况来看,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仍然是引导都市圈城市协同与集约发展的短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西安等城市聚焦城市轨道交通与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的协同发展,从铁路与地方协同推进改革创新、枢纽体系建设、技术装备研发、运营组织创新等方面持续推进。综合来看,在运营组织方面,跨线运营、快慢车运营、灵活编组等将是未来的发展热点;在技术装备方面,开发统一兼容的列车和信号系统,建设多网共用的检修基地等也将逐步推广应用;投融资改革、存量资产盘活利用、站城融合、客货运业务拓展等新业态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多网融合带来的安全监管、一体化客运服务、综合应急管理等也将得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如何应对气象灾害是城市轨道运营安全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异常气象频现,极端气象灾害趋于常态化,社会各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保障城市轨道运行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首要任务。

  城市建设规划方面需要关注城市轨道交通防洪薄弱环节,合力化解城市轨道交通洪涝风险。一是城市更新改造规划要更多兼顾城市轨道防洪能力,景观美化等不能削弱城市轨道交通防洪涝能力,沿线绿植的选种要兼顾地面线路列车运行安全限界;二是市政道路改造要统筹考虑既有城市轨道线路的防洪基础标高,防止路面抬升而降低城市轨道防洪能力,或将城市轨道防洪基础设施纳入改造计划;三是城市轨道规划、设计选址要充分论证防洪涝、风暴潮等影响,从源头规避洪涝风险区, 特别是填海区、大型城改区域的线路要重点关注,这些区域可能存在新规划调整而提高了场地原标高的情形,降低了先期规划建设的地铁车站防洪标高,形成防洪涝风险点。

  从制度层面明确各场所公园、停车场等场所以及商业、物业建筑群、土木工程场地等单位的属地防洪责任与管理要求,为城市轨道运 营安全保驾护航。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快速扩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各行各业设施交集融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空间网络,各关联环节的防洪涝短板势必威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约束相关方的力度有限。结合当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推动既有合建口的防洪问题整改,合建口主要包括地铁车站与周边商业、物业等外部建筑相连接的区域,含关联建筑物的地面出口、风井、采光井、下沉式广场等;二是制定并严控后续新合建口的防洪标准与准入制度,防洪标准要不低于地铁车站出口的防洪设计标准,在连通接口协议签订、工程设计阶段及开通验收环节严格把关;三是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关联物业建筑的防汛设施标准与管理规范,明确属地防汛安全管理责任,协助指导地铁合建口防汛安全,关联的物业建筑主要包括地铁车站周边商业城、公共交通枢纽(汽车站、火车站)、过街通道等,通过接口管理协议、日常工作例会等措施建立防汛联动责任。

  针对灾害早期预警、信息推送、避难指引、自救互救等,建议推广、采用先进防汛安全科技装备,体现数字化防灾理念,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极端灾害应对能力。针对乘客避难指引,持续做好安全宣传,通过地铁媒介做好公共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积极配合属地街道开展宣传与应急演练,充分利用地铁自媒体在气象灾害预警期间发布避难指引信息,如官方微博、App等,做好乘客避难指引宣传。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2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情况回顾

二、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运行情况

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情况分析

四、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标准体系建设

五、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创新

六、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热点预测

Ⅱ 应急管理篇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相关政策规范实施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3.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Ⅲ 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篇

4. 极端天气情形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测及预警

5. 极端天气情形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决策与处置

Ⅳ 借鉴篇

6.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自然灾害事件分析

Ⅴ 专家观点篇

7. 南京地铁着力提升综合应急水平能力

8. 京港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实践

9.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分析及精益管理研究

10. 国家“双碳”战略下重庆轨道交通“碳惠通”分析报告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A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