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亲子围绕互联网的冲突在增加,影响亲子关系。据调查,因为上网问题未成年人与家长发生过冲突争执的比例达77.8%,其中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的比例为8.7%,这说明互联网正在日益成为引发亲子矛盾的影响因素。
2022年11月2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
蓝皮书通过调查发现,双亲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上网管理比单亲家庭更严格;良好的家庭氛围会提升未成年人将在网上遇到的不良信息向家长告知的意愿,同时降低家庭围绕上网产生的争执频率。
双亲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上网管理更加严格
调查指出,无论是生活在单亲家庭还是双亲家庭的未成年人,在周一到周五的上网时长大比例集中在半小时以内。
图1 不同家庭成员构成对于未成年人在周一到周五上网时长的影响
在周末/节假日的上网时长大比例集中在三个小时以上。
图2 不同家庭成员构成对于未成年人在周末/节假日上网时长的影响
若将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长进行区间划分:“从不玩”“半个小时以内”“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属于短时间上网,“两个小时”“两个半小时”“三个小时”“三个小时以上”属于长时间上网,那么无论是在周一到周五还是周末/节假日,短时间上网的未成年人中,生活在单亲家庭的比例均低于(或等于)双亲家庭;而在周一到周五进行长时间上网的未成年人中,生活在单亲家庭的比例均高于双亲家庭;在周末/节假日选择“两个半小时”及“三个小时以上”的未成年人中,单亲家庭的比例同样高于双亲家庭。不同家庭成员构成在未成年人上网时间管理上显示出明显差异。总体来看,双亲家庭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更严格、要求上网时间更短,而单亲家庭在管理方面表现出力度不足。
家长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式会受到自身精力的影响。双亲家庭的家长共同分担照看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压力,单亲家庭特殊的结构导致个体家长抚养未成年人的时间、精力等负担都会高于双亲家庭的家长。要提高单亲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上网管理水平,还需要学校及社区更多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协同机制分担单亲家长的抚育压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网络教育。
家庭氛围好的未成年人更多向家长分享上网经历,产生争执的频率更低
调查显示,面对网络上遇到的不良信息、威胁等负面情况,无论未成年人与父母感情如何,超过1/3的未成年人“一定会”尽快和父母沟通,八成以上的未成年人选择明智地将网上遇到的负面情况告知父母。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家庭情感状态的未成年人在遇到网络威胁等情况时选择告知家长的心理意愿不同:对于与父母感情“很不好”和“不太好”的未成年人,与其他未成年人相比,他们选择“一定会”的比例是偏低的(35.3%、34.2%),同时他们选择“从不会”的比例是偏高的(23.5%、22.8%)。
图3 未成年人与父母的感情状况对于他们向父母告知网上不良信息的频率的影响
若未成年人感知家庭氛围不佳、缺乏信任基础,他们更少地与父母沟通自己上网遇到的负面情况,很有可能会选择单独承受或者与同伴交流,因此他们受到负面影响的概率高于其他与父母关系良好的未成年人。
类似地,对于未成年人与父母容易围绕上网产生争执的现象,调查显示,若未成年人与父母的感情“很好”,虽然会围绕上网发生争执,但是“经常”发生的概率很低(7.3%),主要集中在极少产生争执和没有产生争执(27.2%、27.3%);但是若关系很不好,“经常”发生争执的概率高达41.2%。
图4 未成年人与父母的感情状况对于他们与父母围绕上网产生争执的频率的影响
家庭情感极大地影响了未成年人上网与家人沟通的效果,只有培养稳定、亲密的家庭情感,未成年人才愿意让家长参与个人的上网行为并开展互动,接受家长的引导与干预方式。
双方相互指导越频繁,未成年人将在网上遇到的不良信息向家长告知的意愿越高
当前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在学校教育、社会重视之下有所提升,但是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未成年人仍有难以独自解决的问题。因而围绕上网开展的家庭互动可补充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足,也是对于未成年人上网最日常、最全面的教育与引导。未成年人与家长围绕上网的互动包括家长和未成年人间相互的知识学习、技能指导和双方围绕互联网使用的所有沟通。
虽然大多数未成年人都会明智地将网上遇到的负面情况尽快告知父母,但是父母与未成年人之间围绕互联网使用的相互指导的频率依旧影响着未成年人将网上遇到的负面内容与父母分享的频率。对于经常接受父母指导的未成年人,他们选择一定会将网上负面情况告知父母的比例为67.8%,高于那些“有时会教”或“从来没有”接受过父母指导的未成年人以及父母不会上网的未成年人(60.6%、52.8%、46.8%)。同样,对于经常和有时受到父母指导上网的未成年人,他们选择“经常会”向父母告知网上负面情况的比例分别为7.0%和7.2%,高于那些“从来没有”接受过父母指导和家长不会上网的未成年人(4.2%、5.0%)。而对于“较少会”或者“从不会”向父母告知网上负面情况的未成年人,可以看到在数个选项中他们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家长不会上网(10.0%、11.8%)。
对于经常指导父母上网的未成年人,他们一定会向父母告知网上不良信息的比例为61.1%,高于那些“有时教”和“从不教”家长上网以及家长根本不会上网的未成年人(57.2%、58.0%、51.9%)。对于选择“经常会”向父母告知网上不良信息的未成年人,他们经常教与有时教父母上网的比例(6.7%、6.2%)也高于从不教家长上网的未成年人和家长根本不会上网的未成年人的比例(4.2%、5.9%)。
图5 未成年人指导家长互联网使用的频率对于他们向父母告知网上不良信息的频率的影响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面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反应受到家庭中围绕网络使用的互动频次的影响。相互指导的频次越高,未成年人向家长告知网络威胁的意愿更高。这一结果一方面提示家长需要自觉地提高网络素养,提升自身与未成年人之间进行沟通的网络基础知识水平和可信赖程度;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主动参与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积极干预、相互学习。事实上,家长虚心向未成年人请教的行为可以营造家庭的平等氛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得未成年人的信任,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发展与安全。
策划:陈雪
编辑:韩祎然
审核:桂芳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