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2年11月5日,聊城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联合举办“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发布《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2)》。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2)》一书为第五本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全书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第二部分为黄运地区高质量发展篇,第三部分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篇,第四部分为文旅融合篇,第五部分为运河城镇与乡村振兴篇,第六部分为运河交通及港口建设篇,第七部分为世界运河篇,共计18篇研究报告。
总报告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总体推进状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归纳,对国家及沿运各省市发布的各项政策与措施进行了解读,并就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解决的路径与策略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起到统揽全局的作用。
大运河文旅融合与遗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2035年基本形成“千年运河”统一品牌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遗产保护是彰显大运河遗产价值和功能的系统工程,是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两大重要任务。2020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规划》从多个方面推动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实施方案》将目标节点设置在2023年和2025年。其中2025年目标为大运河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千年运河”统一品牌基本形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强化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在促进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统一的大运河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等任务。沿运各地结合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运河文旅融合与遗产保护的文件。这些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的“具体方案”,成为沿线地区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决策依据和行动指南。2020~2021年大运河文旅融合在彰显城市大运河文化特色和魅力、展现城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和文化精神、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牵头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文物局等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场会暨第三次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23+8”省部际联席会议)。该会议就注重跨界协同,通过出台分省规划、实施标志性项目、加强遗产保护和内涵发掘、保护沿线名城名镇、打造文旅融合精品、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达成全面共识。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大运河遗产的文化价值获得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沿运省市作为有效衔接中央部委的顶层规划者,通过召集相关的会议、举办论坛,不断推进落实相关的项目规划,使众多文旅项目在大运河沿线城市落地。
2020年9月,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无锡开幕,内容包括夜游古运河、开幕仪式、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主题论坛、非遗分会场和互动联动等。在北京举办的“2020京杭对话”活动,不仅密切了沿运城市的协作关系,也对汇聚大运河沿线地区智慧和力量以加强大运河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具有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9月28日,2020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该论坛以“世界运河城市文旅产业持续繁荣发展”为主题,通过交流与展示运河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中国行动”与“国际案例”,探讨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运河城市文旅产业持续繁荣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为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世界运河城市发展与运河文化交融提供现实案例。
此外,随着文旅融合理念的深入,地方性、区域性的非遗主题展示、文旅融合项目也相继开展。2021年中国(宿州)大运河非遗美食展,通过展示中国(宿州)大运河非遗美食、举办安徽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会演比赛,公众在完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还品尝、了解了“舌尖上的非遗”;2021年“国际滨湖度假大会·湖州大运河之约论坛”推介了沿运古镇及著名景点(嘉兴海宁长安古镇、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绍兴上虞丰惠古镇、宁波余姚阳明古镇等);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展集中展示了北京的景泰蓝、六必居的酱菜,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河北的蔚县剪纸、吴桥石影雕等非遗文化项目;第二届苏州“夜泊枫桥·诗韵江南”分文化诗会和文化沙龙两个部分,以传统诗词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大运河“最精彩一段”,深度挖掘“江南第一诗境”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展现江南诗词文化,呈现充满江南诗韵的视听盛宴。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出台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围绕大运河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展示、特色公园建设、古镇保护和非遗活化传承等任务。依托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5A级景区建设,打造大运河两岸经典景观的水上休闲观光带和北京段全程体验的示范带;京津冀三地通过协同治理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北京段计划与河北省廊坊段连通,预计2023年实现乘船至河北的目标,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山东省集中开展的运河印象文旅小镇项目、临清运河老街工程项目入选了“2020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名单”,成为山东省精品旅游项目。江苏省通过打造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等,促进江苏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浙江省通过培育杭州运河广告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借助大运河(浙江段)剧院联盟、《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推介大运河文化风采,不仅培育了一批富有大运河文化内涵的景区和遗产廊道,也打造出世界著名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以传统大运河为核心,以“运”为载体,在历史中积淀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的性质促使其在管理上大多采取属地为界、分段保护管理的模式。区域民众或到访者的认同感成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民众参与保护的重要前提。但杭州段遗产保护意愿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素质提升、地方依恋并不会增强群众的遗产保护意愿,只有到访者对遗产地提高现实评价、增强未来愿景产生的地方认同才会影响受访者的保护意愿。因此,如何将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成果完整地呈现给群众,引导全民认同并理解相关的遗产保护措施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当前大力开展的以民俗、节事、文旅展示等为载体的活动提升了群众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也提高了群众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现实评价,逐渐形成并巩固地方认同,将对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旅融合发展及文化遗产保护是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服务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大运河文化资源的表达、展现和传播,形成吸引力,以满足旅游者学习与深度体验大运河文化的需求。当前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多侧重于自上而下推进,这在把握市场变化、谋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创新上尚有一定的短板。而会议交流、文旅展示、重点项目推介将有效补齐相关的短板,双重效应的叠加使大运河文旅融合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决策机制和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沿运地区在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及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对大运河文化的认识、认同和融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强。通过融合文化、旅游、商业等更多元素,形成一条有益于大运河文化传承、传播的多元业态生态链。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四类主体功能区布局规划
“国家文化公园”这一概念为中国首创,是推动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创建设模式,其提出经历了反复的考察、评估和论证。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将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课题报告提交到中央有关部门,其后进行了数年的各种研讨和积极推进。此后,由中宣部牵头成立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各省份也相继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工作机制。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布局
从各省市的建设规划以及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分为重要遗产管控保护区、文化主题展示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区、沿线传统利用区四类主体功能区(见图1)。
(一)大运河重要遗产管控保护区
大运河重要遗产管控保护区包括与大运河相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区和缓冲区、与大运河存在直接关联的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以及新发现发掘的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管控保护区通过实施重大修缮保护项目,对濒危损毁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切实做好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资源空间。
(二)大运河文化主题展示区
大运河文化主题展示区包括具备开放参观游览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特色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周边与之文脉关联、风貌统一的区域环境,以及其他布局分散但具有特色文化意义和体验价值的资源点,有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三种形态,形成多维展示格局,健全综合展示体系,有丰富多样的展示体验方式,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主要实体空间。
(三)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区
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区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看可览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优质文旅资源组成,通过充分利用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外溢和辐射效应,着力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优质文创产品开发、优美生态环境打造、相关产业系统整合,彰显地域性文化旅游特色和独特内涵,全面提升文旅融合水平,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延展空间。
(四)大运河沿线传统利用区
大运河沿线传统利用区由重要遗产管控保护区、文化主题展示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区之外的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所在的传统生产生活区域组成,其最大范围为大运河流经的地市。大运河沿线传统利用区通过保护传统文化生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规范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利用区域内集聚的各类生产生活资源要素,有力支撑文物与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实现协调发展,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支撑空间。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展示区建设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注重加强主题展示功能,构建多维度展示格局。在主题展示区重点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与特色展示点。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与特色展示点是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地理空间。
(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由开放参观游览、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国家级文物和文化资源及周边区域组成,包含具有价值代表性、展示利用示范性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以此作为参观游览和文化体验的主体区(见表3)。核心展示园依托仍在使用的大运河重要河段、古运河河段遗存,沿线重要关联古城、古镇、古村和街区,重要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考古遗址、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等,共同构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整体性有形实体展示空间。目前正在建设的扬州三湾核心展示园——大运河非遗文化园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非遗文化演艺、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文化体验、文创产品零售及商业等项目。目前,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建成。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作为大运河博物馆重要旅游休闲配套项目,在充分展示扬州中国大运河非遗的同时,结合文化和旅游需求,打造集非遗、文化艺术、旅游等于一体的文化街区。
(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集中展示带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集中展示带依托大运河历史和现存河道水系,有效串联交通联系紧密、便于整体展示的关联省、市、县级文物资源,包含一定空间位置相近的核心展示园,提升大运河文化和周边资源的整体展示效果,汇集形成大运河文化载体密集地带(见表4)。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集中展示带以核心展示园为基点,优先选择各河段中遗产资源较为丰富的段落,共同构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线性展示空间。徐州以“蔺家坝—北洞山汉墓—荆山桥”为示范段,带动大运河徐州段的整体建设,该段展示带北起蔺家坝、南至荆山桥遗址,是《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确定的集中展示带之一。
(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特色展示点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特色展示点覆盖所有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之外具有特殊展示利用价值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及相关联的资源点空间范围,满足分众化参观游览体验需求,作为展示大运河多元特色文化的重要补充。特色展示点以未列入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沿线省市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相关的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重要革命文物、工业遗产、农业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景点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各级各类博物馆和陈列馆等重要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共同构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分散性点状展示空间。
综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四类主体功能区,以及主题展示区的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与特色展示点的建设,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主轴空间、四类主体功能区以及六大文化高地共同构筑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功能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产业布局的重要实体空间。所以,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地方特色构建各类主体功能区和展示空间,例如,位于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境内的清口枢纽,明清时期黄河、淮河、大运河等交汇于此,清康乾年间在此形成水利枢纽工程,确保了漕运的畅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清口枢纽核心展示园则应加强对相关水利文化的展示、解读和弘扬,同时加强各类主体功能区和展示空间的联系,例如以地域文化为展示主线或者在各个园区加挂统一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以点带面、以面成网,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空间布局、展示形式和文化意义上成为一个整体。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2020~2021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报告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程与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三解决的路径与策略
Ⅱ 黄运地区高质量发展篇
2. 鲁西“两河”特色文旅资源廊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Ⅲ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篇
3. 2020~2021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报告
4.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5. 济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
6. 大运河文化带数字化建设评估报告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为例
Ⅳ 文旅融合篇
7. 大运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8. 隋唐大运河“流动文化”与非遗“活态文化”的相融相生
——基于中原地区及开封等地的调研
9. 2021年京津冀运河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报告
10. 常州大运河水系沿岸工业文明遗产群落保护传承利用研究报告
11. 2020~2021年大运河文化研究与社会活动状况调查
Ⅴ 运河城镇与乡村振兴篇
12.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研究
13. 京杭大运河南源首镇塘栖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14. 运河名城泗县发展研究报告
15. 大运河沿线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Ⅵ 运河交通与港口建设篇
16. 2020~2021年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Ⅶ 世界运河篇
17. 2020~2021年英国运河总体发展状况报告
18. 2020~2021年巴拿马运河发展报告
——航运概况、防疫举措与可持续发展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