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高校青年国际交往调查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2-09-20

  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群体与外国青年的友好交往是民间外交的重要一环,同时,青年国际交往能力也关系着建设国际交往中心“软实力”的提升。今天就以北京高校大学生为例,一起来看看高校青年同外国青年交往的主观意愿、现实情况及跨文化交往能力吧~

  数据说明:本次调研以北京各大高校的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为对象。2021年9月1日至10月21日课题组向北京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二维码,回收问卷1151份,其中有效问卷11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9.6%。

  北京高校大学生

  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

  大部分填答问卷的北京高校大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占比分别为46.8%和33.5%。然而,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3.6%的北京高校大学生表示“无法做到应用和交流”,41.2%的北京高校大学生表示“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有限”,49.1%的北京高校大学生表示“能够在日常环境中应用和交流”,仅有5.8%的北京高校大学生表示“能够在专业工作环境中熟练应用和交流”,0.4%的北京高校大学生表示自己的英语“接近母语水平”。不难看出,北京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较强,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应用英语的机会,听、说能力相对较弱。

  北京高校大学生

  与外国青年交友的现状

  填答问卷的北京高校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自己没有外国朋友,占比59.4%;有342人表示自己有1~2位外国朋友,占比29.8%;有81人表示自己有3~5位外国朋友,占比7.1%。数据表明,大部分北京高校大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机会少,与在京外籍青年交集少。考虑到本次问卷抽样方法可能产生的偏差,北京高校大学生实际参与国际交往的比例预计比调查结果更低。

  北京高校大学生

  与外国青年交往的意愿

  一方面,92.3%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同意和非常同意“出现语言交流障碍时,我会借助肢体语言进行交流”;71.8%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同意和非常同意“我担心在与外国青年交流时,自己外语表达不够好”,所得数据表明北京高校大学生在与外国青年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外语的应用存在明显顾虑。

  另一方面,所得数据也反映出北京高校大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意愿较高,能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外国青年,出现跨文化交流障碍时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具有较好的全球公民素养。具体而言,91%的北京高校大学生愿意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青年进行交流和学习;93.9%的北京高校大学生愿意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和欣赏外国青年的文化和价值观;91%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希望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结识更多的外国好友;91.2%的北京高校大学生乐于向外国青年讲述中国故事;90.8%的北京高校大学生表示“当外国青年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向他们伸出援手”;92%的北京高校大学生表示“出现跨文化交流误解时,我会与对方沟通以解决矛盾”。

  讨论与启示

  首先,北京高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与外国青年进行民间交往的意愿。他们愿意以开放、包容、尊重、平等的态度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青年沟通交流,结识外国朋友;在与外国青年交流过程中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化解矛盾和分歧,乐于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其次,北京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影响北京高校大学生与外国青年交往的意愿。具体来说,英语应用能力与国际交往意愿呈正相关。英语应用能力越强,与外国青年交往的意愿就越高,在与外国青年进行交流时更加自信。相反地,英语应用能力较弱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对语言障碍有所顾虑,国际交往意愿也相对较低。

  最后,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国际交往现状影响其国际交往意愿。具体而言,有外国朋友的北京高校大学生相较于没有外国朋友的北京高校大学生更愿意结识更多的外国青年,对外国青年的接纳度也更高。这一方面表明一部分北京高校大学生已经与外国青年开展良好交往,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反映出促进北京高校大学生与外国青年交往有可能出现“滚雪球”效应,即越与外国青年接触,越愿意与外国青年交往,拥有的外国青年朋友越多。

  综合调研情况可知,北京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意愿,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视野,英语应试水平较高但英语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同时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弱与其同外国青年交往意愿的强弱正相关。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递中国声音是当代中国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北京青年有责任、有意愿也有潜力通过中外青年交流的机会展现中国青年面貌、传播中国青年声音,加深中外青年的文化互鉴和理解,优化北京国际文化交流环境,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把薪助火,成为展现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包容魅力的重要力量。

  本文摘自《北京蓝皮书: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1~2022)》——《2021年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国际交往意愿调查研究》,作者:刘锦楠 宋俊徽 王艺璇。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国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