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2)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2-06-01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2)》。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被写进党章和宪法,逐渐成为全党意志、国家意志和全民共同行动。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努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全面部署,为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本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碳达峰碳中和篇与政策布局篇四个部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研究,以期为国家和地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总报告,主要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意义、总体布局、重点任务、问题与挑战、战略重点与实现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议。总报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五大体系”、“三个布局”和“一个纳入”,分析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总结了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与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评价篇,主要从绿色发展、自然生态高质量两个结果维度,以及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四个路径维度,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报告采用CRITIC法和线性加权法对2011~2019年全国和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时空动态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各省域受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发展维度来看,两个结果维度指数平稳增长,四个路径维度指数波动幅度较大,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一定的分化现象。

  碳达峰碳中和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碳排放政策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路径,包括坚持节能减排战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增进碳封存碳汇、加速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开发等。同时还分析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现行措施,重点说明了生物质能源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提出总量控制协同减排等有关政策建议。

  政策布局篇,主要聚焦若干政策专题,重点研究了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分析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现状,探讨了新时期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问题。同时,还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与出路、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农林高质量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逻辑与制度体系,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总体而言,本书围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战略方向、重点任务、政策布局等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力求为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1.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绿皮书指出,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以此维护综合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环境资源发展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通过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划定范围,能使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等核心区域得到很好的保护。对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应当加大治理力度,推进自然资源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对生态环境要素进行综合治理、综合管控、分类实施。生态安全屏障是防止自然资源被破坏的第一道防线,应不断加强对重点功能区的规划和管理,以生态补偿机制为基本抓手,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2.探索新型林业碳汇经营管理模式是我国碳汇建设的当务之急

  绿皮书指出,面对多变的环境气候挑战、迫近的净零排放目标,传统的造林营林模式、停滞不前的监测管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我国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如何从旧有形式中探索形成能突破当下掣肘的新型林业碳汇经营管理模式是我国在碳汇建设方面的当务之急。目前,在我国全力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过程当中,暴露出一系列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相关问题,如森林碳汇价值化渠道缺失阻碍碳汇造林营林工作进程、传统造林方式严重干扰土壤使森林反成碳源、忽视森林经营性碳汇功能制约新造林行使碳汇职能、缺乏明确的碳汇计量基线情景标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难以量化等。面对上述情景,我们需要加强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并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制定区域碳汇交易市场森林碳汇准入机制并完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体系、建立地方林业部门常态化培训制度并树立全生态系统固碳意识。在建立碳市场交易体系和搭建碳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的过程中,应及时更新营林主体观念、扩宽碳汇林业融资渠道,并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提高过程监督效用,尽快建立健全碳汇市场,以完善的市场体系在国际市场中争取经营主动权。

  3.推广木结构建筑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21世纪对建筑业产生影响的因素与人口变化、环境问题(主要是气候变化)以及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有关。根据《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的气候目标,未来推动实现碳中和将需要可持续的生物经济。为了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筑部门应被视为提高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率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关键部门。随着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隐含能源和自然资源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资源效率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循环策略旨在首先延长产品和组件的使用寿命,然后在产品和组件使用寿命结束时关闭物料流。这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资源质量,并减少资源开采和废物的产生。

  木材本质上是可再生的,它使用低能耗工艺,产生的废物很少,提供了一种无成本的碳捕获解决方案。木材所吸收的碳还可用于抵消无法实现碳中和的经济部门所排放的碳,因此使用这种天然和可再生材料代替其他材料是有益的。而以木材建造的建筑物可以获得绿色建筑认证,可带来更高的入住率或更高的租户满意度,从而形成更长的租期、更高的需求或租金溢价。研究还表明,绿色建筑具有溢价、较低的违约风险、较低的波动性和较小的折旧率等优点。

  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木结构建筑为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再致密化提供了快速、高质量,特别是与现有方案兼容的解决方案,施工时间短,预制化程度高,减少了工地交通,生态平衡性能良好。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一、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二、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

三、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四、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五、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与实现路径

六、 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Ⅱ 评价篇

2.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报告

Ⅲ 碳达峰碳中和篇

3. 碳达峰、碳中和与总量控制协同减排研究

4. 碳中和背景下林业碳汇经营管理模式优化路径

5. 发展木结构建筑与“3060”目标实现

Ⅳ 政策布局篇

6.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

7.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研究

8. 新时期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研究

9.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出路

10. 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农林高质量发展

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逻辑与制度体系

1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况、问题与对策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