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暨双碳目标下的金融与投资研讨会”,正式发布了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编撰的第11本《投资蓝皮书: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2)》,并就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和ESG投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特聘专家、学术研究管理委员会主任顾建国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到会并致辞。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参会并做嘉宾发言。
顾建国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一家中央金融企业,中国建投成立18年来,始终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己任,坚持“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理念,积极履行中央金融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中国投资发展报告》是中国建投研究人员对中国投资市场各角度深入思考的研究成果,也是中国建投人投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观点,更是中国建投研究院与社会各界交流学习的重要载体。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2)》指出,疫情和防控政策仍是影响当前全球经济的重要变量,疫情反复或是新常态。受疫情防控、货币政策收紧、供应链危机和通胀走高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依然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2022年中国经济将面临疫情长期化、供应链中断、输入性通胀和房地产企业危机等四个方面的风险。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应对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经济结构服务化和“双碳”目标等四大长期挑战。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立足当前,更需要着眼长远,推动发展质量不断提升。预计在各方面强有力政策的呵护下,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投资方面,《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2)》指出,虽然房地产投资可能迎来历史性的拐点,但是新基建有望弥补投资和内需的不足,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动力。虽然财政赤字将维持基本稳定,但财政支出的力度会显著加大。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投资,货币政策整体取向将稳中有宽。去年北交所设立之后,“专精特新”将得到更多资金的青睐。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将为A股市场筑牢长牛的根基,高盈利低估值的品种更值得关注。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公募基金的地位及其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绿色金融和ESG投资将迎来历史性发展契机。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2)》全书分为总报告、宏观经济篇、投资市场篇和ESG投资专题篇四部分,共15篇研究报告。总报告对“双碳”目标的提出背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双碳”目标下中国金融发展的使命与投资机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宏观经济篇对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投资市场篇对中国资本市场、资管市场、房地产市场、私募股权市场、不良资产市场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分析和展望;ESG投资专题篇对中国整体ESG投资、公募基金ESG投资、绿色金融、新能源、绿色信托以及融资租赁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
1.“双碳”目标下存在巨大投资机遇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主任张志前指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这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绿色、可持续、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数量接近1000只,规模合计7900多亿元。但是不到1万亿元的基金规模对于潜在“双碳”投资需求而言只是九牛一毛,预计未来30年我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低碳化带来的累计投资需求将超过百万亿元。
一是“双碳”目标将引领能源转型投资。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通过投资实现能源结构的调整,在此过程中将出现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首先,应大力加码清洁能源技术投资,其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链仍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其次,应关注智能电网建设新机遇,重点关注智能电网、储能、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智能终端等领域;最后,应掘金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煤炭清洁利用包括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两个方面,投资需求较大。
二是“双碳”目标将激发工业创新投资。节能减排离不开对能源消费部门的改造,而能源生产的清洁化、电气化将带动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与能效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效提升。首先,工业流程电气化投资机会大,其中对电炉炼钢、绿色化工等领域的生产技术革新投资值得关注,而氢能是工业电气化的另一重要投资领域;其次,新能源汽车将是长期热门赛道,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品牌、充电桩和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有望诞生更多独角兽企业,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无人驾驶产业链也值得用心发掘;最后,应寻找绿色建筑中的细分赛道,
绿色建筑与零碳建筑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绿色建筑仍有增长空间。
三是“双碳”目标将助力数字科技投资。“双碳”目标与数字科技的发展相得益彰,数字科技是经济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变量,“双碳”目标引导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经济发展的绿色基因。未来,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将持续加大,新的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因此,云计算、物联网、硬科技、智慧能源、虚拟工厂等低层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值得投资者关注。
2.“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环境日趋复杂
蓝皮书指出,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与投资伙伴,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规模也屡创新高,现已成为该区域外资来源的重要国家之一。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新增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达105.9亿美元。目前,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投资的资金流向排名前十名的国家中,东盟国家的数量占比已近六成。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受环境、资源、行业、技术和劳动力等因素影响有所差异。从投资环境来看,中国主要选择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从资源方面来看,中国主要选择泰国、马来西亚等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从投资行业来看,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业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租赁服务、批发零售和资源开发,其次还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设备、汽车、电子和纺织等行业;从投资存量的份额来看,中国对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最多,其次是印度尼西亚;但是从投资流量来看,中国对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直接投资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日趋复杂:一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陷入经济困境;二是这些地区的政治环境各不相同,其中某些国家政治遗留问题较多,在这种环境中的投资项目通常难以存活;三是部分国家政权更迭,不同的政府从自身利益考虑,对外国投资提出不同的诉求和优惠政策,无疑会增加中国的对外投资成本。
蓝皮书指出,今年中国海外投资应该特别关注风险,谨慎选择海外投资机会。当前全球经济虽然明显呈现复苏增长态势,但是受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平衡、疫情局部反复、刺激政策边际退出叠加供应链瓶颈修复缓慢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相较2021年将会有所放缓,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前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外部局势,中企对外投资一定要审慎评估各种投资风险。
3.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
蓝皮书指出,随着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电动化渗透加速,动力电池通过技术创新具备全球竞争力,预期行业将继续保持高景气。
一是预计2022年国内产销量继续维持高增速。行业自2020年疫情影响减缓后,2021年高景气度延续,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59%、164%、95%。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维持高增速,全年销量达480万辆,同比增长38%。
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长期成长明确,市场化驱动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一定的科技属性,产业经历了导入期和快速起步期,近几年受补贴退坡影响,经历了行业出清阶段。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伴随智能化升级,我国的电动车产品力会持续提升,消费者开始享受到好产品带来的技术红利,产业将进入市场驱动、稳定成长阶段。
三是2022年电动化渗透有望加速。中国的充电桩数量高速增长,将激发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消费意愿,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高速增长。伴随我国B、C级车型的供应持续增加,预计销量占比将逐年提升。在2021年高端SUV销量排行榜中,已有三款新能源汽车排进榜单前十,分别是特斯拉Model Y、理想ONE和蔚来ES6。自主品牌诸如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基于自主混动技术纷纷推出混动车型,将插混车直接对标同级别燃油车,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四是国家战略明确长期趋势,“双碳”目标再加码。我国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导向会继续坚持,产业政策从直接补贴向间接扶持过渡,“双积分”、电池回收、充电桩政策等促进措施有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于2020年11月2日发布了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能源局于2021年4月发布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助力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加速突破,释放市场需求。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金融发展与投资机遇
一、 “双碳”目标的背景和意义
二、 “双碳”目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 “双碳”目标下金融的使命
四、 “双碳”目标下的投资机遇
Ⅱ 宏观经济篇
2. 2021年全球宏观经济回顾与2022年展望
3.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回顾与2022年展望
Ⅲ 投资市场篇
4. 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回顾与2022年展望
5. 2021年中国资管市场发展回顾与2022年展望
6. 202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2022年展望
7. 2021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回顾与2022年展望
8. 2021年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回顾与2022年展望
9. 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回顾与2022年展望
Ⅳ ESG投资专题篇
10. 中国ESG投资发展趋势及建议
11.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趋势及建议
12.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
13. 中国公募基金ESG投资的现状及建议
14. 中国绿色信托发展现状及建议
15. 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社会责任及实践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