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2-03-28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

  “十三五”时期不仅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以决胜阶段中的教育扶贫领域为切入点,既对此期间发布的诸项政策制度及其落实情况做出宏观把控与翔实梳理,又广泛深入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具有省域特色的教育精准扶贫情况做出实例汇总,呈现宏观与微观相呼应、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的教育扶贫大局面。本书通过对2016~2020年我国教育扶贫总体进展与成效进行系统梳理,旨在为依靠教育助推我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

  《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由总报告、专题篇以及省域篇三个模块组成,共32篇报告。其中,总报告先对脱贫攻坚五年来我国的教育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展开系统梳理,详细阐释了我国“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有关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教育扶贫内涵与功能、教育扶贫逻辑与机理、各级各类教育扶贫行动模式与后扶贫时代教育参与贫困治理的作用与机制五大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后对我国“十三五”期间重大扶贫政策中的教育内容与重大教育政策中的扶贫内容做出纵横梳理与系统解读,重点叙述了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等领域的重大扶贫行动,指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教育帮扶面向“十四五”的重要发展任务。专题篇先后以我国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宁德模式”、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实践、东北边境教育扶贫案例、沿海县域海岛教育扶贫情况以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教育扶贫纪实为切入点,具体描绘出我国不同地域的教育精准扶贫情况。省域篇则分别对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和宁夏的教育扶贫政策设计、行动规划、典型模式以及有益经验做出提炼、汇总与整合,展示出不同地域、不同省份各具特色的教育扶贫路径以及殊途同归的教育精准扶贫价值追求。其中,诸如山东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湖南各高校助力精准扶贫行动以及广西的教育扶贫等,均凸显出不同省域教育扶贫的地区特色,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横向与纵向落地,更体现了我国教育扶贫领域的“省域智慧”。

  我国教育扶贫重大国家政策呈现两大特色

  蓝皮书指出,综观“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扶贫领域的十六项重大国家政策,从中体现了两大特色。

  首先,扶贫政策中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政策中的扶贫内容彼此交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整体。如作为我国扶贫任务总纲领的《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与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纲要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者以贫困地区为立足点,明确了贫困地区教育领域需要重点扶助的各个方面,后者以发展教育为轴心,对各级各类教育扶助贫困的对口支援任务和覆盖程度做出政策部署。总体而言,从政策的宏观层面,“十三五”期间的教育扶贫理念逐渐呈现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的演变,引领教育扶贫历经了由隐性至显性的发展过程,有力促进了教育与扶贫的双向联动。

  其次,十六项教育扶贫领域的重大政策总体而言重点突出,抓住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扶贫工作的主要矛盾,各项政策内容规划有序、目标紧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在扶贫政策的教育内容中,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核心引领,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和兜底保障七大扶贫重点任务,为指导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抓住了“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矛盾;在教育政策的扶贫内容中,国务院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2021~2025年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及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总体目标,紧抓“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而余下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政策,则就不同的具体方向有所侧重,从不同教育领域对扶贫任务进行拆分和细化,从而全面提升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底线”。

  “十四五”教育帮扶政策和行动取向要从“攻坚战”转为“持久战”,从“决战决胜”转向“常态化”发展

  蓝皮书指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在2021~2025年的“三农”工作中,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一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三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四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在2021~2025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十四五”规划初步指出,应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确保平稳有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三五”与“十四五”规划交替之际的首要任务,对教育帮扶而言也是一样。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教育帮扶工作任务中,政策和行动的取向要从“攻坚战”转为“持久战”,从“决战决胜”转向“常态化”发展。做好教育帮扶工作的“变”与“不变”。变的是“十三五”阶段短期的、不再合适的体制机制,不变的则是保障民生、脱贫致富、迈向现代化的精神内核。从教育扶贫转向以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动态过程中,教育帮扶工作任务的“隐性”特质,势必会发挥出更为强劲的“显性”作用,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应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内在动力之源。

  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质量不断提升

  蓝皮书指出,教育扶贫是解决脱贫问题、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大别山革命老区通过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注重先进文化培养、注重数字技术运用、注重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贫困对象识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助力教育扶贫质量提升。

  1. 通过注重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外源扶贫合力

  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扶贫也不例外。在近年的教育扶贫实践中,大别山革命老区充分激发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扶贫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协同推进扶贫的工作合力。比如,黄冈市英山县依托美团公益平台,通过建设“未来教室”助力大别山留守儿童教育扶贫。信阳市新县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充分利用羚锐奖教助学金等缓解部分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防止他们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高等院校具有教育、科技、人才、智力、信息等多方面的优势,是教育扶贫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别山革命老区各驻地高校积极投身于教育扶贫之中。安庆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通过人才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形式,多措并举助力太湖县西冲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湖北工程学院依托科教资源优势,结合孝感地方实际,努力促进学校科教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探索出“科教、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帮扶模式。消除贫困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实践启示我们,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脱贫攻坚格局,就能实现各方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并最终提升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教育扶贫质量。

  2. 通过注重先进文化培养,激活内生扶贫动力

  贫困现象是一个根源于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现象,其根源在于贫穷的环境所形成的贫穷文化。大别山革命老区一些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其思想相对落后,缺乏一种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人穷志不穷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教育扶贫实践中,大别山革命老区充分注重先进文化的培养。比如,从2017年3月开始,光山县开展了“扶贫先扶志”专项活动,通过“明导向、筑阵地、树新风、激动力”,有效改善了农村精神面貌,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了内生动力,为光山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贫困群众的自强不息,脱贫攻坚就会失去内生动力。为激发内生动力,转变“等、靠、要”思想,信阳师范学院所选拔的驻村第一书记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潢川县谈店乡万营村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协同发展。教育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扶贫和扶智尤其是扶志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实现智志双扶。信阳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信阳市打造招飞“信阳现象”,仅2020年,全市空军、海军、民航招飞录取96人,其中空军录取27人,连续8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实践说明,教育扶贫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把扶智、励志、爱国等贯穿扶贫全过程,增强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

  3. 通过注重数字技术运用,扩展教育扶贫资源

  数字技术与教育扶贫的结合是有效弥补大别山革命老区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优质人才缺乏的重要手段。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冲破地域界限,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有效提升受教育者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就业技能。在教育扶贫实践中,大别山革命老区充分注重数字技术运用。比如,六安市统筹推进全市智慧学校建设,2020年一次性完成2020~2022年727所待建公办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南阳市桐柏县201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教育信息化扶贫试点县,获得价值3000多万元的教育信息化扶贫项目扶持,有力促进了县教育资源与国家级、省级教育资源对接。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推进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能够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教育教学对接起来,建成一体化网络帮扶群,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通过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对接农业扶贫产业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战略要求,明确揭示了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大别山革命老区各地级市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地位。比如,信阳市充分考虑多数贫困群众离家培训不便的情况,探索创新“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将技能送到家门口。同时,信阳市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了罗山的种植养殖、新县的涉外劳务、光山的现场充绒、息县的食品加工等“一县一品”培训模式,使建档立卡家庭成员更好地实现技能脱贫。驻马店市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短”“平”“快”的特点,在每个贫困县开设“精品脱贫技能培训班”,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主要采用图片、视频以及通俗的语言向他们传授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考察,有重点地手把手教给他们实用技术,2019年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惠及21198人次。职业学校精准脱贫技术技能培训能够使贫困户掌握实用技术,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5. 通过注重贫困对象识别,实现全员扶贫资助

  大别山革命老区各地级市在教育扶贫实践中注重贫困对象全覆盖。2016~2020年,孝感市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促进脱贫、防止返贫中的重要作用,资助各类贫困学生82.66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35亿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0.24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5.66亿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驻马店市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做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2016~2020年,驻马店市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8.23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13亿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6.87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3.12亿元。信阳市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的资助体系,2016~2020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5.72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6.08亿元;为14.12万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10.49亿元,确保不让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因贫失学。南阳市唐河县建立乡镇干部包动员保入学率、学校包管理保巩固率、教师包教学保合格率“三包三保”控辍制度,对全部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困难城镇职工居民户逐户排查、一户一策,确保学生资助全覆盖。武汉市黄陂区加大对农村建档立卡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激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就学,对建档立卡家庭大学新生入学予以10000元的补助。在教育脱贫实践中注重贫困对象全覆盖能够缓解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群体所面临的教育资源配置“马太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易辍学贫困群体的正规教育可得性。

  6. 通过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积蓄持续扶贫后劲

  大别山革命老区各地级市在教育扶贫实践中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安庆市采取送教送培、跟班学习、跟岗培训等形式,帮助解决乡村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城乡教师交流比例突破10%。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培养市级名师877名,遴选328名乡村首席教师,培训教师2.1万人次,帮助2200名教师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持续提升。驻马店市积极实施“特岗计划”,2018年为贫困县招聘特岗教师1775名。实施“小学全科培养计划”,为贫困县免费培训69名本科、179名专科小学全科教师。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抓手,培训乡村一线教师8750人次。实施教师支教轮岗交流,全年选派参加“两区”支教306人,城乡校长教师交流345人,送课下乡、“手拉手、结对子”教师975人次到贫困县开展支教工作。固始县2019年、2020年共招聘教师1276人,全部补充到乡村学校,保证乡村教育的“源头活水”。六安市积极探索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管理机制,推进283名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推动金寨县义务教育教师“三权”统一改革试点县建设。乡村教师是教育扶贫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稳步持久地提升教育扶贫效果和质量。

  总体而言,在教育扶贫实践中,大别山革命老区通过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注重先进文化培养、注重数字技术运用、注重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贫困对象识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直接或间接地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收到良好效果。

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978-7-5201-9081-7)_立体书影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十三五”时期中国教育扶贫发展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一、 脱贫攻坚五年来教育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二、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扶贫领域的重大政策

  三、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扶贫领域的重大行动

  四、 问题、建议与面向“十四五”的展望

  Ⅱ 专题篇

  2. 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

  3. 因地制宜,造血扶智——宁德教育精准扶贫经验分析

  4. 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的实践路径与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5. 中国东北边境教育扶贫研究

  6. 中国沿海县域海岛教育扶贫调查报告

  7.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教育扶贫纪实

  Ⅲ 省域篇

  8. 天津市对口教育帮扶工作机制研究

  9. 河北省教育扶贫政策实施研究

  10. 山西省教育扶贫政策实践研究

  11. 内蒙古教育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成效研究

  12. 辽宁省教育扶贫工作流程与政策体系研究

  13. 吉林省教育扶贫协同共治多元行动体系研究

  14.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研究

  15. 上海市教育扶贫实践模式与经验总结

  16. 江苏省教育扶贫实施路径与长效机制研究

  17. 浙江省教育扶贫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18. 安徽省教育扶贫实践与创新研究

  19. 福建教育扶贫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20. 山东省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研究

  21. 河南省教育扶贫工作规划及实施成效研究

  22. 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类型与实践路径研究

  23. 湖南省高校教育扶贫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24. 广东省教育扶贫模式研究

  25.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扶贫实践特色研究

  26. 海南省教育扶贫实践模式研究

  27. 重庆市教育扶贫行动路径及成效研究

  28. 四川省教育扶贫政策演进与实施特色研究

  29.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规划与实施成效调查研究

  30. 陕西省教育扶贫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分析

  31. 甘肃省教育扶贫政策与实践路径研究

  32.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扶贫行动策略与成效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