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商务区联盟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商务中心区蓝皮书: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No.7(202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成为CBD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No.7(2021)》(以下简称《报告》)以“CBD: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枢纽”为主题,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国际经贸形势和规则演变态势进行深入分析,梳理总结各地CBD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方面的优势基础、发展成效和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将CBD打造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枢纽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对策建议。《报告》总体框架包括总报告、国内循环篇、国际循环篇、国内案例篇、国际经验篇和大事记6个部分。
《报告》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国CBD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和改革集成,已发展成国际高端资源集聚、要素枢纽功能突出、现代流通体系完善、营商环境接轨国际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发挥着联系国内国际经济活动的战略枢纽作用,形成了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基础与优势,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受对外开放壁垒相对较高、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业对内管制过多等因素制约,CBD仍面临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体制机制羁绊,以及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报告》提出,CBD应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加大服务业对内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提升中国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市场体系和供求循环,进一步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枢纽作用。
中国CBD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战略支撑作用
蓝皮书指出,中国CBD对外开放大幅推进,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外循环中提升中国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战略支撑作用。
外资利用规模领先
中国各地CBD依托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开放枢纽等政策优势,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企业落户。截至2020年,包括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金融城、重庆江北嘴CBD、珠海十字门CBD、郑东新区CBD等在内的十家CBD已纳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2020年,在国际跨境投资整体震荡低迷的背景下,各地CBD外资利用规模仍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北京CBD和广州天河CBD外资利用规模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均超过了10亿美元;其次是深圳福田、杭州武林CBD和郑东新区CBD,外资利用规模超过了5亿美元;上海虹桥CBD、南京河西CBD和长沙芙蓉CBD外资利用规模则超过2亿美元。从外资利用增速来看,郑东新区CBD外资利用总额由2019年的1.28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5.35亿美元,强劲的增长态势既得益于郑东新区CBD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优良的营商环境,更是得益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实施。杭州武林CBD的外资利用规模也位居前列,达到6.21亿美元,进出口形势不断向好,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513.8亿元,同比增长22.3%。
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当前,供应链韧性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的首要任务。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国际生产网络重组(包括投资和撤资决策)、供应链管理方案以及可持续性措施来增强供应链韧性。因此,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吸引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成为各地CBD竞相发展的重点。鉴于各地CBD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能级的差异,目前中国CBD的总部经济呈现梯度发展格局。位于第一梯队的是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北京CBD和深圳福田CBD,总部企业数量均超过了400家。其中,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的跨国公司总部达到600家,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40家;北京CBD功能区吸引了455家总部企业,10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8家高端领域龙头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位于第二梯队的是上海虹桥CBD、重庆解放碑CBD和广州天河CBD,总部企业数量均超过了100家。广州琶洲CBD、重庆江北嘴CBD和银川阅海湾CBD位于第三梯队,总部企业数量超过50家。其余CBD则位于第四梯队,总部企业数量为50家以下。
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推动者、主导者和有效治理者,对推进全球价值链向高端环节攀升具有重要的作用。CBD虽然是跨国公司的重要集聚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与国际一流CBD相比,总部经济能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2021世界投资报告》,中国企业的跨国指数仍低于世界水平。2020年全球前100强大型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达到60,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前100强大型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仅为47。未来,中国CBD应着力引导总部企业向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高端发展,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向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升级。
国际交往功能突出
跨国家、跨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有效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应用场景不断创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CBD快速链接全球市场、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无论是位于东部沿海一线城市的CBD,还是中西部地区的CBD,要紧紧抓住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国家三大展会,积极推进国际会议会展、国际商务对话、国际文化交流等高能级的交往平台建设。例如,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搭建了“国际金融城圆桌会”的有效机制,与伦敦金融城、巴黎、米兰、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区域建立了常态化的交流平台。北京CBD功能区聚集了超过9000家外国驻京商社、境外驻京代表机构及众多国际交往活动场所,并建成招商服务中心全球连线厅,在重要国家及全国重要省份铺设联络网点,不断拓宽高质量、高层次的对外交流渠道。上海虹桥CBD拥有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多个以国际商品贸易为主要业务的平台,并与全球超过150家贸易及投资促进机构建立了联系。郑东新区CBD则承办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创新峰会、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国际民航货运发展论坛、世界传感器大会、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等高规格会议和活动。
经济发展效益显著
2020年,中国CBD的地区生产总值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位居第一梯队的分别是广州天河CBD、深圳福田CBD和北京CBD,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了1500亿元。武汉CBD、上海虹桥CBD、杭州武林CBD位居第二梯队,GDP均超过了1000亿元。重庆解放碑CBD、大连人民路CBD、广州琶洲CBD位于第三梯队,GDP均超过500亿元。郑东新区CBD、重庆江北嘴CBD、银川阅海湾CBD、南京河西CBD则位居第四梯队,GDP均低于500亿元。从地均GDP来看,重庆解放碑CBD位居全国CBD首位,达到445亿元/平方公里,深圳福田CBD、北京CBD和广州天河CBD则均超过了200亿元/平方公里,这些CBD在经济产出效益方面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从楼宇数量来看,2020年上海虹桥CBD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的楼宇数量最多,均超过了300座;北京CBD、大连人民路CBD、深圳福田CBD、广州天河CBD和杭州武林CBD的楼宇数量均超过了120座。从楼宇纳税贡献来看,众多CBD的单座楼宇税收超过1亿元甚至10亿元。广州天河CBD和深圳福田CBD的纳税过亿楼宇占比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都超过了50%。北京CBD纳税过1亿元、过10亿元楼宇数量分别为49座和10座,楼宇纳税贡献率达87.92%,单体楼宇最高纳税额达到57亿元,楼宇经济的集约性和高效性日益凸显。值得关注的是,位于中部地区的郑东新区CBD拥有超亿元楼宇19栋、超20亿元楼宇1栋、超10亿元楼宇5栋、超5亿元楼宇10栋,亿元楼宇数量占整个郑东新区的41%,全口径纳税额占整个郑东新区亿元楼总纳税额的76%,每平方米税收产出约15000元。
数据要素将助力CBD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引擎释放更大经济效应
在新发展格局下,数据要素从加快供需信息对接、促进实体经济融合、畅通产业转移渠道、扩大就业规模等方面给经济社会赋能,CBD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将释放更大的经济效应。
第一,通过数据流通加快供需信息对接,以CBD为核心促进“双循环”。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提升供需匹配效率,通过数据流通为企业提供各类精准需求信息,降低企业的信息收集成本,优化生产环节的精细化动态调整,丰富企业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消费者通过各类信息平台,使需求信息能与企业有效流通,降低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效掌握消费偏好动态,帮助企业进一步细分市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性,提升供给质量,实现在降低价格的同时增加消费者效用水平。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缩短产品迭代周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CBD是城市的核心,集中了最优质的资源,数据要素的畅通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二,通过数据要素融合实体经济,以产业数字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要素通过数据中心、数据服务等基础平台嵌入实体经济,与人才、资本、创新等要素在实体经济中的融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问题,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扩大数字产业规模,推动数字产业化。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发挥高流动性、低成本、长期无限性和外部经济性等特点,推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互联互通,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产业协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驱动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既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也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CBD聚集的高端服务业是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数据富矿区”,随着CBD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业等占比逐步提升,将进一步加速创新研发步伐,形成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的良性循环。
第三,通过数据流通畅通产业转移渠道,以CBD引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据要素可以促进相关领域技术创新,数据跨域流通可以进一步使单一部门的技术创新扩散至全社会,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协同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数据流通加快了各类要素流通速度,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互补,推动区域间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同时把数字经济延伸到国内外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上,促进数字贸易与国内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为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CBD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数据流通将进一步加快CBD带动区域经济的循环效率,引导东部地区产业不断升级,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第四,通过数据流通扩大就业结构和就业人数,以CBD带动居民收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有利于促进消费提升,实现国内大循环。实现人均收入增长就必须增加收入,通过增加就业、提高效益才能切实有效地带动国内大循环。数字经济给CBD带来多元化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增加就业、提高效率的双重收益。CBD自身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人才,要不断创新招才引智举措,出台人才扶持政策,搭建服务培训平台,构建更为优良的数字企业和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人才带来项目、项目吸引人才的相互促进,发挥区位和产业链优势,加快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不断形成科技创新、人才吸引、扩大就业、提升收入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各项保障。
CBD对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蓝皮书指出,CBD对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1. CBD高质量发展是畅通“一带一路”大市场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沿线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国家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多数国家经济体量较小、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工业体系不健全、发展要素不足。这些国家短期内难以凭本国自身资源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市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进而推动本国发展。CBD作为城市经济核心区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突出代表,集聚了现代金融、信息技术、商务服务、文化传媒、国际贸易、科学研究等大量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全国性、全球性总部企业数量众多,具有强大的集聚和外溢效应,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大市场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五个方面实现畅通,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高质量发展。CBD是“一带一路”大市场的前沿阵地,在开拓“一带一路”大市场进程中,CBD内高端企业集聚,信息分享、知识溢出、成本降低、风险规避等正外部效应突出,可以助力企业形成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提高重大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进而通过高效资本运作、前沿科技研发、高端商务服务等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高价值产出。“一带一路”建设八年来的实践表明,CBD是我国“走出去”的桥头堡,也是“引进来”的门户。
2. “一带一路”为CBD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
经济互惠互利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内容,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人才、资本、技术、能源资源等要素配置,实现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五通”,有利于形成国际和国内循环畅通的大市场。在当前疫情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背景下,“一带一路”大市场为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在一系列官方合作文件的保障下,沿线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引入和输出有竞争力的设备、技术、管理、服务等,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本国发展水平。同时“一带一路”为CBD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一方面,CBD高端产业和要素可以“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大市场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必然有众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商务、贸易、科技等行业总部企业进入中国,对高端商务办公环境产生大量需求,从而为CBD能级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强大机遇和驱动力。“一带一路”建设八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总体处于良好的规模上升阶段,“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是CBD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CBD: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枢纽
2. 2020年中国CBD发展评价
Ⅱ 国内循环篇
3. 以提升CBD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双循环”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思路对策
4. 促进CBD服务业对内开放的思路与建议
5. 以CBD为引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6. 数据流通与场景应用:CBD的实践、进展与趋势展望
Ⅲ 国际循环篇
7. CBD与金融服务贸易开放
8. “双循环”背景下CBD建设国际运筹中心的基础与路径
9. CBD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的思路与建议
10. CBD“四链合一”创新创业生态构建的思路与建议
Ⅳ 国内案例篇
11. 北京CBD助力“两区”建设的典型经验与成效研究
12. 上海虹桥CBD:立足开放与创新,拓展上海全球城市空间格局
13. 深圳福田区中央商务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4. 西安市碑林区长安路CBD:支持西安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验与对策
15. 银川阅海湾CBD: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成效、问题及对策
16. 重庆江北嘴CBD:支持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作用与担当
17. 香港中环CBD: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Ⅴ 国际经验篇
18. 美国曼哈顿CBD:全球运筹中心建设的经验启示
19. 伦敦金融城的经验和教训对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20. 墨尔本:澳洲科技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Ⅵ 大事记
21. 2020年度CBD发展大事记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前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旗舰店购买
如需皮书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