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1年12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2》。
绿皮书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将进入减速阶段,2022年前后或将出现放缓“拐点”。
城镇化本质是人口的城乡分布的变化,而这主要取决于城镇和乡村人口自身的发展变化,其中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城乡流动。从这个角度看,人口自身发展是城镇化变动的约束条件,决定了城镇化可能达到水平的现实可能性。
1.预测方法
利用人口自身发展预测城镇化率通常的方法是队列要素模型。队列要素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现有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假定出生、死亡和迁移模式,逐年递推未来的人口规模与结构。该模型是人口预测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可进行多区域人口预测,如果假定城镇和乡村为两个区域,就可预测城镇和乡村的常住人口数量,进而计算出城镇化率。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动并非独立,而是受到城乡间人口流动的影响,因此城乡人口预测准确性还取决于对流动人口的设定是否科学。绿皮书以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分城乡分年龄常住人口数据为基础,预测2020~2035年城镇化率变化趋势。
2.预测参数设定
生育率参数设定。以历次人口普查和小普查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为基础,模拟2010~2015年城乡常住人口数据,将模拟值与真实值进行比对反过来对参数不断进行调试,最后推算得到2010~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为1.2~1.4,农村常住人口的总和生育率略高,为1.8~2。我们设定2020~2035年城镇人口变化的高、中、低三个方案,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5、1.2、1,农村人口变化只有一个方案,总和生育率为1.85。
出生性别比、死亡和预期寿命参数设定。假定到2035年,全国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为79岁和83岁,初始年份到预测年份间的预期寿命采用线性插值法得到。假定农村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18∶100,城镇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4∶100。
分城乡人口迁移率参数设定。城乡人口迁移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对全国7个人口流出大省的微观调查数据计算,并通过模拟2010~2015年城乡常住人口数据进行了调整。
3.预测结果
根据绿皮书预测,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出现城镇化由快速推进向逐步放缓的“拐点”,“十四五”期间直至2035年,城镇化推进速度将不断放缓。其中,2020年、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3.89%(预测值为64.01%)、67.99%、72.13%和75.27%(见图1),在“十四五”期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03个百分点,这比“十三五”期间1.35个百分点的年均提高幅度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一趋势还将持续,预计“十五五”时期每年提高幅度降至0.83个百分点,“十六五”时期降至0.63个百分点(见表1)。
图1 城镇化趋势预测
表1 不同时期城镇化推进速度
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能够更为直接地反映城镇化推进动力的变化,根据现有统计数据和绿皮书的预测结果,1978年以来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可以很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以前,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在1000万人左右,这一时期是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后,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跃升至2000万人以上,此后20多年时间一直维持在年增量2000万人以上的水平,这一阶段是城镇化高速推进阶段;2020年以后,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将逐步下降,从“十四五”期间的1718万人降至“十五五”时期的1174万人,再降至“十六五”时期的731万人,从“十四五”时期开始,城镇化将进入减速阶段,特别是2022年前后将可能出现中国城镇化由高速推进向逐步放缓转变的“拐点”(见图2)。
图2 城镇常住人口年度增量变化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图书推荐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