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了《互联网医院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2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池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健康与医疗保障信息研究室主任郭珉江发布新书研究成果。北京市卫健委信息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医科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中国卫生法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就“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
《互联网医院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2021)》一书包括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和区域篇四大部分。总报告在全面分析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院发展背景和进展态势的基础上,总结其面临的挑战,并进行前景预测。专题篇围绕互联网医院发展支撑体系,从医疗、医保、医药服务等多方面阐释当前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案例篇以银川市和福州市为代表,总结其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的背景及模式。区域篇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进程与主要特点。
《互联网医院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2021)》重点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历程以及2020年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本书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给互联网医院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各级各类互联网医院数量快速增长,并呈现东部地区、单体互联网医院占比较大等特点。各省份积极出台政策,鼓励依托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咨询、复诊服务,并将合理的互联网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可以说,互联网医院在保障减少人群聚集和人员接触的基础上,为满足人民群众必要的看病就医需求提供了重要手段。本书同时指出,当前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互联网医院在区域间、医院间均存在发展不平衡、业务模式较单一等问题,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整合也存在不足,患者使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互联网医院应该迈向“系统规划、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多方融合”的科学发展道路,以助力“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实施为目标,成为推进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全流程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机载体。对于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前景,本书认为,无论是从政策导向还是从患者需求来看,互联网医院作为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业务的载体和新基础设施,在开拓发展线上医疗服务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从国家政策来看,互联网医院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发展的方向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面临的监管会更加全面、严格。互联网医院应该关注线上线下服务的衔接和融合,打破线上线下服务壁垒,发挥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与传统医院服务模式相比所具有的高效、便捷、个性化等优势,从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供更加方便服务的角度,开辟更加丰富多元的发展道路。
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从咨询问诊向多方位丰富拓展,多方发力助推互联网医院建设应用规范发展
为满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形式在线上为患者提供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2020年互联网医院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从新成立的互联网医院的类型来看,实体医院自建型互联网医院占比明显提高,与多由企业主导建立的独立设置型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差距进一步拉大。
随着互联网医院的增多以及互联网医院类型、业务方向的多元化,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项目不断丰富。互联网医院设立之初,服务项目主要集中于咨询、问诊服务,目前更多的互联网医院已提供不同科室和病种的常见病、多发病复诊服务。专科互联网医院也将专科互联网服务向纵深发展,打造集咨询、问诊、随访、康复、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专科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院的专科运营优势。
同时随着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快速推进,与此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技术支撑得以迅速推开。一是加强互联网医院精细化管理,《关于做好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02号)明确了全国统一的10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规范了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收费行为。二是深化互联网医院服务内涵,《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20〕22号)从共享服务、融合服务、结算服务、政务服务、抗疫服务五个方面对互联网医院服务内容提出了要求。三是加快互联网医院支撑技术发展。各地普遍建立起“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医保电子凭证,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等线上医患身份认证广泛应用,为提升互联网医院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国家积极出台政策,鼓励依托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咨询、复诊服务,并将合理的互联网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渗透正在日益加深,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优化和社会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发布,为形成“互联网+”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作为“互联网+”益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在线预约、诊疗、医嘱、报告查询、健康管理等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各个阶段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丰富手段,也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始终保持年复合增长率30%以上,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2000亿元。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5号)等文件的正式出台,互联网医院作为在线医疗服务的重要提供主体逐渐从试点走向推广,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缓解了满足患者就诊购药医疗服务需求的压力。公开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同比增长了17倍,第三方的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了20多倍。特别是线上处方流转增长了近10倍,截至2020年10月底,30个省(区、市)已经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
互联网医疗服务数量激增是多年来政策激励、服务模式变革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彼此交织、相互刺激下的必然结果。早在2001年,卫生部就出台了《卫生部关于印发〈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办法〉的通知》(卫办发〔2001〕3号),并于2009年更新为《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6号),主要聚焦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互联网信息服务。2009年新医改的启动,促进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以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快速发展,“十二五”末期,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两大核心医疗数据库初步建成,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初步实现,为基于互联网提供更深层次的医疗服务储备了丰富的医疗信息“生产资料”,自2014年起,陆续出现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在线购药、健康管理等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随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的出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以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等形式为代表的分级诊疗模式广泛推广,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医疗服务成为在这些模式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流动、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重要手段,结合健康医疗大数据、医学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势,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形式和边界不断拓展。在多种因素推动下,2014~2016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地方探索和资本投入出现了双高潮,然而由于支付等配套措施滞后、处方外流,大量试点并未得到大规模常态化应用。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从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开启了互联网医疗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同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个文件,为各地建设互联网医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素养快速提升,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互联网拥有9.89亿网民,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15亿,人们对于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的接受意愿和水平日益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与互联网医院相关的医保支付、定点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等配套政策纷纷出台,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医疗机构管理者、医务人员、患者对其接受程度和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行业发展逐步进入常态化。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19〕47号)正式出台,“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正式被明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45号)正式出台,明确了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支付。“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于打通互联网医院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具有关键推动作用。
互联网医院作为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业务的载体和新基础设施,在开拓发展线上医疗服务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互联网医院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将实时交互、广泛互联特性与医疗机构的专业诊断和治疗结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的资源对接和循环,为促进患者和医生的双向匹配提供了重要平台,对于减少患者盲目无序就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助推分级诊疗的重要工具,在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和引导患者就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带来服务模式的革新,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的“整合”。
首先,互联网医院实现了院内和院外的整合,互联网医院首先实现的是立足于本机构的医患连接,其延伸了医疗服务的空间和时间,为患者在任何地点和时间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提供了可能,从而拓展了医疗服务场景。其次,互联网医院实现了从疾病到健康管理全流程的整合,在传统以疾病为核心的服务模式下,医疗服务是独立的“点式”结构,存在诊疗与健康管理的脱节,互联网医院的出现为将疾病诊疗延伸到健康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捕捉更为丰富的诊疗信息和健康信息,使得医疗服务具有延展性进而形成“线式”结构,为连接医疗保险、医药研发、精准医学等新兴业态从而构建立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最后,互联网医院在实体医院基础上实现医院间医疗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医疗资源流动和医患需求匹配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下不同层级医疗资源能够根据自身功能定位选择适宜的服务对象,从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形成分级诊疗格局。
从以上三个不同层次出发,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可划分为三类主流模式:实体医院线上服务模式、线上线下整合服务模式、医生资源整合服务模式。不同模式下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内容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综合来看,当前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在线复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健康管理四种。
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的提供,一方面对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改变患者就医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又起到了促进医生知识贡献、加强医患互动和构建医生协同工作模式的作用。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
一、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态势及现状
二、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问题剖析
三、 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前景预测
Ⅱ 专题篇
2. 互联网医院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3. 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及效果
4. 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及管理
5. 互联网医院药品供应及保障
6. 互联网医院发展的行业支撑与实践
Ⅲ 案例篇
7. 2020年银川市互联网医院模式报告
8. 福州市区域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模式报告
Ⅳ 区域篇
9. 2020年东部地区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
10. 2020年中部地区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
11. 2020年西部地区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前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旗舰店购买
如需皮书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