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1)》。
本书梳理了2020年深圳在创建法治城市示范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立法、政府法治、司法、社会法治和依法防疫等方面工作基本情况以及法治发展中的突出亮点,并对深圳法治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要求,加快创建法治城市示范。坚持聚焦改革发展关键环节,努力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个人破产、绿色金融、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法规,以创新立法着力破解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在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的推动下,数字政府、智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探索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法律顾问、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法律监管等。司法工作有序推进,智慧司法的创新举措确保了疫情防控时期审判、检察工作正常开展,公益诉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工作均得到加强。社会法治平稳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法律服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以法治思维依法科学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完善全链条保护机制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精细化、智慧法治建设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个人破产制度试点探索营商环境优化新路径等是2020年深圳法治发展的突出亮点。
2021年,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
深圳聚焦改革发展关键环节创新立法
2020年,深圳人大立法坚持聚焦改革发展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持续发挥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回应经济发展需要、扩大开放需要、深港合作需要以及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需要。其中,多部立法首开国内地方立法先河,因此,创新成为这些立法的共同关键词。制定全国首部关于营商环境全面性的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深圳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定我国首部个人破产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推动个人破产制度建设;制定我国首部自贸片区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加快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制定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率先以立法形式保障财政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制定我国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创设“个别征收+行政诉讼”制度,将“城市更新”纳入法治轨道,依法破解城市更新搬迁难问题;制定我国首部绿色金融领域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的举措,在金融机构绿色制度建设、绿色投资评估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制定我国首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规定》、国内首部以仲裁机构为特定对象的地方性法规《深圳国际仲裁院条例》。这些创新立法以问题为导向,从立法层面回应社会发展热点、难点,促进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发挥,同时也为国家和其他地区立法先行探索、积累经验。
深圳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不断健全
1. 深圳国际仲裁院机构建设和业务国际化再迈新步伐
2020年,深圳出台了关于仲裁的第一个地方人大立法《深圳国际仲裁院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除总则、附则外,还专门规定了理事会、执行机构、规则与名册、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和监督机制,以特区立法的形式将深圳仲裁机构在建立法人治理长效机制、推进理事会和仲裁员结构与国际接轨、强化执行机构、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健全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成果予以法定化,从而完善仲裁机构法人治理模式,保障仲裁院独立、规范运作,提升深圳仲裁国际公信力和竞争力。
2020年,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名册中的境外仲裁员占比达到40.6%,来源国家(地区)增至76个,基本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全覆盖。深圳国际仲裁院在香港注册成立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SCIAHK)暨深圳国际仲裁院粤港澳大湾区仲裁中心,是内地在港设立的首个独立裁判机构,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仲裁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仲裁国际化水平。
2. 探索建立国际商事调解机构
由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发起创办的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成立。调解中心面向国内外企业、机构等商事主体,提供独立、公正、便捷、有效的商事纠纷调解服务,重点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跨境及国际商事争议,还着重加强与司法和仲裁工作的衔接,与法院系统和仲裁院系统达成工作上的紧密衔接。商事调解员均是热衷于国际商事领域,并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拥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专业人士。
深圳持续加强智慧法治建设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蓝皮书指出,2020年,深圳持续加强智慧法治建设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1. 大数据赋能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
2020年,深圳通过流程优化、机制创新和技术保障,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通了全市40个委办局的72套业务系统,实现了政府业务系统与电子证照库信息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推出政务服务“免证办”,打造无实体卡证城市。目前全市第一批“免证办”已经覆盖了全市5228个政务服务事项、393项高频电子证照替代实体卡证。盐田区以服务企业和居民为立足点,推出“自然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针对自然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阶段服务事项内部管理,包括生命周期管理、主题服务事项管理、主动推送管理等功能。线上线下同发力,重构自然人法人政务服务场景,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模式改变。
2. “互联网+”应用提升行政执法能力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2020年初深圳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互联网+监管”系统,将近年来探索的“互联网+明厨亮灶”“三网立体监管工程”等项目,集合打造为集“监管部门+经营主体+消费者”三位于一体的监管平台,监管部门、经营主体和消费者信息互通,实行线上远程监管,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消费者的知情权、监督权也得到有效保障。
在智慧警务建设方面,深圳公安部门推出全球首个5G SA网络切片警务应用。通过打造智能超宽的5G智慧警务专网,为警务工作提供高带宽保障、稳定低时延、数据安全隔离的技术服务,为警务工作提供高品质业务保障。通过切片隔离,警用业务的时延可以稳定在20毫秒以内,可实现秒级人脸识别,提升现场办案效率,也保障警务数据安全,实现科技强警。
在智慧司法建设方面,深圳市司法局建立了智慧司法科技创新实验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着力突破司法行政科技关键技术,打造司法行政科技创新高地。智慧司法科技创新实验室将广泛开展基于鲲鹏云架构的云平台在司法行政中的应用研究,率先研发一批具有高科技元素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前已经建立远程视频公证。
3. “微”科技支撑加快智慧司法大格局建设
践行“大数据”理念,深圳市法院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建设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智慧法院。2020年“深圳移动微法院”持续创新推出多项新功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全市法院网上立案34.1万件、开庭1.7万余次、调解26.4万次,电子送达74.7万次。深圳中院通过与市市场监管部门签订《商事主体法律文书送达承诺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电子送达系统效用;龙华区法院探索制定在线庭审进行“微规范”,明晰在线审理案件类型和在线示证方式;前海法院建立“金融审判+区块链”审判体系,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案件办理中的运用,全方位打造金融案件从立案到判决全流程“链上”办理新模式,电子诉讼功能有力彰显。
4. 创新智慧平台建设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深圳律师协会在全国首创“深圳智慧律师系统”,推动律师服务业发展。该系统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等新技术,主要服务于律师日常法律工作和律所事务管理,功能涵盖案件管理、计划进程管理、客户管理、OA 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党建管理等多方面。律师和律所均可通过电脑、手机端免费使用。借助该系统,可以让信息多跑路,让律师少跑腿,有助于加强深圳市律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升深圳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深圳律师事务所规范发展。
公证业务方面,深圳公证处成立金融事务中心,创新公证服务平台“赋强通”“存证通”同步上线,积极打造标准统一、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互联网+公证”新模式,促进公证工作职能转变和服务方式创新。该服务平台的上线实现了一举多赢,有利于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帮助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纠纷解决效率,降低纠纷解决成本,并从源头上减少纠纷进入诉讼环节,有助于节约审判资源,破解执行难题。
5. “科技+”助力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科技+仲裁”。为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深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利用科技手段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全面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全流程网上办理。“深圳微仲裁”参照“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提供人脸识别与认证、线上庭审与调解、证据提交与质证、文书签署与送达等服务,切实解决了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到现场参加仲裁活动的难题。
“科技+人民调解”。宝安区“人民调解智慧平台”上线,促进调解工作线上和线下无缝对接。通过该平台,可对重大矛盾调解过程进行监督管控,对通过平台开展的业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更好掌握矛盾纠纷发生的重点区域和需要关注的焦点,及时进行预警并协调有关部门迅速处置。龙华街道创建“法律ATM”,借助数字技术,将包含人民调解在内的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整合到统一服务终端,为群众提供不间断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司法所。“科技+”为人民调解赋予智慧“大脑”,将大大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效能。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20年深圳法治发展状况及2021年展望与建议
一、 2020年深圳法治发展基本情况
二、 2020年深圳法治发展突出亮点
三、 2021年的展望与建议
Ⅱ 立法篇
2. 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以立法引领保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 《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创新分析
4. 深圳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立法发展研究
5.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法律规范发展研究
Ⅲ 政府法治篇
6. 2020年深圳法治政府建设回顾总结与未来展望
7. 2020年深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质量评价
8. 深圳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情况
9. 深圳市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
10. 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法律风险及对策研究
Ⅳ 司法篇
11. 深圳检察机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工作的实践探索
12. 深圳软件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分析
13.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Ⅴ 社会法治篇
14. 深圳推进企业合规建设先行示范:意义、现状及路径分析
15. 深圳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创新探索与完善建议
16. 深圳市律师培养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17.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路径
18. 盐田区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城区的探索
Ⅵ 附录
19. 2020年深圳法治大事记
20. 2020年深圳新法规规章述要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1)》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