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11-02

  2021年10月30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经过前期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目前已进入规模化试点和县域全覆盖建设阶段。本书分为总报告、统筹篇、地区篇、专题篇四部分,从总体发展、各级统筹、地区实践层面立体记录了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进展,并设专题探讨了县域医共体的信息化建设成效、组建模式等问题,以期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各地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当前,中国医共体建设呈现四个亮点

  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医共体建设呈现以下四个亮点。

  一是基本都是构建县级牵头医院、乡镇(社区)卫生院、村卫生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机制,缓解基层居民“看病难”问题。已建医共体基本设立了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坐诊机制,帮助提升基层的诊疗服务能力。

  二是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医院现代管理模式。医共体大都实行去行政化、院长职业化、人员聘任化现代管理模式。政府改变编制管理方式和以编定补财政补助方式,实行人员总量控制、全员聘任制管理,采用购买服务、以事定费、专项补助的投入方式。医院管理推行政府只管规划、质量监管等方向性问题,提高医院管理自主权。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共享。医共体多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医疗资源共享中心和远程医疗服务中心,提高医疗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有的还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等优质服务,助力医共体信息共享和增强上下联动能力。

  四是医保支付总额包干、结余留用方式,激励将防病与治病融为一体。在医共体内医保总额支付模式下,激励医共体内诊疗对症下药、合理检查,同时促使医共体探索逐步建立做好居民的预防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工作机制,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以上几点是医共体建设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重新调整利益格局的效果显现。

  2.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

  蓝皮书指出,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思路日益清晰、重点和关键点日益明确的基础上,2017年4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进一步明确了医联体建设试点框架和形式探索的试点任务,并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具体目标。在医疗体组建的四种模式中,提出了“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至此,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首次在国家政策中正式面世,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发布,提出推进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的要求。这样,基于信息化的远程医疗体系建设成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医疗、健康数据逐步电子化,各类数据信息共享,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都为县级医疗服务共同体信息化建设提速,同时也为县域内远程医疗服务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效果显著。2017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2.5%,73.4%的医疗机构实现了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为了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年8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8号)印发,强调医联体建设要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组建第一次并列提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成为推进城乡分开和县域分级诊疗的重中之重。至此,中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入“一统筹、四分开”网格化布局、资源下沉、信息共享、远程医疗全覆盖的新阶段。

  3.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呈现三大明显趋势

  蓝皮书指出,在“新医改”系列政策,特别是2017年以来深化医改政策及县域医共体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显著改善,基层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明确了县域医共体是深化基层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县域医共体是提升县域基层服务能力、贯通医疗上下资源、实施城乡分开、推进县域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典型的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深化医改、解决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与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医共体建设发展来看,呈现以下三大明显趋势。

  一是医改方向日益明确,政府主导医共体建设日益清晰。“新医改”确立了医疗公益属性的回归,经过“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多年努力,基层能力大幅提升,分级诊疗机制初步建立,医改效果得以显现。在医联体建设方面,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个基层医疗系统的重构过程,涉及体制、机制、医疗、医保、医药等方面,其使命就是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利用医保基金、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形成有序就医的基本格局。基于此,县域医共体建设需要在县级政府层面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因而政府主导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日益清晰。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的推进力度和目标来看,政府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方面显示出较强的信心。

  二是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成共识,推进加快。从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力度加大,由2019年初计划推出500家扩展到2个省和北京西城区等共775家,远远超过计划推进的数量,可见力度在加大。从具体县(市、区)实际试点探索实践来看,初期的松散型医共体也在向半紧密和紧密型转变。譬如,福建尤溪县由初期的松散型过渡到半紧密型再到目前的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

  三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力度加强,医共体内部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加快。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关于征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南及评价标准〉意见的函》的发布标志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标准的设立。在国家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标准设立的基础上,各省市加快本地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工作,当时预计至2020年底,各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标准都会制定并予以发布。由此可见,在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信息化成为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及实现分级诊疗和远程会诊且促进卫生医疗资源共享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

Ⅱ 统筹篇

2.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以华医模式为例

3. 县域医共体远程协作:甘肃省级统筹医疗服务网络

4. 县域医共体智慧分级诊疗:青海玉树地级统筹健康大数据

5. 县域医共体远程专科协同救治:宣武医院脑卒中移动医疗服务

Ⅲ 地区篇

6. 河北围场:量力务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7. 云南东川:引优借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8. 河南郾城:五强保障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

9. 广东阳山:推动医院集团医共体建设

10. 浙江德清:整合创新县域医共体建设

11. 江苏浦口:“院府合作”县域医共体建设

Ⅳ 专题篇

12.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成效评价

13. 县域医共体内的合作分析及评价

14. 县域医共体组建模式选择分析与评价

  附:相关国家政策列表

  后记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YILIAO

  如需《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