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1年10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报告(2021)》。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取得显著成就,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9.5%。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85.3%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能够在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就读;推进“公民同招”改革,全面建立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视同仁、互不享有特权的招生入学机制,规范招生秩序;关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为突破口,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规范治理。
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与民办教育息息相关。一方面,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办学力量,承担部分教育服务的供给责任,特别是为政府提供学位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为疏解城市学位不足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在节约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提供多样性的教育服务产品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民办教育市场得到有效治理和规范,“公民同招”改革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双线推进,以往由于缺乏监管产生的民办学校“掐尖”招生、校外培训机构“超前”教学等乱象得以缓解,民办教育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目前,民办基础教育面临重要的发展转折点,需要办学经营者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办学经营策略,提升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推动民办教育走向高质量的良性发展道路。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学校需要将精力从抢好生源转移到办好学校、带好队伍、教好学生上,注重内涵发展,追求更高水平的办学质量;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在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自主权,应充分利用优势,打造独特的学校品牌,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学生需求。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科技公司等民办教育公司而言,既要在日益严格的行政管理和行业规范中严格自律,在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办学;更要敏锐地洞察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开展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提升且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外教育活动。灵活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扩大优质教育服务的覆盖范围,使更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学生能够从中获益,避免因资源差异而造成教育结果不平等,推动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探索与中小学校合作新形式,开创校内外协同育人新局面,助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基础教育的发展事关千家万户,与国家整体人口素质的提升息息相关。面对庞大的基础教育学龄人群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追求和期待,民办教育大有可为。“鼓励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是国家长期以来对民办教育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教育事业布局中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民办教育举办者应深刻认识国家教育战略的总体规划,积极融入国家现代化发展大局。民办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满足多样化需求,发挥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鲶鱼效应”,充分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民办教育企业经营者要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孵化新的教育模式,推动学习领域的新革命。
面向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目标,民办教育要扮演好落后地区教育帮扶者、优质教育服务提供者、教育改革发展促进者的角色,进一步增加农村等落后地区的教育供给,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形成与公办教育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
总而言之,提质增效与创新变革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期待在“十四五”规划的发展周期内,民办基础教育能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时代发挥民办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最新上架
保存上图后打开淘宝APP,
即刻购买本书。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