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No.23(2020~2021)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08-31

  2021年8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NO.23(2020~2021)》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召开。受疫情影响,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本年度《非洲发展报告》的部分作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在京非洲学界代表及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约20人与会。

  发布会由《非洲发展报告》主编张宏明研究员主持,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林聪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杨群总编辑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出席发布会的还有西亚非洲研究所党委书记、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周云帆及本年度《非洲发展报告》主要编创人员安春英编审等。

  本年度《非洲发展报告》的3位撰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朴英姬副研究员介绍当前非洲经济形势和中非经贸合作走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所长曾爱平就2020年非洲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其走势发表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张春宇副研究员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服务业的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罗建波教授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西亚与非洲研究所所长毛小菁研究员先后就本期《非洲发展报告》发表评论。

  本年度《非洲发展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国别报告、中非关系、对外经济联系和文献资料七部分内容构成。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交部非洲司、中非发展基金、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全球卫生研究部、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或职能部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和外交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非洲经济的影响尤为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非洲国家在推动经济多样化及工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多数国家的单一经济结构和外向型经济模式并未得到扭转,疫情对近年来已陷入“低增长、高债务”困境的非洲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或将对非洲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虽然从长远来看疫情不会改变中非关系的基本面和中非深化互利合作的大趋势,但给中非关系特别是中非经济合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为了探究、研判疫情对非洲国家内政、外交造成的实际影响,编委会决定将“疫情下的非洲经济形势”定为本年度非洲发展报告的主题。从实际结果来看,疫情虽然对非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安全形势均造成较大的影响,不过,就疫情本身而言,较之其他大洲,非洲疫情走势总体还算平稳,甚至好于外界的预期。

  非洲政治形势延续了以往总体稳定或稳中有忧的发展态势,年内有10多个国家举行大选,除个别国家发生动乱、冲突外,多数国家的选举有序举行。但非洲安全形势令人担忧,除了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有所加剧之外,疫情下的经济与民生危机导致示威活动剧增,成为影响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由于利益纠纷,非洲国家间的冲突也有所增加。疫情使非洲经济遭受重创,陷入50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突出体现在国内需求和供给同步受挫、外部资金流入锐减、政府债务水平攀升、贫困和失业状况恶化。尤为严重的是,疫情对非洲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持续很长时间,在疫情的冲击下,非洲经济基本面受到侵蚀,或将陷入持续的“低增长、高债务”风险。随着内生增长动力减弱,非洲经济复苏前景堪忧。

  2020年非洲国家外交主要围绕争取国际社会助力非洲抗疫,推动国际债权人减免非洲外债,吸引资金和技术改善非洲基础设施,以及争取国际社会为维护非洲和平与安全提供支持等内容展开。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非洲展现了积极进取、对外自主性的一面,如力争用一个声音说话、为吸引外资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加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努力等;另一方面,非洲在对外关系中的结构性依附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改变,非洲对抗疫物资和技术以及新冠疫苗的依赖成为其对外依附地位的最新体现。不过,随着大国在非洲竞争态势的延续,或将为非洲谋求自主性提供新的机遇或空间。

  疫情也再次验证了中非关系的成色。2020年的中非关系再次成为大国与非洲关系的焦点,在其他大国因受疫情影响而无暇他顾之际,中非关系却成为一枝独秀。除了隆重举行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之外,在抗疫的关键时刻,中非双方领导人还以视频方式成功举行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共商合作抗疫事宜,凸显了中非关系患难与共、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

  非洲经济在多重冲击下缓慢复苏,2021年非洲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回升至3.4%

  黄皮书指出,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2020年非洲大陆陷入了5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有超过40个国家经济增长率跌至负值。在非洲大陆,医疗系统薄弱、高度依赖旅游业和对外贸易、债务负担沉重、高度依赖外部资金流入的经济体,受到疫情的冲击最为严重。2020年,非洲大陆人均GDP跌至10年前的水平。受到疫情的影响,非洲国家的各产业均受到冲击。尽管农业生产受到的负面冲击弱于工业和服务业,但是疫情对最贫困和最脆弱的群体打击最大。能源和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矿业生产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非洲矿产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下滑严重。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非洲国家与之密切相关的产业均遭受冲击,其中以进口制成品直接相关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受到此类冲击颇为严重。为抗击疫情所实施的国内经济活动和人员流动限制政策,以及关闭边境等措施,对非洲国家的服务业冲击最大,特别是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零售业等。

  新冠疫情致使非洲国家遭遇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危机,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削减了过去多年的发展成果,数千万民众的生活和生计受到严重威胁。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非洲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增加3040万人,主要集中在教育水平低、资产规模小、非正规就业、低技能工人等群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预计2020年非洲就业市场将比疫情未发生情况下减少3000万个岗位。由于缺乏社会保障网,非正规部门的妇女、青年和移民受到的负面冲击最大,加重了社会不平等状况。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非洲国家采取了多项政策举措,以遏制经济下行,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并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和债务减免。在疫情冲击下,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财政支出措施,包括公共卫生投资,现金资助、针对私营部门的资金支持、食品分配、工资补贴等。在疫情冲击下,非洲国家纷纷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降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刺激经济复苏。为避免陷入持续低增长和高债务的发展困境,国际社会迅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债务减免。

  预计2021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将回升至3.4%,呈现缓慢复苏势头,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非洲国家出口收入增加,旅游业复苏,以及私人消费和投资增长等。2021年,推动非洲经济增长的其他动力将来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预期成效,经济结构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等;抑制非洲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将来自疫情持续蔓延,政府债务风险猛增,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强,极端恶劣天气,政治和安全风险加剧等。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致使非洲经济基本面受到较大侵蚀,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所减弱。疫情致使非洲经济偏离了先前的发展轨道,对非洲经济的负面冲击将持续较长时期,并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要到2022年才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其中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南非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到2023年或2024年才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为实现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需要实施强有力的政策举措,缓解疫情给非洲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此,非洲国家亟须将推行结构性改革,加速结构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推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作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

  非洲制造业开始逐渐恢复,非盟引领下的非洲各国共同应对疫情与发展挑战

  黄皮书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本就薄弱的非洲制造业带来沉重打击,主要表现在封禁措施导致停工停产、供应链中断引发中间投入品短缺、需求萎缩带来订单减少和收入下降等方面。进入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非洲制造业正在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当前非洲制造业发展的固有优势仍然存在,也面临一些内外部积极因素,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报告指出,过去20多年,非洲工业化进展缓慢,制造业发展尤为滞后,对非洲增长与就业的贡献有限。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统计,2019年非洲制造业占GDP比重为10.6%,远低于16.5%的世界平均水平。非洲制造业企业数量少、小微企业占比大。同时,非洲制造业技术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产业配套能力差,加之“非正规企业”广泛存在,使劳动力优势难以转化为制造业规模化生产,也导致促进制造业的政策难以发挥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非洲制造业产出短时间内大幅萎缩。作为非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南非2020年第二季度制造业产出降幅高达74.9%。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中断对非洲制造业企业造成直接冲击。外资、侨汇等资金流入下滑,非洲制造业投资减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UNCTAD)统计显示,2020年非洲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8%。以汽车、纺织业为代表的非洲制造业各个部门在供需两方面均遭受沉重打击。2020年前8个月,南非汽车销售量同比下降34.6%,出口量同比下降40%。欧美服装需求急剧下滑,导致非洲大量服装厂订单减少,面临转产甚至倒闭。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势头被中断。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企稳,非洲制造业也开始恢复,从2020年的衰退中触底反弹。南非汽车制造商协会(NAAMSA)预计,2021年南非汽车产量有望增加18%,出口量增长20%。津巴布韦皮革和纺织行业通过转产等方式,逐步摆脱疫情的不利影响。展望后疫情时代,非洲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固有优势仍然存在,也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一是非洲各国认识到提高本土医药生产能力的迫切性,也得到国际社会大量资金、技术支持。二是2021年1月非洲大陆自贸区(AfCFTA)正式启动,一体化加速推进,有望提高非洲工业生产率、培育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据肯尼亚非洲政策中心预测,若非洲大陆自贸区实施得当,2025年非洲制造业产值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较10年前翻一番。三是数字技术在贸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业的快速推广,将带来非洲消费市场的变革,也将促进制造业上下游的运输、配送、销售等产业链效率的提高,助推非洲制造业升级。

  非洲各国政府在抗击疫情中,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决策和行动效率,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多元化、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可以预见,疫情带来的挑战与压力有望转化为非洲各国政府深化改革、提高政府治理的动力,为非洲制造业与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同时,疫情下非洲国家集体行动、联合自强的诉求更为迫切,在非盟引领下,非洲各国共同应对疫情与发展挑战,区域合作更加紧密,也将为非洲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疫情对非洲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为中非服务业合作带来新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非洲服务业增长率大幅萎缩和就业显著下降。非洲旅游业、航空运输业等服务业部门损失惨重,但在疫情催生的巨大需求下,通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部门取得了快速发展。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和推广给非洲服务业复苏带来了希望,但疫苗普及接种时间较长,且可能受病毒变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非洲服务业的复苏前景依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对中非服务业合作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期间中非服务业合作不乏亮点。为推进双方服务业的持续合作,中方应尽力帮助非洲国家尽快复工复产,在医疗卫生、数字经济等服务业领域实现深度互利合作。

  报告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非洲大陆造成巨大冲击,许多经济部门陷入严重衰退。服务业作为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非洲10个国家的服务业增长率下降幅度超过10%,其他大部分非洲国家服务业增长率下降0~10%,仅有少部分国家的服务业实现了正增长。疫情导致大量企业停工,餐馆、酒吧、零售业等重要的服务业就业提供部门被迫关闭,许多非洲人失去工作。同时,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和限制措施又对非洲人寻找新的工作形成阻碍。非洲各国失业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国家失业率达到历史高点。疫情对非洲服务贸易造成严重打击,非洲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贸易出口部门,以及建筑和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进口部门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疫情对非洲旅游业和航空运输业造成严重冲击,但促进了通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部门的发展。非洲是全球旅游业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地区和全球航空业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旅游业和航空运输业是非洲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并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受疫情冲击影响,非洲游客量骤减,国际旅游需求下降,大量航班被取消,许多旅游业部门和航空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困境,收入大幅下滑,就业岗位大幅削减。与其他服务业部门不同,得益于疫情催生的巨大需求,非洲的通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业在疫情期间获得了快速发展。作为远程办公和活动的重要支持,通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业使政府、企业和社会在隔离状态下仍能正常运营。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阻和隔离措施的实施,使非洲国家更深刻地意识到通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业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企业对该行业的投入大幅增加。

  疫情在短期内给中非服务业合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并未改变中非服务业继续深化互利合作的大趋势。疫情导致的全球服务业价值链断裂、人员流动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对部分中非服务业项目开展和运营以及中非服务业合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也为中非深化数字经济合作、中国企业调整对非投资合作模式和投资领域带来了机遇。疫情期间数字医疗、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非洲将数字经济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中国也将数字经济和5G建设置于中非合作的新高度。未来,中国应加大医疗卫生、数字经济等服务业领域对非合作,推动中非服务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主动识变,科学应变,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

  一、 疫情背景下的非洲形势

  二、 中非关系在疫情中砥砺前行

  三、 新形势下中非友好合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四、 奋力开创中非关系新局面

  Ⅱ分报告

  2. 非洲政治与安全形势稳中有忧

  3. 非洲经济在多重冲击下缓慢复苏

  4. 非洲对外关系:依赖困境与自主发展并存

  Ⅲ专题报告:疫情下的非洲经济形势

  5. 疫情对非洲制造业的影响

  6. 疫情对非洲农业发展的影响

  7. 疫情对非洲服务业的影响

  8. 疫情对非洲减贫进程的冲击

  Ⅳ国别报告

  9. 埃塞俄比亚:疫情与冲突中寻求经济和政治转型

  10. 尼日利亚:疫情和油价冲击下的危与机

  11. 南非: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发展态势

  Ⅴ中非关系

  12. 百年变局下中非合作的战略定位再明晰

  13. 非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非洲联盟及与中国的关系

  14.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非卫生合作的进展、挑战和应对策略

  15. 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对非洲需求的变化

  Ⅵ对外经济联系

  16. 非洲对外贸易

  17. 国际对非洲直接投资

  18. 国际社会对非洲的援助

  Ⅶ文献资料

  19. 2020年非洲地区大事记

  20. 2020年国内非洲研究评述

  21. 非洲国家主要经济指标(2020年)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非洲

  如需《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No.23(2020~2021)》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