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1年7月3日,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创新创业发展报告(2021)》。
本年度蓝皮书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通过环境、主体、平台、案例四个篇章对河南省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2020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取得的成效,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推进“四个强省”和“幸福美好家园”建设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一. 河南省初步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和灵活就业机制
当前,河南省已经初步建立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和灵活就业机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推出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保障的一系列激励政策
2020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豫政办〔2020〕11号)、《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豫政办〔2020〕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0〕29号)、《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0〕32号),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河南省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实施意见》(豫人社〔2020〕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的通知》(豫人社办〔2020〕11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20年7月31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10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文件涵盖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和高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研发机构等创新创业实体,从财政税收、投融资、营商环境、土地、产权保护、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实施政策扶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众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框架。针对疫情给社会就业带来的影响,河南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就业的针对性激励性政策。比如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20〕14号),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减轻负担稳定用工岗位的通知》(豫人社〔2020〕4号)、《关于实施河南省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的通知》(豫人社办〔2020〕43号)、《关于共同实施“河南青年就业创业促进行动”(2020~2022年)的框架协议》、《河南省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方案》(豫人社办函〔2020〕45号)、《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行动方案》(豫人社办〔2020〕90号)、《河南省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暂行办法》(豫人社规〔2020〕7号)等,这些政策从援企稳岗帮扶、创业扩岗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就业服务帮扶、安置托底帮扶等方面鼓励支持就业创业,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同时,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就业人员等重要的、特殊的就业创业群体,制定了各专项政策,因情施策。
出台针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
2020年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河南省又出台多项专项政策落实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20〕15号),采取企业吸纳、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扩招、入伍和自主创业等18条激励政策措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和帮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做好全省2020年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领发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豫人社函〔2020〕8号)、《关于做好202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豫人社办〔2020〕45号),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用于困难毕业生在求职创业过程中的相关费用补助,统筹安排“三支一扶”人员的招聘、待遇、培训和期满流动。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激励政策方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关于成立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专家服务团的通知》(豫人社办函〔2020〕21号)、《河南省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方案(2020~2021年)》(豫人社函〔2020〕186号),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提供就业服务等做出安排,通过以工代训、定向定岗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等形式实现农民工稳岗就业。省发改委制定了《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从优化返乡入乡创业环境、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健全用地支持政策、优化人力资源和强化基础支撑6个方面提出21条激励政策措施。
制定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政策
《2020年河南省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工作方案》(豫人社函〔2020〕5号),通过大力宣传相关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与“打工直通车”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加强就业服务等措施,帮助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群体灵活就业。《河南省稳定和扩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12条措施》(豫人社〔2020〕18号),通过对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定点培训机构、初始创业、贫困劳动力创办的实体、地摊经济等实行就业补助、经济补贴、基金支持等援助方式稳定和扩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20〕14号),提出通过加强托底安置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统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豫政办〔2019〕50号)、《河南省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方案(2020~2021年)》(豫人社函〔2020〕186号)、《河南省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方案》(豫人社办函〔2020〕45号)也都针对困难就业群体进行了不同的政策扶持和安排。
2.创业就业机制更趋灵活完善
灵活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在全国率先实施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实现就业数据由测算统计到实名台账管理的转变。积极打造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程化公共就业服务体制机制,解决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1368个,星级充分就业社区197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2个。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服务月等专项服务活动。全面开通网上就业创业服务,做到服务不停歇不打烊。全省公共服务机构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908场,提供各类岗位242万个。深入开展“豫见·苏州”等重点城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精准对接活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围绕河南省重大国家战略和重点任务,灵活谋划线上、线下招才引智专题活动。组织2场主场活动、8场省外专场活动、15场网上活动、14场省辖市活动,带动各地持续举办各类招才引智活动超过100场,延揽各类人才3.9万人,签约人才合作项目519个。
创业就业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实施“七个优先”政策,优先组织就地就近就业、优先组织外出务工输送、优先支持返乡创业、优先对“三无”人员兜底安置、项目建设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务工、优先支持带贫产业、优先开展就业培训。先后出台了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困难群众职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脱贫攻坚优秀项目奖补、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一系列促进困难群体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形成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鼓励参加职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机制。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发放失业保险金9.28亿元,涉及失业人员10.86万人;对未达到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2365.95万元,惠及31640人;为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助833.04万元,惠及859人。
发展“地摊”经济,利用网络销售平台,采取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参加会展等形式,销售特色农产品及其他产品,实现“线上+”就业创业。进一步畅通失业(求职)登记和就业创业服务渠道,强化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建档立卡,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确保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帮扶到位,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达到198.27万人。向贫困劳动力推送就业求助途径和就业服务内容信息,确保贫困劳动力随时求助、随时上岗。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指定专人负责,制定援助计划。对长期失业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提振信心、明确方向,为参保失业人员快速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一次性生活补助等,为未参保、未纳入低保的生活困难人员协调申领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020年,失业人员再就业36.8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
在全国率先出台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扩尽扩。全年累计为68.17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24.23亿元,受益人数居全国前列。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504.67万人、885.87万人、999.98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067亿人。规范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从2020年10月1日起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全面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全省工伤保险信息化系统全部上线运行。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过渡。大力推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改革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资产总规模分别达到310.36亿元、433.1亿元。基本完成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经核定全省将划转国有资本及权益478.9亿元。
二. 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位列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前三名
蓝皮书利用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020),通过收集数据和模型计算,得到了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创新能力评价得分和排名情况,具体排名情况如下。
郑州市以96.54分排在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2020)的第1位,洛阳市以52.21分排在第2位,新乡市以37.34分排在第3位。
从分项指标的得分和排名情况来看,郑州市的五项一级指标得分都排在第1位;二级指标有30项排在第1位,4项没有排在第1位的指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的比例(第2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第4位)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第14位),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得分和排名看,郑州市在河南省科技创新的龙头地位十分凸显。洛阳市的五项一级指标得分都排在第2位;二级指标中2项排在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的比例、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9项排在前三位,5项没排在前3位的指标分别为互联网普及率(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第5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第4位)、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第4位)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第14位),从以上排名可见,洛阳市在河南科技创新大局中的地位也较高。新乡市的五项一级指标得分有4项排在第3位,创新绩效排在第7位;二级指标中有1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排在第1位、15项排在前3位、25项排在前5位。无论从总得分还是一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来看,郑州、洛阳、新乡三市的创新能力在河南省都稳居前三位。总得分排在第4位到第18位的依次是焦作市、南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济源市、安阳市、开封市、商丘市、三门峡市、濮阳市、漯河市、鹤壁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和周口市。
从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来看,以郑洛新为核心,加上郑州市周围的许昌市、焦作市、平顶山市以及开封市,构成了河南省创新能力的高地。这一区域处在河南省地理版图的中间位置,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等方面都在全省排在前列,集中了全省大多数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得分排在前7位的城市中,仅有南阳市处在这一区域以外。可以说,河南省在中西部创新高地建设中实现更大跃升的过程中,以郑州、洛阳、新乡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乃至辐射带动全省科技创新发展,将会成为河南未来发展的空间形态。
与2020年相比,排在前三位和最后四位的城市排名没有发生变化,中间的城市排名发生了变化。排名的变化一方面与指标体系的调整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排名处在中下游的城市之间得分差异较小,得分变化容易引起排名变化。但同时可以看到,由于指标体系框架的相对稳定,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2020)中城市之间排名的变化并不大,没有出现排名大幅变化的城市。
三. 河南省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新路径
蓝皮书指出,站在历史交汇点,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河南省各地要从新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数字经济带给乡村的发展契机,大力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助力打造农村地区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为畅通我国经济循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1.强化政策衔接,推进政策落地
返乡创业相关政策出台,是把农民工“引回来”的重要途径,但要让他们真正“融进去”,政策的衔接和落地才是重中之重。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就业政策措施。支持各地市积极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以政策明白卡、政策宣传画、短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下乡重点帮扶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交流典型经验做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了解政策、享受政策。二是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导师服务团的专业优势和桥梁作用。既要及时反映返乡农民工创业中实际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又要保证各种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提高返乡创业成功率。三是各地要不断健全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政策的衔接协调机制。将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与财政、税收、融资、市场、信息等相关部门和主体有效衔接起来,统筹解决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在项目选择、财政支持、融资洽谈、创业培训、奖励补助等方面的政策问题。
2.优化平台支撑,做好创业服务
鼓励、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不仅要使他们“能发展”,还要令他们“可持续”,这就离不开创业就业平台与载体的支持。一是鼓励各地搭建功能性更强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农民工综合服务窗口”的服务功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通道。二是探索和建立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各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打造综合性返乡入乡创业孵化载体,为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实训孵化、创业示范、导师帮扶、融资支持等全方位服务。三是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拓展一批、整合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依托现有创业园改造配套设施,融合原料生产、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配置现代产业要素,嫁接成熟生产技术,增强返乡入乡创业园服务功能,持续推进要素集聚、政策集成、服务集合。
3.坚持典型引路,发挥头雁效应
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必须先讲好农民身边的“创业故事”,放大标杆效应,为更多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指引方向。一是不断挖掘和培育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树立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返乡创业标杆,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创业标兵”“农民工返乡创业明星”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大力营造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建议各地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讲堂等活动。由返乡创业成功企业家、创业之星、技术达人等成立创业服务讲师团队,开展创业培训、分享创业成果、传授创业经验、答疑解惑。三是鼓励各地积极实施“头雁引领帮扶”计划。积极发挥“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实现更好的资源、资金、人力、科技共享,通过结对帮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指导和帮助新加入返乡创业队伍的农民工解决好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实现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倍增效应。
4.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品牌优势
要真正激活“归雁”经济,不仅要给农民工“创机会”,更要让他们“能致富”,特色创业项目的选择和品牌竞争力的培育是提升创业成功率的关键所在。一是打造高品质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金字招牌”。结合农民工在城市多年打工积累的工作经验、人脉资源和资金条件,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与家乡的特色产业资源进行对接,开发小专精新特产品。二是深度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的多重功能与价值。以田园风光、绿水青山、历史文化等资源为基础,以乡俗民情、工艺技巧、古建遗存等乡村元素为融合条件,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以特色打开市场,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开发各类“文创、智创、农创”产品。三是把握农村电商机遇,不断创新“互联网+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依托数字化赋能,抓好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强化乡村产业链和供应链创新,通过创办网店、直播带货、视频农业等方式,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新农民创业就业实践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辟创业就业新路径,示范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
5.提升人才素质,增强创业能力
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使他们“留得下”,助他们“创得好”,不仅要扶资,更要扶智。一是要强化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强农民工对返乡创业就业的认识,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整合相关培训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转变农民工经营理念,提升创业层次。二是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专业素质。积极与专业科研机构或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切实需求,为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工提供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综合实力。三是各地方政府要为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搭建专门的学习成长平台。既要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做好项目选择和创业规划,又要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不断丰富企业管理知识、更新产品营销观念、懂得风险控制,成为真正善经营、懂技术、能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2021年河南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2. 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
Ⅱ环境篇
3.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深化双创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4. 河南加快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5. 河南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存在的难题及出路
6. 河南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研究
7. 河南省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
Ⅲ主体篇
8. 河南省中小微企业提升吸纳就业能力的思考
9. 河南省激发和释放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活力的问题研究
10. 数字化时代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路径探索
11. 河南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中的挑战、机遇与着力点
12. 河南省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Ⅳ平台篇
13. 推动河南省众创空间释放更大创业就业活力的对策思考
14. 提升河南省产业园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的对策思考
15. 完善河南省创业就业辅导与培训服务体系研究
16. 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的路径
17. 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河南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探究
Ⅴ案例篇
18. 河南省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的典型模式、倍增效应与经验启示
19. “UU跑腿”以双创带动就业的做法、经验与启示
20. 南阳理工学院探索打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带动就业的新模式
21. 依托高校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实践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建设为例
22. 郑州金水区多措并举打造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就业新高地
23. 郑州高新区依托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双创带动就业
24. 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借助“互联网+乡村振兴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的实践及建议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创新创业发展报告(2021)》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