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0~2021)》。
本次发布的《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0~2021)》主题为“中国排名·国际对标”。2020年11月,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国正式签署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GAHA)紧跟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开创中国医院排行榜先河,率先推出国际医院排行榜和竞争力报告,旨在为中国医院提供一份国际参照标杆。
本年度蓝皮书主要是根据艾力彼“第三方医院分层评价体系”系列排行榜,对2019~2020年度以“四横八纵两国际”为核心的排名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总结分析而成的年度行业报告。
蓝皮书根据2019~2020年中国医院竞争力的22个排行榜,对中国医院进行分层分类的分析以提供医院发展的参考标杆。一是从医疗资源与区域运营方面分析发现,中国内地各区域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仍未被打破,但由于分级诊疗体系一直在有序推进中,地级城市医院、县级医院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是从不同角度分析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水平发现,中、日、韩最佳医院在各自地区内担当国家医疗中心的角色,承担疑难危重诊断、高精尖手术实施、顶尖人才培养的任务;与东盟国家医院相比,中国内地上榜医院的医疗水平相对较高,在榜单中竞争力最强,且均为公立医院。
三是以各排行榜为单位对上榜医院分省(区、市)进行竞争力指数分析、医疗资源均衡度分析、其他竞争力相关因素分析等,发现与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相比,东部地区依然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同时虽然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东部、中部地区县级医院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差距仍然较大;医院的所有制属性对医院竞争力的影响在不同国家中呈现不完全一致的特征。
四是探讨分析社会办医院发展状况,在国家社会办医政策和国有企业医院改制的持续推动下,社会办医院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三级医院和综合医院数量的增加使社会办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办医集团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上市的医疗服务企业比上一年增加7家。
1.北京协和医院位居“2020年顶级医院100强”首位
蓝皮书主要是根据艾力彼“第三方医院分层评价体系”系列排行榜,对2019~2020年度以“四横八纵两国际”为核心的排名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总结分析而成的年度行业报告。
其中,“2020年顶级医院100强”排名中,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位列前三名, 北京协和医院位居“2020年顶级医院100强”首位。
2.广东、江苏处于医院综合竞争力第一梯队
蓝皮书分析指出,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文中31个省(区、市)仅指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从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来看,广东、江苏处于第一梯队,依次稳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山东、浙江和北京处于第二梯队;从湖北到西藏处于第三梯队。从31个省(区、市)不同行政级别、不同类别的医院竞争力指数贡献度的高低,可以看出31个省(区、市)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状况不同。2020年,广东的顶级医院(21%)和地级城市医院(36%)对其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较高,省单医院和县级医院贡献度较低,说明省单医院和县级医院的发展空间受到来自顶级医院和地级城市医院相对明显的挤压。多年来,江苏的地级城市医院和县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较大。然而受县级市改市辖区的行政因素影响,江苏的县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从2019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26%,地级城市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则从37%上升到39%。山东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虽然位居第三,但其与江苏、广东仍有较大的差距。
2020年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区、市)中,只有山东和浙江的县级医院高于其他行政级别、类别医院对其综合竞争力指数的贡献度。早在2017年,浙江已在1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试点,2018年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19年4月,浙江全省208家县级医院和1063家卫生院已初步整合成158个医共体。山东在2018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中,浙江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之一,山东有47个县被定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是全国试点数量最多的省。这两个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成效处于全国前列,对提升并巩固其县级医院竞争力提供了较大的助力。
受顶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降低的影响,河北2020年医院综合竞争力排名掉出前10名。其余省(区、市)的名次变动相对较小,说明各省(区、市)医院综合竞争力格局渐趋稳定。除了直辖市以外,全国共有10个省(区、市)顶级医院和省单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之和超过60%,分别是辽宁、云南、山西、吉林、甘肃、海南、新疆、内蒙古、青海和宁夏,其中山西、甘肃、海南、内蒙古、青海、宁夏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省会城市大医院,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仍有较大优化调整空间。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各地中医医院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2020年共有27个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为四舍五入取整,故与省(区、市)数量统计可能存在出入,此后不赘。省(区、市)的中医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比2019年有所提升,有2个省(区、市)与2019年持平,有2个省(区、市)比2019年有所下降。
各省(区、市)的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与该地区经济、人口关系密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与各省(区、市)GDP、人口显现较强相关性,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与各省(区、市)GDP的相关系数为0.87,与人口的相关系数为0.77。2019年,广东常住人口数量全国最高,GDP排名第1,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第1。江苏GDP排名第2,人均GDP排在全国第3,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第2。山东常住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2,GDP排名全国第3,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第3。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靠后的省(区、市),其GDP或人均GDP排名均较靠后。
2020年,在直辖市的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北京和上海优势明显,与天津、重庆差距较大。在4个直辖市中,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最高的是北京。与顶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相比,中医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虽然有所上升,但在直辖市中,顶级医院对当地医院竞争力仍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办医·单体医院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北京和上海的社会办医·单体医院竞争力指数贡献度有所下降,天津和重庆依然没有医院进入社会办医·单体医院100强。各直辖市中,北京人均GDP最高,上海人均GDP位居第2,天津人均GDP位居第3,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次序与人均GDP排名次序一致。
3.2020年县级、地级城市医院运营管理分析:由规模化向质量效率转型
蓝皮书通过艾力彼“地级城市医院300强”和“县级医院300强”(以下简称“地/县300强医院”)2016~2019年的数据,主要从医疗技术、资源配置、医院运营三个方面对“地/县300强”医院竞争力展开分析,期望从不同角度挖掘、分析地/县级医疗机构现阶段的优势、劣势,为这部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有效促进该层级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床位数增速进一步放缓
地/县300强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从2016年的1678张增加到2020年的1831张,远远超出国家对地/县级医院床位数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标准,严禁医院擅自增加床位、扩大建设规模。该纲要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的不合理增长,县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2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500张。2016~2020年地/县300强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增幅降低,尤其是2018年以来,床位数增速整体放缓。2019年,国家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强化医院落实功能定位,推动医院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为公立医院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大多数已经完成规模扩张,这一特征在地/县300强医院中表现比较明显。未来地/县300强医院将由规模化向质量化转型,重视内涵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地/县”。
床位运行效率小幅增加
2016~2020年地/县300强医院的平均床位使用率有所下降,尤其是三级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下降到100%以下,为97.5%。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显示床位使用率达99%,高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床位使用率应小于93%的要求。
合理降低住院天数依然是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2016~2020年,地/县300强医院的平均住院天数不断减少,尤其是2020年比2019年减少0.3天,说明医院运营效率在持续提升。其中,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从2016年的10.4天降到2020年的9.2天,比2019年减少了0.4天,接近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平均住院天数9.1天。可见,地/县300强三级综合医院通过持续的改进,服务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医护数稳步增长,医技数增速快
与2016年比,2020年地/县300强医院床位数增长9.1%,医院职工人数增长12.8%,医生人数增长15.4%,护士人数增长15.2%,医技人数增长20%。随着医院床位数的增加,医院需要匹配更多的人力资源,数据表明人力资源的增速高于床位数增速3.7个百分点,尤其是医技人数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医师和护士。随着检查检验设备的更新,医技人数增速这几年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提高了医院的诊断和检测效率。可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从人员结构来看,2020年地/县300强医院中,医师占全院人数的29.3%,护士占45.2%,医技占9.7%。现在很多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更加专业,不仅提高了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占比达83.98%,根据《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原则》,卫生技术人员至少占医院总编制的70%,地/县300强医院已远远高于这一要求。与2016年相比,医师人数占比增加0.7个百分点,护士人数占比减少0.9个百分点。
从医床比和护床比来看,2016~2020年,地/县300强医院稳定上升。2016年医床比为0.36,护床比为0.56,医护比为0.65;2020年医床比为0.39,护床比为0.59,即平均每床配备0.39个医师和0.59个护士,均高于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规定的数值。地/县300强医院医护比与国家三级医院医护比的平均值持平,近年来比较稳定。
双高人才增速减缓
医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地/县300强医院拥有中级职称和硕士学历的人数增幅最大,“双高”人才(拥有高级职称和高学历博士人才)增速放缓。地/县医院近年来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员工整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政策的扶持。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共)体的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但是要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地/县”,在当地解决多数老百姓看病的问题,还需要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地/县医院。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0~2021)》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