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日前,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举办“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与投资暨《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这是中国建投研究院连续第10年发布《中国投资发展报告》。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1)》是“投资蓝皮书”系列年度报告之一,也是中国建投向社会推出的“中国建投研究丛书·报告系列”年度研究成果。报告旨在对上年度中国投资行业和市场进行盘点与回顾,对本年度中国投资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1)》全书共分为总报告、宏观经济篇、投资市场篇和投资案例篇四部分,共12篇报告。总报告对新发展格局下的需求侧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金融体系重构、投资和资产配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宏观经济篇对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投资市场篇对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不良资产市场、资管市场以及海外投资等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投资案例篇介绍了中国建投集团推进金融投资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3个案例。
1.我国金融体系正面临调整与重构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适应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动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现有的金融体系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进行调整和重构。
一是要把握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充分用好国内巨大市场,扩大消费需求,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为此要加快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扩大消费和消费升级,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防止低效投资和简单的规模扩张。此外,还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利率市场化体制机制,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要不断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既反映一国的金融结构,也反映一国中两种金融组织方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贡献程度。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直接融资比重已经达到80%,此后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从国际经验看,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需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独特作用,加快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的紧密融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让更多优秀的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融资。
三是要用金融科技改造传统金融。金融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能很好地解决人与服务的连接,让人在场景中更好地消费,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投资和消费等领域,为扩大内需提供金融技术支撑。现代科技给金融业带来的变革是革命性的,如果还有金融企业看不清这种形势变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做出调整,必将被市场所淘汰。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走出了一条从“自由放任”到“适度监管”再到“强势监管”的演变之路。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在监管领域加速推广。未来金融企业必须要关注科技发展方向和资源变化,不断调整战略布局以及投资方向,通过提升内功来改变整个金融业的服务能力。
四是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领域的开放度相比,我国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还比较低。外资金融机构占全国金融机构总数的比重只有2%,而外资工商企业的比重已经达到30%。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国内单循环,而是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大循环,为国内大循环服务。金融开放可以引入更多市场竞争,通过优胜劣汰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同时,金融开放可以发挥取长补短的功能,完善和提升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五是要建立风险金融机构处置常态化机制。必须建立金融优胜劣汰机制,让新的金融企业不断涌现,高风险金融企业及时退出。要防止出现“大而不倒”,进而绑架监管的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杠杆率的不断攀升,金融体系的风险进一步累积。应该建立常态化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机制。对于已暴露的金融风险要坚决果断处置,否则会造成市场预期混乱;对于潜在金融风险要做好监测与防控,逐步建立金融机构评级体系,通过每月、每季评估金融机构经营情况、风险特性,及时掌握金融风险情况,制定好应急和处置预案。
2.2021年投资“硬科技”是硬道理
《报告》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今年投资首要关注“硬科技”等科技创新行业,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医疗健康、清洁技术、消费升级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硬科技”是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十四五规划”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放在了第他一位,而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化转型,在5G、大数据平台、产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叠加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投资需求,半导体、电子等“硬科技”将继续受投资者青睐,此外,国内在制造业的装备、核心零部件、工控软件、新材料等领域有大量需要创新突破的领域。因此,“硬科技”是投资者绕不开的话题,是新发展格局下投资的硬道理。
清洁技术将长期受益于各国政策推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清洁技术已成为各国重点关注领域和长期投资方向,欧盟长期重视清洁能源投资,去年7500亿欧元经济复苏计划中专门拿出了四分之一投资于清洁技术;美国新任总统拜登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并承诺在四年任期内投入两万亿美元用于气候行动;为了能源安全和经济转型,我国也在加速向绿色经济转变,习近平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因此,清洁技术的创新与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也是2021年的重点投资领域之一。
疫情促进了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影响来看,抗疫用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在线诊疗、疫苗等方面的需求增多,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投资热情。此外,疫情令人们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新认识,在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还将继续增加,。
消费升级也是值得长期投资的重点领域。我国的消费市场已经高达40万亿元,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开始增强,同时也面临从量到质的转变。中央提出需求侧管理,绝不是简单的扩大内需,而是重在调整结构的同时,提升经济活力、改善市场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形成高质量多层次的消费格局与秩序。未来将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引领产业链升级,助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因此,消费升级领域的投资机会将不断涌现。
3.中国建投加快转型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1)》披露了中国建投集团的三个投资案例。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中国建投作为一家金融央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加快投资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落实“六稳六保”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ETF中文名为“交易所交易基金”,是当今全球金融市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近十年内ETF产品的数量始终稳步上升,已经成为金融市场投资的主流品种。中国建投集团成员企业国泰基金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上ETF基金的发展趋势,加快业务和产品创新,前瞻性布局行业ETF,在积极的营销推广和稳健的基金管理下,准确把握了近年来ETF的发展机会,实现管理规模弯道超车,2020年ETF管理规模已达860.69亿元,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已达到行业第二名。旗下多只ETF在2020年收益率超过50%,给市场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工具,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投资回报。
资产证券化已逐渐成为实体经济盘活存量的主要融资手段。中建投信托加快业务创新和转型,积极参与设计全国首单中小企业专项知识产权ABN项目——“上银国际投资(深圳)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精诚建泉深圳南山区知识产权定向资产支持票据”,通过巧妙地交易结构安排,以企业知识产权提供反担保的方式引入AAA级第三方担保公司增信,并通过采取在交易商协会发行的方式,对接机构投资者资金,实现了企业资产与信用的剥离,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该ABN项目融资规模虽然只有为2.1亿元,但它却开创了国内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为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范本。
大城市的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由于投资额较大,往往对政府的财政造成短期压力。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既可以平滑和减轻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也能够引入具有专业能力的社会资本方以分散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中国建投集团成员企业中国投资咨询公司多年参与财政部PPP政策顶层设计等咨询服务,在行业内积累了数百个基础设施项目案例及行业经验。中国投资咨询公司为上海市闵行区马桥再生资源利用中心项目提供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设计了交易结构和融资方案,解决了该PPP项目6.67亿元投资资金来源问题,惠及了徐汇、长宁、普陀、闵行、松江等上海中心城区近300万人口。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金融与投资
一、 新发展格局下的需求侧管理
二、 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三、 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四、 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体系重构
五、 新发展格局下的资产配置策略
Ⅱ宏观经济篇
2. 2020年全球宏观经济及投资回顾与2021年展望
3. 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回顾与2021年展望
Ⅲ投资市场篇
4.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
5. 20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和2021年展望
6. 2020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
7. 2020年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
8. 2020年中国资管市场回顾和2021年展望
9. 2020年中国海外投资回顾与2021年展望
Ⅳ投资案例篇
10. 迎接被动投资时代——国泰基金发展ETF基金案例
11. 信托服务实体经济——中建投信托助力全国首单知识产权ABN案例
12. 为稳投资贡献智慧——中国投资咨询公司服务PPP项目咨询案例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投资蓝皮书: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1)》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