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任重道远,汽车产业迈向碳中和目标是大势所趋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1-03-23

  2020 年以来,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绿色转型发展加速并尽快实现 “ 碳中和” 目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特征。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已经深度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全过程,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交通运输需求的同时,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也在不断增加。展望未来,汽车产业需要更快地向低碳绿色的方向转型,进而为构建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汽车产业在转向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几十年里,汽车产业在转向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大幅提高生产制造效率、持续增加可回收材料用量、开发普及小排量汽车、快速提高燃油经济性、推动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和汽车回收业务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实施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和持续推动产品的电动化转型。

  汽车动力的电动化转型近年来进展很快,再加上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对推动汽车产业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长期重要意义。根据IEA的统计,2005年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仅为0.189万辆;2005~201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年销量都在1万辆以下;2010年开始实现高速增长,2010~2012年都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速;2012年首次迈过10万辆大关;2017年同比增长54.3%,并且首次迈过100万辆大关,市场渗透率超过1%;2018年同比增长68.2%,年销量接近200万辆(见图1),市场渗透率超过2%。根据EV Volumes网站的统计,2019年尽管中国、美国这两大市场销量同比负增长,但由于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依然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速下降到9%左右。不过考虑到2019年全球汽车市场总体的萎靡,电动汽车的发展依然是相对较好的。与此同时,尽管体量规模还很小,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增长却是很快的,相关配套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综合一些主要因素,包括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成网,以及自2015年以来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欧洲掀起了“燃油车禁售”浪潮等,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势头还将长期持续。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尽管全球汽车市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阶段性重创,但由于欧盟等推行“绿色复苏”政策等,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有大幅提高。

汽车1

  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在过去曾不同程度引领整个产业的低碳绿色转型,也希望在未来继续借此来巩固和提高竞争力

  行业领先企业的行动通常代表了整个行业前进的方向,观察行业领先企业的发展是理解行业转型脉络的关键之一。我们如今讲的行业领先企业,有些是长期领先的,有些是后发先至的,有些则是刚进入者,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曾经在某个阶段引领了整个产业的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并借此获取竞争力。

  一是大众汽车集团。作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之一,大众在实现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上也有新的动作。近期,大众提出了新的环境目标即“goTOzero”。其内涵是,大众将致力于最小化其所有产品和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众将优先满足相关环保法规、标准要求并提供自愿保证。在实施这个环境目标的过程中,大众会重点聚焦四个领域,包括气候变化、资源、空气质量和履行环境法规。到2050年,大众将使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彻底降为零,并在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市场完全实现碳中和;为了确保实施过程的完全透明,从2020年开始,大众将通过专为中国设定的“减碳指数”,对战略的实施进行衡量。

  二是丰田汽车公司。综观其发展历史,丰田一直把减少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也因此获得了多次成功。比如,丰田在20世纪70年代推出小排量汽车,在石油危机期间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低油耗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标签;自20世纪末推出世界上最早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以来,在混合动力领域一直位居世界领先地位;最近几年,又依靠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长期积累,持续推进“氢电共存”的长期产品战略。再如,丰田在吸收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首创了精益生产方式,显著降低了汽车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对全生命周期能耗及排放的降低有着重要意义。丰田于2015年发布了“丰田环境挑战2050”战略,后续又于2018年发布了“2030阶段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近年来丰田在普及推广油耗性能好的车型、推进运输方式的转换、通过日常改善活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灵活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成效比较明显。

  三是福特汽车公司。福特是最早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整车企业之一。2005年底,在《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不久,福特选择了与当时的美国政府截然相反的态度,发布研究报告讨论气候变化问题、二氧化碳排放和全球能源问题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认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包括减少矿物燃料使用等是维持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当时这个大的判断之下,福特就针对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燃料汽车的产量、减少北美工厂温室气体排放、培养公众良好驾驶习惯等提出了一系列计划。近期,福特在其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2018/2019》中明确提出,通过减少产品排放及运营活动造成的排放,整车生产企业能够为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温升目标做出贡献。在福特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气候变化战略是一个重要方面。福特认为,承担好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中的职责,是其关键的责任和战略优先考虑因素。为达到这个目标,福特重点关注三个领域:其一是电动化,其二是提升混合动力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效率,其三是高效制造。与此同时,福特还建立了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模型,以确保其战略和行动力度能够符合2℃温升的硬性要求。

  四是特斯拉。特斯拉是汽车产业的新进入者,但凭借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短短几年就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在汽车产业领域,特斯拉专攻电动汽车,并意图打造一个由Powerwall、Powerpack和SolarRoof等组成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近两年来,随着Model 3等新车型的推出和量产能力的提升,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中的行业领先地位越发稳固。2019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50%,年销量约36.78万辆(其中仅Model 3车型就超过30万辆),在全球汽车企业中排名第一,超过排名第二的比亚迪近14万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而且,与其他电动汽车车型重点依赖部分区域市场不同,特斯拉在美国市场表现最好,在中国、欧洲这些主要市场也都有抢眼表现。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新进入者,特斯拉发展电动汽车的思路与其他传统汽车公司有明显差异,也给这个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汽车产业依然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

  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多年来持续推进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但是由于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并且保有量规模巨大,汽车产业面临的转型发展压力依然巨大。在过去30年里,从世界范围来看,交通领域能源消费占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呈现稳步提高态势,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部门。根据IEA的统计,1990~2007年,全球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从6263948千吨标准油(ktoe)增长到9717294千吨标准油;同期,交通部门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从1570530千吨标准油增长到2808148千吨标准油,交通部门最终能源消费增量占了全球最终能源消费增量的35.8%,是增速最高、净增贡献最大的单一部门。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高度相关。根据IEA的统计,1990~2007年,交通部门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很有限,仅从70.4gCO2/MJ(克二氧化碳/兆焦)下降到68gCO2/MJ;同期,交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459500万吨增长到804000万吨,几乎翻了一番。根据IEA “Tracking Transport 2020”的最新数据,2000~2019年,全球交通部门全年二氧化碳排放的年均增速为1.9%。目前,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占燃料燃烧直接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4%,其中公路交通排放占交通部门总排放量的75%左右。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汽车产业的低碳绿色转型发展有着紧密关联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以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就成为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面貌、决定大国兴衰以及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在当今新的时代中,历史的逻辑还将延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大众视野已有近10年时间,在很多先进技术和发展模式等领域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有些甚至已经取代传统技术和模式成为领先或者普遍实践,这其中不少都与汽车产业的低碳绿色转型发展有着紧密关联。比如,在电动汽车这一轮大规模发展的早期,主要是由于电源结构中传统化石能源占比依然很高,对电动汽车存在“节能不减排”的认识。近几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已经扭转了这个认识,这是因为目前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技术成熟度已经很高,在很多国家的成本已经低于传统火电。与此同时,尽管世界范围内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有所下降,但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平价竞争”时代还是会很快来临。再如,智能制造的发展也会降低生产制造汽车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世界经济论坛联合麦肯锡发布的《全球“灯塔工厂”网络:来自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的最新洞见》报告从全球1000多家企业中筛选出44家“灯塔工厂”,其中与汽车产业紧密相关的最多,至少包括雷诺集团的巴西工厂和法国工厂、塔塔钢铁的荷兰工厂和印度工厂、宝马集团的德国工厂、福特奥特森的土耳其工厂、西门子的中国工厂、福田康明斯的中国工厂、潍柴的中国工厂、上汽大通的中国工厂、博世的中国工厂、宝山钢铁的中国工厂、浦项制铁的韩国工厂。这些“灯塔工厂”在生产效率、可持续性、敏捷性、上市速度、定制化等重要指标上相比行业普遍水平都有显著提升。雷诺集团法国工厂通过员工互联使浪费减少13%,通过数字化优化流程使生产效率提升10%,全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在部署后的一年内将能耗降低了5.8%;潍柴中国潍坊工厂通过对设备性能进行实时监控使维护成本降低10%;等等。再考虑到无人驾驶技术、共享出行模式、智慧交通体系等先进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及数字经济的广泛渗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推进为汽车产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更广阔空间。

  汽车产业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碳中和”长期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近几年来,主要国家和领先企业在推动低碳绿色发展方面的长期战略并没有发生改变,多数还在进一步加强。欧盟一直是绿色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呼吁,欧盟应坚持实施总投资规模高达1万亿欧元的“欧洲绿色协议”投资计划,并将其作为应对疫情、恢复经济的重要事项;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欧盟国家积极响应,将落实“欧洲绿色协议”作为各国经济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欧洲媒体分析认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各成员国将提振国内经济作为当前首要任务,但各国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弗朗斯·蒂默曼斯也表示,经济的“绿色复苏”不仅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对欧盟十分重要,欧盟不能再重蹈覆辙,现在需要让经济更加清洁及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推动低碳绿色发展上的战略决心和行动力度长期有增无减。在国内,中国提出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制造以及数字经济等新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谈判实施,呼吁携手共建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这样的战略导向下,各类绿色发展指向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被陆续推出,对企业而言实现低碳绿色转型不仅关乎提高竞争力的“高线”目标,还越来越成为关乎企业生存的“底线”目标。汽车产业面临的中长期发展环境也是如此。随着多国政府对燃油经济性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持续加严,汽车企业绿色转型发展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无法提供符合相应标准并且仍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意味着失去整个市场。类似的例子近几年里多次出现,这无疑给整个汽车产业转向低碳绿色发展施加了很大的外部压力。但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转向绿色发展的明确战略方向,为汽车产业积极创新行动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使企业能够有通过绿色转型实现更好发展的稳定预期,这实际上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内生动力。

  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显著负面影响的历史已经很久,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算起大约已有两个半世纪;而人类对这个问题有科学认识和应对的历史则明显较短,如前所述大约只有半个世纪。应该认识到,在当下要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就很有挑战性。而且,围绕实现这个目标的共同行动还面临着很多扰动因素。比如,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每一次里程碑文件的达成都是经过重大妥协才实现的,其设定的目标和行动力度都是打了折扣的,产生这个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主要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反复和不合作态度。这样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难有改观。再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种概率低、影响大的事件出现也将在中短期带来重大影响。疫情暴发使世界各国几乎在同一时刻“停摆”,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6月《全球经济展望》的预测,2020年全年世界经济预计将收缩5.2%,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人均产出下降的经济体数量将是1870年以来最多的。这种经济衰退对绿色转型有积极影响,但也有不少消极影响,包括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在短期内扭转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价关系并阻碍了对新能源的投资,居民收入下降抑制了“绿色溢价”,等等。这些都可能使低碳绿色转型的步伐在一段时间内放缓。如果类似的冲击多次发生,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紧迫性,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面对这些既有长期也有短期、既能预见也不可预见的挑战,要尽快实现构建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样一个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目标,相互猜忌、拒不合作是不可取的,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也是不够的,唯一的出路就是牢固树立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和大局出发携手应对挑战,切实加强合作。汽车产业作为全球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加快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并为实现“碳中和”长期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本文选自《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道路》——《全球篇——汽车产业迈向碳中和目标是大势所趋》,作者:宋紫峰,刘雅甜,章素珍,有删选。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汽车11

  如需《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道路》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