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9~2020)
来源: 皮书说   作者: 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0-12-23

  近日,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9~2020)》。

  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内生增长动能是促进我国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测评我国各地区的双创能力、挖掘各城市的双创热点、评估各区位的双创潜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基于国内外双创的研究发展形势,《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9~2020)》基于城市层面数据,开展定量分析,较为全面地评估了我国主要城市的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为体现城市创新创业的特点和趋势,本年度蓝皮书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指数构建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反映中国城市创新创业发展支撑、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量化系统,构建能够科学反映城市双创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环境支持、资源能力和绩效价值)、9项二级指标和30项三级指标。总体来看,我国双创发展特点鲜明:全国一线城市名列前茅,深圳综合能力位居榜首;全国双创发展存在层级差异,西部城市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双创核心城市和枢纽城市发展日趋成熟,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明显,显示出城市之间协同发展创新创业的新趋势。

  除了对各个城市综合评价分析外,本书从多个层级揭示了我国双创发展的特征,既包括区域层面的整体对比分析,也包括深圳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高科技公司最集中的深圳南山区的聚焦研究。总体而言,区域双创呈现东部强于中部、中部强于西部、西部强于东北的特征;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下,深圳不仅肩负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也承载着探索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创新创业经验的使命;双创面临的制度与文化约束逐渐涌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研究国际双创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双创的纵深发展水平十分重要。本书在国际篇中探索了国际创新创业指数体系、国际双创城市(地区)排行、国际双创指数结构的对比分析以及国际创新城市发展新趋势等几个大问题,同时聚焦国际典型城市,提供案例分析。

  深圳创新综合指数依旧领跑粤港澳大湾区

  在本年度双创发展报告中,蓝皮书加入了城市群双创,尤其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双创状况分析的内容。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两大战略部署不仅意味着中国社会深化改革将在这两大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展开,还意味着以创新驱动为原动力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演进与建设也将会在这两大区域内发生。

  从双创的视角对比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区域,意义重大。数据分析显示如下:其一,粤港澳大湾区是企业家发现机会并利用机会的充满生机的沃土。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额接近1.2万亿元,是长三角区域(约0.5万亿元)的2.4倍。大湾区的公共陆路交通效率达到了400.01万人/天,是长三角区域的近2.5倍。其二,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资源转化最集约、最高效的区域。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其人才比例和质量出现明显的“双高”态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净流入常住人口均值达到13.04万人,是长三角区域的3.5倍;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06%,长三角城市群占比为0.60%。其三,粤港澳大湾区是城市群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值为89.98%,长三角区域为74.89%;在能源依赖程度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单位GDP能耗均值为0.29吨标准煤/万元,长三角区域均值为0.44吨标准煤/万元,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创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群双创演化的规律。蓝皮书的研究显示,其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擎城市——深圳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列大湾区首位。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在自主创新方面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分别形成了在双创方面的各自优势:从创新环境上看,市场活力看香港(8.47分)、产业创新看深圳(8.08分)、制度文化多元化优势看澳门(5.56分)、配套支持完善程度看广州(7.18分);从创新资源来看,广州胜在人力资本上,深圳研发投入更优。深圳和广州作为我国一线城市,相对于大湾区中内地其他城市,拥有更多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尤其是广州。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大,而且金融资本投入较为充足。从创新绩效上看:深圳重创新,澳门增长快,香港可持续。双创绩效得分范围通常以15分为界,得分在15分以上的有3座城市,分别是澳门、香港、深圳。15分以下的有8座城市,而广州得了14.96分,十分接近15分,表明广州创新绩效水平与深圳相近。惠州创新绩效价值得分最低,只有7.69分。

  其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市场构建整体呈现体系完善、强化联动、产权先行、结构转型、模式创新的态势。从创新市场构建和演进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市场体系营建方面,正在逐步迈向构建多层次创新市场,形成多主体市场驱动的模式;在创新市场空间范围上,业已形成了中心—外围有机融合,机制互动的显著而强劲的趋势;在创新市场制度构建上,创新领域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确权制度日臻完善并发挥法律的约束力与保障功能;在创新市场的业态布局上,数字经济持续推动创新变革;在创新市场交易模式上,网上创新交易市场日渐兴起,并大大降低创新的交易成本。

  近年来,我国双创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领先优势渐弱,中西部全面崛起,东北形成独自特征

  蓝皮书分析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双创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呈现了新的特征。为把握双创发展的动态变化,中国双创“区域篇”以区域为视角,运用中国双创指数评价体系,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聚焦我国创新创业取得的新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的双创发展依然保持领先,不过其他地区运用后发优势,实现全面追赶的态势也逐渐清晰。关键城市中,深圳市进一步做实强项,继续引领中国双创的发展。从环境方面来看,东部地区的优势转而集中在制度文化与配套支持上,其他地区均获得全面的进步。从资源方面来看,各区域人力资源在快速调配,但各区域的资本投入水平依然参差不齐。从绩效方面看,全国可持续发展绩效增长瞩目,但无法掩盖产业绩效与创新绩效增长乏力的问题。

  根据本年度双创蓝皮书总报告中对城市区域的划分注:城市区域被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东部十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六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十二省(区、市)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三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蓝皮书将我国双创发展的特点总结为:东部领先优势渐弱,中西部全面崛起,东北形成独自特征。在2018年中国双创指数百强城市中,有50座东部城市、23座中部城市、19座西部城市、8座东北城市。相较2016年,东部城市增加了1座,中部城市减少了1座,西部城市减少了1座,东北城市增加了1座,大体上百强分布格局未有显著变动。

  平均来看,百强城市双创指数平均值为57.58分,东部城市平均值为59.80分,中部城市平均值为55.18分,西部城市平均值为55.72分,东北城市平均值为55.05分。较之2016年,2018年所有区域的双创指数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尤其是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在迅速追赶东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不过,东部地区依旧是唯一一个在平均值上超越全国百强平均值的区域,领跑地位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以0.54分的微弱优势超越了中部地区,表现出西部主要城市双创发展的良好态势。

  蓝皮书进一步将全国的区域双创在2016~2018年里发展所形成的新特征归纳如下。

  第一,各区域以“补弱”为特点,在双创上取得了整体层次的跃升,深圳成为第一座90分以上的城市。从各区域分数结构的变化看,2016年的30分至40分区间的城市已经全部跃升至更高的层次,40分至50分区间的绝大多数城市也跃升至50分至60分区间,使50分以下的百强城市数量由2016年的65座锐减至2018年的3座,表明各区域在补短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8年,各区域主要集中的分数区间为50分至60分,这与2016年的30分至50分相比,实现了整体的层次跨越。深圳得分为92.63分,成为全国第一座双创总指数破90分的城市,引领全国双创的发展。

  第二,各区域的实力格局已经固化,主要城市进一步突破的难度很大。相较2016年,2018年东部地区60分及以上的城市数量依然是15座,中部地区仅由3座增长为4座,西部城市和东北城市毫无增长,依然分别为3座与0座。70分及以上的东部城市甚至由7座减少为5座,中部城市唯一一座超过70分的城市武汉在2018年也掉出70分档,共同折射出中国各区域的主要城市格局已经固化,且主要城市向上进一步突破的难度依旧很大。

  第三,西部、东北地区的上升势头强劲,中部地区表现相对疲软。2016年,中部地区在40~50分这一中位数区间内比西部、东北地区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拥有13座城市,远多于西部、东北地区的6座与3座。而2018年,中部地区在50~60分这一中位数区间的城市数量为18座,而西部、东北地区也多达16座与7座,表明中部地区的整体水平已经被西部与东北地区齐头赶上。从平均值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成功反超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在均值之间的差距也从3.6%缩小到0.2%,差距根本性地缩小。

  深圳创新生态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深圳市的定位从国内地区核心技术引擎转为国际科技创新领头羊,深圳市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深圳市在其创新生态系统中处处存在挑战,这也是深圳创新能力突破的机遇。双创蓝皮书提出以下建议,旨在解决制约深圳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使深圳发挥创新创意之都的枢纽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调整基础研发投入的总量与结构

  深圳R&D经费投入强度大,但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投入类别严重不均衡,表现为基础研发投入不足;二是基础研发资金来源结构单一,企业占主导地位。政府作为投入主体之一对基础研发的投入力度需继续加大。提高基础研发投入的总量与调整结构对深圳市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2.推进产学研多维度合作

  企业通过跨界合作方式参与基础科研创新是深圳研发的一大特色。深圳市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多维度合作,包括专利和技术转让活动,以及共同发表学术论文,从而达到节约研发成本,加快产品开发进程的目的。

  3.重点建设优势学科

  有限的创新资源促使深圳市政府集中创新要素资源投入优势学科,以此来提高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科技政策效益最大化。深圳的学科优势主要在材料科学、电子电器工程、应用物理等领域。在具体研究方向上,深圳在基因序列、蛋白质、复合物、DNA、纳米微粒方面优势明显。因此,深圳加快创新资源整合,形成创新合力,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将极大地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4.拓展引才渠道

  目前深圳仅有4个海外人才联络处,分别是美国洛杉矶、比利时布鲁塞尔、日本东京和澳大利亚悉尼。深圳要增设海外人才联络处,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海外人才联络处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拓展服务职能,有效地、可持续地进行海外人才的对接引荐,助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5.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继续实施实物配置与货币激励的人才住房保障措施,缓解人才住房供需矛盾。如通过人才公寓、购房补助、租房补贴等政策来满足人才住房需求。

  加大优质学位供给,解决因教育资源短缺而导致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可采取加大国际学校建设力度、给予跨学区入学权利以及政府补贴入读民办学校的方式。

  提高人才医疗的保障待遇,满足人才的健康保障需求。如提供商业医疗保险补贴或医疗费用报销服务,提供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并扩展医疗保障服务至人才的直系家属。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如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还有深中通道等交通网络,以提高人才要素的流动性。

  6.加强科技体制改革

  虽然深圳在科技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束缚科技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清晰度,以及科技行政管理体制的协调性有待提高;科研机构陈旧的体制机制导致其成果产业化程度不够;科技平台以及仪器设备的共享制度有待完善;某些税收政策有待调整以调动企业的自主创新性。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改革,以改革来推动深圳科技体制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7.建立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深圳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均衡,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南山、福田两区,空间布局有待完善。科技服务机构平均规模偏小,且机构之间不完善的网络化协作机制使其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现有的机构业务定位模糊,机构的类别需进一步丰富。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服务从业人才的缺乏阻碍了行业的发展。深圳当前急需挖掘科技服务国际合作的潜力,建立“四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来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四化”即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以及国际化。

  8.资本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

  资本市场支持经济创新,创新资本市场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改革推动深圳资本市场为创新赋能。建立注册制改革是推动深圳市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圳可通过IPO注册制、再融资制度、与港澳市场互通等改革措施鼓励资金投入新科技的孵化中。这些措施将有效加速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也将吸引一批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走向资本市场。

  相关阅读推荐

  报告精读 | 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8~2019)

  报告精读 | 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

  ★ 精彩目录 ★

  Ⅰ总报告

1. 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9~2020)

一、 宏观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双创指数构建与评估机制

三、 测度结果与综合分析

四、 基本判断与对策建议

  Ⅱ中国双创指数篇

2. 双创指数城市排名分析

3. 双创指数子特征百强城市排名分析

4. 双创主要指标分析

  Ⅲ区域篇

5. 基于双创指数的区域总体情况分析

6. 深圳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动态分析

7.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8. 深圳视角下中国双创发展现状及挑战

9. 我国双创模式的新探索与展望

  Ⅳ国际篇

10. 国际双创指数分析

11. 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湾区创新创业资源环境比较研究

12. 后记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1

  如需《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9~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