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监管科技蓝皮书:中国监管科技发展报告(2020)》。
《监管科技蓝皮书:中国监管科技发展报告(2020)》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监管科技研究组牵头组织编写,由来自监管部门、行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银行、证券公司、交易所、支付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领域的40余家机构共同参与。本书聚焦中国监管科技领域最新发展状况,从政策形势、技术探索、场景应用、数据治理、国际视野、案例分析等方面入手,全面描述2019年我国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利用“科技+监管”应对“科技+金融”带来的诸如信息泄露、技术应用不当、金融监管滞后等各种挑战,进而提出通过加强监管科技顶层设计、打造新型创新监管工具等,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科技发展之路,以此对监管科技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
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之下,金融监管面临的六方面新挑战
蓝皮书分析指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并没有改变金融跨期交易和信用交换的本质,金融行业存在的风险都会体现在金融科技领域且演化出新的风险特征。如前文所述,科技在为金融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赋予了金融业一系列新的风险特征,对我国金融监管形成了新的挑战。
1.科技使金融风险更加隐蔽、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加恶劣,增加了金融监管难度
在技术和流量优势的支撑下,科技公司开始“跨界”提供金融服务,模糊了传统金融服务边界,金融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化,多主体、多种业务相互渗透关联使得金融风险更加复杂、更具隐蔽性。金融科技公司依托互联网渠道提供“7×24”全天候金融服务,在无形中加快了金融风险传播速度、扩大了金融风险影响范围,特别是金融风险事件更容易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增加金融监管难度。
2.如何有效遏制金融科技公司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是金融监管亟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技术的创新、变革和应用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但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技术是中性的,金融科技行业主要风险是使用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各类主体带来的,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监管手段不足、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缺乏的情况下,金融科技公司违法违规经营是金融科技风险案件频频爆发的主要原因,故金融监管的重点应集中在整治和打击金融科技公司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领域,为依法、合规经营的金融科技公司创造一个健康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3.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更多人能够享受金融发展的红利,但同时也带来了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过度负债等问题,使得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第一,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不法分子窃取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和数据提供了可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支付平台和社交软件,金融科技公司不仅能够收集金融消费者的身份信息,还可以掌握金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支付偏好、社交网络等行为数据。一旦发生技术缺陷、员工失职等情况,金融消费者的隐私将面临巨大的泄露风险。第二,金融科技公司过度采集金融消费者信息的现象依然存在。第三,金融科技服务门槛低,多是面向小微企业、蓝领阶层与学生等低收入或无收入人群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这部分群体由于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或收入不稳定,一旦还款困难,就难免借新还旧、“以贷养贷”。此外,部分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的金融中介通过互联网渠道,以“低息、低费、快速、无抵押、无担保、无须审查征信”等字眼诱致金融消费者贷款,在缺乏金融知识与风险管理能力的情况下,金融消费者极易陷入“贷款陷阱”,从而背负沉重的债务。特别是风险爆发时,这部分人群的风险抵御能力差,更容易受到风险冲击。
4.金融监管主要集中于事后处置,事前预警、事中防范手段不足
由于监管资源有限、监管手段不足等因素,目前金融监管依然存在盲点,金融监管的重点依然集中在金融风险处置领域,事前预警和事中防范能力较为薄弱。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极大地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使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的问题愈加突出。金融科技风险案件一般具有爆发和传染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涉及金额大等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事前和事中管理手段,金融监管机构只能被动地在风险爆发后进行处置和纠正,但对金融消费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整个金融科技行业带来的恶劣影响则无法消除。金融监管缺乏前瞻性,很难应对日益复杂、快速迭代的金融创新,所以亟须通过技术手段加强金融风险预警与监测,对金融科技公司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决策、早干预”。
5.技术风险、数据风险更加突出
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互联网渠道服务金融消费者,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快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避免了在线下铺设网点的高成本。互联网、先进的技术以及架构牢靠的交易平台系统是金融科技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发生技术选择失误、技术落后、黑客攻击、平台系统与硬件不兼容等问题,金融科技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其基于“相关性”的算法容易导致决策不可预期、缺乏逻辑性,如果其算法被黑客攻破,将带来严重后果。
大数据技术是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路径,大数据分析结果是金融科技公司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数据是否真实、全面直接关系着金融科技创新的成败,虚假、片面的数据将对金融科技公司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然而,即使数据质量合格,大数据分析结果也可能落入“虚假关系”陷阱。此外,数据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存在风险,违规操作极可能危害数据安全。
6.监管套利依然存在
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数字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一地注册,服务全国”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将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和风险处置责任,特别是在缺乏有效监管协调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伪劣”金融科技公司向监管宽松、监管资源不足的地方转移,监管套利将难以避免。此外,由于金融科技公司借助互联网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要将其展业范围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当世界各国的金融科技监管强度、管控措施不同步,加上国际监管协调机制不到位,很容易导致金融科技公司从严监管国家向监管宽松的国家转移,从而加剧金融风险聚集。
当前金融科技创新展现出五大新特点
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在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能力的同时,也使金融风险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为解决当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面临的难点、痛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在创新途径和发展态势上,金融科技创新对国际金融业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科技在金融业务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形态数字化
金融科技创新将参与主体、交易过程和交易媒介数字化,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增加了金融业务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同时,数据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价值与动能,以点带面促进金融业要素资源进一步网络化共享、协作化发展。
2.渠道网络化
线上金融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率总体超过85%。随着科技深度运用于金融领域,服务渠道网络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具备任意时段和任意地点的服务能力。
3.场景多元化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类型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在支付、存取款、转账、信贷、租赁、财富管理、保险等场景为用户提供精细化、多元化的便捷金融服务。在场景多样化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分析细分场景下客户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4.服务智能化
借助机器学习、智能语音、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重塑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和流程,实现智能化转型。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手段,推出“看懂图像、听懂语言、读懂文字”的智慧金融产品,大幅降低了服务门槛,显著提升了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5.运行集约化
金融机构纷纷将金融科技提升至战略高度,打破条线化、封闭式经营管理模式。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业务支撑能力,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有力推动金融机构系统架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金融产品运行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预测2020年全球监管科技三大趋势
蓝皮书分析指出,2019年全球金融监管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各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争相布局监管科技发展。就技术层面而言,多项监管科技融合交互推动监管应用创新;从行业层面来看,合规及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引领行业发展。
1.监管科技走向金融监管的全链条运用,监管端与合规端合作发展监管科技成为主要路径
京东金融研究院何海锋指出现阶段监管科技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事中监管阶段,在事前和事后监管方面作用尚微。当前,各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监管主体正在努力探索实现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全链条运用,包括事前将监管政策与合规性要求“翻译”成数字化监管协议,并搭建监管平台提供相关服务;事后利用合规分析结果进行风险处置干预、合规情况可视化展示、风险信息共享、监管模型优化等。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由政府主导逐渐转向市场主导,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金融监管机构开始寻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并逐渐成为趋势。
2.着重关注云计算、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推动完成监管科技3.0转型,同时区块链技术将成为监管科技重要组成部分
云计算、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望成为2020年监管科技关注的核心,助力监管科技3.0的转型。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监管领域有望得到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3.现有监管报告业务外包化合作化、合规咨询业务集成化将成趋势,监管科技产业外延将进一步拓展
现有的监管报告和合规管理业务模式将在2020年迎来变革,监管报告业务显现外包和合作的趋势,合规咨询业务则或将实现集成化。此外,监管科技产业外延不断拓展,细分市场前景拓展。
此外,监管科技业务将向其他行业横向拓展,不再局限于金融行业。监管科技可以运用于任何受监管规制的行业,诸如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监管科技、合规科技、内控科技、风控科技不断向其高级阶段——智能监管、智能合规、智能内控、智能风控升级。
相关阅读推荐
报告精读 | 监管科技蓝皮书:中国监管科技发展报告(2019)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金融监管研究
2.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Ⅱ 政策形势篇
3. 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检测认证体系研究
4. 监管科技在支付清算行业的应用研究
5. 监管科技在地方金融监管中的应用探索
Ⅲ 技术探索篇
6. 云计算最新发展及其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应用
7. 大数据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应用
8. 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应用
9. 分布式数据库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应用
10. 区块链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应用
11. API技术发展及其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应用
Ⅳ 场景应用篇
12. 基于区块链的监管科技场景应用探索
13. 监管科技在用户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探索
14. 监管科技在SIM数字身份中的应用
15. 监管科技在证券市场交易行为监测中的应用
16. 基于交易流水数据的套现交易识别
17. 监管科技在支付行为和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探索
18. 监管科技在行业风险监测中的应用探索
19. 监管科技在商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 监管科技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中的应用
21.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金融反洗钱监管
22. 监管科技在支付机构反洗钱领域的应用探索
23. 监管科技中的数据标准问题探讨
Ⅴ 数据治理篇
24. 数字身份认证与政务数据合规流转研究
25. 数据治理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研究
26. 数据治理技术探索:可验证凭证
27. 反洗钱数据治理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探究
28. 全球监管科技格局
Ⅵ 国际视野篇
29. 各国监管科技发展比较研究
30. 全球监管科技投融资分析
31. 广东省监管科技发展案例分享
Ⅶ 附录一 案例篇
32. 阿里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建设智能交易系统
33. 深交所企业画像智能监管系统
34. 阿里云支持深交所构建实时计算平台
35. 区块链在地方金融非现场监管中的应用
36.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移动应用态势感知系统
37. 深度学习技术在反洗钱监测领域的应用
38. 财付通智能可疑交易监控科技
39. 基于关联图谱技术的社团欺诈识别方案
40. 拉卡拉“天眼”智能风险控制系统
41. 汇付天下风险类商户智能识别系统
42. 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KYB/C中的应用探索
Ⅷ 附录二 监管科技大事记
43. 监管科技大事记(2019)
Ⅸ 附录三 监管科技产业地图
44. 监管科技产业地图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监管科技蓝皮书:中国监管科技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