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0)
来源: 皮书说  作者: 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0-11-12

  近日,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0)》。本年度“集体经济蓝皮书”聚焦“走向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是为系列报告的首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从实践、政策到理论的不同层面,集体经济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和关键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民法总则》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的确立以及专门立法工作的正式启动,农民再组织化的新鲜经验在全国各地以不同的形式迸发出来。这是自1978年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一个新现象,标志着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提出的农业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中,由低水平集体化到高水平集体化转折点的到来,我们称之为“新集体主义”思潮的兴起。理解这一思潮产生的现实表现与内在根源,贯通“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的改革逻辑,进而,对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展年度性的分析、比较与评价,有利于引导、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0)》由总报告、评价篇、专题篇、地区篇和案例篇5部分共25个报告组成。总报告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集体主义”思潮兴起这一新现象,提出了农村经济体制结构与变迁的一个贯通的理论框架,解释了由“统”到“分”,再由“分”到“统”之间的动态转换逻辑,指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演变方向是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从根本上破除“户自为战、村自为战”分割式发展体制格局,实施基于乡村的发展战略。评价篇共有2个报告,分别通过数量化的指数形式,对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改革在省域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趋势研判。专题篇共有4个报告,研究发现宏观与微观层面均出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地区层级固化问题,这意味着进行“统筹”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地区篇共有10个报告,主要介绍和反映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地方特色。案例篇共有8个报告,主要是用国内不同地区的新鲜案例诠释“新集体主义”思潮的“统筹”实质,进一步论证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的广泛适应性及其阶段性演变规律,主要有三类:镇级统筹下的“跨村联营联建”,如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跨村联合发展、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跨村组建乡级专业合作社;村级统筹下的“跨组联营联建”,如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践行《塘约道路》、榆林市靖边县马季沟村把土地流转回村组集体,发展规模经营;村集体统筹下破除“户自为战”,如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大生庄村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旧村改造、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东院头村和亭口镇衣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

  蓝皮书主要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主笔撰稿,是历时五年(2016~2020年)完成的“十三五”时期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京郊集体经济发展转型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的总结性成果,也是北京市二道绿隔地区“五区六镇”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试点项目、海淀区东升镇博展股份合作社(东升科技园)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项目研究成果。

  一.低水平集体化到高水平集体化的“二次飞跃”转折点已经到来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提出了关于农业发展“二次飞跃”的思想。蓝皮书认为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已经到达由低水平集体化到高水平集体化的历史转折点,需要依靠体制改革,迎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二次飞跃”的来临,标志是“新集体主义”思潮的兴起。

  蓝皮书研究指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塘约道路》研讨会举行为标志,“新集体主义”思潮引领下的“二次飞跃”在实践、政策和理论等多个领域悄然兴起。

  第一,“二次飞跃”的新鲜实践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2016年12月,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主办了“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点燃了“新集体主义”思潮的“第一把火炬”。塘约道路的实质是变革村、户“各自为战”的发展体制格局,再度确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培育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新的产权主体,破除了“户自为战”,完成了农用地资源的重新整合。进而探索突破“村自为战”,联合周边八个村庄抱团发展,筹划组建“塘约+八”的跨村联社作为新的更高层级的产权主体。山东省烟台市村书记人手一册《塘约道路》,在党支部引领下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塘约经验迅速在胶东大地生根开花。“新集体主义”思潮的实践,既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同样,也有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江、浙、粤与京、津、沪等大城市郊区,如北京市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天津市“三区联动,镇级统筹”、上海市推进镇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浙江省义乌市镇级统筹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通过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升级版,把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社会结构转型有机联系了起来,让农民“带资进城”,有组织地实现城镇化。

  第二,与改革实践相互呼应,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治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转化集体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政策密集印发,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气象”。2015年开始启动了北京市大兴区等全国33个县(区)征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三项土地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和2015、2017年-2019年“中央1号文件”均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要求。2020年6月,《集体经济组织法》起草相关工作正式启动。

  第三,实践与政策层面的大变局,引发了学术思想领域的强烈回应和争论,集体经济研究领域文献快速增加。韩俊英在2018年9月5日,通过中国知网输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搜索发现: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年,相关文献量由2007年的23篇增长为43篇,而党的十八大召开当年,进一步增长为52篇。2017年,《民法总则》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定为“特别法人”,成为最近几年相关研究成果激增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是理清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性质。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转化为产权,可以在市场上流动,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回到了初级社。而认为合作经济的终点是集体经济的起点,合作经济是交易的联合,集体经济是财产的合并,总体上要坚持高级社的底线。《集体经济蓝皮书》研创团队立足“二次飞跃”转折点的来临,认为要突破“户自为战、村自为战”的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格局,探索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在镇和村两级培育新的更有效率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的产权(占有权)主体,理顺所有权主体、产权(占有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之间关系,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二.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总体水平持续提升,仍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塌陷”不均衡态势

  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集体经济改革目标模式和经济体制构成的结构化要素,蓝皮书从组织主体、市场体系和政策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进展及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如下内容。

  第一,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进程不均衡,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层特征。从横向上看,改革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如北京、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等。从动态角度看,海南、贵州、陕西等改革进展相对较快,位次出现了明显的跃升。需要进一步发挥发达地区率先引领示范作用,发挥相对落后省份后发优势,加快改革步伐。

  第二,加快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有效配置农村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呈现许多新的特点,法规层面制度重构的分量更重,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更加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加快集体经济体制规范化的任务更为迫切。从时间维度看,2009~2018年,组织主体与市场体系、组织主体与政策环境、市场体系与政策环境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有所上升。其中,组织主体与政策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最高、增长最快。2018年,组织主体与政策环境进入高度协调耦合阶段。这意味着下一步应在继续加大政策层面对“三农”领域的倾斜力度的同时,从补短板的角度,着力从制度层面激发市场活力,切实落实市场对农村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与征地制度改革作为下一步深化集体经济改革的三个重点。对2018年的灰色关联度的分析发现,应在集体经济改革特别是在转化集体经济薄弱村过程中重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

  三.要通过缩小地区之间的集体经济发展差距,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推动城乡与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蓝皮书利用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数据,描绘、测算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地区差距及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概括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收敛的典型化事实,解释了不同类型地区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蓝皮书分析指出,第一,地理区位是影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东部地区集体经济收入水平遥遥领先,西部地区集体经济收入增速最快,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较为缓慢;东部地区内部收入差距明显,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小,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0%以上的差距来源于不同地理区位的组间差距。第二,集体经济收入存在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落后省份追赶上领先省份需要22~30年。在控制了资本积累和信息电算等变量后,收敛速度缩短到20~24年,即存在条件收敛,且资本积累、信息电算和财务公开对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具有相对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务廉洁在三个模型中均表现出了负向作用。第三,“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明显。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四类“俱乐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将在17年和19年后达成收敛,中部地区要用21年。资本积累因素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信息电算等技术指标因素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用较为显著;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俱乐部”,发达地区预计13年即可达成收敛,发展中地区需要17年,欠发达地区需要23年。控制变量资本积累在发达和发展中地区起到了显著作用,而信息电算和财务公开指标在欠发达地区较为显著;根据空间聚集划分为四类“俱乐部”,发现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多数省份存在空间正相关性。

  要通过缩小地区之间的集体经济发展差距,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推动城乡与区域均衡协调发展。(1)设立中央集体经济结构性引导基金。重点依靠莫兰指数的四类地区划分方法,进行地区类型的差异化扶持,推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在相近时间内达成收敛。对于空间上(低-低)类型的省份,要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打破“俱乐部”收敛的低水平均衡陷阱。(2)对于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投资扶持。对于东部地区,实施“资本立县”“资本立镇”战略,激活金融市场,推进旧村改造、旧厂房改造、旧城镇改造。对于西部地区,着力加快集体经济组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特别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社区治理与行政监管等方面,优化农村集体经济治理机制,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绩效。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走向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新集体主义”思潮的兴起:现象、原因及未来展望

  一、 观察“新集体主义”思潮的兴起

  二、 “新集体主义”思潮探源:经济体制的结构与变迁

  三、 走向乡镇统筹“新三级”体制

  Ⅱ评价篇

  2.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评价

  3.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评价

  Ⅲ专题篇

  4.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地区差距分析

  5. 中国农村集体资产的空间分布、地区差距与风险评估

  6. 基于北京郊区40个村庄的长时段观察(1978~2018年)

  7. 基于北京郊区3885个村庄的全域分析(2007~2017年)

  Ⅳ地区篇

  8. 北京市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供地模式研究

  9. 浙江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法与实践

  10. 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践与探索

  11. 陕西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研究

  12. 烟台市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蹚出共同富裕新路子

  13. 嘉兴市农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研究

  14. 镇江市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15. 南通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16. 大兴区镇级联营公司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方式与成效

  17. 西宁市湟源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Ⅴ案例篇

  18. “跨村联营”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为例

  19. 乡级专业合作社带动联村发展——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调查

  20. 塘约道路引领下的“酿蜜”扶贫模式——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调查

  21. 将承包地先流转给集体——榆林市靖边县马季沟村发展集体经济调查

  22. 村集体是旧村改造的实施主体——大生庄村宅基地改革模式创新调查

  23. 宅基地改革的一般化路径探讨——以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旧村改造为例

  24. 组织起来——栖霞市蛇窝泊镇东院头村调查

  25. “工票制”破解起步瓶颈——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调查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农

  如需《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