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0年10月28日,由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投资集团、国元证券、华安证券共同发布了《安徽上市公司蓝皮书: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0)》。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0)》按照“总报告—分报告—借鉴篇—专题报告”的递进式结构,继续瞄准新形势下的重点、难点和痛点,对安徽上市公司进行跟踪研究,对排名变化做出分析总结,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绩。报告全景式地描述安徽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考察评估,通过细致的数据指标测度,展现安徽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2019年安徽省10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3540.58亿元,营业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业绩状况持续改善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安徽全面进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第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安徽上市企业积极谋求发展,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安徽上市公司总数达116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05家、港股上市公司13家、国外上市公司1家。2019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3家(嘉美包装、三只松鼠、交建股份),港股上市2家(中国东方教育、信义能源)。迁入1家(德豪润达)、迁出1家(众泰汽车),退市1家(华信国际)。
截至2019年底,安徽10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3540.58亿元,相当于当年安徽生产总值的36.48%;累计总资产规模达13669亿元,净资产规模达638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35%和10.03%;实现营业总收入9658亿元,净利润69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50%和6.31%,呈现营收规模不断扩大、业绩状况持续改善的主要特征。
从全国排名、新上企业、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板块结构、股权结构、融资规模等方面来看,2019年安徽上市公司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1. 全国排名:全国第九
上市公司数量代表着一个区域内优质企业数量,特别是代表着该区域企业成长能力、未来发展前景和规范经营水平。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安徽A股上市公司共有105家,在全国排名第9,比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
上市公司市值体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也反映投资者对该企业发展的信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安徽A股105家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40.58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市值总量的2.11%,较上年提升0.38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10,在中部地区排名继续保持第1,但与沪苏浙相比差距很大;中部其他省份A股上市公司市值总量分别是湖北12468.71亿元、河南10112.50亿元、湖南10030.66亿元、山西5157.92亿元和江西4081.82亿元;长三角其他省市A股上市公司市值总量分别是上海56732.49亿元、浙江46848.73亿元和江苏42671.60亿元。
2. 新上企业:上市企业数量稳步增加
企业上市速度反映出该区域优质企业成长速度,也体现出企业筹资发展和扩大经营的意愿,还代表着区域获得外部投资者资金来发展本地经济的能力。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市,70家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加上非科创板上市的133家,2019年A股首发上市企业增至203家。2019年安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营造创新产业发展氛围,先后出台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0条”等系列政策,不断提高“四送一服”精准度,通过设立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板,加速培育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引导企业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纵向对比来看,安徽全年新增3家A股非科创板上市公司(嘉美包装、三只松鼠、交建股份),数量与上一年持平。横向看,与中部其他省份比较,2019年安徽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落后于湖北(4家,其中1家为科创板上市公司),领先于湖南(1家)、江西(1家);明显落后于江苏(31家)、浙江(25家)、上海(22家)。
3. 行业结构:体现制造强省特征
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反映了各行业发展情况,其变化可以体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作为新兴工业大省,2019年安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实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启动第四批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安徽A股上市公司中第一产业有2家,第二产业有79家,第三产业有24家;第二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量新增2家,占比达75.24%,较上年略有提升。
4. 区域结构:省会城市引领作用凸显
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城市群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2019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全省被纳入其中。为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安徽正推进建设“一圈五区”,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从各城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合肥A股上市公司数量多、占比大,2019年总数为46家,且近几年持续有新增,大城市引领作用凸显;芜湖上市公司新增1家至14家,发展势头良好;宣城、马鞍山、铜陵、滁州4个城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5家及以上,滁州新增1家上市企业(嘉美包装),马鞍山因华信国际退市,上市公司数量减少;蚌埠、淮北各有4家;安庆有3家;黄山、淮南、六安各有2家;亳州、池州、阜阳均只有1家A股上市公司;宿州是安徽16个地级市中唯一没有上市企业的城市。蚌埠近几年来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纾困,2019年珠海上市企业德豪润达成功落户。总的来看,安徽A股上市公司区域表现差异较大。
5. 板块结构: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不同资本市场的功能有差异,所体现的企业属性也有差异。主板市场是中国的主要资本市场,集聚了一大批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优质公司。中小企业板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位置,暂时无法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等可在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创业板市场类似于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科创板市场是我国首个实行注册制的场内市场,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安徽已形成包括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在内的“正金字塔”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2019年底,安徽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5291家,其中新设立的科创专板挂牌企业共2043家。由此,形成了由成长板、科技板、农业板、文旅板、中医药板、专精特新板、机器人板和科创板8个板块共存的格局。
6. 股权结构:民企撑起了半边天
不同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政策环境都存在差异。2019年,安徽推深做实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马钢集团被宝武集团收购、安徽国资委大比例战略入股长信科技、六国化工和安纳达混改落定。从股权结构分布上看,截至2019年底,民企A股上市公司共54家,国企A股上市公司共33家,央企A股上市公司共9家,集体A股上市公司共3家,外企A股上市公司共3家,公众A股上市公司共3家。从市值规模来看,安徽央企和国企A股上市公司市值达7629亿元,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市值的56%;民企A股上市公司市值为5461亿元,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市值的40%,相比上年的33.9%上升明显。以上说明,安徽民企上市公司经济活力不断被激发,实力有所增强,但国企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未来着眼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应紧抓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增强上市公司活力。
7. 融资规模:总额持续稳定增长
企业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程,融资规模反映了上市公司维持资本规模、稳定供求关系、调整资本结构的能力。截至2019年底,安徽A股上市公司融资持续稳定增长,达10735亿元,融资能力的稳步提升将有助于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平台不断做优做强。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分为初始融资与再融资,初始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行为,再融资指的是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行为。截至2019年底,安徽A股上市公司初始融资总额为550.3亿元,其中,华安证券为51.3亿元,马钢集团为23.7亿元,新集能源为20.7亿元,占据前三位。2019年,新增三只松鼠、嘉美包装和交建股份3家上市公司,初始融资额分别为6.0亿元、3.5亿元和2.6亿元。安徽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为2581.1亿元,其中增发总额为2536.2亿元,配股总额为44.9亿元,再融资规模仅占总融资规模的24%,这说明安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 安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驱动有待深化
蓝皮书指出,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直接反映了企业所属区域的创新水平,是提升区域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近五年来,安徽上市公司在创新能力提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创新投入来看,安徽上市公司高学历员工比例持续上升,研发强度保持平稳态势;但从创新产出来看,安徽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长承压明显,且每百人专利申请数整体下降,说明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尤其是创新产出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间创新能力差距较 从行业上看,不同行业之大。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双高”行业特征明显,研发强度大、高学历员工比例高,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及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研发强度与高学历员工比例较低,未来行业创新需在管理和商业模式方面有所突破。制造业属于专利产出较高、经济产出较低的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虽然较多,但由于企业内部差异较大,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当前安徽正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载体功能至关重要。与2018年相比,除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研发强度略有下降外,安徽上市公司创新投入总体向好,但以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创新产出下滑明显,创新能力和意愿有待改善。
从区域上看,安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区域分化明显。其中,合肥创新能力优势凸显,整体研发强度、高学历员工比例以及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均很高;芜湖和蚌埠虽然是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成员,但与合肥相比,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尤其是在研发强度和每百人专利申请数上差距明显。与2018年相比,铜陵、淮南、池州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均有所提升;滁州、宣城、淮北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下滑明显。在创新驱动背景下,不论是领先城市还是落后城市未来均应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从股权结构看,央企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表现突出。从创新投入看,民企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平均水平最高,央企上市公司的高学历员工比例平均水平最高;从创新产出来看,民企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水平最高,国企上市公司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平均水平最高。与2018年相比,民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人才集聚水平持续提高,但央企上市公司多个创新指标水平有所下滑。这说明在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民企受益于灵活的组织机制,创新后劲足,与央企和国企的差距有所缩小。
从企业创新能力综合得分看,2019年参与排名的100家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平均数为0.2007,高于平均数的有37家,低于平均数的有63家;中位数为0.1550,比平均水平低0.0457。以上数据显示,安徽部分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强,比如科大讯飞、美亚光电、阳光电源等,但同时安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仍显悬殊,比如精达股份、嘉美包装、安德利等公司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总的来看,安徽上市公司创新水平整体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 安徽上市公司投融资水平差异大,民企投融资能力待提升
蓝皮书分析指出,投融资效率反映了企业资本流动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近五年来,安徽上市公司的总投资和总融资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截至2019年底,安徽上市公司投融资总额分别为1.18万亿元、1.07万亿元。从投资结构来看,由于受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以及加大对外投资影响,安徽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比重攀升明显;从融资结构看,间接融资额稳步增长,直接融资额比重有所上升,但与历史峰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还须进一步提高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
从行业上看,安徽各行业上市公司投融资规模较为明显反映了行业资产特征及其资金需求的差异。其中,采矿业、建筑业和金融业上市公司投融资规模平均值相对较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投融资规模平均值较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多,投融资总规模“一家独大”,但行业内部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拉低了投融资规模平均值;教育行业因中公教育2019年实施增发拉高了融资规模平均值。与2018年相比,各行业总投融资规模平均值均有所增加,教育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规模增幅较大;教育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融资规模增幅较大。
从区域上看,安徽各城市上市公司投融资差异明显。其中,蚌埠和淮北因区域内采矿业和建筑业上市公司居多,投融资规模平均值相对较高;马鞍山因马钢股份和山鹰纸业拉高了整体投融资规模平均值;芜湖受区域内海螺水泥、中公教育等龙头企业带动,投融资规模平均值整体靠前;合肥虽然上市公司最多,但由于内部差异大,且较多上市公司投融资规模有限,拉低了整体投融资规模平均值;滁州和宣城虽然上市公司较多,但投融资规模平均值较小,投融资水平有待提高。与2018年相比,大部分城市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规模平均值均有所增加,尤其是芜湖增幅较大。从投资规模来看,黄山因众泰汽车迁出,投资规模平均值略微下降;从融资规模来看,淮南和安庆融资规模平均值降幅明显,主要由于新集能源和盛运环保融资额下降幅度较大。
从股权结构看,国企和央企投融资规模平均值明显较高;民企虽然有阳光电源和山鹰纸业等投融资规模较高企业,但由于更多企业投融资规模偏小,整体投融资规模平均值较小。与2018年相比,各类股权结构上市公司投资规模平均值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民企增幅最大,说明民企投融资情况改善明显,但其投融资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从企业综合排名看,安徽上市公司投融资水平整体差异较大。截至2019年底,分别仅有25家、29家高于平均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投融资规模均超200亿元,而后十名投融资规模均在11亿元以下;海螺水泥、马钢股份、安徽建工等公司投融资规模显著高于其他公司,尤其是海螺水泥投融资规模均突破1500亿元,投融资龙头地位稳固,行业带动效应明显。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研究
一、 安徽上市公司总体概况
二、 安徽上市公司多维度评价
三、 安徽上市公司年度发展排名变化
四、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对策建议
Ⅱ分报告
2. 安徽上市公司业绩发展报告
3. 安徽上市公司投融资发展报告
4. 安徽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发展报告
5. 安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发展报告
6. 安徽上市公司社会贡献与责任发展报告
7. 安徽上市公司综合发展能力报告
Ⅲ借鉴篇
8. 长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比较研究
Ⅳ专题报告
9. 安徽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安徽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智能化升级的路径研究
11.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12. 资本市场促进安徽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13. 基于国内外经验的安徽省国有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研究
14. 安徽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例研究
15.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问题、成因及政策建议——基于安徽辖区上市公司的研究
16. 安徽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分析
17. 后记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安徽上市公司蓝皮书: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