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0年10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报告(2020)》。
本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民办教育行业发展报告”课题组编撰,立足于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政策、法规以及严谨科学的社会调查和企业访谈,全面跟踪2019年民办教育行业的发展进程,密切关注各级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9年,国家政策大幅度向职业教育发展倾斜,使得民办高职成为上市公司青睐的对象;素质教育在政策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双重推动下受到资本的青睐,获得相对大量的融资;早教市场和在线教育正在政策强压下艰难寻找生机;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养高质量学生,“严进严出”将成为未来趋势。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产业之一,而教育的普惠性与竞争性使得教育政策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政策方向左右摇摆,对教育产业的短期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然而,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普遍重视的传统思想是融在血液中的,其作用也是长久的,因此可以预见,2020年,民办教育行业仍将高速发展,并将沿着更加狭窄的规范道路不断扩大。
本报告通过建立民办教育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选取的84家教育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并进行区域分析和所属行业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区域分布不平衡、行业内和行业外企业发展不平衡。此外,我们还从教育企业品牌竞争力、创新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对数百家企业进行排名分析。具体而言,地域、资本、所属细分领域、教育企业在线运营能力成为当下品牌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企业所在地域、市值、所属细分领域、教育形式、企业创办历史是影响当下民办教育企业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教育企业应努力追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为包括股东、员工、客户、政府和社区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卓越的价值。最后,本报告还立足于特色与优势、机遇与挑战、未来方向与布局等角度,深度剖析了芥末堆、三节课、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河南鹤壁科达学校四个优秀案例,以期给予读者有关民办教育行业的更直观认知。
本书独特的研究视角、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和经典的企业案例,对研究机构、学校和政府部门、民办教育企业或者其他对教育产业感兴趣的读者理解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市场前景、民办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及民办教育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民办教育产业发展空间仍较大
近年来,民办教育行业受到了投资人的追捧,大量资本涌入民办教育市场,虽然近期热度下降,但民办教育产业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市场份额仍将扩大。
民办教育行业兴起有三大因素,第一大因素是国家的教育经费不能满足人们高涨的教育文化需求。虽然自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财政经费总额不断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从2007年、2011年的20%以上下降到2013年以来的10%左右。与英、美两国对比,英、美国家教育财政经费支出稳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6%,而我国该比例虽由2010年以前的3%~4%,上升至2010年以后的4%~5%,但与英、美这些老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而如果考虑人均教育经费,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严重不足,教育资源也是如此,2017年中国人均教育支出约为2460元人民币,相当于美国的1/8。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比,其中一个重要的优越性在于其促进社会发展占用的公共资源远远低于公办教育。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华教授曾将2002年以来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发展绩效进行了比较。2002~2016年,我国民办学校数从61300所增长到171000所,总计增长了109700所,占总学校数的34.7%;在校生从1148万人增长到4825万人,增长了3677万人,占总在校生的18.5%。2002~2015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从3491.40亿元增长到29221.45亿元,增加了25730亿元;生均教育事业费从1364元增长到9915元。而2007~2013年,民办教育获得的财政拨款从28.54亿元增长到227.51亿元,增加了199亿元,占公共财政资金的比例从0.34%增长到0.93%。也就是说,民办教育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只占用了不到1%的公共财政资金,并且民办教育生均财政性经费也明显低于公办教育。可以说,国家投入不足、市场需求旺盛的国情鼓励了社会资本的涌入,也就给较少占用公共经费资源、资金使用效率更高的民办教育极大的登场舞台。
第二大因素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中产阶级人口的高速扩增,导致差异化诉求逐渐凸显。民办教育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是为了满足多样性而存在。随着我国家庭平均收入的上升,对教育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办教育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年轻一代父母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因此,具有灵活性的民办教育企业可以抓住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第三大因素是受到地区经济、政策的长期影响,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教育“短板”,这些短板领域需要社会投资及市场化竞争来补足。由此,民办教育需看准缺口,因地制宜,才可以在激烈竞争下获得成长,同时也承担起社会责任。
总之,在公办教育相对空缺、国家投入较少的领域往往是民办教育的机遇所在。民办教育企业面对这些发展契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抓住地区特点,找准需求缺口。
2.民办幼儿园普惠化势不可当,但发展道路仍然艰巨
2018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限制幼儿园资本运作,明确提出了“民办园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2019年,该规定落地,开始有投资者不再看好学前教育模块。但总体来看,学前教育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未来民办幼儿园的普惠化将是行业趋势。
学前教育目前的增长空间在于学龄前儿童数量逐年攀升。2011年11月,国内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改为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虽然在长期,我国新生儿数量不会有持续的增长,但按照出生人口增长率来计算,2019~2020年正是政策红利带来的幼儿园入园高峰期,短期内将利好整个行业。不过,长期来看,曾经的人口红利已经很难再现,未来学前教育领域的市场空间增长必须另寻出路。新生代家长的早教意识是否会成为一个长期利好的信号,仍需根据市场结果进行判断。
无论学前教育市场空间能否稳定增长,未来民办幼儿园的普惠化趋势都势不可当。2018年的“两会”中提到,国家计划到2020年实现普惠园占比80%的目标,同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强调学前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普惠性,并提出具体要求。事实上,如果再往前追溯,“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这一观点早在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提到,可以说是国家一贯以来的政策目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家并未对公司依靠自有资金自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对课外早教机构、线上幼教启蒙机构进行管理,所以民办幼儿园的定义中仍然有一些灰色区域。也正因此,民办幼儿园未来如何在普惠化、市场化中平衡受到多方的关注。
《早教托育行业报告》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市场约870亿元,对应渗透率约19%,估算2020年学前教育市场规模约900.59亿元。受到强监管的学前教育板块至少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未来学前教育板块的普惠性、公益性已成为必然。
蓝皮书指出,民办幼儿园学费仍然较贵,普惠性不够明显。前文提及我国一直在努力建立政府、家庭和社会三方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在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不充足、投入比例偏低的状况下,家庭负担的比例居高不下,呈现与世界其他国家背道而驰的情况。根据OECD对其成员国的数据统计,2015年OECD成员国学前教育学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平均为14.7%,低于10%的有10个国家,最低的是爱尔兰(0.1%),高出30%的有4个国家,即澳大利亚、葡萄牙、英国和日本(52.1%)。同期,我国学前教育学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为47.66%,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多,家庭成为学前教育经费负担的最大主体,超过了政府。
就民办幼儿园来说,2017年民办幼儿园获得的公共财政经费为102.46亿元,占民办学前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仅有7.65%,生均获得的财政性经费是398元,如此少的公共财政投入根本无法维持民办幼儿园的运转,因此家庭(个人)承担的教育经费就会越来越多,学费占学前教育总经费的比例直接升至84.14%,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5倍多,相应的民办幼儿园生均学费更是比公办、集体办幼儿园高出了1000多元,达到4383元。另外,民办生均学费占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达到12.04%,再加上举办者投入的经费,折合下来民办幼儿园的生均教育经费为5208元,可同期公办幼儿园的生均教育经费是7078元,差距为1800余元。
2011年12月,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教费、住宿费标准由民办幼儿园根据保育教育和住宿成本来合理确定;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由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合同约定等方式来确定最高收费标准。至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中央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自行规定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办法,如广东省2016年规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具有办园资质、面向大众、收费合理、办学规范、质量有保障的民办幼儿园,然后通过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参照当地同级公办幼儿园上浮一定比例)的方式将普惠园的收费标准控制在较低水平,并严格规定不得随意增加收费项目、提升收费标准。
一般而论,一所普通的民办幼儿园是靠收取幼儿保教费(或称学费)和住宿费来维持自身生存的,若是想发展成为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那就要聘请高素质、高学历的幼儿教师,并为其支付较高的工资,运营成本也就随之上升,所获得的政府财政性经费与公办幼儿园相比,差额又较大,那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想要高质量地发展下去,就只能收取高额的学费,获得较多的营利性收入盈余之后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换句话说,高质量往往意味着高成本,而高成本要么由政府补贴,要么由家庭埋单,政府倾向于把补贴给予公办园,那么想要办成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就只能由家庭来支付高昂的学费,因此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都是靠高收费来运营的,并不具有面向大众、收费合理、收费标准控制在较低水平的特点。可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道路还很艰巨。
3.民办和公办教育之间发展不均衡:领先与落后并存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获得的财政支持力度小。民办学校的经费收入来源主要为包括学费在内的事业收入。《2018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民办基础教育学校总收入的16%,而这一比例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中高达91.57%。在民办基础教育学段内,小学和初中均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和政府应当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民办学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公办学校学位紧缺的问题,特别是为流动人口输入地省市解决了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接受教育提供强力支持。但与此同时,《民促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结余需要继续用于办学,使得民办学校举办者办学的经济压力陡然增大。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面临财政支持少和办学非营利性的矛盾困境,对于部分资本力量薄弱的举办者而言是极大的挑战。面对有限的财政经费,未来政府应该积极探寻通过土地优惠、税收减免、购买服务等手段帮扶民办教育发展。
与此同时,在招生生源、教学质量等方面,部分地区出现民办学校反超公办学校的情况。在民办教育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部分顶尖的民办学校借助自主招生、跨区招生等制度优势“掐尖”选生源,导致按照就近入学的公办学校在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对区域招生秩序形成了一定干扰。在民办学校大量网罗优质生源的情况下,民办学校在统考均分、重点学校升学率等指标上也呈现优势。例如上海市初中民办学校整体实力强于公办,民办华育中学中考平均分近年来稳居上海市第一,民办兰生复旦中学、民办上宝中学的整体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2018年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的八大重点高中录取率超过70%,远超许多公办初中。目前,多地已出台相关政策,将民办学校招生纳入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期招生,对报考人数较多的学校建议实行电脑派位,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协调健康发展。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类型的教育需求。民办学校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步较晚,且属于社会力量办学,所获得的国家财政支持、师资保障等较少,导致民办学校发展情况相对公办学校而言有所落后,“民弱公强”是较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于两类学校差异的认知。但是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拥有的自主办学、自主招生等制度优势,使得部分地区优质民办学校的热度甚至反超公办学校,出现“民强公弱”的局面。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2020年民办教育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一、 民办教育总体现状
二、 民办教育发展趋势
三、 民办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Ⅱ分报告
2. 2020年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报告
3. 2020年民办基础教育发展报告
4. 2020年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5. 2020年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报告
Ⅲ评价篇
6. 2020年民办教育企业综合评价
7. 2020年教育企业品牌竞争力分析
8. 2020年教育企业创新竞争力分析
9. 2020年教育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分析
Ⅳ案例篇
10. 教育行业信息的挖掘者与传递者:芥末堆
11.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新职业大学:三节课
12. 为每个孩子准备好未来:东北育才实验学校
13. 智慧教育,技术融合——河南鹤壁科达学校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