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养老金融蓝皮书”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共同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组成编委会,参与撰写的人员由来自政策部门的决策人员、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业界机构资深专业人士共同组成。
2020年“养老金融蓝皮书”从我国养老金融总体发展、行业年度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热点专题以及国际养老金融发展经验等维度,重点对2019-2020年养老金融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旨在从多维视角总结我国养老金融行业的年度发展进程,为养老金融领域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部门、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推动各界力量参与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金融发展道路。
2019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鼓励家庭、个人建立养老财富储备,稳步增加全社会的养老财富储备。在国家诸多政策连续推动下,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行业纷纷进行了积极探索,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养老金金融:
体量持续增长,投资收益丰厚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指导下,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实现有序推进。截至2019年末,全国社保基金方面,国有资本划转提速,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6万亿元,自成立来年均增长率约为21.3%。
基本养老金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46万亿元,但受《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影响,累计结余增速降至5.90%,是近年来的历史新低。
企业年金方面,建立企业年金企业数增速9.84%,职工数增速6.69%,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近1.8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214.95亿元,增速达21.77%,创近四年新高。
职业年金方面,职业年金的受托人、投管人评选工作快速推进,目前已经逐步进入收官阶段。
个人养老金方面,已有67款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获批上市,实现保费收入约12.4亿元,累计参保4.7万人。从试点情况看,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相对缓慢。
2019年,我国各类投资运营的养老金也取得了较好回报。全国社保基金全年投资收益额超过3000亿元,投资收益率约15.5%,一扫2018年的投资亏损状况,也创下社保基金近十年(2010-2019年)的历史新高。企业年金2019年的平均收益率达8.3%,为近四年最高水平。
养老服务金融:
行业广泛探索,养老服务金融稳步发展
业界广泛实践,养老财富积累产品日益多元
在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的推动下,金融行业纷纷布局,关注养老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不少金融机构也积极探索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路径与产品。
在银行业,除了国内部分商业银行较早推出的养老储蓄产品和养老理财产品以外,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商业银行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踏上资管业务转型之路,将养老理财作为公司开业首发的理财产品成为众多理财子公司的首选。
在基金业,养老目标基金作为养老服务金融行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为国民养老储备增加了新的选择,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94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已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中共有74只基金已经发行,认购户数达1070017户,认购规模达228.31亿元。
在保险业,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是保险业养老服务金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近年来,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有了较快发展,各保险公司也纷纷推出了针对不同人群、满足不同需求的包括传统型、分红型、万能型和投资连结保险等类别的多元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同时在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方面也为团体和个人开发了多样化的养老财富积累产品。
在信托业,目前市场上养老信托的主要产品是养老金融信托,由受托人给委托人提供养老经济保障或者服务保障等,目前市场上的养老金融信托产品类别偏少且门槛过高,其市场参与极为有限。
养老财富消费产品受到重视,助力老年需求的满足
养老财富消费是国民参与养老服务金融的目标实现阶段,是处于退休期的老人将工作期积累的财富转化为养老需求的满足并保障整个养老期需求的实现。各金融机构结合老年人的财富和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开发一系列养老财富消费产品,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的养老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渠道。但是,各金融机构在实践中不尽如人意,目前只有少数银行开展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推出了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对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其仅属于一个小众业务;信托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其较高的门槛导致其市场需求相对有限。
养老产业金融:
政策不断明晰,养老产业金融实践创新
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养老产业金融发展迎来新方向
2019年4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针对养老机构建设期、运营期和扩展期提出不同的金融支持思路,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联合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将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机构列入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对外商投资者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不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全面放开,在政策补贴和优惠上一视同仁。
此外,为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北京市领先全国其他区域,于2019年9月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培养和发展适应首都功能定位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养老产业多样化发展。
政策性、市场性金融工具各有侧重,养老产业金融实践有新的突破
为了培育养老产业,以实现养老服务的普及和供需平衡,以PPP、产业专项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向第二、三梯队省份倾斜,市场性金融手段向第一梯队省份集中。目前,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已形成相对明显的产业发展阶梯化发展特征,如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省份作为养老产业发展第一梯队省市,已进入产业发展“成熟期”阶段;山东、内蒙古、湖北等9个省份作为养老产业发展第二梯队,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成长期”阶段;其余省份作为产业发展第三梯队,仍然处于产业化进程的“投入期”阶段。处于产业第一梯队的省份养老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主要依靠市场性金融手段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资本又反过来促进产业走向规模化;第二、三梯队的省份大部分面临“未富先老”的困境,主要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引入优质社会资本方,在项目建设阶段保障资金流稳定供应,在运营阶段可以借助专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本地服务团队,提升项目运营质量和当地养老服务水平。
此外,养老产业金融实践方式也不断创新。如世行贷款支持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安徽、贵州建设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国家发改委牵头推出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中央财政提供14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医养、学习、旅居”四类养老床位建设以及城企合作共同发起产业基金,鼓励和带动大健康生态链企业发展,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长期持续的资金支持。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且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但毋庸置疑,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空间巨大。受计划生育等因素影响,我国老龄化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国家,将很快步入重度老龄化乃至超老龄化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全方位重视养老金融的各个方面,加快推动养老金融事业发展壮大,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做好金融准备。
策划:张超
编辑:韩祎然
审校:陈雪
OPENNING
最新上架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