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日前,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0)》。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人口老龄化离不开金融的媒介融通作用,由此诞生了养老金融这一领域。养老金融指的是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基于此,本报告旨在对我国养老金融行业年度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同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并深入探索适应我国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道路。
本报告主要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产品篇、专题篇和借鉴篇五部分内容。
在总报告,报告主要从宏观视角总结归纳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对中国养老金融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并提出对策建议。
在分报告,一是对2019~2020年养老金金融行业发展、资产管理现状等进行回顾,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养老金金融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和提出对策建议;二是在梳理“养老服务金融”内涵、概念框架的前提下,系统分析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市场供给与发展现状,居民对养老服务金融需求、参与意愿以及现阶段养老服务金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对策建议;三是通过回顾养老产业金融政策及区域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十三五”期间,养老产业的金融实践及发展特点,指出我国养老产业金融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最后从产融结合视角预判“十四五”养老产业金融发展方向。
在产品篇,一是重点分析2019~2020年我国养老金产品发展情况、投资风格、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从年金投资模式演进研判养老金产品发展趋势;二是对2019~2020年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和以往年份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进行比较,分析了2019~2020年养老理财产品快速增长的原因,总结目前养老理财产品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养老理财产品发展给出建议;三是在对2019年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发展情况总结的背景下,结合市场竞争变化、人口社会结构变化、监管部门对产品发展方向的政策导向以及科技发展趋势等,探讨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四是在介绍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背景、整体发展情况下,分别从发展现状、投资策略、产品设计核心要素、资产配置、投资收益及风险等角度详细分析了目标风险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并对养老目标基金的运作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我国养老目标基金的发展建议;五是系统梳理了集合计划的政策变化和发展历程,从业绩、规模等多个维度分析了集合计划的市场情况,并借鉴了英、美两国中小企业养老金计划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六是通过对老年专属保险产品的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发展环境、经验借鉴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就未来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在专题篇,一是从业务内容和产品、规模、业务定位、组织架构、发展思路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商业银行养老金资管业务的现状,归纳了发达市场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业务的经验,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资管业务的优劣势,并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资管业务的策略建议;二是在系统分析商业银行参与第三支柱的意义、发挥作用以及现有准备的前提下,指出现阶段商业银行参与第三支柱存在的困难,并给出改进建议;三是梳理了我国第三支柱的发展概况,并探讨第三支柱账户制的运作模式以及养老保险公司参与第三支柱的必要性,基于养老保险公司的相关优势,从客户层面、产品层面以及投顾层面分析参与第三支柱的相应路径,最后从制度完善、机构建设和行业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养老保险公司参与第三支柱的相关建议;四是在分析商业保险参与医养结合的优势及其必要性的前提下,通过总结国内外实践并对我国未来医养保产业融合养老模式进行思考与展望;五是通过阐述参考组合的起源和定义,分析其在养老基金资产配置和激励机制中的应用,为养老基金资产配置的投资工作提供新视角和新选择;六是通过深入分析个人养老金投资流程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分别从客户触达与引导、投资决策和客户关系管理三个方面阐述金融科技的应用前景,指出金融科技在个人养老金投资管理与服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七是通过梳理个人的生命周期,阐述人生不同阶段对应的养老金融需求,并进一步研究了适配这些需求的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探讨了各个产品的特性和形态,最终串联形成一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个人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
在借鉴篇,一是选取了美国、法国、日本和智利等国较为典型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对其参与条件、缴费限额、税前扣除、领取条件、领取模式、税收豁免等政策细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情况,提出了科学设计我国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制度的相关建议;二是系统概述了巴西养老金体系现状,详细介绍了其第三支柱的情况,并指出采用账户制、设计合理税优、鼓励匹配缴费、适度多元投资、依托银行分销、考虑传承便利等都是支持第三支柱发展的有益方式,为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与发展带来一些参考;三是通过对ESG投资理念发展及海内外发展趋势、海外养老金投资中的ESG投资实践等进行分析,对中国养老金投资中ESG投资提出相关建议;四是系统阐释了香港强积金计划的建立与发展、强积金管理局的职责与监管以及相关管理人资格管理,为中国“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制度提供启示与经验借鉴。
2019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鼓励家庭、个人建立养老财富储备,稳步增加全社会的养老财富储备。在国家诸多政策连续推动下,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行业纷纷进行了积极探索,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且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但毋庸置疑,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空间巨大。受计划生育等因素影响,我国老龄化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国家,将很快步入重度老龄化乃至超老龄化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全方位重视养老金融的各个方面,加快推动养老金融事业发展壮大,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做好金融准备。
1.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未来呈现三大趋势
蓝皮书对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未来趋势进行了研判。
(一)养老金金融:基本养老金委托规模空间有限,养老金投资管理难度加大
1.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委托空间有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仍有一定潜力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处于紧平衡状态,继续委托投资的空间不大。这是因为,部分地区要求基本养老金结余的留存金额必须满足一年的资金支出,在此前提下,才能将超出部分进行委托投资运营。若考虑到社保降费每年带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减少,则将进一步降低基本养老金的结余,这将意味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以继续委托投资的体量有限。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委托投资运营具有一定潜力,2019年底基金累计结存8249亿元;同期19个省(区、市)已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金额达到2123亿元,占比25.74%,已经超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占比。如果同样按照基金结余保证一年支出后的资金才能用于投资运营的要求来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委托规模具有一定潜力。
2. 养老金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增配权益资产将是养老金投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逐步进入低利率环境,养老金收益率也有不断走低趋势。在此情况下,养老金资产管理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一是随着年金投资范围纳入一级市场和另类产品,未来可能投资境外资产,其对资产配置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在市场利率下降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权益类资产比例将被动增加,年金投资风险和波动都可能进一步放大。受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短期来看,股市下行反而增加了权益类资产的安全边际,也提升了其配置价值。因此,从养老金的长期资金属性出发,应该考虑提前布局,适度增配权益类资产,以对冲未来各类资产回报率下降的风险。
(二)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需求多元,养老服务金融市场空间广阔
1. 老年群体数量、需求质量升级,养老服务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据预测,未来数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还会继续加速发展,在21世纪50年代前后达到最严重的时期,但并不会在此之后发生逆转,而是将长期持续下去,这对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养老事业带来严峻挑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变化,消费需求升级态势明显,正在从“少花、不花、存起来”向“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开心”转变,这些需求的满足都需要一定的养老财富储备作为基础。因此,为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打好经济基础,这将为养老服务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窗口,养老服务金融需求将面临爆发。
2. 养老财富储备战略发布,将助力养老服务金融快速发展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首次明确提出要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要求在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这表明,除了在制度化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安排之外,国家还鼓励发挥企业和个人作用,通过多元化手段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可以预见,在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财富储备体系战略目标下,国家将会进一步强化市场作用,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这将为养老服务金融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3. 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不断创新,跨界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逐步认识到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少金融机构开始设立专门的养老金融部门,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金融行业提出的新要求。第一,金融机构开始根据客户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研发设计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第二,各行业的金融机构在业务手段、范围、产业领域上既各具特色与优势,也有很大的重合之处,这为各机构之间跨界合作提供基础。单一产品向综合化产品方案的转变,将有效推动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创新,更好地契合养老服务金融需求。此外,通过跨界合作推动产品创新,特别是养老服务金融与养老产业结合发展将是另一重要趋势。
(三)养老产业金融:政策性和市场性金融工具共发力,养老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1. 市场性金融工具将从第一梯队向第二、三梯队的省份拓展延伸
由于人口、经济和社会等产业发展程度的不同,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已形成相对明显的第一、二梯队以及第三梯队的产业发展特征。金融工具方面,市场性金融工具集中在产业发展“成熟期”阶段的第一梯队省份,政策性金融工具集中在产业发展“成长期”“投入期”阶段第二、三梯队的省份。随着产业要素的扩散以及核心城市对周边产业影响力的加强,市场性金融工具将呈现从第一梯队省份向第二梯队省份延伸的发展趋势。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建立区域基础保障功能为主,将持续聚焦于第二、三梯队省份,以此逐步提升第二、三梯队省份基础养老服务能力,保障养老产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2. 中小企业将逐渐减少,养老产业将逐步向规模化和集中化迈进
现阶段来看,我国养老产业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产业集中度极低,特别是中小企业。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在较快时间内达到运营收益平衡,同时,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上仍旧单一,物业难找、租金高、前期投入大仍旧是其面临的三大核心难题,中小民营企业家仅能依靠“情怀”进行支撑,发展举步不前。未来随着养老产业的逐步发展,大量国有企业通过收购与并购、成立专业公司,或以PPP等方式进入养老产业,给养老产业注入更多活力和资源。这种通过国企实力和资本的撬动力量,以及“政策+国企+落地机构”的系统化“筑底”作用,无疑将会使一大批中小从业企业被迫转型,甚至退出产业角逐,促进养老产业向规模化迈进,使我国整个养老产业更加地体系化。
2. 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理财或投资风险承受能力随年龄增加呈现“倒U形”趋势
为更好地了解居民养老服务金融的需求与参与意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开展了中国养老金融调查(2020)项目。该项目从2019年开始筹划,于2020年3~5月正式实施,旨在从国民金融基础知识与风险认知、养老金融知识与教育认知、养老金融行为与偏好三方面出发,了解中国当前社会公众养老金融认知和参与情况,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微观数据,为金融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年龄层次、收入水平人员的养老金融方面的意愿与需求,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定向、定量投放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12210份。
公众对养老理财或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认知是其依据自身的年龄、收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判断,公众的风险承受能力往往决定着其投资目标的确定,从而影响其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43.80%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养老理财或投资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亏损,即不能承受任何的风险,41.5%的调查对象可以阶段性承受10%以内的亏损,只有14.71%的调查对象可以阶段性承受10%以上的亏损,如图6所示。总体来看,广大公众的风险偏好整体偏低,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印证了为何超过60%的群体将“确保本金安全第一位,收益多少不重要”作为其养老理财或投资的长期目标。
从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理财或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差异来看,调查对象的风险承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倒U形”趋势,符合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即在年轻时由于刚进入职场收入相对较低,加之会面临买房、子女教育等支出压力,能够承受的风险水平较为有限,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往往也会不断增加,加之各类支出压力的减少,能够承受的风险水平逐步提升,但到了退休年龄之后,收入来源开始减少,风险承受能力开始降低,如表4所示。
从不同收入群体养老理财或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差异来看,随着收入的增加,调查对象的风险承受能力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群体中,五成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亏损,而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调查对象中的这一比例则大大降低了,这类群体承担阶段性亏损的比例也大大提高,如表5所示。
从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养老理财或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差异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调查对象养老理财或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群体其风险承受能力显著高于大专以下学历的群体,如表6所示。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收入也相对较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良好的受教育水平对其金融市场的认知有正面的作用,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能够接受用相应的风险去获取金融市场上较好的投资收益。
3. 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有效需求将逐步爆发
蓝皮书指出,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有效需求将逐步爆发。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2017年底,我国8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到2050年,该比例将暴增至8%。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老年相关的产品与服务需求也将进一步爆发。
一是老年人风险保障意识逐步增强。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年轻时生活在计划经济年代,风险保障观念较弱,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社保养老、以房养老、储蓄养老,对于养老金融工具不了解。2020年,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进入60周岁,这代人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思想观念更为开放,更能接受新鲜事物。独生子女政策,也使其不得不考虑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面临的风险问题。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也更加支持并积极主动帮助父母通过保险等金融手段,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二是老年人群购买力不断提升。我国老年人的购买力持续增强,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总消费或将达到18万亿元。数据来自2019年人保健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发布的《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保健、养老金和其他领域的支出将从2015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3%升至2050年的26.24%。数据来自20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伴随着老年人购买力的提升,其在专属保险产品上的支出也将进一步增加。
三是医疗、护理等保险需求快速增长。从老年人家庭风险责任来看,应对疾病费用、护理费用、生活费用支出风险是核心需求,而疾病、死亡等带来的收入损失风险重要性大大降低。老龄化、高龄化趋势背景下,慢性病医疗、长期护理服务等保险保障需求将更为突出。老年人专属产品需要面对更多的“非标体”,带病投保是普遍需求,而且产品的服务属性将重于简单的现金给付属性,细分人群研究、专业风控能力、健康管理能力等将成为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致胜的关键。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研判
一、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二、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未来趋势研判
四、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Ⅱ分报告
2. 养老金金融:体量持续增长投资收益良好
3. 养老服务金融:养老财富储备体系的跨行业探索
4. 养老产业金融:产业发展新特征下的产融深度融合回顾与展望
Ⅲ产品篇
5. 养老金产品:年金投资配置化的底层工具
6. 养老理财产品:资管新规下快速发展
7.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立足养老本源,实现健康发展
8. 养老目标基金:运作稳健开局良好,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
9. 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政策支持迎来发展机遇
10. 国内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研究
Ⅳ专题篇
11. 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资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12. 商业银行对养老金第三支柱业务的探索与实践
13. 养老保险公司参与第三支柱路径分析
14. 医养保产业融合养老模式分析
15. 参考组合在养老基金投资中的应用
16. 金融科技在个人养老金投资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17. 个人生命周期下的养老金融服务与产品
Ⅴ借鉴篇
18. 海外个人养老金的配套税收优惠制度安排
19. 巴西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20. ESG投资在养老金投资中的国际借鉴
21. 香港强积金计划的管理人资格管理机制及借鉴
Ⅵ附录
22.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人员构成
23. 后记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