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0年9月3日,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0)》。
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安徽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主动面对各类风险挑战,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以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居民收入显著提升,结构调整加速推进,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环境保护持续发力,脱贫攻坚连战连捷,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民生工程铿锵有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一圈五区”建设助推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省会合肥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不断攀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
《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0)》客观反映了2019~2020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对新时代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并指明了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保障。
安徽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蓝皮书指出,2019年,安徽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十三五’规划经济总量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7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5%,居全国第11位,居中部地区第4位;财政收入5710亿元,增长6.5%,增速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增幅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77.7亿元,增长10.6%,增幅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进出口总额687.3亿美元,增长9.3%,增幅居全国第5位。总体来看,2019年以来,安徽省在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分产业看,一方面,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全年增加值2915.7亿元,增长3.2%。其中,粮食实现“十六连丰”,全年粮食产量4054万吨,居全国第4位,增长1.2%;油料产量161.3万吨,增长2%;蔬菜产量2213.6万吨,增长4.5%;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7万亩,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42个,牛奶、禽蛋产量分别增长9.6%、6.6%。另一方面,第二产业增长迅速,全年增加值15337.9亿元,增长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增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8.9%,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6%。此外,第三产业全年增加值18860.4亿元,增长7.7%,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总体经济平稳增长背景下,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0元,增长9.1%,增幅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增长10.1%,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7%。
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 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蓝皮书指出,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围绕创建创新型省份、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目标,安徽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加强“一室一中心”建设为先锋,通过统筹加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人才创新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陆续开花结果。2019年,科技创新惊喜不断,创下多个国内“之最”。其中,安徽新增7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创下历年之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7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国首次投产的自主研发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在合肥面世;全国首块自主研制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在皖下线;全球率先达到48个量子比特的光与冷原子量计算与模拟在皖实现。全省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激发,2019年1~10月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12989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12924项、软科学类成果36项、基础理论类成果29项;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中,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有5060项,占38.96%。
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迅速,产业体系持续优化。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2%,增加值增长13.7%,增加值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6.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1%。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2.1%。截至2020年1月,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636家,实现产值11691.8亿元,申请专利62592件,授权专利33561件;其中,营业总收入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1551家,10亿元以上的196家,百亿元以上的17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8%,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9%,比规模以上工业高8.2个百分点。
在“美好安徽”建设中,安徽省应做好以下四个“着力点”
蓝皮书指出,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安徽人民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挥智慧,积累经验。近年来,安徽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探索,通过把已有实践经验制度化,把经验成果实践化,不断丰富具有安徽特色的“社会治理样本”经验,相继形成了在全国较有影响的“芜湖经验”“铜陵经验”“合肥经验”。纵向看,安徽省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特色鲜明,但是横向看与外省相比,可改进的地方依然不少,“比如安徽省的社区治理在‘智慧党建’方面略有落后,互联网技术运用相对不熟;社区治理创新的办法不够新颖,开展活动的效果有待提高等”。因此,在“美好安徽”建设中,要不断推进治理创新,助力和谐兴皖。在实际工作中,尤其要做好以下几个“着力点”:一要着力于党的领导。“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组织动员方面的独特优势。二要着力于社会组织建设。要大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创新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与管理。三要着力于矛盾化解。利益主体多元、矛盾多样是社会治理的难点,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构建科学创新的矛盾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四要着力于新型智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安徽省在社会治理中,要加强省、市、县各级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智库功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方法应对等功能。
最新上架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