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0年6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汽车工业蓝皮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0)》。
本书是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综合系列报告丛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0)》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共同组织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有关专家撰写,是一部系统完整、全面翔实论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性文献。
全书由总报告、乘用车篇、商用车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篇、智能网联汽车篇、零部件篇、标准化篇等组成。
总报告阐述了2019年全球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态势,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总体运行态势及其地位和作用,梳理并简述了2019年汽车工业热点,并就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
乘用车篇介绍了乘用车市场发展情况,分析了产品细分市场和国内区域细分市场发展态势,剖析了影响乘用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商用车篇全面阐述了载货车、客车、房车及专用车等行业基本情况,分析了各细分市场运行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篇综述了我国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梳理了相关政策,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篇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阐述了各国智能网联汽车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
零部件篇介绍了全球及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判了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标准化篇概述了我国汽车行业标准化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汽车标准化主要工作、重要领域的标准制定与修订和汽车行业主要标准化活动,分析了汽车行业标准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阐述了汽车行业标准的发展趋势。
编著者以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宗旨。本书对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政府各级汽车管理部门、行业服务机构和大专院校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报告以2019年数据为基础,发稿日期为2020年2月。截至发稿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各行各业,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全年汽车行业发展形势严峻。如果疫情在上半年能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汽车行业将逐步恢复,中国汽车产销有望达到2019年下半年同期水平。
一.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巨大变革推动力和压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成为趋势
未来全球经济将在不确定性下维持低速增长,汽车产业会在经济、技术消费等驱动下发生重大变革,市场容量会出现波动式增长,产业格局将会分化,产业分工会进一步向新兴国家转移,产业形态将联盟化,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随着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中低速的波动增长,政策、技术、消费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变革的推动力和压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成为趋势,将带来汽车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等的重大变化,加速优胜劣汰。从中长期来看,由于新技术、新消费和新市场的快速变化,全球汽车产业既迎来新的增长机遇,也迎来产业变革的阵痛,以及产业格局和分工的巨大变化。中国汽车产业或将有机会脱颖而出,这也是中国品牌成长的最后机遇,学习成长能力、创新变革能力是关键所在。
消费升级拉动供给升级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逐步减速,居民消费将更加理性务实,这给中国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中国企业如能抓住机遇,实现企业和品牌的升级,将给中国未来的大周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进而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扩大开放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机遇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一系列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强力举措,发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时代强音。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汽车行业开放力度。《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对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商投资股比限制,并规定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汽车产业外资股比放开,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国企改革、调整,加快核心技术创新,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政策法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汽车产业政策侧重建立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汽车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大政,会带来中国汽车产业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控制权争夺,汽车企业将面临重新的市场竞争洗礼;新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标准法规等将促进汽车产业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方向加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将逐步进入市场导向阶段
在补贴退坡和政策引导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由政策导向变为市场导向,真正走向市场化还有一段艰难的历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市场选择的重要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汽车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面临扩张与重构
汽车产业边界重塑,企业重新分工,核心技术向新兴领域扩张与重构;汽车企业应发挥传统优势,培育新兴能力,实现深度跨界融合,扎实做好“汽车+”,如未来关键零部件及能力方面,突破重点发展核心软件、诊断平台、云平台、中央计算平台、域控制器、下一代动力系统、智能冗余底盘、高效发动机、座舱内饰等。
数字化能力将成为车企升级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进程,构建基于全体系架构的数据平台成为车企的发展趋势;系列应用软件开发能力、消费数字化把控能力、商业模式数字化升级、价值链数字化降本能力将成为车企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
智能网联汽车开启特定场景商业应用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由开发测试向示范应用迈进,港口、园区、机场、码头等特定场景将成为率先落地的场所,场景化应用与落地成为重要趋势;遵循L2+与L4两条路线,整车厂与科技公司已基本完成技术与资源布局;依靠领先的核心技术,率先实现亮点功能,是提升品牌、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产品价值链不断延伸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品牌文化延伸: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思维变得“无界化”,汽车品牌则通过高品质、多品类的文创品拉近汽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无须坐在车里,也能拥有同等优质的品牌体验,进而收获品牌认同。产品差异化:随着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汽车产品的定制化也逐渐从高端市场向主流市场延伸。服务差异化:围绕客户选车、对比、下单、维修保养、日常使用、增换购用车全周期,整合汽车产业服务及汽车周边服务体系全价值链资源,为客户各种生活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客户全场景运营:以数字化为手段,捕捉客户全场景体验点,为客户提供全旅程愉悦服务,进而拓展价值链条。
基于以上因素考虑,从中长期来看,经历20年的长周期增长,乘用车市场进入普及期,需求增速放缓,但未来仍是汽车行业需求增长的主动力;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是当前乘用车市场处于调整阶段的主要原因,宏观经济恢复将推动乘用车市场在2021年前后走出调整阶段;随着消费升级进一步加快,需求结构从当前的“被动高端化”向“主动高端化”过渡,豪华车未来仍保持增长态势,乘用车占比提升速度将呈现前疾后缓;新能源车市场具备较大机会,但当前受限于配套设施、产品成本、安全担忧等因素,预计2025年前后新能源车市场从政策推动向需求推动转换完成;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背景下,未来日益趋严的排放标准将成为常态,推动产业清洁化发展。
商用车整体面临相对稳定、升级发展的结构性机会,未来物流行业需求、业态、效率将发生重大变化,商用车也将得到不断发展,并进入高质量的竞争阶段。长途干线物流、城市及周边物流车型将成为商用车主要市场,且高端化、定制化、年轻化将带来需求机会;城市客运及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节能、环保、安全的政策法规不断升级;商用车行业加速低碳化、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主要车企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先进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 中国品牌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与国际品牌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
近年来,中国品牌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与国际品牌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根据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中国品牌汽车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新车PP100从2003年的469个锐减到2019年的101个,与国际品牌PP100的差距由2003年的191个缩小至2019年的9个(2018年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连续六年收窄之后首次扩大为15个)。
虽然中国品牌问题数为所有品牌原产国最多,但与自身相比进步明显,新车PP100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从2018年的115个下降至2019年的101个,进步幅度为12%,且八大问题类别中的七个类别均有进步,唯一退步的问题类别是发动机/变速系统(增加2.1个PP100)。
2018年中国品牌为了满足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而给汽车增加许多舒适性配置,如智能网联系统等,而这些新科技成熟度仍有待完善,因此拖累整体评价,2019年这些导致整体新车质量下降的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说明自主品牌在倾听客户之声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进步是在车市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取得的,部分中国品牌,如宝骏730、长安逸动XT、奇瑞瑞虎3x、吉利博瑞等自主车型已开始获得各自所在细分市场奖项,用户购买中国品牌的意愿也在不断提高,实属不易。
三.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地方政府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测试布局
当前,国家政策已经出台了包含《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等在内的一系列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细则及管理办法,为加快推进自动驾驶产业加快落地,北京、上海、重庆、长沙、广州、杭州等超过20个城市规划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其中有6个城市开始发放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全力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包括互联网公司和技术公司、主机厂、出行平台在内的公司已拥有超过250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北京授牌最多,获牌公司涉及种类丰富,包含主机厂、互联网公司、出行平台等。各地方政府路测规范及发展战略相继落地。
“地理围栏”内商用车自动驾驶有望快速实现
在自动驾驶行业热度飙升之初,算法型公司和主机厂对自动驾驶L4~L5级别的落地时间规划在2018~2022年,但从政府对自动驾驶的开放态度、复杂道路突发情况的发生和“地理围栏”效应对部分场景的适应性来看,不同场景的落地时间差异显著。乘用车,现阶段并没有完全出台与乘用车上路或量产的相关法律条文或政策文件,大部分解决方案无法满足L3~L5级别的技术条件,外加安全问题、法律责任问题、消费者认知普及问题等,目前来看落地有难度。商用车,由于不同的适用场景,因此在落地性上各不相同,目前主流落地性较强的场景包括自动驾驶叫车服务、高速运输、港口货运、矿区、市政环卫以及“最后一公里”物流。在自动驾驶未能驶上高速公路之前,在“地理围栏”内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被认为是自动驾驶下一步突破的关键。
C-V2X落地日程清晰,车联网快速发展
C-V2X已经得到我国政府、汽车、通信、交通等产业界相关各方的广泛认同,成为我国的唯一V2X技术选择。C-V2X将移动宽带和V2X直连技术融为一体,通过车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和应用打通,能够提供更好的车-路-人-云协同和用户体验。对于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来说,单纯靠汽车本身的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始终不能很好地应对一些特定场景,包括雨雪雾天、红绿灯识别、有遮挡情况下的识别以及大带宽、远距离的信息传递等,而这些场景却是C-V2X的强项。有了车与车(V2V)的通信,车与路边交通设施(V2I)的通信,让智慧的路和聪明的车有机协同,给汽车开启上帝视角,提升车的自动驾驶能力,有助于早日实现自动驾驶的规模商用。车联网可以有效弥补单车智能存在的能力盲区和感知不足的问题,提供中远程感知的上帝视角,对加速产业落地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我国C-V2X产业在通信频谱分配、技术标准建设、通信芯片设计、模块终端和V2X协议栈的研发、道路测试验证、整车装配等整个生态体系上均实现了快速发展。2019年6月,工信部向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将积极推动中国公路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利用5G技术发挥车路协同优势。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上汽、广汽、东风、长安、一汽、北汽、江淮、长城、东南、众泰、江铃、BYD、宇通等13家车企联合推出中国车企C-V2X商用路标:2020H2~2021H2年量产C-V2X汽车,即在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量产支持C-V2X的汽车。
基础大数据平台有效管控智能网联汽车运行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数据量将非常庞大,必须建立多个应用服务平台共存,逐渐接入大量路侧设备的感知数据,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和路侧智能终端感知数据的融合。具体包括如下几点。①实时交互性:通过车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其与周边车辆、行人等周边交通参与方的信息交互及其相关场景应用;与交通云控平台交互获取全域交通信息,并共享给车辆、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能与自动驾驶汽车共享实时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传感器。②高精度定位:在不依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地基增强系统(GBAS)的前提下,路侧感知设备能够支持对以车辆、行人为主的交通全方位、全要素实行亚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并共享给车辆、行人等交通参与者。③边缘(域)智能计算:在路侧边缘(域)能够借助机器智能算法,以交通数据流整合为核心,支持实现智能交通物联网和信息网的融合,并构建起全局动态的交通管控系统、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协同管控系统。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
一、 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形势
二、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三、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
四、 中国汽车市场形势
五、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指数
六、 汽车新技术与新产品
七、 汽车行业热点
Ⅱ乘用车篇
2. 2019年乘用车发展报告
Ⅲ商用车篇
3. 2019年载货车行业发展报告
4. 2019年客车行业发展报告
5. 2019年房车产业发展报告
6. 2019年专用车行业发展报告
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篇
7. 2019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
Ⅴ智能网联汽车篇
8. 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
Ⅵ零部件篇
9. 2019年汽车零部件发展报告
Ⅶ标准化篇
10. 2019年汽车行业标准化发展报告
Ⅷ附录
11. 2019年汽车工业大事记
如需《汽车工业蓝皮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