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9)》发布会暨“防范气候风险”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   发布时间:2019-11-22

  2019年1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9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防范气候风险’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会议期间,中国社科院-国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第11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9:防范气候风险》。

640.webp (1)

  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条法司、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学者还就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国内低碳政策、适应气候变化和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6401.webp

  皮书主编中国气象局刘雅鸣局长到会祝贺。刘雅鸣局长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目标。同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4.3%,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6亿立方米。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已经提前两年基本实现了所确定的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应对气候变化,防范气候风险,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6402.webp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朱佳木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风险报告》警告极端天气事件是发生概率最高的全球性风险。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安全、水资源、生态、能源、经济发展等均构成严峻挑战。《巴黎协定》开创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局,也开启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为《巴黎协定》的实施贡献了强大力量。

6403.webp

  发布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介绍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9)》的出版情况,认为气候变化绿皮书是该领域最权威的智库报告之一,绿皮书不仅忠实反映了国际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同时也分享了该领域专家学者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精神的深入贯彻。

6404.webp

  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研究员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总体弊大于利,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人类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环境压力与灾害危险而提出的一种旨在协调发展与环境安全的发展模式。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影响、适应、经济社会过程等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线性关系,需要在一个复合统一的系统框架下予以认识和理解。

6405.webp

  随后,在“防范气候风险”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就聚焦气候风险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国内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潘家华在发言中提出,将气候风险作为今年绿皮书的主题十分恰当,适应是为了减缓风险,风险是长远的,适应是当前的。要加深对气候风险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对长远影响的认知。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但决不是要放纵自然。中国是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风险的防范要在尊重和认知自然的基础上,加以有效的管控,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进一步做工作。

6406.webp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研究员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要从气候和经济两个视角来看待气候风险,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研究气候风险的影响。中国的温升变化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不仅是研究人员,政府决策部门也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另外,与传统安全风险问题防范相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防范重视程度还不够。在低碳发展的质量上,大城市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都市。

6407.webp

  外交部条法司气候变化办公室主任周倩认为,总体上,我国对防范气候风险的重视程度在逐年上升。无论在国际议程中,还是在双边和多边的合作中,气候风险都是议论的热点。目前,在风险防控方面,还存在较多领导力、资金、适应力、减排量的缺口。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出现局限后,适应方面实际上也出现了局限。中国在气候灾害和风险防控方面属于脆弱型国家,在国际合作中要建立这一话语体系,并要把适应和防灾减灾作为议题纳入进来。

6408 .webp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指出,气候变暖后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成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高温热浪事件增加40%,暴雨占降水总量增加10%,特别是一小时内的极端降雨增加了13%左右。2/3的城市都发生过城市内涝,台风方面一半以上是强台风以上;二是气候的平均态发生改变,我国西部地区冰川面积减少12%左右,冰川的快速消融一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改善,但一旦冰川和水库得不到有效补给,未来将会有很大气候风险。

6409.webp

  最后,在开放讨论环节,相关领导专家和媒体就气候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我国的适应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绿皮书今后的选题与合作进行了探讨。

64010 .webp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庄贵阳研究员主持了防范气候风险高峰论坛。

  推荐阅读

64000.webp

  “环境威胁是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与环境相关的风险正在让世界梦游般地走向灾难。”继2018年全球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浪、风暴和洪水之后,“极端天气事件”被认为是发生概率最高的全球性风险。正如亚马逊热带雨林持续大火事实表明,这种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影响扩大,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很有可能从“灰犀牛”变成“黑天鹅”。因此,本书的年度主题聚焦气候变化风险,在内容安排上,总报告专门就全球气候风险的概念认知、发生机理、影响范围以及中国防范策略进行全面阐述,国际篇、国内篇、专题篇以及专题评价篇分别就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气候变化专题研究以及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内容,特邀气候变化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撰稿,力图以独到的视角给出全新的分析。

  主编介绍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历任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河南省政府省长、河南省委书记;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1991年、2001年两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199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完成“东亚金融危机跟踪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作用的研究”“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不动产税制改革研究”等重大课题。

  刘雅鸣,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成员、中国常任代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代表。曾任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水文局局长、人事司司长,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图书目录

  Ⅰ 总报告

  G1 全球气候风险与中国防范策略(巢清尘 胡国权 冯爱青)

  Ⅱ 专题评价报告

  G2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评价研究(中国城市绿色低碳评价研究项目组)

  Ⅲ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G3 全球气候治理制度变迁与挑战(李慧明)

  G4 主要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要点及启示(刘哲 杨雅茹)

  G5 国际谈判中气候灾害风险治理及中国应对策略(刘硕)

  G6 国家自主贡献实施细则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樊星 柴麒敏)

  G7 提高信息透明度对降低应对气候变化决策风险的贡献(王田 高翔)

  G8 《巴黎协定》下的碳市场机制建设和实施及其风险(段茂盛 陶玉洁 李梦宇)

  G9 联合国安理会气候安全议题及其潜在风险(刘长松 徐华清)

  G10 欧盟适应气候变化机制(雷恩•格兰西)

  G11 巴西气候政策行动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王海林 刘滨)

  Ⅳ 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G12 中国碳市场进展(张昕)

  G13 中国电动汽车激励政策的发展与影响(冯金磊)

  G14 滨海城市应对台风灾害探索——以珠海市防台风实践为例(兰小梅)

  G15 我国气候保险的实践探索及发展建议(饶淑玲 李新航)

  G16 青海省气候变化及风险应对(闫宇平 胡国权 刘彩红)

  G17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变化及气候风险(周兵 曾红玲 赵琳 韩振宇)

  G18 气候变化对森林防火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艾婉秀 吴英 王长科 梁莉)

  Ⅴ 研究专论

  G19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方案的研究及建议(祁悦 柴麒敏)

  G20 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刘钊 蔡闻佳 宫鹏)

  G21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与进展研究(张莹)

  G22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指南发展和影响评述(朱松丽 蔡博峰 方双喜 朱建华 高庆先)

  G23 IPCC《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解读(王朋岭 巢清尘 黄磊 袁佳双 陈超)

  G24 IPCC《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解读(王长科 黄磊 巢清尘)

  G25 提升城市韧性的案例与经验:以北京气象部门应对暴雨灾害为例(宋巧云 段欲晓 林陈贞)

  Ⅵ 附录

  G26 世界各国与中国社会经济、能源及碳排放数据(朱守先)

  G27 全球及“一带一路”区域气候灾害历史统计(翟建青 谈科)

  G28 中国气象灾害历史统计(翟建青 谈科)

  G29 缩略词(胡国权  张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