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吉林省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9-09-24

  近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吉林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吉林省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

  蓝皮书分为主题报告、综合报告、地级市竞争力报告、县级市竞争力报告和专题报告五个部分。主题报告以“城市辐射半径、网络地图数据与城市竞争力”为主题,提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离不开“朋友圈”,更离不开网络数据平台。城市的辐射半径能否衔接重合,是城市间能否形成伙伴关系的关键;城市的形象数据能够在网络平台体现,并为其他城市、群众所搜索,是建立城市间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综合报告包括2017年度吉林省地级市和县级市的竞争力排名和情况综述,全面总结了全省各市竞争力的发展概况和综合表现。地级市竞争力报告汇总了吉林省8个地级市的竞争力报告,深入分析各市竞争力发展的现状与优势、问题与不足、现象与规律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县级市竞争力报告包括吉林省4个主要县级市的竞争力报告,从综合经济竞争力、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主要县级市的竞争力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全省各县级市明确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参考。专题报告包括吉林市与绵阳市、宜昌市比较研究,浙江环杭州湾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江苏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分析与提升途径3篇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实现吉林省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对策建议。

5

中国城市格局正呈现出“三带六圈”新态势

  数字经济时代,更是共享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离不开“朋友圈”,更离不开网络数据平台。城市的辐射半径能否衔接重合,是城市间能否形成伙伴关系的关键;城市的形象数据能够在网络平台体现,并为其他城市、群众所搜索,是建立城市间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

  蓝皮书以2018年上半年各城市GDP和《2016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公布的城区人口数据以及网络查询的各城市土地面积数,对全国城区人口在20万人以上的城市(共计311个)的辐射能力进行了测算。

  在311个城市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辐射半径均超过200公里,辐射半径超过100公里但低于200公里的城市有10个,辐射半径超过50公里但低于100公里的城市有20个,辐射半径超过20公里但低于50公里的城市有66个。其余211个城市的辐射半径均小于20公里,有47个城市的辐射半径小于5公里。

  在辐射半径大于50公里的34个城市中,除四大直辖市外,江苏有6个城市,广东有5个城市,山东有4个城市,浙江、辽宁、河南、福建各有2个城市,湖北、湖南、河北、江西、四川、陕西、安徽各有1个城市。

  在辐射半径大于20公里的100个城市中,除四大直辖市外,山东有16个城市,江苏有13个城市,广东有12个城市,浙江、河南各有9个城市,河北有5个城市,福建有4个城市,安徽、湖北、湖南各有3个城市,四川、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广西各有2个城市,甘肃、贵州、海南、吉林、江西、陕西、山西、新疆、云南各有1个城市。

  通过在地图上标注以上前100位城市的辐射范围,可以发现中国城市格局正呈现出“三带六圈(群)”的新态势。

  第一,沿海城市连绵带已经基本形成。由环渤海城市群,沿黄海、东海、南海诸城市组成的沿海城市连绵带已经基本形成,除辽宁、广西、海南三省区沿海城市以及苏鲁两省交会地区城市辐射能力相对略弱外,其他地区沿海城市辐射能力均已对接成带。

  第二,京港城市连绵带和沿江城市连绵带正在加速形成。由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一体化区域以及珠三角城市群所构成的京港高铁沿线城市带发展迅速,汇聚了多个辐射距离超100公里的城市,未来有望打造超级城市带。由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的沿江城市连绵带,也汇聚了多个辐射距离超100公里的城市,同时长三角城市群龙头地位明显,具备了打造超级城市带的基础。第三,三大超级城市群已经基本形成。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均汇聚了3个以上的辐射半径超过100公里的城市,5个以上的辐射半径超过50公里的城市和10个以上的辐射半径超过20公里的城市。

  第四,三大重要城市圈正在加速形成。以中原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建设为依托的三大重要城市圈正在加速形成,依托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四大辐射能力在100公里以上的城市,加强中小城市新动能培育,建设一批辐射距离在20公里以上的节点城市,这三大城市圈将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中国城市辐射能力南强北弱、东强西弱态势依旧显著。仅以辐射半径100公里以上的13个城市看,除成都、重庆外,均位于京港线及其以东地区;除北京、天津、郑州外,均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在辐射半径40公里以上的46个城市中,9个沿边省区仅有3个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入选,西北、西南多个省区没有辐射半径40公里以上的城市。在辐射半径20公里以上的100个城市中,东北、西北、西南三大区域的城市数也仅有15个。

吉林省城市发展离不开“集聚”二字

  蓝皮书指出,吉林省城市发展离不开“集聚”二字:只有加快集聚资源、集聚人口,才能产业兴旺和城市繁荣;只有提高人口密度、要素密度,才能加速创造和提高效益;只有吸纳广域资源和战略资源,才能优化配置和引领发展。为此,新时代吉林省城市发展的突破口在于“集聚”二字,必须把握各种机遇,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全力促进资源集聚,全力强化市场机制,才能建设起繁荣发达的城市经济体系。

  (一)深度解放思想,全面树立以城市经济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准确把握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因地制宜,客观引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解放思想必须以人为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福祉放在首位,必须把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放在关键位置。

  (二)强化金融支撑,全面构建以资金集聚为核心的市场机制

  强化金融支撑必须了解金融的本质和流动特质,把盈利能力提升至关键位置,以良好的利润和市场预期作为核心工具,着力集聚金融资源。强化金融支撑必须提升科技能力,切实发挥吉林省科技优势,以风险为纽带,以科技创新降低金融风险,以金融资源注入降低科技创新风险,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

  (三)重塑城市定位,全面打造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品牌形象

  优秀的城市都有一个代表自身形象的核心区域,如上海的外滩、杭州的西湖、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地方城市的核心区域多是以商业形象塑造城市的第一印象。为此,吉林省各城市应在塑造自身第一商业印象方面下大功夫。

  同时,优秀的城市离不开持续的创新创业的支撑,如深圳、杭州的创新创业,已经对原有的第一商业印象进行了有效的提升。为此,吉林省应以长春市为核心,通过有效的创新创业模式,大力提升吉林省的城市形象。

  (四)兼顾宜居宜业,全面确定以民生发展为核心的政策导向

  优秀的城市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会更加强化“宜居”对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力,会更加强化民生发展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保障作用。

  (五)鼓励基层创新,全面推进以基层活力为核心的发展模

  城市发展的活力,说到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终仍是来自人民群众,来自基层实践。为此要在法治框架下,在信用体系内,鼓励和奖励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大胆创新,全面提升基层活力。

长春市“一枝独秀”,难以带动吉林省整体竞争力发展

  蓝皮书指出, 长春市“一枝独秀”,难以带动吉林省整体竞争力发展。

67

  无论是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还是宜居城市竞争力,长春市在吉林省和东北城市中的表现一直较为突出,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多年,但在长春市继续提升自我的同时,吉林省其他地级市并未得到有效带动,差距依然较大。全省除了长春市外,其他7个地级市均未能达到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的平均水平。在可持续竞争力方面,长春市指数为0.544,全省平均水平为0.305,仅吉林市与通化市达到平均线以上,其他5个地级市均在平均线以下,即便是达到平均线上水平的两市,也与长春市存在0.2的差距。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长春市为0.536,全省平均水平为0.385,这是长春市与其他地级市最为接近的一个竞争力指数,其差距也在0.2左右。由此可见,长春市竞争力指数与排名的优异,未能形成有效带动,长春市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城市建设、文化医疗、生态环保、安全便捷等方面,均与省内其他城市存在较大差距,长吉双城驱动效果尚不明显,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从全省经济发展角度看,中部城市群的带动效应也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区域经济核心层的辐射与产业链延伸仍需进行更大投入,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联动发展都亟待进一步开发与落实,做到真正强化长春市的“领头羊”作用,改变吉林省经济发展增长极单一的状况。

 

  精彩目录

  Ⅰ 主题报告

  1 城市辐射半径、网络地图数据与城市竞争力

  Ⅱ 综合报告

  2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地级市)2017年度排名

  3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地级市)2017年度综述

  4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县级市)2017年度排名

  5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县级市)2017年度综述

  Ⅲ 地级市竞争力报告

  6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长春市)报告

  7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吉林市)报告

  8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四平市)报告

  9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松原市)报告

  10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通化市)报告

  11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辽源市)报告

  12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白城市)报告

  13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白山市)报告

  Ⅳ 县级市竞争力报告

  14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梅河口市)报告

  15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集安市)报告

  16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延吉市)报告

  17 吉林省城市竞争力(敦化市)报告

  Ⅴ 专题报告

  18 吉林市与绵阳市、宜昌市比较研究

  19 浙江环杭州湾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

  20 江苏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分析与提升途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