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四川蓝皮书: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19)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9-08-16

  近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四川蓝皮书: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19)》。

  四川是生态资源大省、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四川蓝皮书: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19)》紧扣四川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亮点,全面呈现四川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前沿性探索。本书由总报告、绿色高质量发展篇、生态保护与管理篇、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生态文明体制构建篇五个部分组成。总报告对四川生态建设的主要行动、成效和挑战等进行系统评估与总结。绿色高质量发展篇紧扣四川重点生态建设,突出四川在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创新与成效。生态保护与管理篇对四川生态保护与管理、农牧民生计与补偿、社区共管模式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对四川在流域管理、大气治理等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并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排污许可等关键制度提出重要政策设计。生态文明体制构建篇从乡镇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草地畜牧业链接机制、生态保护公共参与等多个角度进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扫描或长按下图二维码可以购买本书哦~

1

  四川天然草原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

  四川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3.13亿亩。四川草原涵水量达16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常年水利工程蓄水量的近1/4;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2.65亿吨;每年可固碳5600多万吨,释放氧气1.5亿吨,大约能抵消全省年碳排放总量的1/3。而天然草原是四川省牧区绿色植被生态环境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生态屏障,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四川天然草原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固碳储氮、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

  四川启动重点湿地修复工程,预计2020年修复退化湿地10万亩

  蓝皮书指出,作为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川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现有湿地总面积174.78万公顷,面积居全国第8位,占全省面积的3.6%,低于全国5.5个百分点;已建各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2个。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影响,四川湿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第一次湿地调查相比,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斑块减少了617.79公顷,湿地面积年萎缩率为0.55%,68%的湿地都呈萎缩退化状态。《四川省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提出,在全面保护与恢复湿地方面,四川省将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对湿地实施总量控制和分级管理,确保湿地总面积保持在2621万亩以上;严禁侵占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强化江河滩涂湿地的水质治理、水源保障和物种保护,以退养还滩、退牧还草、泥炭地恢复等扩大湿地面积;试点并推广湿地补偿。在启动湿地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方面,结合国家部署,四川省将启动若尔盖、长沙贡玛、海子山、邛海四处重点修复工程。预计到2020年,修复退化湿地10万亩。

  生态康养旅游是四川生态旅游产业的新业态

  蓝皮书指出,四川全省拥有世界遗产5处,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沟、黄龙、卧龙、稻城亚丁)。全省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峨眉山、九寨沟-黄龙、蜀南竹海、乐山大佛、自贡恐龙博物馆)。全省已建立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2017年,四川5A级旅游景区已增至12处,在全国排名第四。全省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截至2016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69个,面积834.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全省有湿地公园55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省级湿地公园26个。森林公园数量127处,总面积120.06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2.47%,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8处,森林公园总数位列全国前十。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其中有宜宾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有博物馆23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

  四川依托“一区两园”等自然生态资源,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健康养生的需要,在森林体验、森林康养、森林养生、自然教育、冰雪旅游、湿地旅游、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生态旅游产品基础上,顺势而为发展的生态康养旅游,是四川生态旅游产业的新业态。

  2018年,四川总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75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69.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5%。接待国内游客7.02亿人次,同比增长4.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12.72亿元,同比增长13.5%。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达到170.48万人次,同比增长2.1%。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四川生态建设基本态势

一 四川生态建设总体概况

二 四川省生态建设“状态”

三 四川生态建设“压力”

四 四川生态建设“响应”

五 四川生态建设未来发展趋势

Ⅱ 绿色高质量发展篇

2 推动都江堰-四姑娘山生态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3 重点生态区农牧产品发展机遇、挑战和特征分析

  ——以都江堰-四姑娘山绿色走廊带为例

4 四川省县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Ⅲ 生态保护与管理篇

5 四川省世界遗产的生态建设与保护管理

6 生态保护视域下川西北地区农牧民本地非农就业转移研究

7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8 甘孜州雅江县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研究

Ⅳ 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

9 四川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研究

10 四川宝兴河流域综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11 成都市“东进”战略区域大气环境压力研究

12 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政策体系构建

Ⅴ 生态文明体制构建篇

13 四川省乡镇自然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14 四川藏区草地畜牧业利益链接机制研究——以阿坝州为例

15 旗舰种保护的公众参与研究——以都江堰-四姑娘山轨道交通项目为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