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9)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丁阿丽   发布时间:2019-06-19

  2019年6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9)》在北京发布。

  《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9)》回顾并展望了2018—2019年度俄罗斯政治、俄罗斯经济、俄罗斯外交和中俄关系五部分组成,全面反映了2018年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领域及中俄关系中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2018年俄罗斯国内形势稳定,政治和社会局势虽稳中有忧,但长期稳定发展的总体趋势并未发生变化。2018年俄罗斯经济在弱增长态势下继续稳定发展,政府虽力图实现突破性发展,但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问题仍然十分突出。2018年俄罗斯在外交方面继续与西方国家对峙,美国和欧盟国家继续加大对俄制裁力度或威胁扩大制裁,致使俄外部环境难以改善。2018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入发展,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已成为两国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共识。2018年中俄贸易量价齐升,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19年将迎来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将联合举办系列活动,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将迈上新台阶。此外,本报告还收录了大量来自于俄罗斯政府权威机构的长期经济数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可以购买本书哦~

1

  强势中寻求突破,  俄外交政策出现新动向

  黄皮书指出,2018年俄罗斯延续强势外交方针,在西方依旧四处碰壁,与美国的关系没有改善,在国际上继续受到美国及其盟友的打压。6月,俄通过反制裁法,对美新一轮制裁做出强有力的回应。外交理念上出现新的争论,有俄罗斯知名学者指出,由于反西方情绪的释放,俄罗斯政府奉行的“欧亚主义”政策甚至没有了“欧洲元素”,应该称为“俄亚主义”。

  2018年3月英国发生“俄罗斯前特工中毒案”,西方借机对俄极尽羞辱,酿成范围很广的外交风波,英国驱逐23名俄外交官。美国及西方国家相继采取外交和经济措施,发表针对俄罗斯的措辞尖锐的声明,并驱逐俄外交官。美国驱逐了60名俄外交人员,关闭西雅图领事馆,启动新一轮制裁,出现了“围殴”俄罗斯的滑稽一幕。被寄托厚望的7月赫尔辛基“普特会”,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美国中期大选以后对俄政策同样没有出现转机,11月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期间俄美两国领导人事先安排的会晤又因乌克兰问题被取消。

  2018年普京重点加大了对欧洲国家的外交投入,希望以务实合作改善俄欧关系。一年来,普京与欧洲国家领导人互动频繁。5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先后对俄进行访问,承认俄罗斯在国际上的特殊作用;6月,普京新任期首次外访选择奥地利,这是其首次将总统新任期首访地放在非独联体国家,也凸显对欧洲的高度重视。同时,俄欧领导人恢复高层互访也促进经贸合作不断升温:欧盟仍然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俄德双边贸易额达5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3%;俄罗斯与荷兰的贸易额大幅增长19%以上,总额达472亿美元;俄罗斯和意大利的贸易额达2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从国别来说,德、荷、意分别是俄罗斯2018年第二、第三、第五大贸易伙伴。此外,欧美矛盾也助推了俄欧关系的改善。

  经略中东,俄罗斯地缘政治再现新局面

  黄皮书指出,中东是近年俄罗斯外交的新亮点。通过两年的经营和在战场上一显身手,俄罗斯已逐步掌握叙利亚问题的绝对主动权,基本实现将叙利亚打造为中东战略支点的目标,并通过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相互配合巩固了与伊朗的盟友关系,发展了与土耳其、伊拉克等国的合作关系。俄罗斯在中东战略布局基本实现,强化了国际地位,影响力攀至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点。但在叙利亚今后的政治安排上,俄罗斯与伊朗、土耳其又存在不小的分歧,俄国内也有负担过重、陷入过深等负面声音。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以后,俄罗斯坚定站在伊朗一边,表示要与伊朗“深度合作”。

  在阿富汗,俄积极与塔利班接触,推动各方和谈,也取得一定进展。在两次推迟会期以后,11月9日,俄罗斯组织的阿富汗问题副部长级国际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塔利班代表首次参会,与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首次在国际平台上进行对话。但阿富汗政府拒绝参加,而且强调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并不代表阿政府,西方也未派代表参会。

  2019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升级

  黄皮书指出,中俄两国领导人一年当中四次会晤。普京总统6月正式访华,受到高规格接待。习近平主席9月出席东方经济论坛,中俄启动一系列大项目和地方合作交流年。两国领导人就国际问题、双边务实合作,包括边境地区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取得了很多共识。值得一提的是,普京总统访华期间,被授予首枚颁发给外国领导人的“友谊勋章”;而习近平主席访问远东期间,普京总统全程陪同访问“海洋”儿童中心,这些活动都是量身定制的,加深了两个国家和两位领导人之间的特殊友谊,体现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层次和高质量。

  普京总统在多个场合高度评价中国近四十年来的发展成就,他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非常重要。普京强调俄中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战略伙伴关系水平,认为2018年俄中双边贸易额取得新突破,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成就,它是两国关系发展现状的体现,也是两国互信不断加强的结果。普京说,俄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在不断前行,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的积极协作成为维护国际局势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俄经贸合作取得重大成果,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黄皮书指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官方统计,2018年1~11月俄罗斯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达9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俄自华进口435亿美元,增长12%,俄对华出口537亿美元,增幅超过44.3%。中国连续七年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中俄贸易增速在中国所有贸易伙伴中名列首位。俄罗斯重视对华出口,双方能源贸易实现多样化,俄对华出口石油数量逐步增加,同时俄方也出现明显顺差,对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来说,这些成果非常重要。两国还加快商讨“西伯利亚力量”二线天然气供气事宜,未来俄对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数量还会增多。两国在中国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的问题上也有了更多共识。此外,俄罗斯成为2018年上海进口博览会的主宾国,计划增加向中国出口机电设备以及农产品。当前两国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俄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大众消费品,其他商品还受到一定限制或竞争压力,比如目前中国汽车占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无法弥补中国对俄贸易明显的逆差;贸易结构依旧不合理,2018年前10个月,矿产占俄对华出口总量的77%(2017年为70%),第二位的是木材和纸制品(占9%),食品和农产品仅占4.35%,机械设备占比不到3%。对于把2000亿美元作为双边贸易额新目标的两国来说,应该重视并逐步解决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五月命令”明确俄罗斯未来六年政治目标和人事布局

  黄皮书指出,2018年5月7日,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提出未来六年的目标。2012年普京第三次就任总统时颁布的“五月命令”含11份纲领性文件,但是2018年的新“五月命令”仅为1份文件。这份19页的总统令涵盖俄罗斯国家治理的12个领域,而且对每个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目标。

  新“五月命令”是对普京2018年度国情咨文的合理延续。普京表示政府未来六年的主要任务是使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普京确定的最重要目标是保证俄罗斯人口稳步自然增长、将人均寿命提高至78岁、增加公民实际收入和退休金,以及贫困率减半;同时政府应每年改善至少500万户家庭的居住条件、将技术创新机构数量增加1.5倍、确保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加快推广数字技术。

  总统令要求确保俄罗斯跻身世界五大经济体,维持宏观经济稳定,通胀率不高于4%的同时保证经济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经济基础行业创造依托现代化技术和高水平人才发展的高效出口导向型部门。

  文件规定了政府在2024年以前的主要工作方向。政府将在12个方面实施国家计划:人口、医疗、教育、住房、道路、劳动生产率、生态、数字经济、企业经营、出口、科学、文化等。联邦预算将优先考虑上述领域的预算拨款和额外收入。在出口领域,普京要求2024年必须保证成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非原料部门,其出口总占比不低于国家GDP的20%。非原料、非能源商品的年出口额达到2500亿美元的规模。新的执政目标尤其强调在2024年俄罗斯要跻身世界五大科学强国。以此为出发点,俄罗斯应成为对国内外重要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研究员有吸引力的国家,国内各渠道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应超过GDP增速。

  实现未来六年新执政周期的目标需要在政府进行稳妥的人事安排。按照普京的提名,梅德韦杰夫继续担任总理。总统大选前,盛传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和国防部部长绍伊古将被撤换。实际上,新政府的组成在这两个关键位置上没有任何变化,主要变化反映在副总理的人选上。

  在新政府副总理的组成人员中,经济、工业、地方发展、军工和农业政策的负责人被更换。新任部委领导人有的是政府相关领域的原有政治精英,有的则是首次进入政府。副总理都在主管领域有专业经验。担任副总理的包括财政部原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审计署原署长塔季扬娜•戈利科娃,原副总理奥莉加•戈洛杰茨、德米特里•科扎克、维塔利•穆特科和尤里•特鲁特涅夫,政府办公厅原副主任马克西姆•阿基莫夫,国防部原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原总统驻中央联邦区全权代表阿列克谢•戈尔杰耶夫和原总统办公厅监察局局长康斯坦丁•崔琴科。在新政府里未能继续担任副总理的有5人:伊戈尔•舒瓦洛夫、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谢尔盖•普里霍季科、德米特里•罗戈津和亚历山大•赫洛波宁。

  主管财政金融的第一副总理是兼任财政部部长的西卢安诺夫。他是财政部前部长、现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阿列克谢•库德林的老同事,而库德林被视为新时期政府经济计划的主要制订者之一。西卢安诺夫继承了库德林的治理风格,主张实行严格的预算纪律和地方财政政策。新“五月命令”的政治目标需要执行严格的财政预算,尤其是在社会领域面临严峻挑战之时。西卢安诺夫上任第一副总理并继续兼任财政部部长,反映了普京政策的延续性。

  审计署原署长戈利科娃担任第一副总理,主管卫生和养老系统。值得关注的是,她曾在普京担任总理时任卫生和社会发展部部长。教育、卫生、延长人口寿命是普京新总统令中的重中之重,由戈利科娃担此重任,反映了普京寄厚望于旧部,以实现关键领域突破的政治意愿。

  原来主管社会问题的副总理戈洛杰茨虽然保留原职,但改为负责体育和文化。原主管体育的副总理穆特科转而负责建设和地区政策。对于穆特科来说,新领域并不陌生,他先后负责过2014年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场馆建设。而且,穆特科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是圣彼得堡主管社会领域的副市长,在地区政策领域也有一定的经验。

  工业和能源问题交给原主管地区政策的副总理科扎克。原政府办公厅第一副主任阿基莫夫升任副总理,主管数字经济并兼管通信。按照普京的规划,未来政府工作的优先方向之一是发展数字经济。鲍里索夫取代罗戈津担任主管军工综合体的副总理,此前他在国防部负责军队换装计划和落实国防订单。曾在1999~2009年担任农业部部长的戈尔杰耶夫,从总统驻中央联邦区全权代表的职位上升为副总理,负责农业发展问题。

  政府办公厅主任一直是政府最重要的职位之一。政府办公厅负责所有文件流转和协调各部门工作,整个政府的工作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机构的工作效率。按照惯例,政府办公厅主任应由副总理兼任。原任总统助理、总统办公厅监察局局长的崔琴科担任了这一职务。此前崔琴科在总统办公厅监察局的岗位上负责监督政府对2012年“五月命令”的执行情况。

  投资依旧是制约俄罗斯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

  黄皮书指出,俄罗斯2018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能源价格在2018年4月之后快速上涨,出口增速加快;另一个是卢布贬值使得进口增速下降,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增加。

  另外,2018年的国内价格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前10个月,消费品价值指数控制在3.5%的水平上。由于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制裁导致的资本品供给不足,国内产出能力不足,投资需求旺盛(库存投资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相对较高,前11个月上涨了15.5%。由于增值税改革的预期价格效应,2018年底和2019年第一季度,PPI上涨仍将加速。为应对可能的通胀率上升,2018年9月17日,俄联邦中央银行把关键利率从7.25%提高到7.5%。12月17日再次加息,关键利率提高至7.75%。

  在消费、出口和投资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占比变动不大,净出口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投资仍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约因素。2018年1~10月,俄罗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提升,从3.0%提升至4.1%。但总积累率、固定资产投资率和库存投资都比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总积累率从24.3%下降到22.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率从19.4%下降到18.8%,库存投资从3.9%下降到3.7%。在投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有资金比重从2014年的52.5%上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59.7%。资金成本和金融系统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制约投资成长。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金融和经济中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原料部门和中等发达地区投资大幅下降。

  分庭抗礼:俄美关系持续恶化

  黄皮书指出,俄美关系持续恶化。两国在俄罗斯干预美国总统选举、战略稳定、乌克兰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上的矛盾有增无减。在美国政治精英形成反俄共识,不断加大对俄制裁和遏制力度的形势下,普京总统虽然愿意与特朗普总统进行接触和交流,但是并不对俄美关系改善甚至在个别的战略性问题——战略稳定上达成共识抱有期望。

  适逢俄罗斯总统选举年,一直在抨击克里姆林宫干预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并且为此惩罚俄罗斯的美国不会袖手旁观。1月底,美国财政部公布“克里姆林宫名单”,其中包括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114个政要和96个“寡头”,这些“上榜”人士有可能成为美国追加制裁的对象。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随后表示,美国企图通过对这些俄罗斯精英施加压力,从而直接影响即将于3月18日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孤立,对普京本人的抨击,都没能阻止普京再度当选俄罗斯总统。尽管如此,美国国内政治中的反俄倾向仍在加强:对俄经济制裁措施一再追加;国会对特朗普总统和国务院任何可能缓和美俄关系的举措都保持警惕;4月27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结束“通俄门”调查,并做出没有发现特朗普竞选团队在竞选期间与俄罗斯串谋的结论,但是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国会参议院情报和司法委员会等多个“通俄门”调查仍在持续。

  俄美对抗逐渐侵蚀两国在战略稳定领域的合作基础。2月2日,美国公布《核态势评估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强调俄罗斯和中国等潜在对手正在迅速提升自己的核力量,特别是俄试图确立对美国的优势,因此美国必须提升与俄抗衡的能力;建议替换老化的核武器,并向核武库增加两种新型导弹,一种是新型低当量海基弹道导弹,一种是新型海基巡航导弹;提出“低当量核打击”作战概念,即在敌国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将动用类似武器做出回应。普京政府将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视为敌视俄罗斯、遏制俄核威慑力的信号。3月1日,普京总统发表2018年度国情咨文,在阐述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未来发展目标的同时,用很大篇幅展示了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之后俄罗斯研发的一系列最新战略武器——包括“萨尔马特”导弹系统、新型战略滑翔导弹系统、装有核动力装置的小型巡航导弹、无人潜航器、高超音速航空导弹系统、激光武器等,指出它们都能突破美国的反导系统。普京强调,俄罗斯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保持着并将继续保持世界战略平衡和均势”。普京表示,俄罗斯或其盟国无论受到何种当量的核打击,俄都将立即用核武器还击;同时也表示希望美国能坐到谈判桌前,与俄罗斯共商国际安全问题。3月4日,原俄罗斯间谍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市“中毒”,英国宣称两人所中神经毒剂为“诺维乔克”,指认俄罗斯发动了这起生化武器袭击。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导致俄罗斯与英国外交冲突,美国随即声援盟友,并驱逐俄罗斯外交官。3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作为对俄罗斯涉嫌在英国毒杀斯克里帕尔父女的回应措施,美国将驱逐60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俄外交人员,并关闭俄驻西雅图领馆。29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俄方将驱逐60名美国驻俄外交官并关闭美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作为对美国驱逐俄外交官的回应。

  7月16日,俄美两国总统在赫尔辛基会晤,双方讨论了“通俄门”、核军控、俄美贸易投资合作、朝鲜半岛核危机、反恐、伊朗核协议、叙利亚局势等问题,但是没能达成任何协议,也没有发表联合声明。在俄美关系每况愈下的形势下,两国总统能够会晤,就相互关切的问题交流看法,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俄美矛盾复杂难解,美国将于11月举行国会中期选举等因素,使得俄美对抗关系不可能通过一次峰会实现突破。8月6日,美国国务院认定俄罗斯政府违反国际法,对斯克里帕尔父女使用生化武器,宣布从8月22日起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其中包括禁止向俄出口一切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商品和技术。此举将俄美元首赫尔辛基会晤仅有的象征性意义一扫而空。

  俄美在战略稳定领域合作的裂痕向《中导条约》延展。10月20日,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将退出《中导条约》,并指责俄罗斯长期违反该条约。次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访问俄罗斯,此行任务之一就是通报美国将要退约。同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评论说,美国此举是为了追求单极世界,对俄和全世界都构成严重挑战,将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如美方一意孤行退出《中导条约》,俄方将以军事技术和其他必要手段予以回应。俄罗斯抨击美国违约:美国为发展反导系统而生产的一系列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靶弹,从飞行距离等战术性能指标来看均属于《中导条约》禁止的范围。美国意欲退出《中导条约》原因有三:一是认为俄罗斯违反条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没有义务单方面守约;二是企图使《中导条约》多边化,尤其是将中国拉入条约签署方;三是想借机自我“松绑”,为未来强化核力量扫除障碍。12月4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布鲁塞尔表示,如果俄罗斯在60天后仍未恢复遵守《中导条约》,美方将暂停履行自己的条约义务。目前看来,尽管俄罗斯努力挽留,欧洲国家也主张保留,但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势在必行。毫无疑问,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将给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新的打击,使俄美两国更加难于再次签署核军控协议;欧洲和亚太地区可能出现军备竞赛,区内强国将积极研发中短程导弹,世界大国在这些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会加剧。

  俄罗斯与美国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矛盾依旧。美国从2018年开始向乌克兰提供“标枪”反坦克导弹等致命性武器,从而使美俄在顿巴斯冲突问题上更加对立。11月25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刻赤海峡发生冲突,随后特朗普总统宣布取消与普京总统在阿根廷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的会晤安排。上半年俄美两军在叙利亚一度接近发生武装冲突的边缘,虽然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叙利亚撤军,但是俄美在叙的竞争并未结束。俄美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立场相左,不断较劲。

  俄欧关系总体上仍然是对抗性的,但是含有密切的经贸合作与务实的政治交流,后者是俄美关系所欠缺的。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发生后,英国立即于3月14日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驻英外交人员,以报复俄涉嫌在英暗杀其前特工。17日,俄罗斯政府宣布驱逐23名英国驻俄外交人员。26日,欧盟其他16个国家宣布驱逐俄罗斯外交官,驱逐人数1~4名不等,俄随后对这些国家驻俄外交官也做出对等的驱逐。互相驱逐外交官恶化了本来就冷淡的俄欧政治关系,普京的连选连任及其强硬对抗政策使俄欧更加疏离。北约在东欧前沿保持对俄罗斯军事政治遏制态势。尽管在欧盟内部有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希腊、斯洛伐克等国主张放松对俄制裁,但是欧盟一再延长制裁,7月5日,欧盟宣布将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延长至2019年1月31日。

  因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和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问题而出现的欧美裂痕促使欧俄寻求务实合作。5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先后访问俄罗斯,除了讨论双边关系,还重点交流了伊朗核协议及叙利亚局势问题,三国都主张维护该协议。俄德两国都致力于推进“北流-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为此都反对美国干涉该项目实施进程。8月,普京总统访问德国,与默克尔总理讨论乌克兰冲突、叙利亚内战、伊朗核协议及“北流-2号”项目等议题,但是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俄罗斯与欧盟保持密切的贸易和能源合作,欧盟仍然是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逐鹿之争:俄美两国在武器系统研发领域的纷争

  黄皮书指出,为了反驳国外的质疑,2018年5月9日,米格-31战机携带“匕首”导弹在红场阅兵中专门进行了展示。2018年7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视频,进一步展示了普京3月提到的六种武器系统(不包括导弹防御体系)。2018年12月5日,俄国防部在网上专门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俄罗斯最新型“佩列斯韦特”激光武器系统正式投入试验性作战值班。俄国防部表示,12月1日该激光系统已经投入试验性作战值班,该武器主要用于反导和防空,特别是能够摧毁无人机,也可用于致盲装甲车和飞机的火控装置和光电系统的制导头,未来也可能用于反卫星。5月22日,俄“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水下齐射4枚“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导弹准确击中了堪察加半岛的预定目标。此前“布拉瓦”导弹多次发射失败,这次试验标志着这款导弹及与其配套的战略导弹潜艇基本定型。

  2018年12月26日,普京专程前往国防部指挥中心,观看“先锋”高超音速滑翔导弹(hypersonic glide vehicle)的试射。导弹从奥伦堡州的多姆巴罗夫斯基空军基地发射,击中了堪察加库拉靶场的目标,飞行途中进行了垂直和水平机动。普京称这是俄罗斯最好的新年礼物,他称该导弹能够穿透任何现存和未来的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最快将在2019年组建一个导弹团进入战斗值班。按照俄媒的报道,“先锋”导弹能以20马赫的速度飞行,弹体能承受2000℃的高温。2019年1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确认,2019年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4个导弹团将换装最新式“亚尔斯”导弹,同时还将部署一个配备“先锋”系统的导弹团。俄罗斯海军2019年计划接收第4艘配备“布拉瓦”导弹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此前已经装备3艘)。2019年1月29日,俄在卡普斯京亚尔导弹试验场试射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俄罗斯正在对现有的三种远程轰炸机“图-160”“图-95”“图-22”进行现代化改装。12月28日,在图-22M3基础上改进的图-22M3M轰炸机在位于喀山的机场进行了首次试飞,这次飞行进行了轰炸机搭载导弹测试。改进型图-95MSM战略轰炸机原型机的研发工作正在推进,预计2019年底前将完成首飞。图-160的改进型号图-160M2轰炸机的研制也在加速进行。与此同时,俄正在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PAK-DA)。新型战略轰炸机可能采用亚声速飞翼式布局,类似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可以替代目前俄罗斯老旧的远程轰炸机(图-22M3、图-160和图-95MS)。

  为应对《中导条约》可能被废除,美国正在加速研发新型陆基及海基中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美国继续加强导弹防御能力建设。2019年1月17日,特朗普就美国新的《导弹防御报告》发表讲话:“世界各地的外国敌人(foreign adversaries)、竞争对手(competitors)和‘流氓政府’(rogue regimes)都在加强他们的导弹武器库。他们的武器库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他们正在提升致命性打击的能力,他们正在专注于发展能够打中美国目标的远程导弹。”特朗普誓言要:“推进导弹防御计划的建设,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Fort Greely)建立20个新的陆基拦截器,新的雷达和传感器(sensors),开发新的技术。”“我们将保护美国人民免受各种导弹的攻击。过去,美国缺少一个全面的超越弹道导弹的导弹防御战略。我们的计划将做出改变。美国将调整立场,防御各种形式的导弹攻击,包括巡航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顺便说一下,我们的高超声速技术和导弹也非常先进。”“我们的战略基于一个压倒性的目标:探测和摧毁每一种瞄准美国目标的导弹,无论是在其发射前还是发射后。”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迎来“新蜜月期”

  黄皮书指出,中俄政治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提升。2018年6月,在新一届总统任期开始仅一个月之际,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会谈后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双方重申,将继续把中俄关系作为各自外交政策的关键优先方向之一,共同使之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习近平主席授予普京总统首枚中国国家“友谊勋章”,这不仅是对普京总统为发展中俄关系所做重大贡献的褒奖,而且是当前两国友谊深厚的最新证明。普京的访问表明,优先发展对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方针不仅为俄现政府所确认,而且将贯穿普京六年任期。除了普京总统访华,习近平主席与普京还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会议等场合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9月出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东方经济论坛,反映了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的高度关注。11月,李克强总理与梅德韦杰夫总理在北京举行会晤,签署联合公报,双方还签订了包括投资合作在内的多项文件。频密的双边高层交往,无论是对于引领中俄两国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还是对于推动两国全方位合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取得进展。5月17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经贸合作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基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致力于消除相互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在海关便利化、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电子商务等九个领域发展合作。该协定的签署,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经贸关系建立了制度性安排,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路线图”设计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俄经贸合作加强。两国贸易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1070.6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增幅达到27.1%,增速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中国对俄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从俄进口主要是原油、煤、锯材等能源资源类产品。中俄大项目合作不断推进,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长城汽车厂等项目稳步落地,中俄联合研发远程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等项目进展顺利。两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投资合作,中俄博览会、中俄投资合作论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进一步扩展了中俄投资合作渠道,中国保持了俄主要投资来源国地位,俄对华投资也有所发展。两国拓展在金融、航空航天、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

  尽管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结构持续有所改善,特别是农产品贸易、跨境电商已发展成为拉动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引擎,但是优化贸易商品结构仍然是双方共同努力的长期方向。这个问题反映在中俄贸易额的涨跌取决于石油价格和数量的升降这一基本事实之中。正因为如此,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固然可喜,但仍应当持续地着力于贸易商品结构优化,以增强两国贸易增长的后劲。同时,要继续发展中俄投资合作:在中俄贸易额已经占到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14.8%的情况下,发展密切的有效率的投资合作,是进一步加强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途径。

  中俄能源合作有新进展。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第二条支线漠河—大庆管道投入商业运营,中国每年经由中俄原油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的规模从15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中国企业参与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三条生产线正式投产。2018年俄罗斯保持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地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顺利推进,将在2019年实现通过该管道向中国供气的目标。

  两国军事安全与军事技术合作日益密切。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18年俄罗斯向中国交付最后10架苏-35战斗机,至此,中国向俄罗斯采购的24架苏-35战机已全部交付。2018年俄罗斯对华交付首批S-400防空导弹系统。9月中国军队参加俄罗斯“东方-2018”军事演习,中方参演兵力约3200人,各型装备车辆1000余台,各类飞机30架。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派兵出境参演规模最大的一次,演练课题由以往的联合反恐拓展为组织联合防御和反攻的传统安全课题。与历次“和平使命”演习相比,这次战略演习层级更高、规模更大、要素更全、联合性更强,标志着中俄双方政治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

  中俄人文合作使两国友好的社会基础更趋牢固。2018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两国在地方层面举行了数百场互访活动,签署了多份合作文件。据俄罗斯驻华使馆发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两国省州、城市之间共建立363对友好伙伴关系。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地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两国边境口岸地区的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在教育、科学、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发展。在俄罗斯举办2018年世界杯期间,有近10万名中国球迷和游客赴俄访问,游客总数为外国之冠。中俄两国保持高水平的外交协作。中国与俄罗斯共同致力于世界多极化,维护全球战略平衡,都主张完善全球治理体系,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搞贸易战、搞制裁。两国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在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包括普京总统在内的其他成员国元首共同发表“青岛宣言”和《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以推进成员国在安全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中俄共同主张保持欧洲、亚太地区战略稳定。中俄在朝鲜核、伊朗核、阿富汗、叙利亚等问题上开展协作。

  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黄皮书指出,能源合作历来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继续稳步推进。

  01

  石油合作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入运营。2013年6月,中石油集团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的长期贸易合同。按照该合同,俄罗斯在中俄原油管道年输量1500万吨的基础上逐年对华增供原油,到2018年达到3000万吨,增供合同期为25年,可延长5年。考虑到原有中俄原油管道输送能力有限,中石油集团开始建设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该工程与原漠大线并行敷设,北起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县兴安镇的漠河首站,途经黑龙江、内蒙古,止于大庆市林源输油站,全长941.8公里,与漠大线并行长度为871.6公里,过境我国最北点(北纬53度)。2017年11月12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承接合同中增供的1500万吨俄方原油。中俄原油管道是深化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重大工程,是我国东北能源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意义重大。

  02

  天然气合作

  近年来,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大气环境正在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在此过程中天然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的天然气进口来源中,自美国的进口量近年来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自美液化气进口量占美国液化气出口总量的15%。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后,中国也宣布对进口美国液化气加征10%关税,来自美国的天然气成本提高。因此,中国希望俄罗斯成为稳定的天然气进口来源,以缓解当前天然气紧张的现状。对俄罗斯而言,俄罗斯仍处于西方国家的制裁之下,对华出口天然气不仅能获得外汇收入,还有利于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目标。随着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合作意愿的加强,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上游领域,2017年12月8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也是中俄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后启动的首个全产业链能源合作项目,对两国“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及能源合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亚马尔项目是俄罗斯首个由俄罗斯国内非国有企业主导的国际化天然气项目。该项目由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主导,中国、法国、日本、韩国的企业都参与其中。中国在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持有亚马尔项目29.9%的股份,是该项目股权第二大持有国,其中,中国石油集团持股20%,中国丝路基金持股9.9%。为推动该项目的顺利实施,2015年12月,丝路基金在与诺瓦泰克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的同时还签署了融资协议,为亚马尔项目提供为期15年、总额约7.3亿欧元的长期贷款,2016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也分别与亚马尔公司签署了为期15年、总额为93亿欧元和98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此外,中国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还是该项目主要工程的分包商和供应商,承揽项目模块生产。最后,中国还是该项目产品的重要购买方。亚马尔项目的产品主要销往亚太地区,2014年5月,中石油公司与亚马尔项目公司签署每年300万吨为期20年的供销协议,购买量占亚马尔项目当前总产能的约1/5。在销往亚太地区的产品中,中国还将进行间接购买,这意味着中国在亚马尔项目中采购量的比例将会更大。2018年7月19日,首艘装载有来自亚马尔项目的15.9万立方米液化气的船通过东北航道顺利到达中国石油江苏如东LNG接收站。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天然气合作取得重大成功。

  在中游领域,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铺设工作进展顺利。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包括俄罗斯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中国境内段黑河—上海段。中国境内段管道长度为3371公里,分为三段分期建设,三段分别为:北段黑河—长岭、中段长岭—永清和南段永清—上海。其中北段干线长715公里,是整个工程中技术要求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条件最艰苦的线路。工程预计于2019年12月黑龙江和吉林段实现投产,2021年全线投入使用。该管道的建成投产能够将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与中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等重点天然气市场相连接,并与中国国内现有输气管网联通,实现向东北地区、环渤海、长三角地区输送清洁天然气资源的规划。

  在下游领域,2017年8月3日,中俄合作项目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开工。该项目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斯沃博金区,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配套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之一。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建设分为三个标段,均由中国企业以投标的方式参加,其中P1标段由葛洲坝集团承建。2018年7月,成功吊装首台重型设备,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除油气合作之外,中俄两国在电力和核能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俄电力合作起步较早,从1992年起中国就开始从俄罗斯购电,此后两国电力贸易量逐渐扩大。目前,两国有三条电力互联线路,分别是110千伏布黑线(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中国黑河)、220千伏布瑷线(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中国瑷珲)和500千伏黑河直流背靠背工程,其中500千伏黑河直流背靠背工程是中国从境外购电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输变电项目,自2012年起已实现安全运行六周年,截至2018年4月1日,累计进口俄电138.3亿千瓦时。该工程的安全运营不仅能够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利用率,而且对深化中俄基础设施和口岸的互联互通也起到促进作用。

  在核能领域,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1、2号机组单机容量106万千瓦,于2007年投入商业运行,目前1、2号机组稳定运行,其中2号机组在2017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排名中获得100分,在世界VVER核电机组中排名第一。二期工程3、4号机组单机容量112.6万千瓦,3号机组于2018年2月15日投入商业运行。2018年12月22日,4号机组也具备商业运营条件,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全面投产。投产后,田湾核电基地4台机组一年发电量大概可供2000万户中国家庭使用一年。三期工程5、6号机组采用中核集团自主M310+改进机型,单机容量111.8万千瓦,计划2021年底前投入商业运行。2018年6月,中核集团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签署《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框架合同》《徐大堡核电站框架合同》和《中国示范快堆设备供应及服务采购框架合同》,合同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价超千亿元人民币,是中俄两国签署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根据合同,中俄两国将在田湾和徐大堡合作建设4台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俄方对电站设计承担总体技术责任,中方负责电站总平面规划、常规岛和BOP设计。上述合同的签署延续了中俄双方在田湾核电站一期和二期工程中的良好合作,通过项目实施将提升两国务实合作的科技水平,推动双边贸易和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利益的相互融合。

  东北地区是中俄在新时期地方合作的新前沿

  黄皮书指出,东北地区是中俄展开毗邻地区合作的重点前沿地带,与俄罗斯有着4637公里的边境线,双方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利用毗邻地区的地缘优势和相互的产业互补优势,在贸易、科技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展开了积极有效的合作,对俄合作地区的范围也在逐步向俄罗斯中部地区延伸和拓展,这对促进双方的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两国毗邻地区的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地区贸易额持续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上半年,中国已跃升为俄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俄远东地区对华贸易额为77.7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50.8亿美元,进口26.9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远东地区对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对华贸易占远东对外贸易总额的27.2%,达历史最高水平。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总署远东分署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同时,进出口产品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农产品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比如,2017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已超过30亿美元,是俄罗斯第一大食品进口国。截至2018年10月,中国进口俄罗斯农产品同比增长了52.5%。此外,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俄远东地区农业开发,开展“种养加”一体化农业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二,地区合作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地方合作的效率,提升合作的水平,双方在2015年特别成立了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合作理事会,并在2016年将其改组为政府间委员会,纳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2018年11月7日,《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获得正式批准。相比2009年两国批准实施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它的基础更加扎实,内容更加翔实。纲要全面了阐释远东地区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机制,归纳了俄罗斯远东对中国投资者的合作优势,详细介绍俄远东地区中俄战略合作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支持外国投资者的国家优惠政策,重点推介了远东地区展开中俄经贸合作的七个优先领域,包括天然气与石油化工业、固体矿产、运输与物流、农业、林业、水产养殖和旅游等。这一规划充分体现了双方的产业合作优势、市场营商环境和投资政策环境等,是指导双方展开毗邻地区合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调整贸易结构和优化合作模式,加快双方地方合作的战略升级,这对推动下一阶段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三,地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地域不断延伸。除了传统的能源矿产领域,还积极开拓农林、科技、航空、船舶、港口建设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同时,将合作地域延伸到俄罗斯中部地区,充分挖掘产业合作的潜力,拓展对俄合作新方向,特别是在高科技创新的合作领域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为加强两国城市之间的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加快科技成果转换,由中俄多家单位发起的两国四地(哈尔滨、深圳、莫斯科、叶卡捷琳堡)联合创新中心于2017年11月18日在深圳宣告成立。它是根据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签署的《首届中俄创新对话联合宣言》和《2017~2020年中俄创新合作工作计划》,在哈尔滨市和深圳市对口合作的基础上发起成立的,首个试点落户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的天格科技园。未来,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两国四地的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贸易往来,加快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转换,并将高新技术产品推向中国和俄罗斯市场。再比如,黑龙江科学院于2018年7月10日在叶卡捷琳堡市举办的中俄地方合作论坛上,携手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共同成立了中俄科技合作联盟,这将为促进两国地方创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此外,2018年11月24日,中医药中俄创新合作联盟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宣告成立,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中国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中方的发起机构。中医药中俄创新合作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30家,其中中方机构16家,俄方机构14家。

  今后,随着中俄双方的产业合作和科技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贸易格局将进一步得以优化,而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会日渐成为双方贸易合作的主要形式。未来,东北与远东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科研技术转化、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