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9~2020)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9-05-07

  2019年5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利丰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上海共同发布了《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9~2020)》。

  基于新时代的大背景和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本报告在把握中国消费分级以及消费者行为分化、消费结构多元的现实条件下,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基于对需求侧变动趋势的研判来分析流通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流通业供给侧的创新和供给质量提升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坚持立足现实、把握行业变动趋势、紧扣热点问题、结构全面系统是本报告的重要特点。期望本报告能够给读者和业内同行带来一些启发,也期望本报告在推动我国流通业创新、流通效率提升、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进而促进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创新将是流通业发展的主驱动力,高质量、高效益将会逐步显现

  蓝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的使命是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社会需求、历史任务的转变,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民主法治、公平公开、创新高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创新引领的高效、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要求。与此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增强和提升经济增长韧性的方向日益明确。在这些大背景的趋势和要求下,流通业各业态必然都面临创新的压力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样,无论是传统实体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传统零售各业态的重塑,还是线上的电子商务的提升,都是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进行的创新探索。可以预言,未来几年内,创新将是流通业发展的主驱动力,高质量、高效益将会逐步显现。

  消费分级是当前中国消费的主要特点

  基于国内经济韧性提升和做强国内市场的新形势,本报告在对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热点予以经济理论分析、发展阶段分析和人口年龄结构及其消费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中国消费既不是简单的降级,也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由多种现实因素决定的消费分级的判断。基于消费分级的分析和认识,进而提出消费分级促进了社交电商崛起的观点,并描绘了智慧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以期能够对中国商业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消费增长存在两大隐忧

  蓝皮书总报告部分提出中国消费增长存在两大隐忧: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速度下降到个位数。从2010年增长速度达到18.8%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下滑的态势,到2017年为10.2%。2018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2018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跌落到个位数9.4%,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5月,进一步下滑到8.5%,尽管国家统计局做了相关说明,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双位数时代已经不复返;特别是2018年11月,该数据只有8.1%,再次引发各界的担忧。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9%,实际增速为6.9%。二是当前制约中国消费扩张升级的因素仍较多。主要表现在居民过度加杠杆购房的挤出效应和企业盈利趋于回落,居民收入增长可能随之放缓。

  中国消费开启智慧商务时代

  蓝皮书指出,我们将从传统零售走向现代零售,进而从智慧零售走向智慧商务。智慧商务怎么做?蓝皮书认为有五个基点需要考虑。

  一是战略基点面临转化。这个战略的基点是从传统的商业、零售、百货所关注的商品品类、品质、品牌向服务转变,关注售后服务、关注线上线下的服务,最后进而关注体验。

  二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化。很显然,今天已经很难再找到一家百货店是纯线下的,也很难找到一家线上的网店没有线下的支撑和配送。线上、线下融合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大势所趋。

  三是业态的升级化。之前商务部将国内的商业业态定义为17种,但是之后这些业态不断创新。

  四是平台化。今天的百货零售业领域内,实际上所有的企业都走向了平台化。传统的零售理论把零售当作中介,是上下游的关系;但现在不是了,零售业成为打通上下游的渠道,形成了平台。

  五是大型化和垄断化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剧。这里面有两个力量在推动,一个是资本的力量,一个是技术的能量。当前,中国百货业四大龙头企业和八大企业的集中度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主要是因为这几年跌宕起伏,行业的整合加剧,导致了集中度的这种变化。总之,无论智慧商务走向哪里,商务的本质必须回归,企业才可能走得更远。

  电子商务领域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

  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同时,2018年起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采用刷单、炒信等方式,帮助自己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但电商领域的“不正当竞争”仍然存在。

  电子商务领域不正当竞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商业诋毁。近年来,网络推手、网络水军是活跃在中国互联网舆论热点背后的一支重要力量,网络推手利用抹黑对手的“黑稿”进行商业诋毁,也成为近年来出现的互联网乱象之一。二是“搭便车”。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两个电商平台出于商业目的,互相盗用对方网站图片进行网络营销,并先后遭到对方起诉,这种“搭便车”行为严重违反了电商领域的公平竞争原则。三是搜索引擎排名。电商企业在搜索引擎排名、域名抢注、恶意插标等方面的行为,使电商领域的竞争变得更加无序。四是电商平台上的企业“挂羊头卖狗肉”。这种种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和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和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

  科技成为百货业转型创新重要抓手

  蓝皮书指出,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意识到,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与互联网公司或大型电商合作,通过它们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流量共享。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物联网、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5G通信技术、地图技术、室内外定位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零售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渐增强。我们的调查显示,当前实体店有应用科技的受访百货企业中,87.9%已在门店铺设WiFi,46.2%设有自助收费系统,37.4%设有产品二维码,31.9%设有Beacon信标做客流分析等,目的是以科技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零售技术投入不能仅仅停留在翻新消费场景和丰富购物体验上,在数字化零售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大数据积累及其智能化运用,成为企业深挖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供需精准匹配的技术途径。在现今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将消费者数据进行搜集整合,并利用新技术作为分析与决策工具,优化商品组合及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以实现精准营销。

  2020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将突破130000亿元

  蓝皮书对上海城市商业发展进行了预测。

  蓝皮书以2018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8.69亿元为基数,根据《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年)》设定的年均增长8%~10%的速度,可以预测到2020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4776.76亿~15329.11亿元区间。简而言之,到2020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在15000亿元左右。基于上海市区内部交通网络的进一步优化、上海与周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无缝对接能力的增强,蓝皮书预测上海商业存量资源优化加速的同时,城市主中心的商铺租金将出现大幅上涨。与此同时,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提上日程,部分批发市场将外迁,商业网点重构加速。蓝皮书预测上海.实体零售增幅较为稳定,网络零售发展提速;本土商业创新力量增强,国际资本抢滩登陆上海。总之,未来几年,上海将继续引领中国商业的发展,成为国际商业资本角逐的大舞台。

  中国零售业并购数量增加和规模会扩大、进度加快,超大型并购增多

  蓝皮书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变以及做大做强国内消费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国并购市场经历了孕育、启动、爆发、回落、进入到了相对成熟理性期的判断。与此相适应,中国零售业并购在2016-2018年也进入到了比较活跃的理性成熟期,主要表现在:中小型并购事件较多、大中型并购事件增加、超大型巨额并购出现,在并购数量上呈现金字塔的数量结构;同时,中小型并购金额较少、占比较低,大中型并购金额居中,超大型并购金额较大、占比较高的倒金字塔的金额结构。整体上,零售业并购呈现出意愿强、进度快、失败率低,方式多元、协议为主,目的多样、控股扩张为主,透明度增强、巨头活跃、超大规模并购升级的特点。预计2019年,中国零售业并购数量将会增加、并购金额将会扩大,并购进度会加快,超大型并购也会增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