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9年4月9日,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关村新三板蓝皮书: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成长力报告(2018)》。
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对于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关村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也是新三板的发源地,中关村新三板市场的良好发展为全国其他高新区提供示范效应。
截至2017年底,中关村有1618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创新层企业232家。无论在全国新三板市场还是在中关村区域经济中,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贡献的力量都不容忽视。
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的经营业绩彰显高成长性,创新层企业更为突出。2017年,在全国新三板市场整体情况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营业收入、毛利润及净利润均保持了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净利润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00%,16%的企业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的赢利能力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其中,创新层企业的平均营收是基础层企业的5倍,平均净利润约为基础层企业的3倍,77%的创新层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超过50%的创新层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齐增长,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研发费用约为100亿元,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强推动着专利产出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关村新三板企业专利授权量四年来持续上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经有少部分企业在立足本土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国际化战略布局。
中关村新经济企业聚集,优势行业成长潜力巨大。中关村有接近四成的企业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代表新兴产业的行业的总市值、营业收入、毛利润等财务数据均高于其他行业,是中关村新三板的优势行业。此外,基于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历史、人文环境及政策支持等因素,拥有成熟技术与市场的高端制造业同样是中关村新三板的优势行业。与此同时,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比率远低于同期全国水平,轻资产特征明显,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关村新三板新经济企业居多,其成长前景值得市场关注。
中关村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整体实力优于其他区域。和广东(除深圳)、深圳、江苏、浙江和上海五个省市的新三板企业进行对标分析,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在市值、赢利能力、经济贡献度等方面均高于其他地区。此外,中关村创新层企业各项指标也远超其他地区,表明其具有更多的优质企业。
尽管中关村新三板总体实力突出,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难以避免新三板市场目前规则所带来的局限。如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交易制度和分层政策差异化制度不完善等,严重阻碍了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对企业挂牌吸引力下降,优质企业流失严重。
基于以上所陈述的发展现状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以期能为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完善做出贡献。
第一,建议重新明确新三板定位,着重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自新三板扩容以来,新三板服务对象逐渐扩大化、泛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新三板为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造成市场挂牌企业质量的参差不齐。因而,建议以中关村为试点,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经验,推出针对质量优异的科技型企业的专属分层,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回归新三板市场建立的最初定位。
第二,建议降低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同时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新三板。现阶段新三板的主要矛盾是资金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导致市场交易不活跃、流动性不足,企业融资困难。除了挂牌公司本身的质量问题以外,合格投资者门槛过高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选取优质新三板企业,按照风险大小分层次降低合格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以改善市场买卖力量不均衡、流动性不足的局面。同时,建议尽快制定公募基金、保险基金等长期资金投资新三板的制度细则,吸引更多持有长期资金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市场。
第三,建议完善市场分层,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建议进一步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依据企业的规范性、持续性、成长性等指标,在基础层、创新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精选层,并实施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加大对“硬技术、原始创新”等科技创新领域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四,建议加强新三板与相关金融机构的联动。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其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新三板加强与银行、创投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挂牌企业积极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新三板市场中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此外,针对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建议企业在加强自己的规范性的同时,提升企业的专业水准和技术,同新三板市场的升级和优质企业的红利共同成长壮大。
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竞争优势明显,“融资难”痛点依旧
蓝皮书指出,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展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在经营业绩、研发实力等方面拥有强劲的增长势头,新经济企业集聚为这一经济群体未来的高速成长奠定基础。与全国其他主要地区的对比结果则显现出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现有的发展状态极具竞争力。但由于新三板市场目前规则所具有的局限性,中关村新三板整体存在着挂牌数量减少、流动性不足、分层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的总营业收入额达到2421亿元,同比增长7.36%;毛利润合计达到628亿元,同比增长4.32%;净利润合计达到142亿元,同比增长16.4%,远高于全国新三板整体净利润增长率(4.79%)。可见,即使在全国新三板市场即将面临经济寒冬的情况下,中关村新三板企业依然表现出勃勃生机。从成长性来看,中关村新三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企业有954家,占比65.98%。其中,营收增长率超过100%的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有135家,其中有9家营收增长率超过1000%。同时,有661家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45.71%。其中,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0%的企业有36家,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的企业有264家。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的赢利能力持续向好,企业经营业绩彰显出较高的成长性。
相对而言,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业绩表现更为亮眼。中关村创新层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4.95亿元,是基础层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的5倍;中关村创新层企业的平均净利润为2282万元,是基础层企业平均净利润的3倍。创新层76.73%(155家)的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正增长,55.94%(113家)的企业净利润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基础层64.23%(799家)的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正增长,44.05%(548家)的企业净利润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蓝皮书指出,流动性不足一直是新三板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关村新三板企业也难以避免这一困境。2017年,有730家(占比45%)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股票年成交量为零,有成交量的企业大部分年成交量集中在100万股以下,中关村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未有明显改善。
随着新三板整体市场的持续低迷,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融资活跃度也持续下降,企业总体融资难度继续加大。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参与定增融资的企业数量(342家)减少15.35%,定增次数(377次)下降18.40%,增发股数(26.74亿股)减少56.71%,增发实际募资(227.23亿元)下降20.35%;虽然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笔数(475笔,同比上涨5.79%)和质押股数(69.77亿股,同比上涨2.95%)的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股权质押融资金额(150.50亿元,同比下降24.12%)却有所下滑,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渠道呈现收窄态势。
中关村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总市值、营业收入、毛利润均高于其他行业
蓝皮书从数量分布、财务指标、赢利能力三个主要维度,总市值、总资产、员工人数、营业收入、毛利率、净利润六项主要指标,对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进行行业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在各个行业的分布情况、经营状况、赢利能力状况和行业特征。结果显示,中关村有接近四成的企业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代表新兴产业的行业的总市值、营业收入、毛利润等财务数据均高于其他行业,是中关村新三板的优势行业。此外,基于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历史、人文环境及政策支持等因素,拥有成熟技术与市场的高端制造业同样是中关村新三板的优势行业。
从规模上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市值最多,占总市值的32.86%,金融业总市值占总量的25.25%,且金融业平均市值远超其他行业,达到95.78亿元,其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行业市值合计分别占总市值的11.19%和11.03%。资产方面,金融业行业规模最大,其总资产占整个中关村新三板公司总资产的33.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则占据18.6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占据15.27%和14.67%,其余行业占比均在5%以下。排除金融业特殊的行业性质,市值、资产分布情况与企业数量分布的重合表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就从业人员角度而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员工人数达到13.63万人,占总体员工人数的47.40%;制造业达4.83万人,占总体的16.79%;其余行业员工人数占比均不超过10%。
综合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规模方面均优于多数其他行业,表明这三个行业在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整体中的优势地位;从平均数看,金融业各项均值远超其他行业,与金融业自身行业特性相符。
中关村新三板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
蓝皮书指出,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公司的负债总额为2412.57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0.41%;全国新三板公司的负债总额为16762.66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20%。中关村新三板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略低于全国新三板市场平均水平,资产结构合理。此外,中关村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3.06%,低于中关村新三板整体水平,资产质量更优。
从分层情况来看,中关村新三板创新层公司的总负债为506.11亿元,平均资产负债比率为43.06%;基础层公司总负债为1906.46亿元,平均资产负债比率为52.80%。创新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明显低于基础层公司,资产更为稳定,财务风险低。
具体来看,在1446家中关村新三板公司中,资产负债率不超过40%的有885家,占比61.20%;处于40%~60%的有328家,占比22.68%;资产负债率在60%~80%的公司有161家,占比11.13%;资产负债率大于80%的有72家,占比4.98%。以上数据显示,多数中关村新三板公司资产负债率合理,债务安全,整体财务风险较低(见图2)。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新三板市场发展重要动力
自2006年1月1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开始,中关村园区凭借其强大的创新创业基因,为新三板市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06年1月至2018年8月,共有1454家中关村园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是新三板市场交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1242家园区企业中有631家为IT类企业,信息技术产业集中度高达50%,制造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信息传输等工业类企业也占到22%,与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等领域相关的可选消费类企业占总数的12%,体现出园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积淀与进取。
园区作为创新创业的示范基地,一方面承担起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器,目前园区新三板挂牌企业中611家园区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在1亿元以下,2017年408家园区挂牌企业出现了亏损;另一方面也成为诸多创新型大企业腾飞的摇篮,目前市值突破10亿元的园区挂牌企业有85家,其中神州优车凭借452.01亿元的参考总市值成为新三板市值最大的企业,园区龙头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39.49亿元,平均净利润达2.25亿元,业绩表现良好。2017年127家园区企业营业收入翻了至少一番,18%的企业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33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10倍。强劲的增长动力与园区在创新方面的积累不无关系,2017年园区挂牌企业平均研发费用达843.36万元,平均研发强度为5.74%,专利授权量连续四年上升,为企业在前沿领域的进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自新三板成立以来,中关村园区企业始终是新三板市场交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目前,仍在新三板挂牌的园区企业累计交易额达到1119.54亿元,占新三板历史累计总交易额的19.54%,其中有32家企业累计交易额突破了10亿元。截至2018年8月,累计共有720家中关村园区新三板挂牌企业实施了定向增发,占新三板总数的13.09%,平均实际募资总额达到8973.65万元,高于新三板6949.87万元的平均水平。此外园区还往往成为市场潮流的风向标,在近几年的摘牌、上市潮中均有突出表现,目前新三板445家IPO辅导企业中有46家来自中关村园区,占比10.33%,其中7家已经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占新三板73家完成IPO辅导的企业的9.59%;与此同时,2017年共有72家企业从新三板退市,2018年前8个月更是累计有113家退市,进一步推动新三板市场格局变迁。
总的来看,中关村园区依靠突出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在前沿领域有所突破的明星企业,不仅是新三板的摇篮,还是推动新三板市场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多项指标首次出现负增长
蓝皮书指出,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公司中,有978家公司实现赢利,占中关村新三板公司总量的67.63%,其净利润合计为203.85亿元。相较于前三年赢利企业数量与赢利企业净利润之和的持续上涨,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当中实现赢利的企业数量和赢利企业净利润之和首次出现轻微下降。
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年报当中披露研发费用的企业有1142家(占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数的78.98%),这1142家企业研发费用合计98亿元,较上年降低13.27%。与前三年大幅增长的变化趋势相对比,首次出现下降的情况,历年平均研发费用的变化趋势也与研发费用变化趋势相同。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854万元,共310家企业达到平均水平以上,占总量的27.15%。其中,研发费用在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5家,处于100万~500万元的企业数量最多,共485家,占比42.47%。
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指将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四个项目相加得出。为-5.56亿元,首次出现负值。1445家中关村新三板企业,762家企业(占比52.73%)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为负,表明超过一半的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在2017年度因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获得的现金流入低于现金流出。纵观四年变化情况,中关村新三板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2017年首次出现负值。该变化趋势表明,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现金流入难度增加,资金链紧张度增加。
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企业质量普遍较高,整体实力优于其他区域
蓝皮书通过中关村、广东(除深圳)、深圳、江苏、浙江和上海五个地区新三板企业的对标分析,重点研究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的特征与成长能力。报告从整体情况、企业赢利能力和创新层企业情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依据市值、总资产、营业收入等重要指标,对中关村与其他地区新三板企业进行对标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企业质量普遍较高,整体实力优于其他区域。
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市值为6827.45亿元,与此相对应,广东(除深圳)、深圳、江苏、浙江、上海地区总市值分别为2333.24亿元、1850.51亿元、2702.10亿元、2506.82亿元和2547.51亿元。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市值较2016年增长5.30%,广东(除深圳)、深圳、江苏、浙江、上海地区的增长率分别为15.47%、-24.67%、15.11%、18.56%、0.67%。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市值最高,但增长率相对较低(见图1)。
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资产为4785.76亿元,而广东(除深圳)、深圳、江苏、浙江、上海地区的总资产分别为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资产的42.58%、31.52%、78.95%、45.99%、36.57%。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资产较2016年增长18.55%,广东(除深圳)、深圳、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增长率分别为9.64%、-16.37%、12.49%、1.25%、13.55%。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资产及其增长率均高于其他地区(见图2)。
2017年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营收为2421.48亿元,广东(除深圳)、深圳、江苏、浙江、上海地区总营收分别为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营收的69.03%、58.10%、93.52%、83.27%、95.79%。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营收较2016年增长7.38%,广东(除深圳)、深圳、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增长率分别为20.29%、4.31%、11.82%、4.05%、37.07%(见图5)。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营收高于其他地区,但增长率低于广东(除深圳)、江苏和上海地区。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与人均营业收入均处于中间水平,相较上海、浙江等地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