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9-03-28

  2019年3月21日,由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北京金匮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三部“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聚焦“中国中医药话语权”主题,从学术视角研究和分析2017-2018年我国中医药文化与产业的新部署、新进展和新成就。用数据和事实来消除社会上已流传20多年错误的中医药数据,呼吁国家开展中医药发展综合数据的调研;用数据和事实来建议中医药高级人才评价需要有学术影响力数据;用数据和事实来提醒中医药国际化要重视中医药传播话语平台的建设。

1

  1. 中国应努力增强中医药话语权

  中医文化蓝皮书指出,中医药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医药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新问题。没有话语权的事业,是很难正常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因此,中医药行业必须重视和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上的话语权。因此,必须尽快形成完善的中医药话语传播体系,从而争取拥有强势的话语权,才可能让民众听到正确的中医药声音,使民众更加信任中医药,在其有健康需求时也才能主动地选择中医药。

  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医药话语体系建设, 我们首先必须厘清基本思路, 制定客观的、 严谨的和系统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为此提出 “以中医药文化三大核心为向导, 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建设为基础, 以中医药传播内容创作为竞争力, 以造福大众健康为传播话语目的” 的中医药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具体措施来逐渐实现。

  创造面向现代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任何医药学的背后,都有影响其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中医药文化产生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 古人的价值观、认知思维方式都与现代人不一样,而现代人也很难进入古人的思维语境中去。我国从20世纪初经历新文化运动以后,社会上几乎全盘西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几乎被全盘否定。因此,要向现代中国人传播中医药文化就必须逐渐恢复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 努力做好中医药文化的跨时代传播。而从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还不能仅仅面对现代中国人,还必须面对更多的各国受众进行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因此,这就必须让更多的现代人认同和理解中医药文化,这是建立中医药话语体系的前提。

  制定面向未来的中医药发展战略

  建立中医药话语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医药行业在现代科技文明背景下能够继续生存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必须用前瞻性的眼光,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清晰的中医药文化发展战略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可持续性产生影响力的系统的中医药话语体系。

  建立面向各国的中医药服务平台

  不少人误以为中医药文化传播主要是媒体的职责,实际上在中医药文化传播第一线的人是中医院、中医诊所、医馆的中医师、中药师,他们与寻求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和中医药健康需求者具有最直接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因此,只有在各国都建立有足够数量的中医医疗机构以后,才能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工作,也才能更好地在保障各国民众健康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获得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话语权。

  创办面向国际的中医药传播平台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医药的灵魂和核心,而且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先锋和向导。无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还是国际化发展,中医药文化必须先行,而中医药文化的先行则必须依托中医药文化传播。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利用传统媒体、现代数字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多形式传播手段,创办面向国际的中医药传播平台,努力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

  据悉,北京金匮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正以中医文化蓝皮书为学术基础,拟构建一个集中医药学术与文化公益、智库学术研发、文化传播平台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生态圈”。

  2. 中医药国际化首先必须建立中医药话语传播体系

  最近几十年,我国中医药行业一直持续地表达走向世界的愿望,希望为世界上更多的民众服务。实际上,中医药早已走向世界,中医药文化也已传播到世界上近两百个国家。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以及学术界对科学本身的认知、划界、评价标准等问题尚未统一认识,以上种种因素使中医药文化并未被真正地接受,中医药没有话语权,也没有相应的法规政策。因此,中医药至今尚未正式进入国际主流医疗体系中,也就不能合法经营。

  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中医药发展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而且在不远的将来极有可能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

  2018年6月18日,从世界卫生组织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其能够影响全球医学领域的《全球医学纲要》(又称为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简称为ICD)第11版中。2018年10月24日,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举有助于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学融入主流医学”。

  在此新形势下,中医药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话语传播平台。据悉,北京金匮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正以中医文化蓝皮书为学术基础,拟构建一个面向全球的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播平台。

  3. 中国中医药发展虽有提高,但还未能担当起“中西医并重”的重任

  中医文化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中医药发展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而且在不远的将来极有可能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

  2007-2017年中医院数量的变化。从纵向比较,中医院的数量从2007年的2720所,增加到2017年的4566所,增幅达67.87%;医院数量在全国医院中所占比重,从2007 年的13.70%,上升到2017年的14.70%。

  2007-2017年中医院床位数量的变化。从纵向比较,中医院床位的数量从2007年的32.15万张,增加到2017年的95.13万张,增幅达195.89%,接近2倍;从横向比较,中医院床位数量在全国医院中所占比重,从2007年的11.98%,增加到2017年的15.54%。

  2007-2017年中医院门诊服务的变化。从纵向比较, 中医院门诊服务从2007年的25387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52848.2万人次,增幅达108.17% ,增加了1倍;从横向比较, 中医院门诊服务在全国医院门诊服务中所占比重,从2007年的15.50%,下降到2017年的15.36%,即使有所下降,但变化不算大。

  2006-2016年中医院收入的变化。从纵向比较,中医院的收入从2006年的4909941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30821200万元,增幅达527.73%,增加了5倍多;从横向比较,中医院在全国医院中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8.31%,增加到2016年的11.95%。

  从以上所选取的中医医疗服务数据比较的结果显示,纵向来看,最近十年来中医院发展方面的数据,虽然有升有降,但波动都不大,仅有个别的增幅高达5倍,总体上给人一种发展迅速、 振奋人心的印象。 然而,只要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中医院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份额上的占比,除了门诊服务人数超过15%以外,其他均在15%以下。也就是说,中医医疗服务整体所占百分比不足五分之一。 中医药只有在成长为一个强势发展的行业时, 才可能真正拥有话语权。也只有发展到了那个阶段,才有可能真正体现出“中西医并重” 。

  4. 中国亟待加强中医药发展数据的调研

  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药品种多、资源丰富、应用广泛。不仅有着几千年的中药应用历史,而且也是拥有中医药消费人群最多、具有最大的天然药物消费市场的国家,这是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无法相比的。然而,最近二十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中药产业发展中的一些不真实的、甚至是错误的数据和信息,即“我国中药的销量仅占世界中药市场份额的3%”。特别是最近微信上更是流传着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信息:“日本中药已占国际中药市场的90%”。这些数据也许会引起社会对中医药的特别关注和同情,但却让我国中医药行业感到震惊,更感觉脸上无光, 严重影响了我国作为中药故乡的尊严,长期被不真实数据所干扰是不利于政府和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

  中医文化蓝皮书通过调研发现,那些耸人听闻的“中国中药产业仅占世界中药市场份额的3%、日本中药已占国际中药市场的90%”等错误数据,一方面是以前相关科研课题中的失误造成的,由于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在网上传播,不断扰乱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是多年以来我国中医药处于多头管理状态,中医药产业数据和出口数据的统计工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之统计归类方式不一,即使是一些基本数据都不是很清晰,就更别说对这些数据开展系统的分析研究了。

  本报告的初衷是试图通过了解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情况的数据,进而揭开我国中药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所占份额的真相,以终止社会上长期持续流传的不真实的极端数据。然而,通过对我国及国际中药产业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深感目前难以达到这个目的。为此,呼吁国家中医药、卫生、药品、工业与信息化、统计等主管部门尽快建立国际中医药行业发展数据调研平台,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而准确的数据支持。

  5. 中国中药产业发展较为稳定,但占比始终不高

  中医文化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药饮片实现1259.40亿元和中成药实现5065.00亿元的收入, 共计6324.40亿元,在国内医药工业市场上共占29.17%的份额。2017年,中药饮片实现2165.30亿元和中成药实现5735.80亿元的收入,共计7901.10亿元,在国内医药工业市场上共占26.49%的份额。

  中药工业所占百分比在2013-2016年期间, 基本上稳定在29%,2017年则下滑到26.49%。虽然均未超过30%,与西药达到对等或接近对等的百分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其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已比中医医疗服务的情况好了不少。

  预计今后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一趋势: 我国中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将持续上升;第二趋势: 中国中药在国际中药市场上的份额将适当减少;第三趋势:中国中药出口将出现结构性波动。

  6. 国医大师年度网络学术影响力数据具有明显差异

  中医文化蓝皮书指出,评选国医大师是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项盛事,对于中医药行业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树立和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继承和创新中医药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名医大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从2009年以来,我国开始评选国医大师。迄今为止,我国已评选了三届共90位国医大师。从评选程序和标准来看,最主要的硬指标只有一条,就是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医龄必须具有55年或50年。这种按医龄和名额分配的方式,看似具有公平性,实际上却从评选机制上放弃了极其重要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力的考量。

  中医文化蓝皮书认为,国医大师的学术影响力是客观存在,即使没有被纳入评选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可以据此参照的学术影响力。通过百度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构成的h指数和g指数、点击量和被引量分别采集了三届国医大师的相关数据,从而形成“国医大师年度网络学术影响力排行榜”。

  第一届国医大师评选于2009年,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于2014年,这期间相隔5年, 第三届国医大师评选于2017年,期间相隔3年,这越来越短的评选间隔不禁使人忧心。 如果通过缩短评审间隔而加速扩张国医大师队伍,人为地制造出一个 “名医辈出” 的虚荣景象, 势必会造成国医大师的“质量”一届不如一届。制定严格的评选标准,保证每一届国医大师的“含金量”,是对中医药行业的尊重,也是对全国人民给予信任的尊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