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扬州市社科联、社科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扬州蓝皮书: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8)》。
2018年度“扬州蓝皮书”由扬州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编写,综合研判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第九部蓝皮书。全书共分为总报告、专题发展报告、经济发展报告、社会与文化发展报告、生态文明发展报告、区域发展报告等六部分,主要分析扬州201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重点关注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扬州现代公园体系建设等重大主题。根据扬州主要经济领域和重要产业、各项社会事业的相关数据、发展状况等展开研判,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针对江都区、广陵区、邗江区的特色发展主题进行分析。
2018年,围绕省委、省政府“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书记提出的“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争创扬州发展的第四次辉煌”要求,系统推进科创名城、旅游名城和公园城市建设,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2018年前三季度,扬州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平稳开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市场预期较为稳定。工业生产稳中趋缓,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就业物价保持平稳。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扬州坚持推动新动能,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稳步推进,财税收入平稳增长。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减税降费效果不断显现。有效投资不断扩大,消费增长总体较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前三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15元,增长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18年扬州经济运行的主要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2018年前三季度,在主动落实中央环保大督查、“263”专项行动的大背景下,扬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预计全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蓝皮书指出,2018年扬州经济运行的主要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市场预期较为稳定
2018年以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平稳开局。一是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农业经济保持稳定,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全年预计粮食总产量294万吨,增长2.6%。工业生产稳中趋缓,1-9月,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7.5%,较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入库税收162.1亿元,增长9.4%。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较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二是就业物价保持平稳。1-9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91万人,同比增加0.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前三季度,物价保持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总体处于可控区间。三是市场活跃程度较高。2018年以来,扬州市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9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9.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9%;新发展市场主体6.43万户,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净增个体私营企业4.63万户,“个转企”1475户。
(2)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发展动能加快转换
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动能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新动能实现快速增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9.5∶46.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较2017年末提升0.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1-9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3%。二是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稳步推进,1-9月,全市科技产业综合体新投入使用46.7万平方米,新增入驻企业763家;新获批5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2%左右,新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30%。三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截至9月底,全市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88个,其中农业项目25个、工业项目33个、服务业项目30个;18个市主导推进的列省重大项目,开工在建14个,完成投资91.4亿元;450个市级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在建327个,完成投资927亿元。
(3)财税收入平稳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2018年以来,扬州市企业、政府、个人收入“三个口袋”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一是财税质量稳步提升。1-9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亿元,增长2.8%,较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99.06亿元,增长14.2%;税收占比达到79.9%,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减税降费效果不断显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企业总体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面超过85%,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1.5%,同比提高26.7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前三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15元,增长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已经连续7个季度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8.9%。
(4)有效投资稳步扩大,需求拉动更趋均衡
2018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投资、消费、出口等指标增长较为稳定。一是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高开高走”、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1-9月扬州市投资增长12.1%,较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1%和13.2%,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3和第1位。二是消费增长总体较快。1-9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2亿元,增长9.6%,增幅居全省第3位,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0.9个和0.3个百分点;其中,与改善生活品质相关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消费增速在10%以上,电商营业额增长30%。三是外贸外资总体平稳。1-9月,全市实现进出口91.59亿美元,增长16.5%,其中完成出口64.87亿美元,增长12.8%,较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9.57亿美元,增长47.1%,增幅居全省第1位。
(5)三大攻坚扎实推进,共建共享成效明显
2018年以来,全市上下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初见成效。截至9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1%,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89.3%,企业、政府和居民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坚持分类调控、引导预期,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舒缓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压力。二是精准脱贫取得阶段性进展。市委、市政府民生保障“1号”文件有效落实,“阳光扶贫”监管系统规范运行,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基本稳定达到脱贫标准,沿江、沿河地区80%的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望达到55万元和45万元。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段建设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8.4%,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及时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全力抓好长江大保护。
重大项目对推动扬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大贡献
蓝皮书指出,在主动落实中央环保大督查、“263”专项行动的大背景下,扬州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实体经济支撑有力、创新动能有效增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的6.2%回升至三季度的6.3%。2018年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增长9.6%和12.8%,较一季度提高0.9个和7.1个百分点。相较于消费、出口而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的投资仍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也存在项目建设进度慢于序时、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要素制约等困难和挑战。
扬州市始终坚持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双轮驱动”,把相对有限的资金更多投向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生态环保和事关扬州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市政、能源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较好地发挥了以高质量项目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1. 聚焦民生改善,以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
连续17年出台服务民生“1号”文件,重点从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喝上放心水、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的就业”等基本民生入手,坚持每年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18年实施重大民生工程61项,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路子,绘就了一条不断上扬的“民生幸福曲线”。
2. 聚焦长远发展,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持续加大投入,组织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交通类项目176个,完成投资302亿元,实现了国家级高速主干道、水运主航道在扬州“双十字”交汇。以承办省运会和省园博会为契机,累计新(改)建大型体育场馆19处、完成投资21亿元,建成各类公园344个、完成投资15亿元,倾力打造“运动活力之城”和城市公园体系。由扬州市率先提出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战略已上升为江苏省省级发展战略,并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累计排出68个总投资近300亿元的具体项目,已启动其中27个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
3. 聚焦创新转型,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有效投入
探索创新节约集约用地路径,催生出广陵“六化六优”、邗江“一优双控三审”等用地新模式,实施全域整治、城乡互动、系统推进,盘活闲散土地,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突出技术创新,出台科技创新“28条”和知识产权保护“13条”政策,推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促进企业扩大技改投入。鼓励绿色发展,出台《关于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依法依规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能源消耗、碳排放、环境容量等指标需求。2018年全市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项目共计191个,已收缴有偿使用费600.2万元。
4. 聚焦放开放活,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准入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平等进入健康养老、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补短板行业。目前,能源领域的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已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吸引了扬州艳阳天新能源有限公司108MWp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高邮协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50MWp风力发电、深能高邮东部100MWp风电场等一批社会资本投入。对于具有较少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重点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先后推动实施了高邮泰达环保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省道S611邗江段、S333高邮东段、S328仪征段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高邮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成功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市政工程领域重点PPP项目库。
扬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2018年,全市上下围绕省委、省政府“六个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两报告两文件”明确的目标任务,主动作为,克难求进,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553亿元,同比增长7.5%。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7.5%,增速居全省第5位,总量居全省第7位;全部工业入库税收同比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
一、 产业发展总体向好
1-9月份,全市汽车、机械、船舶等14个工业主导产业中,12个产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5个产业入库税收同比增长。其中,汽车产业受部分整车企业前期停产调整生产线和恢复性试生产,加之车市传统旺季折扣车单价较低的影响,开票销售同比增长3.8%,较上半年收窄6.7个百分点;入库税收较上半年由正转负。机械产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8.0%,入库税收同比增长4.0%。石化产业行情向好,开票销售和入库税收实现双增。相比上半年,船舶产业开票销售由正转负,新光源、医药产业入库税收由正转负(平),各产业开票销售和入库税收两项指标增速有所回落。
二、 企业发展总体稳健
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4.5%,入库税收同比增长7.5%。其中,555家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5.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638家规模以上外贸生产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2.3%。2349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8.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入库税收同比增长22.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4.8个百分点。工业百强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1.5%,增长面为75%。宝胜、恒润、扬农、仪化、秦邮、泰富等6家企业累计增量超10亿元。
三、 项目建设量质齐升
1-9月份,全市工业重大项目新开工33项,其中招商新建13项;新竣工26项,新达产100项。已认定的新开工项目中,属于先进制造业项目22项,比重为66.7%,中集通华数字化联合体、亚威机床智能工厂、金阳光锂电池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将成为推动扬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扎实开展“6+X”招商活动,成功举办2018年扬州(北京)央企暨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互联网产业合作恳谈会,现场签约42个项目;开展2018年中国扬州MEMS&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产业发展峰会,并与瑞特格集团、腾讯金融、汉能控股等来扬团队洽谈项目合作。
四、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智能制造方面,启动2018年“千家车间询访计划”,组织专家提供智能车间建设免费咨询诊断。推动扬州高新区成功申报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国家标准委、工信部批准的38家单位之一。扬农、亚威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示名单,科派股份等2家企业获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五星级上云企业)。新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占全省总数7.8%,累计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2家。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隐形冠军企业4家。节能减排方面,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查要求,1-9月份全市累计关闭化工企业105家,不断加强环保刚性制约。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成功争取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企业服务方面,2018年以来,全市各部门直接降低企业成本约80亿元,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红利。制定出台《扬州市工业企业开展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的意见》《扬州市工业百强企业认定办法》,开展“工业百强企业”“工业纳税十强企业”“十大经济新闻人物”等评选表彰,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
扬州市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成效
扬州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决贯彻中央改革开放精神和“三农”系列政策及相关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统筹城乡发展、“三权分置”、乡村振兴……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词语,推动扬州市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9.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95.7亿元,年均增长10.7%;粮食总产量从202.5万吨增加到285.5万吨,增长41%,最高的2013年达到312.2万吨;粮食单产屡创新高,平均亩产从305公斤增加到485.6公斤,增长59.2%;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转化为农林牧渔协调发展,从业人员占比由79.8%减少到18.1%。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全市建成18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所有乡镇都有医疗卫生机构、文化站、幼儿园、乡镇小学,村村通公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八成以上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主要道路有路灯。三是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跨越式增长,由85元增加到2017年的19694元,增长231倍;生活条件不断改善,99.7%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拥有2处以上住房的22.67万户,占29.9%,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32.89辆、手机263.68部;农民人均寿命由66.1岁提高到78.8岁。这些数据见证了扬州40年来农村改革的成就,也为扬州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扬州市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一大批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在扬州布局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规修编等,为扬州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一是在经济发展上,2017年全市GDP总量突破5000亿元,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由2010年的第56位提高到第37位,人均GDP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稳居苏中苏北第1位。创新打造六大基本产业,累计新开工重大项目868个、新竣工投产632个,沿江地区100亿元、沿河地区50亿元重特大项目(群)实现两轮全覆盖。二是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2015年建城2500周年、2018年承办“两大盛会”为重要节点,市区城建累计投入2360亿元,实施多轮市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形成了科学合理、集约高效的发展布局;抢抓机遇推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宁启铁路开通动车,连淮扬镇高铁即将建成,北沿江高铁开工在即,扬州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县、区区通高铁的城市。三是在民生实事上,始终坚持民生为本,连续17年制定实施民生“1号”文件,从绝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推进,从抓好“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就业”等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在苏中苏北第一家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扬州规模最大的古城更新、“八老”改造,全面实现菜篮子工程“1161”和鲜奶工程“115”目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