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科学评价可持续发展状况,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18-11-22

1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包括理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于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愈发深刻,对于建立一套科学而又简约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和迫切。

  除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创新之外,我们之所以要创新和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实践意义在于,真正基于可监测、可衡量、可统计的原则,落实中央所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指引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作为各级政府开展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以期彻底抛弃固守多年、单纯追求经济总量、以GDP规模与速度为核心的经济评价体系,实现由僵化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向构建全面综合反映、科学评判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转变。总之,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贴近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能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为区域、行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帮助,从而最终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以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以主题领域为主要形式,同时考虑领域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个框架由5个主题构成: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其中可持续发展中最常见的三个主题社会(社会民生)、经济(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都包含进来,在此基础上,针对自然主题,增加两个因果或者关联主题:消耗排放与保护治理。环境与资源描述的是自然存量,包括了资源环境的质量和水平。消耗排放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自然的消耗和负面影响,是自然存量的减少。治理保护是人类社会为治理和保护大自然所做出的努力,是自然存量的增加。社会民生的增长和资源环境的不断改善又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保障社会福利、可持续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构建这样一个指标体系,希望达到三方面目标。

  一是能支撑中国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承诺,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经济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三是对省、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和考核,为健全政绩考核制度提供帮助。

  2、中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结果分析显示:

  第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稳步得到改善。2010-2016年总指标整体上呈现先降低再逐年稳定增长状态,其中2011年达到最低点,并且此后出现持续增长状态,其原因是资源环境、消耗排放、治理保护等方面在2011年后得到重视,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上升。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局面正在不断趋好。从2014年到2016年间,经济发展指标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这意味着2015年和2016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趋好反弹迹象,进一步反映我国经济结构经过前几年调整转型,经济增长新动能得到恢复,说明了中国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后,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不断趋好。

  第三,中国在社会民生方面的进步十分明显。

  第四,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仍有较大短板。

  第五,中国经济社会活动的消耗排放影响依然较大。

  第六,中国治理保护领域治理成效逐渐显现。

  3、中国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分析显示:4个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排名比较靠前。

       以2017年为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重庆、山东、福建、安徽等省市位居前10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重庆、天津等省市除了在资源环境方面不太占优外,经济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都走在前列。青海、甘肃、新疆等省份排名较为靠后,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东部地区两个直辖市北京上海与浙江省分列前三强。中部地区安徽排名最高,该省份从2016年的第21位一路升至2017年的第10位。西部地区除了重庆排名第7位,其余的省份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均在前十名之外。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环境治理五大分类指标来看,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以各地一级指标排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的绝对值衡量不均衡程度:高度不均衡(差异值>20)的省级区域有:北京、河南、云南、海南、贵州、青海、天津、福建、安徽、甘肃、新疆和山东;中等不均衡(10<差异值≤20)的省级区域有:陕西、广西、黑龙江、江苏、湖北、内蒙古、河北、湖南、江西、上海、辽宁、广东、四川、宁夏、重庆和吉林;比较均衡(差异值≤10)的省级区域有:浙江、山西。大部分省级区域再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短板,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空间很大。如北京尽管在经济发展和消耗排放指标高居首位,但在资源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短板,排在第28位。福建省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排名第一,但是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指标均存在短板。

 

  4、中国100个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分析显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东部沿海城市的可持发展排名比较靠前。

       其中,2017年度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为: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青岛、武汉、长沙、无锡、宁波。与内陆地区的工业化城市相比,沿海城市有更好的环境质量。在大力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压力,资源环境、消耗排放、环境治理等指标相对落后,导致他们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靠后。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环境治理五大分类指标来看,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大部分城市区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短板,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空间很大。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东部沿海的主要城市表现最佳方面。在社会民生方面,排名靠前的城市大部分都位于内陆,除珠海和武汉之外,其它在社会民生方面领先的城市均位于经济发展排名前十开外,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并不是同步,说明一些城市过度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民生,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资源环境方面,资源环境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份,这些城市一般生态环境比较优良,自然景观比较丰富。在消耗排放方面,水和能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废水排放量等指标表现突出的城市多数是大城市,这些拥有重要经济活动的人口中心在资源节约及排放控制技术方面也一直保持前列。在环境治理方面,济南、石家庄、郑州等城市近些年都是环保压力较大的城市,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方面,但是在环境治理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努力,排名靠前。

  5、为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治理,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逐渐以此作为各级政府开展绩效考核的指挥棒,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和投资力度,完善相关统计指标体系,增加更多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定期发布及后续落实与评估机制;

  二是加大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四是推动能力建设,加强国际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话语权,逐步承担更大国际责任,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推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发展治理机制的构建,构建更为成熟完善的国际发展合作体系。

6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  

  阿里研究院

  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