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8-12-05

  2018年12月3日,全球化智库(CCG)与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于CCG北京总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

微信图片_20181205094950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年历程节点。一路走来,中国砥砺奋进,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然而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泛起,中美贸易关系也日益紧张,为世界和中国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值此关键年份,CCG推出《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蓝皮书,回顾总结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四十年,客观理性分析今天的挑战与机遇,展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未来之路。报告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多角度全方面地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全书由总报告、评价篇、调查篇、专题篇、对策篇、案例篇和附录七部分组成,旨在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走向更高层次提供理论基础,对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1、2017~2018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情况,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

  (一)全球FDI流量再次下滑,且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

  2017年,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回暖迹象,但全球FDI流量再次下滑。与2016年全球FDI流量的小幅回落不同,2017年全球FDI缩水严重,降至约1.4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3%。CCG分析,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浪潮的不断上升,是影响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譬如,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令全球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不确定性陡增。欧洲方面,德法等一些重要国家大选反映出欧洲右翼势力的扩张,或成阻碍全球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此外,美欧投资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增强,通过制定或修订法律加强外资审查制度,为政府审查外资并购交易等提供法律依据。

  (二)全球对发达经济体投资降幅达到37%,亚洲反超欧洲重新回到最受欢迎的投资区域

  2017年,全球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流入量大幅缩水,仅为7124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减少4208亿美元,降幅达37%。全球对转型经济体的投资也在2017年严重受挫,跌至468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27%。与前两者相比,全球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保持平稳,且小幅回升5亿美元,达到6707亿美元。

  从全球FDI流入的洲域上看,2017年亚洲区域超过欧洲区域,获全球FDI最多的流入量,占投资总额的36%。之后依次为欧洲26%、北美洲2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0%,以及大洋洲4%、非洲3%。相比2016年,除亚洲和拉美及加勒比海区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所增长外,其他大洲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欧洲、北美洲及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39.8、39.4以及21.5个百分点。2017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取得了2.4%的增长率,欧洲经济开始走上复苏之路。全球对亚洲的投资平稳增长,在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前10大目的国中,亚洲占据四席。

  (三) 美国仍稳居全球最大对外投资来源国,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

  由全球化智库(CCG)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指出,从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来看,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17年出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22%,达到了3423亿美元;日本从2016年的第四跃居至全球第二,达1604亿美元 ,这已是日本连续第四年对外投资出现增长;中国大陆在2017年则是出现了较大回落,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16年的1961亿美元降至1246亿美元。在一系列投资便利化以及招商引资的措施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18年上半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目的地。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未来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四)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在服务业和制造业并驾齐驱,农业有所下降

  从全球对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行业来看,2017年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仅仅占总外资的1%, 较2016年下降3%。由于化学原材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及烟草行业出现较大的跨国并购案例,流向制造业的投资占43%,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服务业依旧是最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占全球对外投资的56%。CCG分析,近年很多重要的大国都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例如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以及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各国均在高新技术领域采取产业扶持的战略以扩大自身的优势进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使制造业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的占比不断攀升。

  (五) 并购投资活跃但大型并购有所减少,绿地投资中仅制造业有所增长

  2017年,全球跨境并购金额同比下降22%,不过,在金额出现较大回落的同时,并购数量上出现了小幅攀升,增长5%,达到6967宗。这说明,2017年的大型跨国并购事件较2016年有所下降。全球跨国并购在第一产业出现了严重的缩水,同比下降123%。

  绿地投资金额同样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4%。值得注意的是,在绿地投资中,制造业吸引的外国投资同比增长14%,第一产业和服务业的绿地投资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同比下降61%和25%。

  (六) 国际投资政策发展趋势以自由化和便捷化为主

  在2008~2017年期间,出台对外投资政策的国家逐步增多。在2017年,全球65个国家共出台126项相关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政策占相关政策的73.8%,相较2016年提升了6%。限制对外投资的政策略有回落,占政策总量的14%。亚洲新兴经济体在扩大对外投资自由度方面力度空前,吸引外资的投资领域不断延展。

  CCG分析,从大体趋势上看,各国对于外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外资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逐渐成为共识。但仍有不少国家在2017年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值得关注的是,出台限制性政策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普遍加强了对来自外资并购的审查,特别是对战略资产及高新技术企业并购的严格审查。从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国来看,资金的主要流向还是欧洲和北美的发达经济体,因此中国企业将会受到相关目的国限制性政策的较大影响。针对上述出台限制性政策的国家,中国企业需要做好更充足的困难准备和更专业的并购团队。

  2、2017~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制造业领跑海外投资

  (一) 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首次下滑,政策监管加码引导企业“走出去”更趋理性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迎来十年中的首次下降。2017年对外投资额为1582.9亿美元,与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井喷式增长相比,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下降明显。CCG认为,在延续2016年对外投资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对企业“走出去”行为进行合规引导,2017年我国政府又密集出台了对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2018年,《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开始实施,政策变化对企业海外投资影响明显。

  蓝皮书指出,国家监管层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管理日趋精细化,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不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创新领域、高新技术等走向世界舞台。与此同时,优化企业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从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转变。

  (二)  欧洲、亚洲、北美洲为主要投资区域,中国对美国投资大幅下降

  从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看,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洲、亚洲及北美洲,投资数量占比分别为39%、23%和23%。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中国企业未来对非投资合作的增长空间明显。

  从对外投资流向的单个国别来看,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在2015~2016连续两年超过了美企对华投资。而2017年受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对美投资数量和投资额均出现明显下降。中国企业在2017年对美投资仅为67起,投资总金额201.33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同比下降了57%和76%。

  (三)国民携手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特征

  2017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上各具特点,民营企业在投资数量上表现抢眼,国有企业则在投资金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特征。

  CCG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深,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更大的开放,无论国企还是民企“走出去”,积极对接国际资源、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技术创新、吸引顶尖人才、提升品牌影响力,都是为了打造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而努力。政策的整合、规范,以及对合规“走出去”企业的持续支持,为国企和民企的海外投资发展起到了方向引领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对外投资方式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持续下滑

  根据CCG统计,2017年中国企业投资方式主要以跨国并购为主。结束了2013~2016年并购金额与案例数的双上涨,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下降明显。CCG分析,2017年,在对外投资政策的收紧下,非理性对外投资,如房地产、酒店、娱乐业等海外并购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来自海外监管的壁垒更是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因素。面对日趋严格的国内外监管环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需要更加谨慎,在注重战略性与长远性的同时,也要做好收购遇阻或者收购失败的应对策略。

  在绿地投资方面,2017年绿地投资的案例数和投资笔数双降到了四年内最低点。出现了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的态势。CCG认为,绿地投资有益于东道国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和就业增长,因此受到普遍欢迎。但是,由于投资筹建工作量大,建设周期和回报周期长,对投资企业的资金实力、本土化运营经验都是巨大的考验。因此,与并购投资相比,绿地投资相对较少。CCG预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未来5年内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地投资规模将有所扩大。

  (五)制造业继续领跑海外投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势头强劲

  从2017年中国“走出去”的投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占比达40%,较上一年提升四个百分点,继续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热门的行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总投资案例的15%,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出现增长,较2016年提升4%。CCG认为,随着阿里巴巴网络技术、腾讯控股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并购活动,这一行业还将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

  CCG分析,制造业依然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行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拉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更好的优化国内产业格局的配置。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海外并购,获得与国际接轨的研发、运营、管理和技术团队,以及相对稳定的客户市场,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但是在此领域并购,需要时刻警惕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此领域设置的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规避并购风险。

  (六) “一带一路”进入经贸合作阶段,投资拓宽至更宽领域

  2002~2018年上半年,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投资规模来看,主要集中在1亿~10亿美元,占比为48.7%。其次分布于1000万~1亿美元以及10亿~100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5%与15.6%,10万美元以下以及100亿美元以上的案列数量非常少。

  从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行业分布来看,投资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分别为33%和34%;采矿业、交通运输、金融业占比均等,各占7%;房地产、建筑、文体、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比较为分散。

  CCG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历经五年已经进入全面合作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是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市场的主力军,不断形成基础设施、能源、航路交通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政府推动的PPP合作项目中,更是带动了民营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链上下游中来,拉动了中国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进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特别是拓宽到了互联网、旅游业、文体等领域,形成了“国民携手”投资“一带一路”的新局面。海外产业园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和载体。

  3、2017~2018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7~2018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凸显的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第一,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合规经营亟待与国际接轨;第二,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第三,走进“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困难显现;第四,中美大国博弈下,中国企业美国投资遇阻碍;第五,中国企业海外对外承包工程,PPP模式效率亟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书结合现状,分析其生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提供参考。

  (一)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合规经营需要符合国际标准

  中国多家企业在海外发展时,因不了解投资国法律规章受重罚。CCG分析,这是由于中资企业对海外法律不熟悉;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企业合规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规避风险。

  CCG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企业方面,从高管层开始培养合规管理的思想与习惯、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任命首席合规官负责全面的协调与管理。政府方面,加强中国企业合规管理立法、成立企业合规审查委员会、牵头央企制定企业合规体系。此外,智库可为企业合规建设建言献策、助力海外发展。

  (二) 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影响力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CCG分析,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恪守传统商业思维;品牌口碑有待提升;品牌宣传手段单一;品牌管理落后。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方面应增强产品质量,注重产品研发;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学习海外管理及消费文化。政府方面应优化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国家间政府交往为契机推动中国企业品牌走出去。在社会方面,媒体应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

  (三) 走进“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困难显现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各种困难开始显现。这些主要问题包括中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文化障碍、法律体系差异以及环保劳动等问题。CCG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文化冲突产生投资障碍;环境问题阻碍海外投资进一步发展。

  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企业方面,中国企业应学会使用政治保险工具,企业应合规合法经营。政府应帮助企业参与境外谈判,以两国共同利益打破障碍,邀请发达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社会层面,金融机构对中国企业应提供更多财务援助。

  (四)中美大国博弈下,中国企业美国投资遇阻碍

  如今,中美经贸摩擦对于中美两国的企业而言是一次沉重打击。CCG分析,中国企业形成如此困境的原因是美国政党竞争所产生的阻碍、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的政治博弈以及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社会责任感欠缺。

  对此,CCG给出的对策和建议是,中国企业应适应美国社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而赢得支持;同时发掘亚非拉新兴国家的投资潜力。政府应在必要的经济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支持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去;维护多边机制,推动自贸体制发展。社会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强对中国企业走出的金融和资本支持;民众应树立对民族企业的信心并在行动上给予支持;积极发挥“二轨”外交作用。

  (五)中国企业海外对外承包工程,PPP模式效率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可以说中企承接境外PPP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问题依然存在。CCG分析主要原因为,中资企业开展PPP合作模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东道国的PPP合作模式的相关法律保护政策缺失;中资企业自身在项目承包问题上的PPP合作意识不强。

  为解决这些问题,CCG建议,中国企业应在参与PPP项目过程中要注重转变心态;多方调研确定最佳合作时机和方式。中国政府可以在发展关系较密切的国家推动该国的PPP合作建设;国家为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建设提供信息资讯平台,协调各企业海外承包项目和目的地的选择。

  4、中国企业全球化榜单

  全球化智库(CCG)连续第五年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榜单,2018年度的榜单包括“2018年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2018年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锐50强”、“2018年‘一带一路’十大先锋企业”、“2018年全球化发展十大创新企业”等,以表彰在创新发展和提升品牌软实力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

  CCG作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研究者和推动者,每年将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纳入研究的重点之中,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梳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情况,为中国企业提高海外竞争力提供可参考标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研究平台。

  全球化智库(CCG)企业全球化研究课题组,收集整理300家具有代表性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公开披露的数据与信息,依照“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2018”评选,以绩效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5项指标要素,加之企业对外投资与主营业务的相关度评价和调整项目,综合评选出“2018年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本次数据采集节选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

排名

企业

排名

企业

1

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7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28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4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29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5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30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6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31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

32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3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9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

34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3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2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7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3

海尔集团公司

38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14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39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1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0

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41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17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4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8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43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19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4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20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5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21

万向集团公司

46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22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47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3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48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49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5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50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