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安徽上市公司蓝皮书: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8)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8-10-11

  近日,由安徽省投资集团联合国元证券、华安证券共同主办的“首届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安徽上市公司报告发布会”在合肥举行。论坛上,安徽省投资集团董事长陈翔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安徽上市公司蓝皮书”《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8)》。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主体,企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上市公司作为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中的优秀成分。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最早点燃改革火炬的安徽,企业改革发展如何,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上市公司整体发展质量如何,各主要发展指标究竟好坏,对安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等,既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关切的重要命题,也是上市公司自身关注的课题,更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截至2018年8月,安徽境内上市公司104家,位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新三板”挂牌企业345家,占全国3.11%;安徽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208家,进入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第一方阵。2017年,安徽直接融资额、股票融资额、境内累计首发上市企业数、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数等多项指标均居中部首位;全部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1839.9亿元,占全国1.9%,位列第九。

  本次发布的 “安徽上市公司蓝皮书”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8)》是国内首部省域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由安徽省投资集团牵头,联合国元证券、华安证券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盛基金等机构,以注册地在安徽且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103家)为研究对象,分主题和专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呈现出安徽省上市公司发展的整体镜像和各个侧面的具体表现,具有开创性分析价值和研究意义。

微信图片_20181128085300

  2018年安徽全部境内A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1839.86亿元,全国排名第九

  上市公司数量代表着一个区域内优质企业数量,特别是代表着该区域企业规范经营水平,还体现了该区域能够上市的融资发展能力。自1993年10月18日安徽第一家上市公司美菱电器(现更名为长虹美菱,000521)上市以来,截至2018年5月,安徽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103家,在全国排名第9位,排在安徽前面的省市有广东(578家)、浙江(423家)、江苏(392家)、北京(311家)、上海(279家)、山东(193家)、福建(130家)和四川(119家);在中部地区与湖南省并列第1位,湖北省(96家)、河南省(78家)、江西省(40家)和山西省(38家)。安徽省境外上市公司共12家,包括远航港口、宝申控股、中国新华教育、徽商银行、飞尚非金属、海螺创业、信义光能、现代牧业、海螺水泥、皖通高速、马钢股份和华米科技,其中纽交所上市公司1家(华米科技),其余均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

  蓝皮书指出,上市公司市值体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也反映投资者对该企业发展的信心。重视市值运营,提升市场价值,是上市公司应该高度重视的工作。2017年12月31日,安徽全部境内A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1839.86亿元,在全国上市公司市值总量中占1.88%,全国排名第9。排在安徽前面的依次有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四川省。在中部地区排名第1,中部其他省份分别是湖北省11422.25亿元、河南省9998.17亿元、湖南省9594.23亿元、山西省6274.73亿元、江西省4286.62亿元。安徽上市公司境外(港股)市值1328亿港元,其中海螺水泥463.05亿港元、海螺创业320.7亿港元、信义光能218.37亿港元,占据前三位。

  安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向好,区域行业性质差异较大

  上市公司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公司的发展是一个公司各层面多维度经营管理系统协调运作的结果。蓝皮书采取分合评价模式,先对各个单项指标进行排名,然后再对特定维度进行综合排名。各维度排名以后,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系统评价,形成上市公司综合发展能力排名。

  业绩是上市公司在一定经营期的经营效益,是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彰显企业好坏的直接指标。2013年以来,安徽省上市公司业绩总体呈下降后快速反弹的趋势,2015年为低谷,2017年的总体权益净利率、资产收益率与营业收入净利率三项指标均反弹至近五年最高值。其中,总体权益净利率接近10%,高于安徽省(8.5%)与全国(6.9%)的GDP增速,这说明安徽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向好,近两年企业经营绩效有所改善,也能说明外部经营环境有良好改进。

  从区域上看,合肥市、芜湖市和宣城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水平较高。芜湖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表现最佳,各项指标发展较好,所辖海螺水泥和三七互娱业绩排名靠前;宣城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排名较为平均,整体盈利能力较强;合肥市上市公司较多,因业绩良莠不齐,少数业绩较差的企业拉低了总体业绩水平,导致合肥市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次于芜湖市与宣城市。马鞍山市上市公司业绩水平于2015年后上升反弹幅度最大,有积极向好势头;铜陵、阜阳、淮南等地市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水平偏低。这说明了安徽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水平区域差异较大。

  从行业上看,安徽省“中国制造2025”计划有良好表现,近两年安徽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呈反弹上升趋势,整体业绩水平向好。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2017年权益净利率高达16%,远超其他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经营业绩呈上升后回落趋势,说明这些行业上市公司发展不够稳定,也与经济发展大背景的波动有关。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影响下,批发与零售贸易行业表现最差,各项业绩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以合肥百货和安德利经营业绩下降幅度最为明显。

  具体从企业业绩综合排名看,前十名的上市企业分别是海螺水泥、金禾实业、国机通用、口子窖、古井贡酒、欧普康视、三七互娱、开润股份、安纳达以及志邦股份。排名后十位的企业分别为海螺型材、金种子酒、新集能源、安利股份、惠而浦、东华科技、泰尔股份、安凯客车、凤形股份、盛运环保。除了安利股份与东华科技,排名前十与后十位的上市公司皆属于制造业,制造业内部企业业绩水平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

  安徽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近年来取得较大提升

  蓝皮书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4个指标,利用CSMAR、知识产权网、佰腾专利网和Wind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安徽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先分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排名,然后分行业、城市、企业属性和板块层次分别进行排名和分析,接着利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对上市公司综合指标进行排名,并将综合得分排名与各分指标得分排名进行对比,然后分行业、城市、企业属性和板块层次分别进行排名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总结出安徽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从分析结果来看,安徽省上市公司近三年在创新能力提升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安徽省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化。2015~2017年,安徽省上市公司高学历人才比例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上升。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凸显,从行业分析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强度处于上升趋势。省会城市合肥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头羊角色,从城市分析来看,合肥市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研发强度排名最高(宣城、亳州除外)且处于上升趋势,有助于带动安徽省其他城市上市公司的发展。安徽省上市公司在创新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应当看到,安徽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发展仍然有很大潜力。通过综合指标和分指标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总体来看,安徽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差异比较明显。101家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平均数为0.1907,高于平均数的有38家,低于平均数的有63家。而创新能力综合得分的中位数为0.1422,低于平均水平接近5个百分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大多聚集于2.42%~19.07%这一区域,且越高于平均数的企业越少,虽然拥有创新能力比较高的企业,但是安徽省上市公司的整体创新水平还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空间。

  从分指标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研发强度反映了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费用的投入程度,专利申请数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尽管高学历人才比例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攀升,但研发强度和专利申请数未有显著提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2015~2017年安徽省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变化来看,研发强度是先升后降,最终和2015年持平。2015~2017年,安徽省上市公司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变化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研发强度“弱者很弱”。研发投入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只有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才能使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安徽省101家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平均数为1.94%,高于平均数的公司有65家,低于平均数的公司有36家,而101家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中位数为2.89%,高于研发强度平均数约1个百分点,这说明低研发支出的上市公司拉低了101家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的平均水平,出现“弱者很弱”的现象。剔除14家研发支出为0的上市公司后,在剩下的87家上市公司中,研发强度平均数为2.49%,中位数为3.13%,高于平均数的公司有57家,低于平均数的公司有30家。安徽省各上市公司的研发资金投入差异明显。研发支出投入强度排前三位的企业为科大讯飞(21.59%)、科大国创(16.41%)、应流股份(10.40%),而比重小于1%的企业也有25家之多(包含15家2015~2017年研发支出计为0的企业)。

  企业高学历人员逐年上升但占比仍然较低。企业人才的数量也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证。从2015~2017年安徽省上市公司高学历员工比例变化趋势来看,企业高学历人员比例逐年增加。但安徽省上市公司中,63家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足20%。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徽省上市公司人才质量不是很高,6成以上的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比例分布在20%以内,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较多的高学历人才。综上所述,安徽省大多数上市公司高学历人才比例优势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

  企业之间创新产出差距悬殊。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是衡量企业创新成果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重要指标。101家上市公司的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平均数为1.6,高于平均数的公司有32家,低于平均数的公司有69家,而101家上市公司的每百人专利申请数中位数为0.83,低于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平均数,约为平均数的一半,说明这101家上市公司的每百人专利申请数相差非常大,最多的为10.13项,而最少的则为0.01项(不含未查到专利数据计为0的9家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差距也较大,101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数为26.86%,高于平均数的公司有41家,低于平均数的公司有60家,而101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中位数为21.44%。此外,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分别高达96.57%、95.90%,而16家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不足10%,安凯客车的主营业务利润率甚至为负数。

  从安徽省上市公司城市分析来看,无论是分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合肥市和芜湖市的创新能力远高于经济落后的城市。拥有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合肥市和芜湖市,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总体来看较高,其中合肥市高达80.75%。安徽省其他城市在上市公司数量、研发强度、高学历员工比例、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潜力,发展空间较大。

  国企改革ETF对安徽国企改革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混合所有制的新尝试

  从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来看,混改依然是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混改引入非国有资本,按一定规则和速度降低国有股权比例,最终使国有企业从国有独资或政府绝对控股的企业逐步转变为政府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股权适当的多元化和分散化,最终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到达国有资本增值保值的目的。

  蓝皮书指出,安徽省国企改革,将部分股份换为ETF,对应的将部分股权交到了市场的手中。从股权结构的角度来,安徽省国资委继续实现对企业的控制,另一方面将民间资本通过ETF基金的形式引入,有利于推动一定程度的混合所有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通过ETF换购由ETF持有人行使对应部分的权利,对国有企业的运营、监督都具有良好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国企的运营效率,同时也有效降低改革的阻力。

  为安徽供给侧改革提供可选手段

  2018年“去杠杆”“防风险”是政策重心之一,国企去杠杆也被放在突出的位置;而安徽供给侧改革“补短板”中,也明确指出了“要补齐金融风险监管短板,降低企业负债率及担保与类金融等方面风险爆发的可能性”。目前国企降杠杆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盘活存量资产、兼并重组、债转股、破产清算、股权融资等方式——也就是说,降杠杆需要让“死”的资产“活”起来,并用部分资产去抵偿债务。

  而根据国企改革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对于政府意欲退出的行业,如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加工和商业零售等传统竞争性行业,政府可以采取存量出售的方式进行混改。所以通过ETF的方式,降低国有持股比例,部分国企可以选择ETF的卖出,形成国资适当退出,并实现“去杠杆”的目标,一举两得。

  由“管资产”转变“管资本”,国资保值增值的工具

  安徽省国资参与安徽省国企ETF可以看作是一种更加市场化的国资流动平台,有利于加强市值管理,对于国资的保值增值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国有企业非系统性风险,实现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国资委通过股份换购ETF,实际将单个国有企业的股份换成了“一篮子”股份。将单一股票投资品种换成流动性更好的ETF,降低了国有资产的非系统性风险。ETF基金可以通过申购赎回的方式退出,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退出。良好的流动性为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提供重要的保证。安徽省国资管理平台,可以以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换购安徽省国企ETF份额,进一步丰富所持的资产组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享安徽省国企改革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