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8年10月13日,由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李炎、胡洪斌主编的《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一书,在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举办的“2018年特色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云南)论坛”上隆重发布,这是蓝皮书第一次在“走进乡村”举办的新书发布会。
区域文化产业稳态发展,长三角地区持续领跑
2014~2016年,中国七大区域的年均文化产业增长率,除东北地区因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经济总体下滑拖累文化产业负增长之外,均呈现稳态发展势头,保持在9%以上的增长水平,均超过同期区域GDP的年均增长率。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历年位居七大区域榜首,年均增长率达到12.40%,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率3.59个百分点,超过同期东北地区14.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也只有长三角地区历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而东南地区与环渤海地区每年仅以0.1%左右的增速接近5%,其余地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在4%以下(除西南地区2016年为4.01%)。长三角地区领跑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娱乐消费持续高涨,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年15.8个百分点,表明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8.68%,而同期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9.15%,超越了全国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成为消费支出中的一大亮点。长三角地区与东南地区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位居前列,从2015年起突破1000元大关,超出同期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4倍,但是年均增速低于10%。相反的,其他地区虽然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没有突破1000元,但是年均增速均在11%以上,成为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较为活跃的地区。其中,西南地区较为突出,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历年排名倒数第一,但是年均增长率却达到12.93%,增速排名第二。
产业集聚更加凸显,区域差距较为突出
2012~2016年,从资本投资和企业规模的增速来看,首先,中部、西北、西南地区的文化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就产业集聚程度来看,根据区位熵以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区GDP为衡量指标,计算文化产业的区位熵。计算长三角、东南、环渤海地区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与专业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从2012年起,长三角、东南、环渤海地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维持在76%~81%,利润总额的占比高达77%以上。到2016年,尽管三大区域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占比下降到67.95%,却吸纳了全国70.25%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国总量的比值高达79.97%和81.16%,上缴国家税金占全国的比重更是达到67.21%。以长三角、东南、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东部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层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也就是说,产业集聚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是今后中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文化服务业发展迅猛,区域特色日益显著
2004~2016年,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文化服务业三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比例结构从21.68∶16.07∶62.25调整到14.10∶12.90∶73.00,文化服务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而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15年,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文化服务业企业的占比分别为75.24%、77.22%、77.61%和76.19%,高于全国67.65%的平均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文化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超过50%,其中生产性的文化服务业占文化服务业的比重相对也较高。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数占三类规上文化企业数的比重为45.25%,其中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均超过中部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东南地区。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文化服务业在民族地区的特色发展和优先发展的地位。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
主编 李炎 胡洪斌
本书以2015~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为对象,分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北、东南、中部、西南和西北七大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探究了长江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台湾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困境及对策,并对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对区域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和重要事件进行了梳理。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