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8)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7-31

  新书发布

  2018年7月3日,湖北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武汉发布了《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8)》 。

  蓝皮书着眼于2016~2017年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与消费、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对我国文化的新发展、新成就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上和指数上的描述和分析,对中国文化两年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估,对2018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中国文化建设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希望借此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社会文化管理提供宏观上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以增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微信图片_20180817140024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排名,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分列前三位

  蓝皮书构建了由文化投入、文化生产、文化供给、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5个一级指标以及4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对全国31个省份的文化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2017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及以上各省份的指数排名,并分析了各个地区文化发展差异。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排名分析综合中国文化发展总体建设情况,并对全国31个省份文化发展指标进行排名,得到各地排名情况。

  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北京市分别位列此次文化发展指数排名的前五位,表明文化发展状况处于全国前列,这与上述省市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排名相符合,体现了经济文化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山东省、四川省、河南省、湖南省与福建省在此次文化发展指数排名中也进入全国前十强,是我国的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有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转换能力,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旺盛的文化消费能力,代表着我国文化发展的领先水平。

  从文化发展指数的五个一级指标来看,全国31个省份排名情况如下。

  文化投入分类指数中,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分列全国前五位,表明上述省市文化投入充分,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领先的社会发展水平相符。而江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和甘肃则位列全国后五位,在文化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制约了地区文化发展水平提升,需要着力改善和提高。

  从文化生产分类指数来看,四川、河南、广东、山东和江苏居于全国前五位,文化生产能力充足,为文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重庆、天津、青海、海南和宁夏则处于全国文化生产指数排名的后五位,表明上述地区文化生产能力不足,制约了文化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文化供给分类指数中,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和河南名列全国前五位,上述省份文化产品供给充足,文化服务丰富多彩,促进了文化发展与繁荣。而贵州、宁夏、海南、西藏和青海则处于全国文化供给指数后五位,这与上述地区经济社会体量较小,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状况相符,也是上述地区需要着力改善和提升的短板。

  在文化传播分类指数排名中,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安徽名列全国前五位,文化传播能力强,文化辐射广泛,影响深远,境内传播和境外传播齐头并进,带领文化“走出去”。而宁夏、贵州、海南、青海和西藏则处于文化传播指数排名的后五位,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地区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从文化消费指数排名来看,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天津名列全国前五位,表明上述地区文化消费旺盛,文化市场繁荣,这与上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领先的水平相符,形成经济与文化的良性发展。而贵州、甘肃、海南、广西和西藏在此次文化消费指数排名中,处于全国后五位,表明文化消费能力不足,与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有关,是当前文化发展中的突出瓶颈。

  中国文化生产取得突出成绩,文化产业成宏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蓝皮书指出,2016~2017年的中国文化生产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文化产业政策导向明确且初见成效

  2016~2017年文化产业政策调节所针对的一大重点在于新兴文化产业。这不仅表现在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也表现在一系列以落实“互联网+”概念为特点的政策措施,其主旨在于鼓励传统文化产业融合新兴产业的元素,以促进其顺利升级或转型。这些政策措施基于对当今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表现出明确的导向,对培养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来说都是颇有远见的政策举措。

  从2016~2017年中国文化生产的发展状况来看,上述政策已经开始发挥积极影响。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代表,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这两大板块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最快,其中不无相关政策扶持的因素。根据我们的调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的“互联网+”概念目前已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这些都表明,相关政策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 文化产业的总体走势良好,成为宏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中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放缓增速。2012~2016年中国的GDP增速分别为7.9%、7.8%、7.3%、6.9%和6.7%,呈逐步减速的趋势。当然,与全球经济的总体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在此期间每年的GDP增长速度仍居世界前列;同时这种减速也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实现经济新常态的需要。但无论如何,历年的持续减速给宏观经济带来了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我们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背景,2016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0785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13.0%,几乎是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6.7%增速的两倍。进一步说,2012~2016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一直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不仅每年的增加值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而且占GDP的比重也逐年提高。其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0785亿元,占GDP的比重则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2016年的4.14%。结合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这5年一直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的趋势来看,2016年其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突破4%,这一成绩就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表明,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已逐步成长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3. 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和应用,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2016~2017年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13份针对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各类产业政策中所占比例最高。其中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十三五”时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贯彻这一关于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构想,2016~2017年政府及相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2016~2017年我国新兴文化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在2016年所有十类文化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中增速位居前两位,所占比例也位居前列;特别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在“文化+”概念的影响下,2016年整个行业同比增长高达29%,与整个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速(13%)相比要快一倍还多。新兴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应该说是2016~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哲学社会科学类文化产品增长率最高,广播影视产品发展繁荣

  蓝皮书指出,2016年我国文化产品生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文化产品品种不断丰富、数量稳步增长。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产品在品种上表现最为明显,无论是图书还是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类书籍(刊物)品种的2016年增长率均为最高。这与中央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工作的政策有着密切关联。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不但体现了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更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政治理论类产品在总印数上的增长最为显著,2016年度该类图书总印数较上年增长57.99%。政治理论类图书(期刊)能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积极提供理论引导,致力于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点上,回答一些时下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关全局的、国内外重大理论难点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这类选题虽然数量不是很多,比重也不是很大,但它们热度高、影响大、涉及面广,视野更开阔,议题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因此颇受大众欢迎。

  第二,广播影视产品发展繁荣。其一,节目创新创优不断深化。2016~2017年,各广播电视单位拓宽创新视野,积极探索节目形态与更多主题、更广领域的融合,特别是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比例明显增加,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原创节目。其二,电影创作出现高峰之作,电影创作生产保持旺盛势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施“电影质量促进年”行动,稳步推进百部主旋律题材创作规划,抓源头、促精品,形成了主旋律突出、类型多样、题材均衡的创作播映格局。其三,现实题材电视剧占据主导地位。全年制作电视剧1.6万集,保持了现实题材在创作播出中的主导地位,以往充斥银屏的穿越剧、玄幻剧、宫斗剧等数量大幅减少。全年涌现出了一批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经济发展变化和社会制度变革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其四,纪录片生产迈上新台阶。2017年国产纪录片产业在经历了几年的沉寂之后呈现井喷式发展,数量多、质量高,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高峰”作品,引发社会关注。

  公众对文化产品质量认可度不高,特别是影视作品

  蓝皮书指出,2016~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势头喜人,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

  调查显示,公众对当前文化产品质量认可度不高,特别是影视作品。对于“电视剧、电影仍然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这一题项共回收4204份有效答卷,其中选“非常同意”的有1322份,占31.45%;选“同意”的有1788份,占42.53%;这两种选择的答卷合计达3110份,占73.98%。这一结果说明,随着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观众对于电影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电影需更大幅度地提高质量和水平。将问卷结果按照不同学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中有61.94%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高中(中专)为70.12%、大学专科为73.40%、大学本科为77.68%、硕士及以上为76.10%。可见,随着学历的提升,人们对于电影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于“电视文艺节目制作质量显著提高”这一题项共回收4204份有效答卷,其中选“非常同意”的有767份,占18.24%;选“同意”的有1642份,占39.06%;这两种选择的答卷合计达2409份,占57.30%。这一结果说明当前公众对于电视节目质量的认同度不尽如人意。将问卷结果按照不同学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中有65.09%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高中(中专)为63.30%、大学专科为61.17%、大学本科为52.83%、硕士及以上为53.39%。结论与上表类似,随着学历的提升,人们对于文艺节目的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成为最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为了解2016~2017年中国文化发展状况,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社会调查中心在2017年8~12月进行了“中国文化发展状况(2017)”问卷调查。

  蓝皮书指出,2016年,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图书馆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随着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愿意到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民众越来越多。我们的相关调查表明,对于“2016年使用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一题项,选择图书馆的人数最多,占总样本的比重达30.90%;其次为影剧院和体育馆,占比分别为29.40%与18.30%。这表明,图书馆是2016年最受民众欢迎的公共文化设施。

  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设施,是公民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场所,在公共文化服务消费中仍然是消费最多的基础设施。在消费中占31.1%,与2015年持平。2016年全国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为66037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了12.1%,增长速度稳步提升;外借书刊54725万册次,比2015年多3829万册次;2016年的外借人次由2015年的23085万上涨到了24892万;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全国图书馆共发放借书证5593万个,比2015减少了123万个,有轻微下滑趋势。

  调查显示,文化馆、博物馆、影视院这三类公共文化设施消费占比有所下降,其中博物馆占比下降最为明显,由2015年的8.0%下降到5.4%。

  自媒体对舆论导向极大,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解2016~2017年中国文化发展状况,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社会调查中心在2017年8~12月进行了“中国文化发展状况(2017)”问卷调查。

  蓝皮书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新业态层出不穷,QQ、博客、微博、微信以及其他各种社交软件等自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自媒体进行各种文化活动,如获取资讯信息、发表观点、反映问题、休闲娱乐,彼此沟通等。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关注和运用自媒体,关心文化发展的趋势和动态。自媒体在新时代已经成为能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新兴媒体,在沟通民意、反映舆情、形成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时代正确引导自媒体健康发展,管理和规范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成为文化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可以说,自媒体业的勃兴给文化建设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对“自媒体微信群对舆论导向影响极大,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观点的认同统计中,结果表明,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民众都认同“自媒体微信群对舆论导向影响极大,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这一观点。

  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网络问政文化已悄然形成

  为了解2016~2017年中国文化发展状况,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社会调查中心在2017年8~12月进行了“中国文化发展状况(2017)”问卷调查。

  蓝皮书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为人们表达观点、反映问题提供了新的便捷方式和平台,同时也为政府发布信息、及时沟通民意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沟通,现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网络的方式来实现的。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基本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主页,及时发布通知和公告,及时回应社会的舆情关切,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政府反映问题,及时对政府的做法和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就是说,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我们2017年的问卷调查在相当程度上证实了上述判断。在对“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网络问政文化已悄然形成”观点的认同统计中,结果表明,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民众都认为,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网络问政文化已悄然形成。

  我国文化发展面临六大新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蓝皮书认为,2016~2017年我国文化建设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主要指标发展平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推进,文化投入不断加大,文化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文化供给水平不断增强,文化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长,文化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但总体上说,我国文化建设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关口,机遇和挑战并存,党的文化战略布局和政策的出台以及各级政府与民众的支持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础,同时,我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不少新问题。

       1. 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员缺乏,专职人员很少

  2016年,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的逐年加大、基础设施的改善等硬件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的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存在“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员缺乏,专职人员很少”的问题。

       2. 城乡文化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文化资源匮乏

  从蓝皮书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乡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题仍然比较明显,城乡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城乡文化资源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表20是“城乡文化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基层文化资源匮乏”观点的认同统计。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民众认同“城乡文化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基层文化资源匮乏”的观点。

       3. 网络文化产品监管还不到位,低俗、猎奇、淫秽文化产品传播还比较多

  网络文化的兴起,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及其创新提供了新途径,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网络具有虚拟、匿名等特点,因而网络文化产品往往参差不齐,也给网络文化的监管和规范带来一系列新的难题。但是,要保障网络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探索切实可行的监管方式和规范措施,以禁止低俗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防治其不良影响。为此,我们的问卷设计中有“低俗、猎奇、淫秽文化产品的网络传播仍然十分严重”这一题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民众认为,低俗、猎奇、淫秽文化产品的网络传播仍然十分严重,我们的网络文化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

       4. 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停留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力度不够

  2016~2017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其增速在文化产业的各板块中位居榜首,但仍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重形式而轻内容。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受访民众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停留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还不够。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缺乏内容上的创新难以维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 文化生产的精品不够,电视剧、电影仍然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文化生产的绝大多数指标都有明显的增长,文化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但文化产品的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文化精品还不够多,电视剧和电影等行业中仍然存在着粗制滥造的现象。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民众认为,文化生产缺乏精品,电视剧、电影仍然存在粗制滥造现象。

       6. 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较少,文化交流活动走出去很不够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在世界各地设立的孔子学院对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春节期间在海外举办各种文化庆祝活动等引人关注。但相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代中国作为经济和人口大国的地位来说,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仍然偏少,文化交流走出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受访民众都认同“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较少,文化交流活动走出去很不够”这一观点。

  数字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是中国文化国内传播的主要引擎

  蓝皮书指出,在数字技术快速创新的政策与行业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内传播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合力下,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加快了文化的传播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文物保护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播效果。在过去4年间,北京故宫博物院共计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更重要的是文物资源因为互联网和文化创意而逐渐“活”了起来。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央视和网络上的传播,让文物修复从小众的专业技术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同时,故宫博物院将藏品上网,通过新技术制作了APP和VR(虚拟现实)来对传统文物进行传播,以故宫文物为背景凸显文化创意属性的多款软件和游戏也随后上市。其中,一款针对7~9岁儿童的APP产品《皇帝的一天》,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紫禁城的历史。这种方式借助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将传统文物开发成为实用性、互动性强的文创产品,丰富了群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方式。

  2017年1月,黑龙江省博物馆正式推出国内首个AR(增强现实)导览系统。同年,以“用‘互联网+’模式讲好博物馆故事”为主题的“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召开,国内博物馆界普遍认为,在可期的未来,AR、VR与AI(人工智能)将会成为国内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成为移动游戏内容首选题材。《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036.1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中国移动游戏的全年营业收入约为1122.1亿元,同比增长38.5%,占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达55.8%。而网页游戏在2017年市场收入显著下降,全年营业收入约为192.3亿元,同比下降15.0%,占网络游戏市场总份额的9.6%。可见,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国内游戏用户的选择倾向。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基于移动技术的游戏在内容方面,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相关的题材更容易受到用户喜爱。在移动游戏的内容供给方面,经典游戏《王者荣耀》中塑造了多位中国历史人物,如吕布、曹操、韩信等,该游戏在2017年依旧占据畅销榜第一位。同时,在线玩家最多的前五位移动游戏也趋向固化,如《阴阳师》《梦幻西游》等经典中国历史主题游戏。

  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有很大提高,政府的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供给尚有提升空间

  为了了解近几年来人们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情感认同以及效果评价等的现状,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在2017年7~9月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问卷调查。分别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发展的价值、对社会风气影响的价值、对核心价值观内容价值取向的认同,党风廉政建设的文化价值成效,对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效果感知度的评价等五个方面测度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的现状及其特点。

  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共收到问卷4396份,调查范围涉及18个省级单位、33个市、县级单位和2个调查点。

  蓝皮书指出,调查结果显示,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践行,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调查报告也显示,人们普遍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加大对网络传媒的监管力度”、“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度”、“加大人们的文化消费”以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而“政府的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供给”则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度并不十分显著。这表明,当前我国在文化管理和文化供给这两个方面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蓝皮书建议,当前应该着力增强文化自信,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心理保障;着力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内容保障;着力加强文化事业管理,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制度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