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8)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6-30

  2018年6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8)》。

  该报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作者均为长期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的专业科研人员。全书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总论、俄罗斯政治、俄罗斯经济、俄罗斯外交、中俄关系和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专题,全面反映了2017年俄罗斯内政外交和中俄合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

  《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8)》反映中国学者对俄罗斯现状的评价和未来走势的判断。2017年俄罗斯国内政治社会形势稳定,经济上虽仍存在困难,但形势有所好转,外交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与西方国家关系继续僵持甚至出现持续恶化趋势,双方围绕克里米亚、乌克兰东部地区形势和叙利亚问题进行的博弈均处于“无解”状态。国外专家和媒体对俄罗斯内政外交局势的评价和未来走势的判断见仁见智。俄罗斯国内精英对形势的判断乐观积极,普京总统认为,2017年是俄罗斯成功的一年。西方战略学界则对俄罗斯持批评态度并认为其发展前景非常悲观。

  该报告认为,2017年俄罗斯政局稳定,社会有序。2017年俄罗斯处在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的“中期”阶段。普京政权为确保这一选举周期政治的平稳过渡,在政治控制和社会治理上采取了许多举措:加强政权党的控制力,挤压反对派的政治空间;面对反对派示威游行、恐怖主义袭击、颜色革命威胁,通过多种手段维稳,实现了政治稳定,为2018年普京顺利连选连任创造了条件。从政治发展走势看,俄罗斯政策调整不仅局限于内政范畴,其政治、经济和外交呈现出联动性,各领域的相互影响增强。俄罗斯独特论和反美主义情绪可能影响俄国内改革和稳定的国际环境的构建。如何解决国际格局的力量对比和俄罗斯对自身认识之间的不匹配关系,是俄罗斯发展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报告认为,2017年俄罗斯经济企稳向好,经济开始恢复增长。2017年西方继续对俄进行经济制裁,虽然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仍未好转,但俄罗斯经济开始止跌回升,国内生产总值有所增长。2017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对外贸易,消费和投资有所恢复,但仍未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经济领域的突出特点是,财政收支扭亏为盈,金融市场基本稳定,通胀水平大幅回落,农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在社会领域,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就业状况虽略有改善,但居民收入水平有所下降,整体贫困状况加剧。俄罗斯经济能否彻底摆脱危机,走上平稳发展轨道,仍是一个未知数。

  报告指出,2017年俄罗斯继续推行进取性外交,但战术成果多,战略成果少。与西方缓和无望,对抗加剧;与亚太国家合作加强,成果显著;欧亚一体化进程虽有所发展,但独联体国家的离心倾向更为明显。2017年俄罗斯希望通过积极的中东外交,成为对中东地缘政治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俄罗斯外交能否突破困境,取决于能否出现与西方改善关系的契机,也取决于阻碍双方关系重启的难题能否得到顺利解决。

  报告强调指出,2017年中国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境界,俄罗斯也处在为普京总统新一任期铺路过渡的关键年份。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国际格局继续孕育深刻变化、国际安全形势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的背景下,中俄两国继续扩大各领域合作,政治互动频繁,经济合作更趋务实,人文合作精彩纷呈,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入发展。

  报告作者认为,俄罗斯总统大选后内外政策调整的空间不大,会保持过去一个时期的连续性,这种情况既对俄罗斯国内的稳定相对有利,又给实现普京总统提出的新目标带来诸多挑战。俄罗斯要走出目前困境,不能仅靠外交上的“作为”,而是要深化内部的改革,不断释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同样,中国与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需要拓展领域,丰富主体和层次,特别是经济和人文合作要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微信图片_20180817085335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深入发展

  该报告指出两国高层交往频密,政治互信增强。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重申两国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深化政治互信、务实合作、安全合作、人文交流、国际协作;批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7~2020年)》,为中俄两国各领域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普京总统先后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在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还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岘港峰会期间与普京总统会谈,就中俄关系以及两国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诸多重要共识。中俄元首共同引领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10月底,梅德韦杰夫总理访华,与李克强总理举行会晤,双方签署在投资、能源、农业、海关、金融、航天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两国立法机关领导人定期会晤,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能源合作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有效运转,两国政府各部门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协作。

  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中俄两国政府积极推动等有利因素,促进了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贸易额稳步增长,贸易结构持续改善。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两国贸易额为84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其中,中国对俄出口42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从俄进口4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中国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俄贸易额占俄对外贸易总额的14.8%,俄也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

  中俄能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巩固。2017年,俄罗斯保持了中国最大原油和电力进口来源国地位,全年对华出口原油5980万吨,同比增长13.9%。2018年1月1日,随着中俄原油管道第二条支线漠河-大庆管道投入商业运营,中国每年经由中俄原油管道进口原油规模将从15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顺利推进,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开工建设。12月,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这一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气项目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丝路基金分别占其20%和9.9%的股份。

  金融合作扩大。3月,中国工商银行在莫斯科宣布正式启动人民币清算行业务,将进一步便利人民币在中俄经贸与投资中的使用,促进中俄贸易、投资与金融等领域的合作。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都已在俄罗斯设立子行和代表处,与俄银行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中国发行两期共15亿元熊猫债券。

  军事安全与军事技术合作深入发展。6月,两国的国防部部长签署《2017~2020年中俄军事领域合作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对这四年内的中俄军事合作做了总体规划。中俄海军举行代号为“海上联合-2017”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7月在波罗的海海域、9月在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海域。联合演习以联合救援与联合保护海上经济活动安全为主题,以反潜、防空和反舰训练等为科目,提高了中俄两国海军遂行海上防御作战的能力。12月,两军在北京举行“空天安全-2017”中俄第二次首长司令部计算机模拟导弹防御联合演习,演习目标是协同应对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对两国领土的攻击。2017年底,俄罗斯向中国交付第二批10架苏-35战机,这是根据2015年签署的24架苏-35战机供应协议进行的。

  人文合作承前启后。2017年是俄罗斯“中俄媒体交流年”,两国媒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媒体合作与民间友谊。两国商定2018~2019年举办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将互办国家级“主题年”活动延续下去。教育方面,不仅各自国内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各类学生数量在增长,而且随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中俄联合研究院开学招生,中俄合作办学取得可喜成果。中俄民众赴对方境内旅游人数不断增长,2017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游客来源国,俄是中国第五大游客来源国。

  外交协作密切。习近平主席访俄时,与普京总统签署《中俄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该文件阐述了中俄两国对国际关系、国际法的共同主张和对当前国际形势、重大问题的一致立场,强调双方将继续开展外交合作,以应对当前国际与地区形势中的威胁和挑战。中俄两国一如既往在推进世界多极化、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等方面保持协调与合作。两国都反对某些国家以所谓的导弹威胁为借口,单方面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从而严重损害区域内国家战略安全利益,对国际和地区战略平衡造成消极影响。中国与俄罗斯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扩员进程,该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正式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成员国。两国还在反恐、叙利亚、阿富汗、互联网安全等国际问题上,以及在“金砖国家”、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中,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外交合作。

  中俄睦邻友好与战略协作关系在两国社会获得广泛认同,可谓深入人心。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言而喻,不断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和友好关系,是实施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层面,尽管没有中俄关系民意调查作为佐证,但是对俄罗斯的友好、合作态度经常见诸学术论文、媒体文章和社交媒体言论中。普京总统在2017年度记者会上表示,发展与中国的长期战略关系是俄罗斯全国性共识,相信无论2018年俄总统选举结果如何,中俄关系都会继续向前发展。2017年底,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发布的研究显示,在2017年俄亲近友好国家榜单上,中国以62%的民意调查数据,首次超越传统的“头号朋友”白俄罗斯,成为俄罗斯人眼中“最亲近和友好的国家”。

  中俄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该报告指出中国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产品种类繁多,但耕地相对不足。俄罗斯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大,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但农业劳动力相对不足。中俄两国在农业科技、育种、农机制造等领域各有所长。中俄两国可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两国农业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2013年,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正式成立,此后每年举行一次会议。2017年10月11日,中俄农业分委会第四次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两国农业部、质检部门及农业合作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中俄双方就农产品及食品贸易、市场准入、农业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加强农业科技研发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中俄双方还商定共同制定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农业合作的战略规划,双方将成立联合工作组和专家组,对未来两国在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进行规划及布局。

       2. 农产品贸易稳定增长

  俄罗斯农业种植对农药的使用极为谨慎,并且严禁生产转基因食品,因此近年来俄罗斯农产品树立了绿色、有机、健康的形象,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随着两国农产品相互准入清单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自俄进口农产品超过30亿美元,中国自俄进口的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葵花籽油、面粉等,中国对俄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水果和海鲜等产品。农产品贸易的扩大成为中俄双边贸易新的增长点。

       3. 农业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除农产品贸易及投资之外,中俄两国还开展了农业园区合作、农业科技合作、动植物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于2004年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耕地6.8万公顷,设立了14个种植区,7个粮食处理、仓储及加工区,生猪、肉牛、奶牛养殖区,大豆油脂加工厂等,园区内农业机械化率达到100%,成为境外农业合作的典范。

  俄罗斯贫困问题严重,民众期待变革

  该报告指出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却有13.8%的俄罗斯人(2030万人)的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017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本季度最低生活标准为10329卢布,还有1210万俄罗斯人(占劳动力人口的16.8%)是“有工作的贫困人口”。2017年,俄罗斯年平均工资水平为38848卢布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017年11月平均工资水平统计数据,低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中国和波兰。同时,俄罗斯的工资水平并不平衡,发达地区如莫斯科年平均工资水平为70993卢布,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如达吉斯坦共和国年平均工资水平为21522卢布。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017年11月平均工资水平统计数据,另外,还有90万俄罗斯人领取最低工资水平(7800卢布)的工资。93%的农业工人,93%的轻工业工人,87%的教育部门员工,85%的卫生医疗行业从业者,83%的通信、社会以及其他服务业(包括文化和体育)员工的工资水平甚至处在贫困线及以下。40%的俄罗斯人的收入仅够购买食物。

  2017年8月,莫斯科卡耐基中心和列瓦达中心联合进行了调查项目“我们等待变革”,主题是俄罗斯大众是否有进行改革的呼声。调查结果显示,42%的俄罗斯人期待进行彻底的大规模的改革;还有41%的俄罗斯人表示期待非彻底的、渐进式的改革,让生活状况更好;只有11%的人不希望有任何的改变。

  在关于哪些阶层是改革支持者的问卷调查中,年轻人(38%)、低收入群体(38%)、中产阶级(27%)、退休人员(26%)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想改革的社会群体。而被认为不愿意改革的社会阶层是:官员和官僚(56%);寡头、大商人(52%);地方官员和地方精英(25%)。期待改革的社会群体中有低收入者和退休人员这样的弱势群体,他们希望通过改革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还有年轻人和中产阶级期待突破现有体制,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而没有改革意愿的社会群体往往是现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在俄罗斯,既得利益者群体往往被认为是不正当的,具有较低的社会评价。俄罗斯人普遍认为各级官员和官僚腐败现象严重,官商勾结,寡头和大商人谋取非法所得。现有的社会分配体系并不公正和公开,阶层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这也成为当代俄罗斯社会矛盾的主要来源。

  俄罗斯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该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1月1日,俄罗斯城市人口为1.09032亿,农村人口为3777.2万,城乡比例为74∶26。在总人口当中,男性人口为6810万,女性人口为7870万,男女性别比例为46∶54。

  在总人口中,低于劳动力年龄人口为2689.5万,占总人口的18.32%;适龄劳动力人口为8322.4万,占总人口的56.69%,继续处于下降状态;而高于劳动力年龄人口为3668.5万,占总人口的24.99%,占比持续提高。根据现有人口结构可以判断,未来若干年适龄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高于劳动力年龄人口持续增加将是俄罗斯人口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特征,并且带有不可逆转性。据俄罗斯官方估计,到2025年,高于劳动力年龄人口将接近40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7%。这一发展趋势无疑将对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巨大的挑战。为此,俄罗斯政府已经着手实施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逐步提高公民的退休年龄,以图缓解因老龄人口快速增加而给政府财政带来的压力。2016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提高公务人员退休年龄的法令。该法令规定,以每年增加6个月的频率逐年提高退休年龄,最终将男性公民的退休年龄由以前的60岁提高到65岁,女性公民由55岁提高到63岁。

  俄罗斯继续积极推进北极开发

  该报告指出2017年8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俄联邦北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规划》(№1064)。其主要目标是:把北海航道发展成为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交通干线,创造条件发展水域航行水文气象保障系统;通过科技发展,提高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和俄罗斯联邦北极大陆架资源基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国家对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效率。规划下设三个子规划,分别涉及“发展支柱区”、北海航路发展与极地航行、北极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所需油气设备和工程技术设备的制造。规划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2017年)的工作重点是设立北极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为形成“发展支柱区”并确保其运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技术条件;制定“发展支柱区”构想,包括为指定区域内实施的项目编制可行性建议,确定国家支持的关键领域和相关机制,并论证国家支持的金融和经济可行性;建立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北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信息支持系统;创设机制,增强俄罗斯联邦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并增进在北极区域的国际互利合作。第二阶段(2018~2020年)实施“发展支柱区”试点项目;“北极”浮动抗冰平台试运行;在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建设一个现代高科技造船厂。第三阶段(2021~2025年)主要是解决北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并保障国家安全,储备利于先进技术和电子元件基地发展的科技能力;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大陆架、内海水域生态实施监控,形成现代化的北极地区环境污染状态监控网;建立统一而功能稳定的北极地区运输业信息通信系统;确保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居民人居及生产活动安全;优化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状况国家监控系统;编制和通过相关决议,进一步采取措施处理遭淹没的高危核辐射设施和核辐射废物;装备保障北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形成一定数量的、能够保障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所需的“发展支柱区”;“北方”自动化冰上信息系统进入试运营;减少外国制造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在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的使用;生产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用以满足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矿产原料勘探、开采和加工的需要;缩小俄罗斯北极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和矿产资源开采工程机械与世界水平的技术差距。

  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能源合作前途广阔

  该报告指出世界能源市场油气价格下跌,俄罗斯不得不考虑扩大出口渠道,更多面向亚洲,加快与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合作的步伐。2017年,俄罗斯已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对中国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占俄原油出口量的20%。日本与俄罗斯贸易量中70%以上是油气交易,能源合作成为俄日两国关系发展的驱动器。俄罗斯的油气还供应到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地区。

  能源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加大了对液化气的需求,俄罗斯亚洲的液化气市场在中国和东盟。俄罗斯计划成为最大的液化气出口商,为此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和诺瓦泰克公司向亚马尔和萨哈林的巨大工程投入巨资,俄还拟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瓦尼诺港建设年转运量达250万吨的液化气中转站,总投资2.7亿美元,计划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主要面向亚太市场。当然,在亚洲市场也面临风险,俄罗斯专家认为,要在亚太地区搭建好一个相互协作的能源市场还要经历大致20年。就亚洲能源市场发展方向来说,正在由长期合同过渡到现货合同,这使得能源市场的供需产品和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供货的安全性也是亚洲能源市场存在的另一个风险,西方也将对俄罗斯采用现代技术开采油气进行限制。

  亚太地区是俄罗斯军技产品的主要市场

  该报告指出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军火供应商,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2017年俄罗斯武器出口总额为130亿美元,比2016年略有下降,但相比油气出口,俄武器出口额相对稳定,16年来俄罗斯一直稳占世界武器市场份额的25%,俄罗斯军工亚太市场承载着振兴俄罗斯经济的重任。俄分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罗戈津在2016年曾指出,到2020年国防工业综合体的发展要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都是俄罗斯武器的传统市场,俄罗斯长达16年来一直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印度市场份额的72%,越南情况也类似。其中,俄罗斯与印度军技合作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和创新上的合作更胜一筹。俄罗斯与印度曾先后签订过两个军技合作协定——《1998~2010年俄印军技合作协定》和《2011~2020年俄印军技合作协定》。然而,印度近几年采取了武器进口多样化的政策,印度市场上出现了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先进精锐武器,对俄罗斯在印度市场的传统地位形成挑战。同时,印度也在逐渐转换思路,从购买武器到生产武器,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此外,美国的拉拢也影响到俄罗斯军火在印度市场的份额。

 

 

分享到: